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3 “慢慢走,欣赏啊!”——我的最美古典诗课梦

序3 “慢慢走,欣赏啊!”——我的最美古典诗课梦

吴礼明

〔一〕我仍然还记得2012年6月8日那个高考结束的晚上的一个路遇,随即记在了新浪微博里。现在翻看,感觉还是那么温馨。当时写道:“晚与妻轧了一截马路,遇到了刚刚结束考试的孩子,三三两两群过,高高兴兴地招呼了一通。不想这时就遇到了。不期而遇,遇而即散。人生其实就是这样。”就这样,我感觉很好。

〔二〕我也仍然记得高三班毕业课上的致辞,叫《文学:一种人生的修养方式》。

我说,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对你们说,做个文学的人。

你们应该像海德格尔理解大画家凡·高的《农鞋》那样理解一个人,将心灵引向善,以寻求更多的生活的本真,而不至于被生存的黯淡淹没了。像朱光潜先生那样对文学有一颗敏感而丰富的心灵,那么,即使在生活的最难处,也能找到一片鲜丽的诗魂。

也许你们中的一些人将来或为名人,或默默无闻,但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应该有一种诗性的生命审度。你可以像我们东方慧根所展示的对一朵花的情感,也可以将生活轻轻地点化。

〔三〕当然,我不会忘记答杂志记者问的《我的一份审美答卷》。

我说,读古典诗,很随意地读到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更不要说那些熟悉的意象、辞藻和韵脚等了。好诗是天才与时间共谋的结果。一方面,好诗出自天才的创造。当然,诗人可以是平凡之身,但在创造的那一刻,他须得天启。留传至今的每一首诗作,几乎都是天书,只不过以凡人能够看懂的方式书写着。

另一方面,读诗需要时间。这好比酿酒,时间越长,醇厚的滋味就越长。有高人说过,时间越长,应景性的或是机巧的小物件都会褪色,并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于是剩下的,全是触动我们灵魂的东西。古诗里那些纯粹的部分,在时间的长河里,就变成恒久的美和意象。

读这样的美与意象,是精粹的、感动心灵的。即使耳熟能详的诗句,每新一次的品读,总有一番深切的滋味在心头。诗之所以感动人,是因为在根子上,它让人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居,就是让人寻得理想的精神家园。读诗,让我们获得生命里更深厚的存在。

〔四〕照理说,中学的文学教育最应当是分内的,而不是例外的。而浸润于数千年文化与诗文的中国,其少年和青年,应当含英咀华、芬芳吐纳才是。但现实则不然,极端低俗化和功利化,正不断地侵蚀着一代又一代孩子和年轻人的青春生命和价值观。

避免这种走势的,只有回到人文之路,回到文学之路。所以近十年来,我是越发感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五〕近代以来,面对弊病丛生的中国,先贤们或以“生活于趣味”说(梁启超),或以“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凡此种种,都希望通过审美教育来培育现代人格。

至于我,则更服膺于乡贤朱光潜先生“人生的艺术化”。它是关于人生的理想化和情趣化,以及人生的生命自由和淡泊泰然。他在《文学与人生》里说:“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最直接简便的路……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又说,“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绝不会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六〕而我的文学讲授之道,则取之于乡贤刘大櫆先生的“因声求气法”。

他在《论文偶记》里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而乡贤姚鼐先生,在《古文辞类纂》里又说:“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而衔其精者而遗其粗者。”

我的诗词教学,正践行此理与此法。由字句到音节,由音节到神气,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完整过程。今天的教学,已经淡化对音节的品咂,而强化由词到句以及句组、语篇的把摩与玩味。我的讲析从诗词语言入手,按照诗歌的自然节律推进讲析进度,并力求深入到语言的细节或为人所忽视的局部,同时顾及诗词内容的整体性。

〔七〕再回到特别的2012年,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了我们的“最美古诗课”——

读刘孝绰《咏素蝶诗》,让人相信,这一首揭示生存的堪怜之作,足以击毁史书的捏造。而王维《田园乐·其六》诗,在闲美的风物背后,让人领略了自由生活的滋味。

向子湮的《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王安石的《葛溪驿》、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文天祥的《夜坐》等诗作,是柔弱中的坚强,让人看到风骨。而柳永的《甘草子·秋暮》、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贺铸的《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和周密的《玉京秋》等词作,落寞又孤单,体己兼怀人,培养的是一份温细的心灵。

刘长卿的《余干旅舍》,让人感到庸常生活的某个场景,可以化为温馨。而读魏初的《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让人理解生活、理解人生。至于读杜甫的《岁暮》,慷慨悲歌,意绪深沉;而《日暮》一诗里,也有一片清辉、灯光与乡愁啊。

读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让人感到,青春何其风情万种,它也最能警醒和让人牵念。而读崔橹的《三月晦日送客》,总有一份温馨而浓厚的别情在心头。

……

〔八〕朱光潜先生在《谈美·十五》里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朋友,‘慢慢走,欣赏啊!’”

多好,“慢慢走,欣赏啊!”

〔九〕而现在,让我欣喜、激动的是,语文报社副社长、《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姜联众先生,《语文报•青春阅读》主编、语文报社21世纪图书项目部主任路静文女士,都对即将出版的这册古典诗课小书呵护有加,并写下热情洋溢的推荐语,令人感动啊!

而此时,又荣幸得到著名学府中国科技大学、省内德高望重的语文前辈吴华宝先生的肯定并赐序,又有幸得到执教成都著名中学、中国最具艺术修养并思想兼美的语文明星教师夏昆仁兄的热情推荐,还得到我的大学同学、安徽百年名校浮山中学名师周美超仁兄的支持并赠序。同时,又荣幸得到出生于人才纷涌、将相辈出、深具中原气象的江淮名都合肥的著名出版人、首席策划董曦阳先生的善待,从书稿审读、提出修改意见到最后的完善等,为小书的出版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在此,均真诚地谢过!

最后,感谢我敬重的文化发展出版社,将一个教师的又一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而这本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作者的中国梦和教育梦的一部分!

2016年4月9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