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

打点

柳苏

这两个字,时常响在耳边

活了这么些年,深谙它的含义

纸窗没戳破,里边的人,没看清他的

五官。深层次的,更一无所知

尽管出于无奈,不吝啬付出

的汗水。目的不能停顿在希望之外

我们所有的,供养家糊口,也不排除一部分

原本替人家而准备。这是个死理

(选自《山西文学》2018年第11期)

导读

《打点》是柳苏最具经典意味的一首诗。打点对中国人并不陌生,封建时代衙门难进,给衙役掏点银子就解决了问题,直截了当,便捷快速,有时不失为一种生存智慧,但也反映了人治社会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也许是司空见惯的缘故,之前还没有诗人创作过这方面题材的诗歌。柳苏敢为天下先,这么大的题材用一首小诗写了出来,可以说写出人人眼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对生活的洞见和一定的艺术素养,是难以为之的。柳苏没有具体写打点的细枝末节,那样写与讲故事没有多大区别。这类诗写不好容易落入概念化的陷阱。柳苏高就高在他的笔墨用在对这一行为的精神感悟上,这样就避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在意蕴的挖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首小诗写得克制冷静,呈现的是事实的诗意,可以说写出了打点的普遍性、隐蔽性、矛盾性、客观性。诗人重点写打点者,诗中还有一个潜在的角色,那就是被打点者,虽没着一字,但可以推断出他握有某种权力,讨好他的人趋之若鹜,也许已经到了盆满钵溢的程度。诗人举重若轻,虽不动声色,但给人醍醐灌顶之感。诗人对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卑微生存状态心存悲悯,对大众的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批判。就是在诗歌被冷落的当今时代,我坚信这首诗会赢得读者的喜欢,因为它写的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过的体验,即使没有,耳闻目睹的也不少,对这种现象并不陌生。也许打点是在不自觉或懵懂状态下进行的,但读过这首诗,我们会对过去不以为然的行为产生新的认知,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制度漏洞和监管不力进行反思,对这种行为本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和动摇,唤起生命尊严的觉醒和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和期盼。(王立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