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几点说明

关于本书几点说明

一、本书所选古典诗歌35首,并涉及古典诗歌17首,只粗略地分为“词曲”“绝句”“律诗”和“古体诗”等几个部分。其中词曲部分不再细分。具体篇目不再按照讲课的时间进度,而以朝代与诗人年代的前后进行排列。至于诗作作者,在每首诗歌讲析的前面都做一般性简介,重复的作者只显示前一次介绍。

二、每一讲基本分为“诗词品读”“问题聚焦”和“读法链接”三个板块。讲析依然从诗歌的语言入手,按照诗歌的自然节律推进讲析进度,力求深入到诗歌语言的细节或为人所忽视的局部,并顾及诗歌内容的整体性;然后,再对涉及诗歌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解答、提示或说明等。最后再作一些小的牵引,以“有关点评”的方式,搜索一些历史名籍、名家对相关文本与作家的评价等,列之于文稿之后。而相关的观点,则比较注意将一些相左的看法,或是与笔者看法较远的一些其他的看法摆列出来,以便读者思考及参照。

三、讲析注重诗歌结构技巧的分析,也注重关涉诗歌的用典等修辞手法,对于诗歌的意象、情景或意境,则尽力用现代文学性语言进行一定的情境性描述,而不作专业引证及烦琐的考证性讲解,其他的内容则纳入思想文化范畴进行简略的当下性揭示。

四、行文在逻辑上,以《周易》“言有物”“言有序”为指引,讲析文字讲求逻辑性和舒展性。而在有限篇幅内,也尽量使有关观点附带一点证据并具备说服力。同时,追求“品其滋味,析其道理,得其圆释”的风格,使之成为这本古典诗词讲授的一根鲜明的主线。此外,在主体部分(四个单元的古典诗词讲析)之外,另附两节古典诗课录,亦作为“精细的文学感觉”之一部分,以增加对中国诗歌语言特性的认识与理解。

五、就文本解读来说,本书以“解读者对文本要素的感兴及对文本结构的把握程度”为解读的发生依据和弹性空间,遵守解读的共同规约性,兼顾解读的感性与理性层面,并加强文本解读的相关修炼;同时认为,理解本于心灵,努力抓住文本的蛛丝马迹,感知和领略意义世界之美,不断增益生命的底蕴和亮色。本书不遮掩自己的解读风格,相信不乏一些新的发现。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