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道號考

朱權道號考

董詩琪[1]

摘要: 明寧獻王朱權有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丹郍真人、南極冲虚妙道真君、壺天隱人、遐齡老人、玄洲道人八個道號。其中“臞仙”一號,二十九歲前已使用。“丹丘先生”因《太和正音譜》的最後增補定本作於永樂十五年(1417)後,故此號形成於是年之前。丹郍,意爲隱於丹道,後人誤作“丹邱”,與“丹丘(邱)先生”相混,實非。朱權早年喜愛仙道,弱冠時即有道號。永樂初改封南昌,年未滿三十,自稱“南極冲虚妙道真君”轉世,取以爲號,實是借此避禍患,表明無意權力之争。至晚年“益慕翀舉”,一心隱於丹道,尋求長生之法。史稱其“晚節益慕冲舉,自號臞仙”“老號臞仙”,使人以爲此號爲其晚年所用,實有欠準確。

關鍵詞:朱權 太和正音譜 道號 臞仙

朱權(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鬚髯,慧心天悟”[2]。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四歲,册封爲寧王。二十六年就藩大寧(今河北、内蒙古以北),領朵顔三衛,驍勇善戰。靖難之役起,朱棣設計胁持朱權,僞許以中分天下,遂被迫起兵。及朱棣登基,朱權請改封蘇、杭,皆不許。不得已,稱病於南昌,欲得江右之地爲封國,朱棣許之。及仁宗繼位,復請改封,亦不許;又論宗室不得定品級之事,爲宣宗所斥,時朱權年五十二。乃於西山遐齡峰建精廬一座,以音樂、丹藥爲樂,志慕翀舉。正統十三年(1448)九月薨,年七十有一,謚曰“獻”。

朱權能曲,擅音律,所著《太和正音譜》,審定宫調曲律,品評元明曲家,對後世曲壇具有重要影響。

朱權一生慕道,今人姚品文考得朱權所用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南極冲虚妙道真君、壺天隱人、遐齡老人、玄洲道人七個道號[3],但漏列“丹郍真人”一種,且對於各道號啓用時間,及其與朱權經歷、思想之關係,未作詳考。故筆者翻檢朱權所存著作,並結合其生平事迹,就其所用道號,稍作梳理,陳述於後。

一 朱權並非“老號臞仙”

朱權七世孫朱謀(1550~1624),撰有《藩獻記》,其“寧藩”條,係現存最早的朱權傳記。内載明宣宗時,朱權“嘗乞南昌灌城一鄉土田,及論宗室不應定品級事,皆未行。晚節益慕冲舉,自號臞仙,建生墳緱嶺之上,數往遊焉”[4]。按:查《明實録》,乞灌城田一事在宣德三年(1428);論宗室不得定品級事,在宣德四年。[5]據上引文字,則“臞仙”一號,似爲朱權晚年所取。

萬曆間焦竑編《國朝獻徵録》,轉録此傳全文。

又,明何喬遠撰《名山藏》,其卷三十七“分藩記”亦稱:“寧獻王權……自其髫齕時,自稱大明奇士,老號癯仙。”[6]按,《廣韻·虞部》載:“臞,瘠也。癯,同上。”[7]“癯”爲“臞”之異體,二字同義。何氏乃參酌《藩獻記》,坐實“臞仙”爲朱權晚年所稱。

清初查繼佐《罪惟録》列傳卷四“寧獻王權”條,採用《名山藏》之説。[8]康熙稿本《明史》亦承其説,謂:“王始能言,自穪大明奇士,既老,號臞仙。”[9]

乾隆間張廷玉編定本《明史》載:“宣德三年,(朱權)請乞近郭灌城鄉土田。明年,又論宗室不應定品級,帝怒,頗有所詰責。權上書謝過。時年已老,有司多齮齕,以示威重。權日與文學士相往還,託志翀舉,自號臞仙。”[10]此處雖承《藩獻記》等,只謂“自號臞仙”,但在“時年已老”之後再加叙説,也讓人以爲取此號是在晚年。故王國維編《曲録》,爲朱權所作小傳,稱其“晚慕冲舉,自號臞仙”[11]。其實,“臞仙”之號,並非始於晚年,早在朱權冲齡時就已使用。

清于敏中《西清硯譜》卷一,收録一枚寧藩舊藏漢銅雀瓦硯,硯首識語云:“予得於漳濱之深川,愛而加諸翰墨,以爲博雅好古之玩。云:洪武辛未重九臞仙識。”[12]洪武辛未即洪武二十四年(1391),是年朱權僅十四歲。“漳濱”,指漳水之濱。《皇明書》卷一載:“洪武二十四年……五月敕漢、衛、谷、慶、寧、岷六王練兵臨清。”[13]臨清爲漳衛河與古運河交匯處。故此瓦硯,應是朱權與諸兄臨清練兵所獲。

又,臺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刊本《天運紹統》,卷首署“涵虚子臞仙編”。此書成於永樂四年(1406),是年朱權二十九歲。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原始秘書》,有朱權自序,末署:“永樂九年九月初三臞仙識。”是年朱權三十四歲。

不僅如此,朱權於《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載:“余年方十有一,在齠齔時,遇一青衣老媪,謂曰:爾切勿忘夙念。”[14]又於《救命索》中曰:“予在遼海時,見醫巫閭山中有一道者,約四十歲,乃宋理宗時人也,生於紹定三年壬辰,至洪武二十七年,一百六十八歲矣。”[15]洪武二十七年,乃朱權就藩大寧之時,是年十七歲。遼海與醫巫閭山皆屬大寧所轄,少慕道術亦可以此爲旁證。

是故,“臞仙”一號,朱權早在少年時代已經使用,是他最喜歡的道號之一,使用終其一生。

二 “丹丘先生”與“冲漠子”

《太和正音譜》有藝芸書舍舊藏本,今歸南京圖書館;鳴野山房鈔本,今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清烏絲欄鈔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其卷首皆署“丹丘先生”。

《楚辭·遠遊》有“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之語,朱熹注:“丹丘,晝夜常明之處也。不死之鄉,仙靈之所宅也。”[16]可知“丹丘”爲傳説中神仙居住之所,晝夜常明之地。這也是朱權取此道號的由來之一。

“丹丘先生”的取號時間不明,但與《太和正音譜》的成書時間應有一定關係。《太和正音譜》日本内閣文庫藏本與南京圖書館藏本,卷首有“龍集戊寅”序文及印章。故此譜曾被認爲作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學者並以爲原有洪武刻本,如《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册之解題[17],便是如此。然卷首曲論記有永樂年間之事,與序文時間相牴牾,曾永義、黄仕忠、洛地、姚品文等學者曾先後撰文論述此事。[18]

《太和正音譜》之《群英所編雜劇》一章記載“丹丘先生”名下有十二本雜劇,《獨步大羅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尚存脈望館鈔本,題下所署作者亦爲“丹丘先生”。

《獨步大羅天》雜劇中的主角“冲漠子”,是朱權的自稱,從這個人物可以看到朱權人生經歷的印痕。

第一,東華帝君在開場時有一段介紹,云“匡盧之南,彭蠡之西,有一道紫氣上衝九霄,直至天門,今知果有一人道號冲漠子”。按:“匡盧”爲廬山之舊名,“彭蠡”爲鄱陽湖之古稱。朱權改封江西以後,一直在江西新建西山遐齡峰修道。[19]遐齡峰正合“匡盧之南,彭蠡之西”之語。

第二,“冲漠子”上場時,曾有一段自白,説他爲“濠梁人,生於帝鄉,長於京輦,爲厭流俗,攜其眷屬入於此洪崖洞天”。[20]濠梁即今安徽鳳陽。《皇明大政紀》載:“我太祖高皇帝龍興濠梁。帝濠州鐘離東鄉人也。”[21]可知朱元璋爲濠梁人,其子朱權雖生長於帝鄉,但仍可自稱濠梁之人。

第三,雜劇結尾,冲漠子被東華帝君加封爲“丹郍真人”。“丹郍真人”此號曾被朱權多次使用,題於《延壽神方》《道德性命前集》等中作卷首。故“丹郍真人”即朱權,“冲漠子”爲朱權自况。

第四,東華帝君介紹冲漠子時曾説他“每日清晨必誦《道德經》一遍,至晚誦黄庭經一卷”[22]。據朱權後裔朱謀垔《續書史會要》載,朱權曾注解過《道德經》[23],也與冲漠子喜好《道德經》《黄庭經》的行爲相合。

第五,東華帝君爲了度化冲漠子,特派純陽吕真人、紫陽張真人下凡。吕真人爲吕洞賓,張真人爲張三丰。而朱權曾重編《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在序中,他提到“近自甲寅得三峰張真人信”[24],可知他與張真人相熟。

根據上面的資料,我們可以確定,“冲漠子”即朱權自况。故雜劇中的曲詞應當反映了朱權本人的一些身世,值得被注意。筆者根據這些曲詞推斷朱權作《獨步大羅天》,應在四十歲之後。理由如下:

第一,冲漠子拜吕洞賓道:“愚自幼惧生死之苦,避舄榮之位,以求至道,今三十余年矣。”[25]可知冲漠子修道已有三十多年,假設冲漠子从十歲开始修道,至此也應該超過四十歲。

第二,吕洞賓點化冲漠子時,冲漠子曾吟詩一首:“憶昔人間四十年,滿頭風雨受熬煎。今日踏轉天心斗,奮臂飛騰上九天。”[26]“憶昔人間四十年”句,亦可爲證。而且,朱權早年被朱棣挾持入關,後來被迫改封南昌,終身不得志,鬱鬱寡歡,以至於沉迷于玄學之中,也正合“滿頭風雨受煎熬”此語。

第三,冲漠子入大羅天後,東華帝君甚悦,於是命衆仙“每人唱冲漠子做的蟾宫一闋於我(東華帝君)聽”[27]。鍾離子、葛洪分别唱冲漠子所作曲。鍾離子所唱的曲句有“兩無成,兩鬢將華,兩字功名兩度虚花”等語。葛洪唱道:“四十年學道修真,受用了四季風光……我如今四旬多了不得此身,赤緊的四肢弱疲倦。”[28]又,朱權將自己的宫殿取名爲南極長生宫,著《延壽神方》等醫藥書籍,可能就是因爲他身體漸差,四肢疲弱,又想求得延壽之方,故而做此。

顯然,“冲漠子”一角實爲朱權自况,其時他已經超過四十歲,則此劇應撰於永樂十五年(1417)前後。

《太和正音譜》已經著録《冲漠子獨步大羅天》一劇,故其最後寫定時間,自應在永樂十五年之後。

三 “丹郍真人”與“丹邱先生”

清雍正後的文獻,常著録“丹丘先生”爲“丹邱先生”,如焦循《劇説》引“丹邱先生論曲”[29]。按:《説文解字》解“丘”爲“土之高也,非人所爲也,从北从一”[30],而“邱”則釋爲“邱,地名。从邑丘聲”[31]。説明“丘”與“邱”原非同一字。此字的改易,實與清雍正皇帝的禁令有關。《清實録》載:

庚寅,禮部等衙門遵旨議覆……先師孔子聖諱,理應迴避。惟祭天於圜丘,丘字不用迴避外,凡係姓氏俱加偏旁,爲邱字。如係地名,則更易他名。至於書寫常用之際,則從古體丘字。得旨:今文岀於古文,若改用丘字,是仍未嘗迴避也。此字本有期音,查毛詩及古文,作期音者甚多,嗣後除四書五經外,凡遇此字並用邱字,地名亦不必改易,但加偏旁,讀作期音,庶乎允協,足副朕尊崇先師至聖之意。[32]

也就是説,因爲尊敬孔丘,此後凡“丘”字均改爲“邱”,以作避諱。所以,王國維《曲録》謂:“涵虚子、丹邱先生,均其别號也。上十二本(雜劇),《太和正音譜》題‘丹邱先生’,蓋其自稱之詞如此。”但是,“丹邱先生”這一寫法的出現,遮掩了朱權的另一個道號“丹郍真人”。這也是姚品文漏列的原因。

“丹郍真人”之號,則見於以下諸書。

《壽域神方》,又作《延壽神方》,有崇禎青陽閣重刻本,日本内閣文庫藏,卷首署:“丹郍真人涵虚子臞仙編。”[33]李鴻濤等編《孤本醫籍叙録集》對此書有介紹,論及“丹郍真人”一號。[34]

又,《道德性命前集》,明朱宸洪藍印本,吉林省圖書館有藏,卷首署:“大羅玉京神霄玉府上鄉緝熙玄化丹郍真人安心居一涵虚子注。”[35]朱宸洪之父爲“簡定王,乃宸濠季父”[36],故朱宸洪與朱宸濠是堂兄弟,同爲寧獻王朱權四世孫。

《冲漠子獨步大羅天》雜劇中,冲漠子與衆仙宴罷,天帝曰:“今命爾爲丹郍真人,永居天府,不入塵凡。爾當克勤仙秩,永協玄風。”[37]上文已提道,劇中主角冲漠子實爲朱權自况,這裏稱“今命爾爲丹郍真人”,也證實了這一點。

“郍”與“邱”字形相似,常易誤認爲“邱”之異體。然《字彙補·邑部》云:“郍,諾何切,音那。《後周書》:‘粟特國在蔥嶺之西,蓋古之庵蔡,一名温郍沙。’又房六切,音伏。《集韻》:‘匿也,容也,隱也。’”[38]故此處“郍”音“伏”,“丹郍”釋爲“隱於丹道”。

朱權改封南昌後,在江西遐齡峰修仙,入净明道,“教義講究‘净明忠孝’四字,所謂‘净’即不染物,‘明’謂不觸物,只要‘不染不觸,忠孝自得’”[39]。此道義正好符合一個“郍”字。

修净明道之人,平日素好煉丹之事,朱權亦是如此,他有《庚辛玉册》一書,專門記録煉丹之方。其《冲漠子獨步大羅天》中,冲漠子意圖飛升,衆仙便勸他“服了這金丹,便着你超凡入聖,换骨輕肌”。[40]故朱權應當是入净明道後,希望自己不染不觸,與俗物相隔,一心煉丹,祈求飛升,而取了這個道號。

又,明嘉靖三十二年朱宸淓重刊本《梅花百詠》(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卷三收入朱權所作詩百首,題“賡和中峰詩韻”。詩題下有一枚印章,姚品文釋作“月那臞仙”[41]。按:“月那”兩字不可解,“那”亦爲“郍”之異寫,故當釋作“丹郍臞仙”,即朱權的兩個道號並稱。

四 其他道號考論

(一)涵虚子

《太和正音譜》,今可見版本有八,卷首均署“涵虚子編”。又,《天運紹統》,今存明鈔本,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卷首序言署“永樂四年(1406)涵虚子”,是年朱權二十九歲。永樂戊子(1408)作《神隱》,卷首題“南極冲虚妙道真君涵虚子”,是年三十一歲。由此可知,“涵虚子”一號,多見於永樂之後所寫定的作品。

“涵虚真人”乃“涵虚子”之稱引申。《净明宗教録·涵虚朱真人傳》載:“成祖文皇帝屢詔就國,不赴,乃以其世子即於豫章襲藩,加封真人爲涵虚真人,號臞仙。”[42]視《净明宗教録》所言,則“涵虚子”爲朱棣加封。今查《明實録》《明史》等,均未見相應記載。

(二)南極冲虚妙道真君

南極長生宫舊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殿外北面華表下有一行文字,書:“皇明天曆正統柒年歲在壬戌拾貳月拾陸日(1442),南極冲虚妙道真君立。”則“南極冲虚妙道真君”,亦是朱權道號。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