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读书之路

选择读书之路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梅县。他五岁上私塾启蒙,八岁转入雁洋堡怀新学堂(初级小学),十一岁进入公立高等小学三堡学堂读书。

梅县古称梅州、嘉应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大多是中原士族,不少人曾是“书香门第”“衣冠之家”的传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定居粤东后仍保留了中原崇文重教的思想,形成了客家人的优良特征:好学习,重文教,读书为志。

叶剑英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

从宋朝起,梅州参加科举的人数就是全国之冠;梅州的书院、学堂众多,在清代时就居于广东之首。曾经有在梅州传教的神父在书中这样描述:“在乡下每一个村落,尽管那里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过三五千人,便有一个以上的学校”,“按人口比例来说,不但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它相比,就是较之于欧洲各国也毫不逊色。”叶剑英的祖先就是客家人,当年先迁至江西,再至福建、粤东,最后定居梅县雁洋。叶剑英作为客家之子,生于此方土地,深受这方水土的滋养熏陶。

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

叶剑英的母亲陈秀云

叶剑英走上读书之路,一方面与梅县重视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家中父母的大力支持。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是清朝的武秀才。兄弟五人,他排行最小。因为家境贫寒,兄弟先后都去南洋谋生,唯独叶钻祥留在老家,做些酿酒,卖豆腐、猪肉的小本生意,兼做为南洋华侨捐钱送物的“水客”。叶钻祥十九岁娶妻陈秀云,先后生下四男四女,叶剑英排行老二,按照族谱,取名叶宜伟。

叶钻祥对叶剑英的管教十分严厉,因为叶剑英是长子,因而也对他寄予厚望,平时无论是外出置办货物还是替人办事,都将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父亲的粗犷豪放、仗义执言、乐于助人、和睦乡里的言行都深深刻在叶剑英幼小的心灵里,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陈秀云是典型的客家妇女,心灵手巧,淳朴贤惠,勤俭持家,对叶剑英的影响很大。虽然她没有读过书,但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认识数字,能算一些简单的账目。她用自己仅有的知识教育着叶剑英,教他数数,为他启蒙。叶剑英记忆力很强,母亲教的知识很快都烂熟于心。叶剑英四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去亲戚家串门。亲戚听说叶剑英的记忆力好,就当面考问他。结果完全没有难住他,母亲也觉得十分欣喜。

叶剑英的母亲教会他的不仅有知识,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叶剑英的品性。母亲用客家妇女特有的勤俭美德,教会了叶剑英“勤俭”的第一课。从叶剑英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知道为母亲帮忙分担。母亲做饭时,他帮助拾柴;母亲下田时,他帮助拔野草,提菜篮,送镰刀。“勤俭”二字深深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

五岁的时候,叶剑英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是继续在家帮助父母打理生计还是走出家门进学堂读书?

对叶剑英读书这件事,家中确实存有顾虑。一方面,父母觉得叶剑英天资聪慧,是块读书的好料,很希望他能通过读书闯出一条新路,改变家族的命运;另一方面,家中确实没有多余的闲钱可以供他念书使用。究竟怎么办?叶剑英的母亲看出了叶钻祥为难,主动提出要把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靠帮人做零工积攒的一点积蓄拿出来为叶剑英交学费,以后打算继续做零工挣钱来供叶剑英读书。就这样,叶剑英走上了读书之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