一谈我的一点写作经历

一谈我的一点写作经历

我离休后,先后出版了五本书:第一本是《郑渊洁家书》;第二本是《人生十论》;第三本是《郑老爷子大观园与郑渊洁家书》;第四本是《聊天》;第五本是《父亲的含义是榜样》。这五本书加到一起,约130余万字。

说真的,我没上过什么学,文字功底很浅,本不是写作之料。之所以还舞文弄墨,实在是环境所迫。和我一起参军的几个人,都被分配到野战部队握枪杆子去了,只有我留在晋冀鲁豫军政大学,这所学校后又改名为石家庄高级步校。我在院校一干就是15年,只能握笔杆子。再加上在我的性格中有爱文厌理,逻辑思维较强,形象思维偏弱,以及有强烈的表现欲等特点,所以一生就和笔杆子形影不离,靠写东西这个活儿吃饭。

但是,由于客观形势变化,我写的讲稿也好,文件也罢,没有“永久牌”,都是“飞鸽牌”。今天认为是百分之百对的,明天可能成为百分之百错的,自己否定自己。据说,有些作家不敢出全集,只出选集,就是怕一出全集,把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全兜出来,自己都跟自己打架。我写的东西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印记,把当年写的东西现在拿出来一看,不仅脸红,而且像彭真同志说过的那样,简直会出一身冷汗。所以,我将以前写的东西都付之一炬。

退休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在职时,写东西是根据任务来写,围绕中心工作来写。而退休之后,没人给你布置任务了,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写东西,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我退休之后,吾儿郑渊洁的创作正进入高潮期,那个时候他写作还是用钢笔,投稿之前,要抄一份寄走,把手稿留下。我就担负了给儿子抄稿子的任务,并与他妈妈一起帮他处理每天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大量信件。

从1983年起(那时我还在职),我在太原,渊洁在北京,我就把我看的名人传记的心得体会,以信的形式寄给他。对于我写的这些信,与他在一个编辑部工作的同事都很感兴趣,曾出现过一人朗读,众人听的热烈场面。这种信写了不少。我退休后加以整理筛选,抽出20多万字,由学苑出版社于1994年正式出版。卖得相当好,并很快再版。

我写了大半辈子,终于有了冠以自己名字的正式出版物,为此我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为处女作的出版没少偷着乐,还多喝了几杯酒。

这本书之所以受到欢迎,实事求是地说,还是沾了儿子的光。从书名来说,刚开始设定为《郑洪升家信》,可那时有几个人知道我郑某是何许人也?而定为《郑渊洁家书》就不同了,他当时如日中天,大人小孩都知道郑渊洁童话,而且还有专门刊登他一人作品的刊物《童话大王》杂志。把书名定为《郑渊洁家书》,我这本书的销路就如同有了“通行证”;再者,当家长的倒想看看郑渊洁的爸爸是怎样帮助郑渊洁的;最后,我在这些信中把古今中外的几十位著名作家和美国40位总统的主要经历,从事创作和从政的精华,用信的形式表述出来,这些内容本身就有极大的吸引力。

写作和出书也是能让人上瘾的。第一本书出版后,我的目标瞄准下一本。至于第二本书《人生十论》是怎么写作与出版的,且听下回分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