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姜宸英年谱

二、姜宸英年谱

高祖姜国华

髙祖姜国华,字邦实,别号甬洲。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二十四中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三十五年(1556)举礼部,以忧归。三十八年(1559)殿试赐进士出身,授工部营膳司主事。时三殿经始,公赋功庀具省度支以万计,迁本部郎中,分司治张秋决河,升河南按察使司佥事,转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时矿寇充斥,梗商洛间,劫略吏民为害,所在逐捕不能得。公从容指授方略,渠帅授首,陕东西四千余里威怀并著。无何,中忌者,摘判常州,稍转南刑部郎中。历广东按察使司佥事。公仁心恻隐,前后治请,诚多所平反,尤洁己自持。粤有土司为怨家中伤,械系狱,公鞫得其冤出之,其人感泣谢去。数日槖千金来,公峻却之,曰:“吾岂以贫故,丧吾生平哉?”公性虽乐易,然见义奋发,不能以时俗圜转附和,以是再得斥,遂终身去官不仕。去而苗民思之,为立却金亭。亭至今尚在。公宦游二十余年,持节河南北,关辅粤东,皆仕宦膏腴地。然归家环堵萧然,旧田四十亩,分毫无所增。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享年七十。既殁,民感公父子两世恩德,请于官,建祠城北,环湖水为尊德祠,岁时父老子弟致祭不绝。长子姜应麟,别有传。次子姜应凤,郡文学,博学工文,善草隶,书名于世。(据姜宸英《湛园集》卷五《先参议赠太仆公传略》)

姜国华又入县志《清操传》,传云:“姜国华,字邦实。中嘉靖己未进士,授工部郎中,监大工,省度支万计,分司治张秋决河。河治,转河南按察司佥事、陕西布政司参议,时鑛寇梗商洛,国华指授方略,渠魁就擒,地方安堵。以事降常州通判,升广西佥事,所至留心民隐平反,著声上司,感德馈遗弗受,苗民立‘却金亭’祀之。子应麟,在名臣传。”(乾隆《慈溪县志》卷九《清操》页18a)

从高祖姜国望

从高祖姜国望入县志《孝友传》,传云:“姜国望,字道卿。邑诸生,笃于孝友。嘉靖,岛贼突入,居民逆遁。时陆母氏初丧在殡,国望抱棺痛哭,誓不相离。贼至柩前,将举火,忽闻外间哨声,辄投火去,如是者三。抵暮,舁柩至空圹,不及于难。观风使者至,公论推举节孝。国望以死自誓曰:‘吾不能先几远害,既惊母氏,徒以微躯为殉。幸脱兵燹,斯已危矣,安足为孝?’于是罢议,褒显未及。”(乾隆《慈溪县志》卷九《孝友》页6a)

曾祖姜应麟

曾祖姜应麟,字泰符,别号松槃。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

按:黄宗羲《皇明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赠太常寺卿松槃姜公墓志铭》:“崇祯三年五月初七日卒,距生嘉靖二十五四月二十四日,年八十五。”(《黄宗羲全集》第11册第43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

又:王猷定《姜西溟诗序》:“姜子曰:先曾祖年八十三,而吾生;去世,吾三岁。”(见《四照堂集》卷一页34a,《四库未收书辑刊》伍辑第27册页161,又见《慈溪姜先生大全集》卷首序跋)

又:中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乡试,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是时万历十三年(1585)九月也。十四年(1586)二月,贵妃郑氏有殊宠,生子常洵,诏进封为皇贵妃,而王恭妃育皇长子已五岁,无所益封。中外籍籍,疑帝欲立爱。十四年二月,应麟首抗疏言:“礼贵别嫌,事当慎始,贵妃所生,陛下第三子,犹亚位,中宫恭妃诞育元嗣,翻令居下。揆之伦理则不顺,质之人心则不安,传之天下万世则不正,非所以重储贰,定众志也。伏请俯察舆情,收还成命。其或情不客已,请先封恭妃为皇贵妃,而后及于郑妃,则礼不既违,情亦不废。然臣所议者末,未及其本也。陛下诚欲正名定分,别嫌明微,莫若俯从阁臣之请,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则臣民之望慰,宗社之庆长矣。”疏入,帝震怒,扺之地。遍召大珰,谕曰:“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手击案者再。诸珰环跪叩首,怒稍解。遂降旨:“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极边杂职。”于是得大同广昌典史。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继言之,并得罪。两京申救者疏数十上,皆不省。自后言者蜂起,咸执立储自有长幼之旨,以责信于帝。帝虽厌苦之,终不能夺也。应麟居广昌四年,量移余干知县。以父忧归。服阕,至京,会吏部数以推举建言诸臣,得重谴,应麟遂不复补,家居二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给事中薛凤翔劾应麟老病失仪,遂引疾去。崇祯三年卒。公三子,长讳思简,户部司务;次思素、思复,皆诸生。崇祯十三年,姜思简请恤阙下,从子御史思睿亦上言之。有旨赐祭葬,赠太常寺卿。(《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祖父姜思简

祖父姜思简,何丽晶的《姜宸英书学研究》误以姜思睿为宸英祖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第3页)。其生年可以据黄宗羲《与姜淡仙思简书》考知,书云:“……所称‘念台先生从诸生时,闻公国本疏,太息加额’,先生生己卯,至丙戌才八岁,亦不应凿空如此也。凡碑板之文,最重真实,而无识者昧然为之。此弇州《二史考》所以不胜其纠缪也。”则姜思简生于明万历七年己卯(1579)。

父亲姜晋珪,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三月十一日,卒于康熙十年(1672)五月。

姜宸英《三月十一日》诗,诗题有注云:“先君诞日也,先君于五月归路没于常山,忆此月登程约略是过常山,时旅中和泪成咏。”诗云:“那知今日路,即是过常山。作客衰年里,归程五月间(先君历年客馆,以辛亥九月归里,三月初复往端州,仅得五月聚首耳)。临床辞郑重,伏槛涕潺湲(辞先祖出而复入者再,伏窗外槛上私泣者久之。盖此行取负于新昌令胡某,忧先祖之病不能缓也)。雾雨登舟暗,江花映袂斑。衣从中道典,药倩故人还(至城质衣买参,又买杂食物,细疏烹剂之法,诫英兄弟以不时进)。亲在身忘老,家贫路失艰。星星头总白,点点血成殷。不信生男好,空知仗仆顽。扶携无个侍,呵痒复谁关。自此终天恨,长萦逆旅间。悬弧百岁尽,介酒历时悭(每生日缺拜祝者数年,是年将届期而复出门矣)。如在吾何有,哀号力更孱。干戈兼令弟,俎豆隔诸蛮(三弟孝俞南滞建宁)。只益劬劳母,凭筵泪独潸。(见《苇间诗集》卷三页9b)

又:将之瑞州,道出常山疾发,卒于草坪旅舍,时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日也,年六十三。(据朱彝尊所撰墓志铭,《曝书亭集》卷七十六)

以子宸英封文林郎翰林院纂修官。(浙江图书馆藏清刻本《姜氏世谱》六志之《恩荣志》页110)

妻孙氏,国子监生之菃之女,朝列大夫知德州事森之孙。以子宸英封儒人。晋珪殁后七年,孙孺人亦卒。(浙江图书馆藏清刻本《姜氏世谱》六志之恩荣志页110,朱彝尊所撰姜晋珪墓志铭)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人。

妻孔氏,以夫宸英封儒人。(浙江图书馆藏清刻本《姜氏世谱》六志之恩荣志页110)

育有二子,长嗣洙,次嗣濂。(见前《慈溪姜氏分谱世系》和《姜宸英家谱》)

孙一人,嘉树,长子嗣洙生。(见前《慈溪姜氏分谱世系》和《姜宸英家谱》)

子嗣洙,以拔贡授温州府乐清学教谕。(见《姜氏世谱》六志之宦达志页109)

从弟姜宸萼,字友棠,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举人。

阮元《两浙輶轩录》卷十二(清嘉庆刻本):姜宸萼,字友棠,慈溪人。宸英弟。康熙甲子举人。著《望云诗稿》。姜宸英《望云诗稿序》略曰:“舍弟友棠诗初学香山、义山,已乃渐染渭南,迹其颓然自放处,绝不类少年意度。予时以老杜诗律格之,友棠岸然辄有以复予。”袁钧曰:“姜宸萼有诗名,举孝廉,授龙门知县,未任卒。”

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卷首有姜宸英的序言,署日期和名字为:康熙甲戌中秋同学晚弟姜宸英西溟氏顿首拜撰。序言中提到:“今岁夏,从弟友棠为晋游。”则至少在康熙三十三年夏尚在世。

《湛园未定稿》卷五页10a有《友棠诗刻小序》,序或作于甲子年宸萼中举前,序云:“舍弟友棠与周子弘济里居相善也。甲子春,同罢试南宫,留京师授徒自给。两人者同寄人庑下,日据土炕啖馎饦,纵论今古,意气益豪甚。所闻公卿间,下至街坊谰语碎事,辄收拾作有韵词,唱和至数百篇。高轩之客罕过而问者,即有款门求识,亦深键固拒,不能忍颜色见也。予谓两人曰:‘子盍稍镌诸诗而传之,安知此间无有知子云其人者?’弘济逡巡未应。不逾月而友棠之刻成矣。友棠弱龄孤苦,埋头砚北,坐一小楼,每咿唔夜半,灯火穿漏窗间。予特谓是专攻举子业耳。时先祖病余,出藏书三分之一,各得数柜。予间就视友棠书,狼藉架上,约略朱墨殆遍尔。其诗初学香山、义山,已乃渐染渭南,迹其颓然自放处,绝不类少年意度。予时以老杜诗律格之,友棠岸然辄有以复予也。予搜友棠行箧中积诗尚多,其意直欲俟百世后之子云而出之,与弘济之逡巡不予应,其中有相视莫逆者,此则两人作诗之本,顾予不能尽测也。”

宸萼为王士祯弟子。

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选》而下,惟姚唐《文稡》卓然可观,非他选所及,其录诗皆乐府古调,不取近体,尤为有见。余尝取而删之,与《英灵》、《间气》(按:前者指《河岳英灵集》,后者指《中兴间气集》)诸集删本都为十种,并行于世。亡友姜编修西溟宸英又尝删其赋颂碑志序记等杂文为一编,西溟殁,此书不知流落何处。其从弟宸蕚,字友棠,余门人也,当访之。”

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西溟一岁。

【时事】是年,杭、嘉、绍三府遭风雨、海溢,漂没数万人。陕西连年旱灾,高迎祥等揭竿而起。

西溟交游:

王崇简二十七岁。     傅山二十二岁。

吴伟业二十岁。      冯溥二十岁。

黄宗羲十九岁。      冒襄十八岁。

周亮工十七岁。      孙默十六岁。

陆圻十五岁。       宋琬十五岁。

龚鼎孳十五岁。      俞汝言十五岁。

余怀十三岁。       曹尔堪十二岁。

尤侗十一岁。       施闰章十一岁。

吴嘉纪十一岁。      吴绮十岁。

顾茂伦十岁。       龚贤十岁。

梁清标九岁。       孙枝蔚九岁。

王嗣槐九岁。       毛先舒九岁。

陆嘉淑九岁。       宗元鼎九岁。

顾景星八岁。       宋实颖八岁。

丁澍七岁。        严绳孙七岁。

毛奇龄七岁。       汪琬五岁。

刘体仁五岁。       彭师度五岁。

计东四岁。        陈维崧四岁。

王士禄三岁。       董俞二岁。

是年,林云铭生。田兰芳生。

明崇祯二年己巳(1629),西溟二岁。

【时事】是年正月,诏定魏忠贤逆案。是年,张溥合诸文社为复社,于尹山开大会,是为复社第一次大会。

是年,董以宁生。叶奕苞生。黄虞稷生。朱彝尊生。钱曾生。

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西溟三岁。

【时事】是年三月,陕西义军入山西,声势日大。八月,明思宗以“谋叛”罪杀袁崇焕。

是年,张溥于南京复举复社大会。先生师友吴伟业、黄宗羲皆与会。

是年,陈维嵋生。万树生。陆葇生。屈大均生。

曾祖父姜应鳞去世。

姜应麟,字泰符,别号松槃。黄宗羲《皇明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赠太常寺卿松槃姜公墓志铭》:“崇祯三年五月初七日卒,距生嘉靖二十五四月二十四日,年八十五。”(《黄宗羲全集》第11册第43页,浙江古籍出版社)

又:王猷定《姜西溟诗序》:“姜子曰:先曾祖年八十三,而吾生;去世,吾三岁。”(见《四照堂集》卷一页34a,《四库未收书辑刊》伍辑第27册页161,又见《慈溪姜先生大全集》卷首序跋)。

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西溟四岁。

【时事】是年八月,清皇太极攻破明大凌城(今辽宁锦县)。

是年,吴兆骞生。徐乾学生。彭孙遹生。徐嘉炎生。

明崇祯五年壬申(1632),西溟五岁。

【时事】是年秋,高迎祥、张献忠等义军破山西登州等地。

是年,汪士鋐生。吴农祥生。

明崇祯六年癸酉(1633),西溟六岁。

【时事】是年八月,金兵略山海关。十一月,高迎祥、李自成义军由陕西攻入河南,连破渑池等县。

是年,储方庆生。毛际可生。

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西溟七岁。

【时事】是年三月,晋、豫大旱,人相食。十一月,高迎祥率军攻入河南。是年,后金军攻入宣府,威胁京师。

是年,徐元文生。王士祯生。高层云生。宋荦生。

明崇祯八年乙亥(1635),西溟八岁。

【时事】是年一月,张献忠义军攻克凤阳,焚烧皇陵,举国震动。李自成转战入陕。五月,后金兵攻略宁远等地。

是年,李良年生。田雯生。钱芳标生。

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西溟九岁。

【时事】是年四月,皇太极即位,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清军进逼北京。七月,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获,旋即被杀。李自成在陕,被拥为闯王。

是年,徐釚生。汪楫生。

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西溟十岁。

【时事】是年夏,山西、江西及京畿大旱,浙江发生饥荒。七月,山东、河南发生蝗灾。十月,李自成离陕入川。

是年,秦松龄生。顾贞观生。曹亮武生。李天馥生。韩菼生。邵长蘅生。沈皞日生。

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西溟十一岁。

【时事】是年六月,山东、河南及京畿发生旱灾和蝗灾。八月,清开始遣将攻明。九月,清军前锋抵达牛栏山。十二月,清军进犯巨鹿,宣大总督卢象升阵亡。

是年,万斯同生。

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西溟十二岁。

【时事】是年正月,清军攻陷济南、汶上、兖州等地,距徐州仅百余里。九月,清军攻打锦州、宁远。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西溟十三岁。

【时事】是年七月,清军在锦州一带与明军屡战。

是年,汪懋麟生。

明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西溟十四岁。

【时事】是年正月,李自成军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二月,张献忠军攻破襄阳。七月,清军攻锦州,八月攻陷锦州。

是年五月,复社领袖张溥病卒。

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西溟十五岁。

【时事】是年春,复社成员在虎丘举行第三次集会。是年二月,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后降清。五月,祖大寿以锦州降清。九月,李自成攻陷开封。十一月,清军破蓟州。

是年,孙致弥生。王顼龄生。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西溟十六岁。

【时事】是年八月,清太宗死,子福临继位,是为清世祖,改明年为顺治元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改称长安,号西京。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西溟十七岁。

【时事】是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十九日崇祯帝缢死于煤山。四月,清军于山海关打败李自成,二十九日李自成败走北京,称帝。五月,清军占领北京;史可法、马士英等迎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九月,清顺治帝自沈阳迁至北京。十一月朱由崧即帝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

是年吴雯生。

清顺治二年,南明福王弘光元年乙酉(1645),西溟十八岁。

【时事】是年四月,清军攻陷扬州,屠城十日,史可法死之。五月,清军入南京,弘光帝被杀。黄道周、郑芝龙等迎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以七月初一为隆武元年。六月,张国维等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以明年为监国元年。李自成被地主武装杀害于通山九宫山。

是年洪昇生。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丙戌(1646),西溟十九岁。

【时事】是年八月,清军攻入汀州,杀隆武帝。十月,瞿式耜迎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十一月,桂王即帝位,以明年为永历元年。十二月,郑成功起兵海上,以图恢复。

是年蒋景祁生。潘耒生。

清顺治四年,南明桂王永历元年丁亥(1647),西溟二十岁。

【时事】是年正月清军破肇庆。二月,永历帝退走桂林。三月,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从四川退入贵州、云南,联明抗清。五月,陈子龙抗清失败被捕,投水死。是年,清军在京城附近开始大规模圈地。

成童后从师受业于同里冯宗仪。

《湛园集》卷二《冯宗仪寿序》:“余家县东巷,与冯氏隔水居,世相好也。自余舞象,执经于冯先生之门,先生有子曰孟勉,曰宗一。孟勉与余同庚生,幼同学,长益相善。当甲申、乙酉之际,经涉横流,抛荒旧业,而余与孟勉从播迁之余,终日扺掌谈纵横王霸之略,无复当世意……”

乾隆《慈溪县志》卷十《文苑》页12b:“冯宗仪,字元恭。扬州守文伟之子。宗仪幼承家学,与同里姜宸英西溟及刘纯熙晦生、姚纪亦方辈肆力古文词。纯熙、纪皆前死,宸英亦客四方,宗仪读书益力,日手一编,句解字诂,黎明据案,入夜不休,寝食栉沐皆废罢。其为文本之经,以为根柢,旁通史汉八家,以佐其波澜,含蓄蕴藉,宽缓不迫,得欧王二家之风神于意言之表。居母丧,哀毁骨立。年四十即齿发脱落如老人。中岁,慕文元杨公之学,与里中耆宿朔望会讲书院中。晚年独处一室,垂帘静坐而已。性通悟,洞解乐律及青乌诸书。尝为人言之,尤覃精研思于经传,贯穿融液,以己意折衷上下,尝言:诂经必寻绎本文,参考笺疏,微显阐幽,正名定物,约不晦,赜不乱,然后文之能事始尽。其持谕如此。徐司寇乾学即家纂修《一统志》,宗仪尝任校讐。其殁也,司寇为之诔其墓焉。”

又《湛园集》卷五《文学冯君墓志》:“元恭以庚午年十二月某日卒。去年余南归,其孤用潜稽颡而谒于余曰:吾父之卒前数日,自整比其诗文数十卷已,命某从床侧尽读所为诗,某篇宜存集中,某篇宜去,或口易数字而后存者,读既,命复之某曰:夫子之病亟矣,愿少息则遣,诫丧事宜一遵家礼,敛以深衣巾履,不得随俗作佛事。凡故人所亲厚者,各口占书与之诀。又曰:下窆宜有铭,以请于执友姜君。吾平生其所知也。初余与君交时才弱冠,居相邻也。始用诗词相倡酬,已应诸生举,去为时文,俱不意得,则学为古文。每晨坐谈论,至忘寝食。巷中儿争笑以为痴。及余中岁,负笈游四方,为衣食计。又数从乡举,未能卒业斯事。而君独家居,能日致甘毳,侍养太夫人,以其暇温习经史,泛滥百家。屡从方外人游,究其宗旨,性又通悟,洞解乐律,旁晓青乌遁甲家言,时时为人称说。城北郊故有宋杨文元公慈湖书院,于是又与里中耆宿朔望诣为讲学之会。虽应举业亦不数作。故三四十年间,元恭之文日与道偕进,而余为文至老不能自名其家。至于性命之学,概乎未有闻焉。凡此者余之所以有愧于元恭,顾元恭有胜余无不及也。犹忆往时里人有暴死者,余曰:‘是不知怖死,亦省诸苦。’元恭曰:‘不然。夫临时须了了,彼神识昏愦,如何离得生死。’及观君弥留之际,若真能谈笑于去来间者,然后知向者慈湖之会,君盖实有得力,至此而始验也。君尝独处一室,垂帘静坐其中,晩益不喜以学道为门户,虽讲学之会亦不复举,务在躬行而已。而近来标榜为名髙者,竞牵挽之使入,竟掉头不一顾。君岂固以求异为哉?夫亦诚有所见于中,不可夺也。自君没而余之道益孤,讲求亦日废,其将终其身以讫于无所成也。故于志君之事有余痛焉。君讳宗仪,姓冯氏,元恭其字,别号鲁庵。曾祖光禄寺丞讳某,祖赠刑部员外郎讳某,父讳文伟,明崇祯丁丑科进士,历官扬州知府,以文章为名太守。母杨氏,封恭人。娶通山令周某女,生二子,长用潜,邑诸生,文与行足世其家声者;次用准,次用润。女二,适太学生王某、诸生周某,皆前卒。所著有《春秋三传谨案》、《三礼谨案》、《律吕谨案》,文集诗集各如干卷。君以癸卯年游京师,馆于大司寇徐公邸,踰年病脾,归后再往,病复作,归仅两月而没。其归也,徐公资之行,至腆其没也,许文表其墓而助之葬云。”

乾隆《慈溪县志》卷十《醇德》:“冯逊庸,字孟勉。少游庠。尝馆吴江,有妇昏暮扣门,拒不纳。性喜吟咏,与姜编修宸英同闾巷,日夕唱和,有诗名。”

诗集中有与冯氏父子唱和的诗歌,应作于此年后。具体年月无考,暂系于此。

《苇间诗集》卷一页5a《和冯元恭九日诗同刘子仲佳、冯子孟勉》:“木奴新长绿千头,野子闲来赋四愁。行药尚艰细石路,看花重到去年秋。南山有老遗长日,我辈登临复此洲。共醉怡然篱菊下,寄来益智亦风流。”

此间,西溟隐居家乡山中。

《苇间诗集》卷一页5a有《山中谢客》,写的正是这段山居生活。诗云:“未明趋孺子,爇薪办朝食。罍耻仆愠儿,甑底尘满尺。日中菌蠢眠,邻烟煦四壁。嫌仆嗔我形,呼奴笞一百。有客过而言,子乃贫更拙。人生等朝露,譬如枝上沥。何不早行乐,兀兀待天黑。不见东家某,臂鞴短上帻。朝登从事廷,暮献太平策。字字挟风霜,声声出金石。昨暮封三钱,夜半起前席。得意从横归,肥腻生颜色。俄视矮庑下,累累稻粱积。生儿致健餐,不男女亦得。蓄屐登首阳,吊彼两愚客。辛苦马足尘,不忍颂明德。黎面歌黄虞,洵美非我则。子言良亦佳,我命实苦窄。自无相食肉,岂免手洴澼。谋生会有道,倚伏谅难测。愿从詹尹筮,且听妇人谪。适来得名酒,聊饮弗复说。”

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戊子(1648),西溟二十一岁。

【时事】是年二月,永历帝退走南宁;八月,还肇庆。年底,郑成功与鲁王分兵攻打浙闽沿海。

是年张采卒。

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己丑(1649),西溟二十二岁。

【时事】是年正月,清军破南昌,金声桓死之。攻陷湘潭,何腾蛟不屈死。三月,清军进逼信丰,李成栋溺水死。十月,南明鲁王至舟山,继续抗清,明臣多奔赴者。是年,顺治帝封尚可喜平南王,耿继茂靖南王。

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庚寅(1650),西溟二十三岁。

【时事】是年正月,永历帝退走梧州。二月,清军围广州,破惠州。十一月,清军破广州,屠之,死者七十万人。接着,攻陷桂林,明督师瞿式耜、张同敞不屈死。

愿弃家跟从周惟一。

《苇间诗集》卷一页5b有《赠周惟一先生》:“四明有愚客,不狂亦不慧。闭户造车轮,意欲驰天地。朝出常昏昏,暮游不得意。陆行路艰难,川行水波沸。一目一太行,转眼宁可避。侩牛聊城东,买盆哭戴市。颇于呼笑间,西望识有异。闻有高蹈人,击筑在深寺。不敢问姓名,足知天下士。梵放隐残石,楚歌激清汭。上天下后土,画地居其内。忽舒左臂光,照见不平气。借问孔北海,讵肯如刘备。此是风雨秋,可与君交未?去年踏官奴,中坐孙子至。自云入山深,耦耕为公继。半偈持心诀,两屐济胜具。春雨灌畦归,夜深面壁思。寒山与拾得,相对欲无滞。我愿弃家从,散步听清籁。时于舂臼中,得拈无上谛。洗目睇中原,方忆天下事。长城且弗闻,短剑欲有试。坐看潢池游,一翻回溪翅。日月荡空濛,万物各自遂。长啸归吾庐,一了涅槃义。此意竟濡迟,是世益憔悴。空山叫凤凰,适与魍魉会。何当理归棹,对君如梦寐。”

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榆林四先生之一(清槎湖草堂钞本):“(贞靖先生周齐曾)字思沂,一字惟一,学者称为囊云先生,工部郎征四世孙。少就傅,尝终日不闻咿唔声,亦不与同舍生交一言,茫乎不可测。或疑之曰:‘六郎毕竟读何书?’窃窥之,则《南华》、《楞严》二经也。故其文,不循一切律度,独抒性灵。成崇祯癸未进士,知顺德县。宗老前侍御昌晋尝官粤,嘱曰:‘慎毋得罪巨室,是粤中第一关键也。’先生笑而颔之。既之官,力锄强御。顺德多盗,先生以为饥寒所致,古人社仓之法,意非不美,其利易尽,其弊亦易生。乃变为义田而以社仓之法行之。其初置义田也,贷赀于富家,限年以租所入,十五给耕者,十二偿富家,十三以备赈,不数年而赀可尽偿,田可日增。沿海故有桩闸之设以备盗,先生谓非良策,我能设,贼亦能毁;贼能由水,亦能由陆。且贼即不尽毁,而我所设亦易朽。不如仿西北弓箭屯堡之制,募乡勇为捍御,则官军可撤,有去兵兼去饷之利,大吏是而行之。先生之官方八月,大吏破例具疏特荐,而巨室颇不便之。会移知香山县,故相黄士俊家居,多蓄无赖以害民。县令至,必令执贽称门下,否则而排去之。先生至,捕其客之甚者置狱,以沉命之法投之海中,士俊营救不得,大怒。两京继陷,闽中立君,士俊复为揆辅,思去之。有黎人欲渡海入葬内地,直指许之。先生以为狼子野心,不可令通内地,力持不可,直指亦恨之,乃以士俊所揭颁县,先生即日以所佩印交之太守,不许。交之监司,亦不许。乃经至行省,交之抚臣。部民闻先生弃官去,浮海乞留者数万。城中疑为寇至,闭门拒之。先生竟乘夜潜突出,买舟亟行,归至浙东,则百城内附。先生在道中,闻吴太常磊斋、黄仪部海岸死国,皆其房考也,痛哭,以不得从之为恨。至是不入城,遁入榆林,祝发石莲。榆林有小盘谷者,即谢遗尘所云云南也,先生徘徊其间,曰:‘是可避世。’其入山之道当由一溪水,尝没踝以上。先生谓:‘过溪必须筏,否则须舟,否则须梁,须是三者,即须木、须石、须竹,即待负亦须人。吾自能涉,无所须。’或曰:‘即欲渡溪亦须屩。’先生谓:‘须屩即须草,即得草,待编亦须人。吾自能跣,无所须。’其构草瓢也,束竹覆茅皆出己手。漏则亲登屋葺之,或堕地血淋,不以为苦。得悬崖一奇木,制为养和,日坐卧其间,题曰:‘云树。’拾烧余以为炉,状皆绝古。间作绘事,亦萧散绝尘。同年王生尔禄为海道,求见之,不可得。以茶馈之,谢以诗,而不往也。以书招之,答曰:‘孤云去来,朝不知暮宿所,举目有河山之隔,从此更无费八行。’及太孺人丧,吊之,则于丧次一谢而己。或以直指意招之,且动以祸福,答曰:‘所欠惟一死,无他求也。’所亲谋强之入城,至郊南,欲自投于水。其孤峻如此。于是雪窦僧石奇以先生为佞佛也者,将付之法。已而闻先生返其西村,必入孺人之室,讶曰:‘是殆尘根未断耶!’其知者以为先生有托而逃,原不欲堕身佛国,是则非石奇所能知也。辛亥卒,同里私谥曰贞靖。所著有《囊云集》。是时,周氏遗民极盛,以荐绅晦于主持者有三:其一即前通城令昌会,佯狂以死,曰癫和尚;其一即前思南守元懋,沉湎以死,曰醉和尚;而先生以野和尚称,所谓三和尚也。……先生诸子皆工,惜不传。”

黄宗羲《南雷文定》卷六《余若水、周惟一两先生墓志铭》:“惟一,名齐曾,字思沂。高祖薇,工部员外郎;曾祖柔,祖炀,父台。惟一登癸未进士第,除广州顺德知县……辛亥岁三月二十日卒,年六十九。”

按:王尔禄,字天锡,号念尼,保定人(《海东逸史•沈崇抡传》称黄陂王尔禄云云)。明季旧臣(据《鄞志周志畏传》注:崇祯癸未进士),国朝顺治六年,任海道副使,迄癸巳数载间,除害赈饥,礼士恤民,立仓置田,仕终刑部左侍郎,崇祀名宦祠。著有《麻姑洞主人诗文集》、《怀社同声集》、《不二真诠》、《明州赈饥纪事》、《救荒恤贫录》,又辑刻《保阳张氏殉难录》、《闻子鉴湖七观》(见《四明谈助》)。

按:西溟诗云:“去年踏官奴”,当指王尔禄劝周齐曾出仕而被拒绝事。王任海道在顺治六年,故劝降事最早当在顺治六年。故此诗系在是年。

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霜声集》,《鄞县志》:周齐曾著,字思沂。按:《明诗综》:字惟一,有《囊云诗草》三卷。”

按:其《囊云文集》二卷,张寿镛收入《四明丛书》第4集。其诗,全祖望整理收入《续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清顺治八年,南明永历五年辛卯(1651),西溟二十四岁。

【时事】是年正月,清世祖亲政。三月,张献忠旧将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永历政权抗清。九月清军攻陷舟山。

清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西溟二十五岁。

【时事】是年正月,郑成功收复海澄。七月,李定国攻克桂林。十一月,李定国收复衡州。

西溟坐馆萧氏。

《苇间诗集》卷三页37a有《留别萧羽君邵匪莪二子》,中有“宁忍泪如线,屈指第五壬”,句下注云:“予壬辰尝馆萧氏,今年壬申,五阅壬矣。”

览镜见三四根白发,有感而作《述怀》。

诗前有序云:“昔潘岳三十二始见二毛,予少岳时尚七岁,览镜有三四茎白者,积愁之致也,生我之人益可知矣。喜惧兼见乎词,赋成以寄冯子孟勉。”

诗云:“壮志事行役,贫贱实难久。望远天一方,白发转在首。非悲颜始衰,所迫时难又。吾亲垂五十,相望才一手。负米历终岁,捧檄事何有。但得一百年,只合九十九。而况消息殊,自古难中寿。我少尚头白,谁能金石朽。念此涕潸然,时值秋雨后。何时田一顷,灌疏并涧阜。远览杂置弋,旁罗蓲姜韭。友于成三人,瘦强齐在耦。金风释余暑,西事幸不苟。毕场事腆酌,席筵荫垂柳。寸甘如黄金,噀雾时一剖。侑以南山词,袅袅月落肘。此欢竟非难,天意知是否。遂初欣有愿,开径望吾友。”(《苇间诗集》卷一页15b)

是年,始获交秦祖襄。

《湛园集》卷六《故徽州知府前工部郎中复斋秦公诔》:“初,某获交于公,爰自壬辰岁。”

按:民国《慈溪县志》卷三十列传:“秦祖襄,字汝翼,号复斋。宗道五世孙,崇祯十六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迁徽州知府,寻弃官隐遁,当事将以遗逸荐,三上书,力辞。祖襄继室为方拱乾女方氏,诸昆皆贵盛,累招之出山,祖襄不应,家居著述甚富,间出游河洛,登少室、太华而还。遭母丧,呕血卒。”

顺治十年癸巳(1653年),西溟二十六岁。

【时事】十一月,清廷再次招抚郑成功。十二月,明鲁王部下张名振、张煌言入长江,败清兵于崇明。

在家乡东郊缓归亭为刘君题画兰竹。

《苇间诗集》卷四页38a有《宗室博问亭属题庐山僧长幅画竹傍有兰数茎生石上》,诗末注云:“问亭自志东皋草堂中有《竹坞》云:‘风前月下,清影萧疏。’予癸巳年在吾邑东郊缓归亭为刘君题画绢兰竹,君张绢几上,令余立题之,余即捉笔写成。今去此四十年,刘君没已久,予亦衰疲,懒事笔墨。偶翻得旧稿,即应问亭之命,中间略改五六字,但换末二句,并觉前句生动矣。”

诗云:“庐山道人三昧力,写就潇湘高士色。挂君东皋一草堂,烟树离离生虚白。苇间野老归去来,手指寒潭空一摘。山云欲雨不雨时,清梦扶疏绕四壁。老干直上排云归,幽艳落落坐怪石。借问王孙小渭川,月下风前谁领得。”

按:据民国《慈溪县志》卷三十一:“宸英同时刘纯熙、冯恺愈、冯宗仪、冯逊庸、姚纪、秦埰、秦勋、罗叔初、钱虎左亦工诗文,皆有名于时。恺愈附冯元飙传,宗仪、逊庸、纪自有传,纯熙见纪传,勋附秦祖襄传。”此刘君,或即刘纯熙。

是年,读书东山,秦祖襄(复斋)来访。

《湛园集》卷六《故徽州知府前工部郎中复斋秦公诔》:“方某与长公读书山东,公幞被就宿,良久从者皆散去,夜起彷徨,与余促膝语平生事,意慷慨殊壮。……”后又云:“足企于窗,予时癸巳。吹筚城雉,东山偃仰。三人二屐,长筹亮采。公来萃止,仆夫惆怅。寒蛩呜咽,雨声竹上。公久不寐,以足起我。”是知东山即今慈城之东山。

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西溟二十七岁。

【时事】十二月,郑成功收复漳州。连年水灾频频,直隶、山东、河南饥民大量逃亡。

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年),西溟二十八岁。

【时事】二月,李定国败走南宁。四月,郑成功收复舟山。

读书邑西北之香山寺,与续宗禅师晨夕论议。

《湛园集》卷六《香山了义禅师塔志》:“西北隅香山寺,为吾邑祖刹,有泉岩林木之胜。余少时读书其中,与续宗禅师晨夕论议,间以吟咏,多所省发。师每言必称其祖了义禅师,而是时师之化去已数年矣。请余词志其塔,予许之未就也。抵今二十余载,续师命其孙某来,曰:‘吾师没而吾年亦七十有九矣。君复不铭是,吾终不得见子之文也。吾负吾师于地下矣。’予应曰:‘诺!’按状,师讳隆柢,字茂园,别号了义,姓嵇也。生而有慧性,六岁随母严氏入寺,见诵经者侍立,谛听竟日不忍去。十八始执业于香山湛然师,时天台无尽大师开讲《观经》、《妙宗钞》于郡城,延寿寺师往,参毕就坛受具归。感寺大殿剥落,身募资,抵闽载木归,竣工,请云栖冲庵法师究论《楞严七处征经》三伏腊。至崇祯丁卯而寺宇宏起,金相庄严,道俗相与瞻顾赞叹,而不知其所自已。复携续宗听讲于阿育王寺,参学于天童密云大和尚。密问以《楞严七处征心》,因度糕与啖次顿有领悟。后复延雪窦石奇师往持山门,而身自奉之。自是香山法席遂为诸山归,仰师之力也。师虽屡参大德,问答有契,然不欲为近世儇薄禅子擎拳竖拂,习为谩欺,以声利相鼓动,故受持经行,耑念佛三昧,积终身不改。昔人有言曰:‘凡浮屠之道衰,其人必小律而去。’经由师是道也,佛教其有济乎?虽其有济,佛之徒其庸知重乎生,不知重于时,没而又无所信于后,宜续宗之惓惓以请,盖不独冀其师之有传,亦将以大庇其教于无穷也。师示寂于顺治辛卯之五月十三日,塔于殿之东北,寿六十七为,僧腊四十有六年。”

按:了义禅师卒于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卒后数年西溟读书香山寺,具体年月已无从考知,故暂系是年。

是年冬,馆于定海(今宁波市镇海区)谢氏,作《定海薛五玉四十寿序》。

《湛园集》卷二《定海薛五玉四十寿序》:“少闻薛君之名,已而东至海上,以阴求其所谓恬澹寡欲、不役役于声利、不雷同于是非取舍者。既于数十百人之中得其所愿交,而如恐不得交者,兹于薛君遇之焉。闻君少时倜傥善议论,所至倾一坐,中与之登山而临水,虽终日极困不厌,意必慷慨自喜之士,而惜乎余未之见也。盖君今年乙未冬已四十矣……”

又《西溟文钞》卷二《寄寿镇海薛五玉先生八十序》:“忆乙未年,馆于其邑谢氏,值先生四十生日,予为文寿之。”

谢氏的情况,见《湛园集》卷三《萼圃记》,记云:“定海为甬江入海地,余所见十五六年间艅艎之惊数至,居人负盾荷担而立,犹日惴惴然。邑著姓谢氏,第阀相望。余从游其群从间,顾视其居,亦多就毁撤,臧获庐舍与兵马杂居。逮余再来,而居民稍复其故处。谢子在武治园于其室之西偏,名曰萼圃。日与诸伯仲游翔其间,以讲德而问艺焉。一日君觞余园中,问余浪游几年,意中得失几何事。追念前十年间烽火震惊,妇子之不保,今得息焉游焉于此者,岂非邀天之幸而然耶?余倚酒微酣,为谢君咏杜少陵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辄奋袖慷慨起,君兄弟亦不以余为狂也。呜呼!此屋虽修广不数亩,无奇花怪石以供耳目之玩,而得此于乱离之后,可以见戎马之渐息,太平之将兆。其在君兄弟朝夕聚处,又可以见其能无事而傧笾豆饮酒以相乐,有事而敦在原急难之意以相恤,更世多故如此等,皆不数见也。然以君之才度非久淹滞于此者,今吾乡虽幸少安顷所经过,自吴会之属之淮南北被灾处,怀襄千里一望,村墟无不荡为鱼鳖之居,而魭鳅之宫生灵数百万安所托命,又不独天下寒士可念也。君异时富贵,其无忘吾赋诗忼慨时乎?”

按:薛五玉和谢在武,皆为“蛟川九子”之一。裘琏《横山初集》卷五诗(清康熙刻本):《却寄蛟川九子》之一《薛五玉先生》:“海外文章后进师,儒冠潦倒不逢时。怀人何处肠堪断,秋水孤城落照迟。”又之六《谢在武》:“谁过论玄扬子居,花潭竹径未萧疏。醒来偶种阶前书,兴到随翻架上书。”

香山寺题大光道人画。

《苇间诗集》卷一页20b有《题大光道人画》或亦作于此时期。诗前有小序云:“同香山寺续宗禅师语次及画师,云:‘前三年有道人来此住五十余日,留两画去,不知其所从来,予视其跋语,盖避世人也。”诗云:“空堂寂寂似无僧,四壁萧萧多雨声。不识何人画山水,三年前在此中行。”

又,接着有一首《晓发自汶溪抵香山书舍题壁》,或亦作于同时。

诗云:“予少惬幽性,泉石每攀援。今兹山行迫,何为久盘桓。自嗟幼不学,所失非一端。宁戚悲饭牛,鼓角涕潺湲。主父旅泊深,敝裘无鲜完。我行别母去,戚戚少所欢。行李杂经史,呻吟随猱猿。山行肆微眺,颇觉襟袖宽。信美非吾适,吾行多辛酸。岂非区区私,亦为饥与寒。曳履初日出,到山浓露团。布袜无完好,礼拜空蹒跚。寺僧如旧识,一见倾心肝。枕衾既已施,几榻亦易安。野性遂疏拙,弥月未言还。黄叶堕飘飘,丛篁蔽深峦。何当铩羽客,惊风恣飞抟。息影复来归,日夕明霞餐。”

数年后,西溟仍有诗寄问续宗禅师。

《湛园诗稿》卷一页8b有《寄问香山寺续宗禅师》:“数年不相见,莫自老容颜。余亦风尘客,终朝思旧山。龙吟大壑静,月隐孤峰闲。了了达蓬路(寺有达蓬山,相传始皇欲从此达蓬莱),从君一启关。”

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西溟二十九岁。

【时事】正月,孙可望攻击李定国,李定国护永历帝退守昆明。七月,清军再破舟山,郑成功收复闽安,进而攻打福州,不克。

是年,镇海谢谔昌从西溟学制义。

《湛园集》卷五《太学生谢君墓志铭》云:“君谢氏,讳谔昌,字殿侯。以康熙壬子岁十二月初二日殁于京师,而葬以今年壬申之三月壬子者。方殁时,以孤幼有待也。君将葬之前月,仲子绪钦持伯父大周所述行状谒余舍,请铭。殿侯从余游久,其行事余所稔知,固不待状而信。而大周之述其弟无谀辞,余故按其状,以余所见闻志之墓。君为人沉静不佻,肫笃于孝友,无他声色嗜好。虽群从相聚围棋赌饮,君默然无所与。吟诵之暇,正襟寂坐而已。既补邑博士弟子员,丙申、丁酉间从余为制义。时余尚年少,见君两房兄弟十数人登梓山,会课竞出,意见耻蹈袭,为文多倜傥雄迈之气。……父讳泰宗,进士,令番禺,升工部主事,改兵科给事中。元配叶氏,封孺人,生四子,最后得君,生甲戌年七月二十一日,卒年三十九。娶董氏子,男二人:绪祯、绪钦,俱邑庠生。女三,太学生任管玉,邑庠生,王之纯及丁庆潢其壻也。绪祯兄弟卜吉葬君于雁荡乡之新阡。”

按:谢谔昌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从西溟学制义时年二十二岁。

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年),西溟三十岁。

【时事】三月二十三日,复孔子神位旧称。七月,清军攻取闽安,郑成功退守厦门。十二月,清廷命吴三桂攻云南。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西溟三十一岁。

【时事】正月,南明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四月,清军入贵州。十二月,清军入云南,永历帝出走永昌。

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年),西溟三十二岁。

【时事】二月,清军攻陷永昌,永历帝逃亡缅甸。五月,郑成功、张煌言率水军入长江,攻克瓜州、镇江,直至江宁郊外。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西溟三十三岁。

【时事】正月,清廷禁止士人结社。四月,吴三桂请进兵进攻永历帝。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西溟三十四岁。

【时事】正月,清世祖福临卒,子玄烨即位,翌年改元康熙。五月,江南发生哭庙案,清廷杀金人瑞等。十月,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人。十二月,清军入缅甸,俘获永历帝。

是年正月,秦祖襄卒。

《湛园未定稿》卷十《故徽州知府前工部郎中复斋秦公诔》:“辛丑年正月十四日甲子,故中宪大夫知徽州府事复斋秦公卒。”

按:《苇间诗集》卷一页28a有《追酬秦汝翼先生韵》,前有小序云:“先生既没之七月,过其长公苫次得是诗,为之陨涕。呜呼!先生之期某至矣。昔延陵挂剑,义不易心;孝标复书,歌期赴节,聊附古人之义,用申知己之感之尔。”诗云:“手披遗卷墨犹新,旧是东吴逆旅人。握手词成隔世看,伤心句好百年珍。马行古道秦川晚,石陨初元夜雨旬。记得南湖垂泪别,论交生死在湖滨。”

是年冬,家居,访车厩外家,为孙朗仲诗作序。

《真意堂佚稿•孙朗仲诗序》:“车厩相传越勾践饲马地,予外家居焉。儿时常从母氏游,乐其风土。……今年辛丑卒岁,乘兴抵山,则孙子在焉。”

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西溟三十五岁。

【时事】四月,吴三桂弑永历帝,南明永历王朝告终。五月,郑成功卒于台湾,子郑经嗣主台湾。

旅食扬州,交崔华。

《湛园未定稿》卷四页19b《樱桃轩集序》:“是集娄江崔君华所著……予自壬寅岁得交崔君于广陵之文选楼,是时君即属予为序,距今二载矣。”

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上:余以顺治、庚子为江南同考官,得太仓崔华不雕。工诗画,尝有句云:“一寺千松内,飞泉屋上行。欹樯坐清昼,薄冷出苹间。”又:“溪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似去年时。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此例甚多,余目为崔黄叶。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二:予门人崔华孝廉,字不凋,太仓之直塘人。性孤洁寡合,画翎毛花卉甚工,尤工诗,清迥自异。吴梅村尝目为直塘一崔。其佳句云:“攲樯坐清昼,薄冷出苹间。”又:“一寺千松内,飞泉屋上行。”又:“此中枕簟客初到,半夜梧桐风起时。”又:“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吴人目为崔黄叶云。予论诗绝句云:“溪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似去年时。江南肠断何人会,只有崔郎七字诗。”二句亦崔诗也。

钱林《文献征存录》卷十(清咸丰八年有嘉树轩刻本):“崔华,字不雕,太仓人。顺治庚子举人,司理王士禛其举主也。居直塘,性孤洁寡合,吴梅村目为直塘一崔。有《樱桃轩集》。诗清异岀尘,有句云:‘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人目为崔黄叶。又《渡钱塘》云:‘敧樯坐清昼,薄冷出苹闲。’又《宿官渡闻歌》云:‘履声荒店早,落叶异乡多。’又有句云:‘溪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似去年时’。又《宿灵隐寺》云:‘此中枕簟客初到,半夜梧桐风起时。’”

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西溟三十六岁。

【时事】五月,庄廷鑨《明史案》发,牵连七十余人。八月,礼部遵旨议复乡、会试停八股文,改用策、论、表、判。十二月,鄂西、川东十三家抗清义军皆以溃败告终。

秋,将适润州,泊舟无锡西郭下。

《湛园集》卷一《十峰诗刻序》:“自余少时即知梁溪有钱君者,既因缘人事,舟楫往还,曾不得一顾而问焉。记癸卯秋将适润州,泊舟西郭下,凭舻眺望,见江流抱城,萦回如带,山色苍翠,隐映数里外。其左右疏篱修竹,随流曲折。俄有小艇从水门出,列坐四十人,中有哀弦急管之声,乱夕阳而径渡。余目送久之,默默伤叹。居人之自得如此,而余以贫贱奔走,去惠山咫尺耳,无由一至其处。又还望君之庐,则未尝不以为深恨也。比再至吴门,君辱书及诗于余,属为之序。”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八(清嘉庆刻本):“钱肃润,字础日,号十峰。明诸生。著有《十峰草堂集》。崇祀东林道南祠。”又:“钱肃润,字础日。幼从学于邹忠余期相,期相故攀龙弟子。鼎革后,隐居教授,当事见其衣冠有异,执而笞掠之,至折胫。笑曰:‘夔一足,庸何伤?’因自号跛足生。然自此名益高,四方学者尊为东林老都讲。康熙戊午诏举博学鸿词,宋相国德宜以肃润名应,以足疾辞。年八十八卒于家(《无锡县志》)。”又:“瀛桉:先生家有十峰草堂,严学士我斯、陈检讨维崧诸公皆尝为之歌。严诗云:‘九龙之山环九峰,一峰一态如一龙。兴云岀雨气磅礴,鳞甲欲动凌苍空。别有一峰伏而起,神奇夭矫为龙尾。世人咫尺不知名,古来畸士都如此。’诗不具录。先生游京师,与西樵、阮亭两先生善。尝选阮亭诗刻之,阮亭录先生《赠沈眉生隐君》诗入《感旧集》。诗云:‘历却金星又婺星,南山何白北山青。鹿田风雨依然在,只恐山人不忍听。’先宫谕称先生蚤弃青衫,泽畔独吟,虽横罹忧患,气不少挫。其膺荐不赴,止见于邑志。顾先宫谕及先生门,诗文集中从未一及荐举之事,姑入之补遗,俟考。草堂在吾邑城东弓河,今其子孙颇零落矣。”

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西溟三十七岁。

【时事】七月,张煌言被清军俘获,不屈,在杭州死难。

为崔华《樱桃轩集》作序。

《湛园未定稿》卷四页19b《樱桃轩集序》:“是集娄江崔君华所著……予自壬寅(按:即康熙元年)岁得交崔君于广陵之文选楼,是时君即属予为序,距今二载矣。”

康熙四年乙巳(1665年),西溟三十八岁。

【时事】八月,清廷征集明天启、崇祯间遗事,以备修《明史》。

端午节在苏州,宋实颖招同。

曹尔堪《南溪词》有《满江红》,“乙巳午日,宋既庭见招泛蒲,同陆处实、姜西铭(溟)”:“佳节吴阊,浑不减、汨罗愁涨。争吊屈、龙舟箫鼓,锦帆无恙。公子画船官驿口,名倡罗绮江楼上。拥残书、自有故交同,清尊饷。榴花影,杯中漾。竞度曲,筵前唱。正梅黄时节,阴晴迭酿。山鬼漫矜明月佩,健人也曳菖蒲杖。只浮生、憔悴泣枯鱼,湘累状。”

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八(清光绪九年刊本):“宋实颖,字既庭。少为诸生,受知于徐汧。顺治辛卯举顺天乡试,与吴下诸名人倡慎交社,声誉藉甚。后以江南奏销案诖误,康熙戊午复还举人,己未以博学宏词召试罢归。久之,授扬州兴化教谕,课士尚经术,斥浮夸,历十六年告归,诸生祀之学宫旁。实颖淹贯经史,诗文典雅,为词坛名宿。侍讲缪彤少从受经,其学得于实颖者为多,而宅心淳厚喜奖拔后进,以故人益重之。年八十五卒(《乾隆志》)。”

按:曹尔堪此词后有同调词,词前小序云:“沈绎堂、陆处实、宋既庭、御之同集尤悔庵看云草堂,元韵次答,乙巳五月初十日。”五日后的聚会,西溟没有参加。

王士禛《感旧集》卷十一(清乾隆十七年刻本):“沈荃,字贞蕤,号绎堂,江南华亭人。顺治壬辰进士及第,官侍读学士,加礼部侍郞,谥文恪。有《南帆杂咏》、《充斋集》。”

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五十三(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沈荃,字贞蕤,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世祖择翰林官外转,荃出为大梁道副使。剧盗董天禄、牛光天剽掠许颍间,荃督兵捕治,歼其渠,群盗皆散去。禹州盗倚竹园为巢,杀人越货,荃遣吏卒收捕,发土得尸十余,悉按诛之。寻署按察使。疏言:师万南征必经南阳、汝宁诸府,供应疲苦,亢村郭店诸驿官死夫逃请,敕均拨驿站银两。师既入楚,留马彰德役民饲秣,请敕以怀庆、卫辉、广平、顺德、大名诸府更番分驻。各县常平仓蓄谷太寡,请敕定额:大县五六百石,小县三四百石。开封自河决后,城垣淤圮,官吏分驻各邑乡闱,暂移辉县。近奉旨修复汴城,请敕筹拨钱粮,督倡兴工。河南土地原有上中下等,则向因疆井混淆,一例派粮。今查勘渐定,请敕视万历年间则例照地派粮。河南兵额一万二千,奉旨缺额免补,有汰无增,驻防分汛,每苦不足,请敕仍许募补足额,俱下部议行。康熙元年以忧归,六年授直隶,通蓟道坐事左迁,九年授浙江宁波同知。未上官特旨召对,命作各体书称旨,诏以原品内用。十年授侍讲,直南书房,十一年转侍读,十二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十三年擢国子监祭酒,十五年迁少詹事,十六年擢詹事。十八年旱求直言,时更定新例,罪人当流者徙乌喇,下廷臣议。荃谓:‘乌喇去蒙古三四千里,地极寒,人畜多冻死。今罪不至死者,乃遣流而更驱之死地,宜如旧例。’便疏上,有旨令画一。荃持前议益坚,且曰:‘此议行三日不雨者,甘服欺罔罪。’上改容纳之。越二日,天竟雨,例得罢。十九年,上以讲幄劳加荃礼部侍郎衔。二十一年正月,乾清宫宴廷臣,赋柏梁体诗,荃与焉。二十三年卒。上以荃贫,赐白金五百。子宗敬,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以编修入直。上命作书,因谕大学士李光地曰:‘朕初学书,宗敬父荃指陈得失,至今作字未尝不思其勤也。’宗敬官至太常寺少卿。”

按:沈季友《檇李诗系》卷二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曹尔堪,字子顾,号顾庵。嘉善人,勲之长子,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吉士,两冠阁试,授编修,扈从瀛台南苑。世祖褒问,谕令与吴伟业同注唐诗,丁艰起补,转侍读旋升侍讲学士,转盼三擢,异数也。性强记,诸琐屑事能举其原委,人一见辄不忘。若舆图要害,山川形势,指画纤悉,听者神竦。当世以大用期之。无何,诖误镌级,寻罢官归,而优游田园,皆二三老友选胜赋诗,间为远游,篇什益富,为诗清洒可讽,与宋荔裳、施愚山、沈绎堂、王阮亭、王西樵、汪苕文、程周量诸公,称海内八家。有《南溪集》。”

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八(清光绪九年刊本):“陆寿名,字处实。顺治壬辰进士,官宁国教授。有《凤鸣集》。”按:陆寿名,号芝庭。

钱肃润诗集文集刻成,嘱西溟作序。

据《梁溪文钞》卷二十八,是年无锡钱肃润刻所著《十峰诗选》、《十峰文选》。

《湛园集》卷一《十峰诗刻序》:“自余少时即知梁溪有钱君者,既因缘人事,舟楫往还,曾不得一顾而问焉。记癸卯秋将适润州,泊舟西郭下,凭舻眺望,见江流抱城,萦回如带,山色苍翠,隐映数里外。其左右疏篱修竹随流曲折,俄有小艇从水门出,列坐四十人,中有哀弦急管之声,乱夕阳而径渡,余目送久之,默默伤叹,居人之自得如此,而余以贫贱奔走,去惠山咫尺耳,无由一至其处,又还望君之庐,则未尝不以为深恨也。比再至吴门,君辱书及诗于余,属为之序。”

综合钱肃润刻诗集文集的时间和西溟的行踪,为钱肃润作《十峰诗刻序》当在是年。

为王揆的《广陵倡和诗》作序。

《湛园集》卷一有《广陵倡和诗序》,序云:“太仓端士王君之同年友新城王君贻上来佐斯郡,始稍稍披荆棘,事吟咏,用相号召。君于其秩满而去也,以舴艋渡江,而相与登昭明之楼,寻谢公之宅,拂磨断碣,按行旧垒,一字之赏,一石之奇,必吚唔竟日而去。故君之诗,为绝句者至五十首,殆浸淫乎供奉、龙标而掇其胜者也,集成以示余。”

又作《寄王端士进士值予为其扬州倡和诗序》:“白萍浦口绿杨堤,欲住孤帆日向低。东墅有诗惟梦到(君常招饮东园,未赴),西田无处不神迷(西田亦王氏别业,予尝游其处)。诗传杜牧扬州卷,帖爱曹娥大历题。别后何时最相忆,枫桥驿路雨凄凄。”(见《苇间诗集》卷一页30a)

按:据伊丕聪《王渔洋先生年谱》,王士祯在康熙三年(1664)十月得到内迁礼部主客司主事的任命。正式离开扬州是在康熙四年的七月,则唱和的时间当在康熙三、四年间。

而序言接着说:“去年余客江北,未尝一诣新城。阳羡陈子其年为余言,王君见子文辄叹息,以为作者。今遇太仓亦云,余谢不敢。然两君知余,余敢自谓不能知两君乎?故于是集也,粗述其所闻,若新城之诗虽未暇合梓,然其风流亦大略可睹矣。”按康熙五年谱,陈维崧认识姜宸英似是康熙五年的事情,则唱和诗序或应该作于康熙五年认识陈维崧之后。确凿的年月待考。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八(清嘉庆刻本):“王揆,字端士,号芝廛。江南太仓人,明太常卿时敏子。顺治乙未进士。著有《芝廛集》。”又:“梅村选《娄东十子诗》,十子谓周肇子俶、顾湄伊人、王揆端士、许旭九日、黄与坚庭表、王撰异公、王摅虹友、王昊惟夏、王忭怿民、王曜升次谷,一时风流文采,称极盛焉(《国朝诗别裁集注》)。”又:“王芑孙桉:芝廛太常,烟客时敏次子,麓台侍郎原祁之父。江苏巡抚慕天颜荐举辞不就。《汇征录》、《鹤征录》俱遗漏。顾张思《己未词科题名记》载之甚详。徐釻《本事诗》云:‘芝廛渡江访阮亭于扬州,为绝句数十首,兴酣歌唱不减旗亭。王维夏题云:琴鹤腰缠未必兼,嬴他才藻比江淹。琼花浪自夸仙种,敢与词人斗笔尖。’”

姑苏送黄冈王追骐还武昌。

《苇间诗集》卷一页31a《送王雪洲给谏还武昌》:“楚客欲归去,越吟空复情。三年武昌柳,一梦姑苏城。倚棹雄风合,登楼皓月明。岂知留滞者,一别为平生。”

按:王追骐,字雪洲,号锦之,黄冈人。顺治己亥进士,改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有《居俟楼集》。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一(清嘉庆刻本):“王追骐,湖广黄冈人,己亥进士。原礼科给事中,外转补授山东武德道佥事,革职辩复,还职候补佥事。”又卷五:“王追骐,字雪洲,湖广黄冈人。顺治己亥进士,授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官至山东武德道佥事。著有《雪洲诗集》。”又:“雪洲由词林入谏垣,建牙山左,以伉直忤时,而其诗寄托遥深,绝不露侘傺无聊之概(《魏惟度笔记》)。”

离开苏州归家,告别邓旭和吴虞升。

《苇间诗集》卷一页30a《吴门留别邓元昭翰林二首》:“夜雨声中读楚辞,正逢摇落雁飞迟。赋心欲问长卿壁,古道重寻短簿祠。江上芙蓉应有信,山中桂树岂无枝。只愁攀折心难喻,回首西风系所思。”又:“八月江鱼脍已香,主人清夜更飞觞。百花苑里回兰棹(吴门寓舍),万竹园中忆草堂(邓园在金陵)。已爱狂生能作赋,将无久客倍思乡。计程五日西陵道,愁对洪涛白鹭翔。”

页30b《别吴虞升归明山》:“淮张池殿旧遗迹,茂苑才人今乍逢。雨过荒阶飘瑟瑟,秋余孤馆响蛩蛩。匡床独对经三伏,险韵重拈透百重。尚有松陵新句在,归携吟上最高峰。”

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九十七(清光绪四年刻本):“邓旭,字元昭,寿州人。顺治丁亥进士,授翰林检讨。辛卯典试江西,得人称盛。会诏举品行清端、才猷赡裕可任外吏者,大臣以旭荐,遂擢陕西洮岷兵备道按察司副使。未几引疾乞归,卜筑清溪。性至孝,以父汝谦早殁,痛禄不及养,言及辄流涕。又孜孜为善,凡赈荒修学赎难妇育弃婴诸有益于地方者,不惜变产为之。生平持正侃侃,诋斥异端,人见其和光同尘,而实有壁立千仞之概。所著有《林屋诗集》九卷(《江南旧通志》)。”

为苏州袁骏作《霜哺篇序》。

姜宸英《真意堂佚稿》页7:“孝子袁骏母吴氏,世所谓吴节妇者也。孝子述其行,求表章于当世之能文者,则华亭陈征君继儒所题为《霜哺篇》是也。积今得诗若文装为卷,至三十五轴。予曰:‘夫古者一言为富子,乃若是侈乎?’骏曰:‘不然。吾母苦节,至今老矣。予惧其无闻,故所为博求夫当世之言者,使人触目而得之,则庶其有传焉。此骏之志也。且使其言之皆忠孝,皆节义,则虽其辞之不文,均足以为世劝,虽多,奚患焉?’予谓此则非独骏之志,亦诸君子相与立言之志也。忆年十八九时,见天下丧乱,所至揭竿野战,妇死其夫,子死其父之骨相撑委随阬谷填没,姓氏无纪,尝欲广为搜辑成《泪书》一卷,庶几贞魂义魄有所依栖。因循人事,负此志者又十八九年。孝子骏力求予序,其许之而不果者亦数月矣,岂予之用心不如诸君子哉?”

按:此序不署写作年月,但据序中两个“十八九年”推算,当作于是年前后,故暂系于此。袁骏(1612—约1684),字重其,江南长洲人。《霜哺篇》的征求持续了五十多年,汇集了六千多人的创作。详情见杜桂萍《袁重其和〈霜哺篇〉略考》(《文献》2008年第3期)和《袁骏〈霜哺篇〉与清初文学生态》(《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又:胡介《旅堂文集》之《霜哺篇序》云:“介自弱冠游于吴,即知吴有袁生者,以傭书养母,称于士大夫间,士大夫争为袁生赋《霜哺》以相夸重,介心异之。又二十年,介重游于吴,袁生与客过邸舍,始识所谓袁生者。是时,袁生之头已苍矣,所谓袁母者已七十又二矣。士大夫之称袁生者日益多,为袁生赋《霜哺》者亦日益盛,介心异之。明日,饭于袁生家,袁生乃出其所藏《霜哺篇》示客,凡三十卷,皆吴门不寐道人手为题目……袁生名骏,字重其。不寐道人金氏,名俊明,字孝章。”(《四库未收书辑刊》柒辑第20册第745页)

又:刘谦吉《讱庵诗钞》卷一之《吴门题袁重其霜哺篇》:“其母已云亡,问之泪横祭。请读《霜哺篇》,装轴到五十。”(康熙刻本,浙江图书馆藏)

康熙五年丙午(1666年),西溟三十九岁。

【时事】2月,从礼部奏,令安南徼送所受明永历帝敕印,否则绝其贡使。6月,增设六科满汉给事中各一员。11月,免浙江、湖广、江西灾区额赋。12月,鳌拜杀苏纳海等。

二月,苏州结识陈维崧。

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二丙午稿(清刊本):《春日吴阊杂诗》其七:“君文酷似庐陵笔,吴市吹箫识者稀。共贳吴娘一斗酒,樱桃花下与沾衣。(原注:喜晤越中姜西溟宸英)”

其词集有《隔浦莲近拍》“夏日寓吴门花溪草堂,与西门夹水而居,赋示西溟”,亦当作于此时。词云:“玲珑云水几处,借我闲消暑。掠槛沙鸥过,潭香触碎成雨。千顷风荷举,红妆鬐。湘鬋中心苦,最怜汝。披襟脱帽,新凉随意搴取。松风细响,绿雪暗翻花乳。林际濛濛皓月吐。四鼓,隔波尚有人语。”(《湖海楼词集》卷五)

按:陈维崧游吴,当在二月。其《春日吴阊杂诗》后为《三月三日,嵞山、豹人约同上金山修禊阴雨不果长歌纪事》,而之后的《赠丛含英孝廉五十韵》提到到苏州的时间:“二月到吴天,南国愁花鸟。”诗后注云:“时三月晦日,为含英三十初度”

春,操文谒吴伟业,沈受宏亦去梅花庵拜会宸英。

沈受宏《白溇先生文集》卷一《赠董文友归晋陵序》:“丧乱以来,风流歇绝,而旧史吴梅村先生、大儒陆桴亭先生并以文章理学为时宗师,天下挟筴担囊,争相请益,而四方君子至娄东者为再盛。……以予所见君子众矣,而其中之号称贤者得二人焉。自丙午岁得姜子一人,曰西溟。姜子,慈湖之贤者也,由慈湖至娄东,操文谒梅村先生,予见之。既而得其古文读之,乐甚。越四年己卯,又得董子一人,曰文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8册第29页)

同卷《赠姜西溟时论序》:“今天子即位之二年,诏礼部更定制艺,以古策论取士,斥去八股旧习……而独姜子之文,姜子之为文,得力于韩而佐之以欧阳,至其出没变化,则又驰骤于龙门大苏之间。若姜子之文,洵能文矣!然姜子以饥驱落落一身,日游历于吴山、会稽,荐绅先生之门,所如而不得志,岂姜子工于文而不工于趋时耶?夫姜子之文,不能以趋时也亦明矣。今年春,予访梅村之梅花庵,乃一会面,而姜子则遽促装以行。盖姜子初未尝知有予,而予则久知有姜子,以予固未尝见姜子,而先见其文也。姜子先祖奉常公与家铨部同年举进士,为时名卿。而自丧乱之后,其子孙飘泊江湖间,如姜子之才而不遇如此,惜哉!予无文,其才不足以当姜子,而其不遇则有同然者。姜子既行矣,因命弟子录其文若干首,什袭而藏之。夫姜子真不愧乎韩、欧阳,而予亦不敢效当世之讪笑,而诋斥姜子者也。从此更历数年而后,予幸其学之有成,而得一再见姜子。姜子岂终不遇也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8册第17页)

又:顾有孝《骊珠集》卷七有姜宸英《过娄东投赠吴梅村先生》四首,其一云:“风雅于今谁重陈,娄东学士邈无伦。诸儒虎观推前辈,弟子鸿都服大醇。山鬼几经思薜荔,秋风原不为鲈莼。从教三径荒凉甚,除却羊求绝少人。”其二云:“谁知江左有风流,不寄承明寄一丘。花底执经人问义,月中乘兴独登楼。仙家梅市桃源里,汉帝金茎玉露秋。无奈苍茫杯酒夜,百年文献此中留。”其三云:“漫说功名误少年,销亡精力斗纤妍。心同壮悔知何及(自注:先生尝拟某文于侯朝宗,侯有《壮悔堂集》),书为穷愁亦可怜。虞仲孤峰余蔓草(自注:谓虞山也),延陵六代接宫悬。终朝怅望东江道,床下唯应拜大贤。”其四云:“扁舟系缆泊荆村,槐柳荫荫绿到门。一曲羊何常共和,千秋班马几同论。闻弦感切柯亭赏,望舍心知栗里尊。亦有蒯缑弹未得,曳裾何处此寒温。”

按:此四首诗,《苇间诗集》和《湛园诗稿》皆失收。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人物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沈受宏,字台臣。太仓人,岁贡生。性孝友,笃于内行。博学工诗,以杜为宗。少为祭酒吴伟业所激赏。与相国王掞为布衣交。尝游京师,名动公卿间。以介介不苟合,谢归。所著有《白溇集》十卷、《全唐诗选》八十八卷。”

寓苏州,读书缪彤园中。八月赴省试,离开苏州。

《苇间诗集》卷一页31b有《丙午寓吴门,读书缪子歌起园中。八月将赴省试,缪子亦上公车,祖席金阊门外,各赋诗二首为别》:“忆君三径转幽哉,深树闲庭昼不开。坐向秋风丛桂合,吟当夜雨杖藜来。短长辑句因元白(白乐天同元微之试前结夏华阳观中集策仗),迟捷成文斗马枚。共有苍生无限恨,肯辞相送手中杯。”又:“长安秋望正堪怜,远色西泠隐暮烟。范蠡湖边梁父咏,王珣宅畔孝廉船。一帆明月人南北,满座清尊思管弦。忆昨求言曾有诏,与君风雨岂徒然?”

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二(清光绪九年刊本):“缪彤,字歌起,国维孙。父慧隆以孝友称。彤少异敏,早擅文誉。康熙丁未殿试第一,授修撰,升侍讲,父艰归。淡于宦情,遂不复出。家居二十年,杜门不与世事,惟率乡之后进讲学课文。尝立三畏书院,刊明儒曹月川《家规》、蔡虚斋《密箴》、刘念台《证人会约》以为标准,学者称双泉先生。巡抚汤斌内召奏吴中荐绅以道义自持者彤为首。卒年七十一(郭琇志)。”

康熙六年丁未(1667年),先生四十岁。

【时事】七月,玄烨亲政。

缪彤在北京应清会试,作《胪传纪事》志荣宠。

赵尔巽《清史稿》本纪六圣祖本纪一(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三月己亥,赐缪彤等一百五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西溟四十一岁。

【时事】六月,山东地震。是岁,京师水灾。

浪迹三吴,挂念亲人。

《苇间诗集》卷二页3b有《感梦五首寄舍弟孝俞扬州》,诗前小序云:“六月廿四,夜梦家慈坐次,忽闻大父唤声云:‘汝弟阿仙今复离山阴矣,消息云何?’然弟在广陵,非在山阴,梦中云尔也。某私念顷住山阴久,何不一访之,致令相失,恐伤吾母意,结气哽咽而醒。白香山诗有‘一夜乡心五地愁’之句,吾家家君寓都下,季弟旅泊扬州三年矣,余亦浪迹三吴,仅仲弟时依膝下,正合香山此句,枕上口拈不知其泪之承睫也。”其一云:“忆别阊亭夜,离忧更几翻。来曾惊汝瘦,去复共谁存?酒散红桥舫,灯青白下门。天涯同此感,归日与重论。”又:“老祖殷勤属,怜渠未定音。非关今夕梦,只是隔年心。别泪虚盈把,家书总胜金。东吴知不远,消息倘相寻。”又:“近有长安信,兼从吾父归。已知丝鬓发,只是恋庭闱。朔气迎寒早,乡心入夜微。烧残红烛泪,待汝共沾衣。”又:“白发倚闾母,终朝望几回。但闻人謦嗽,只道汝归来。访药心徒切,求仙愿颇乖(弟寻师学道,闭关于广陵)。淮南莫留滞,子职在南陔。”又:“有弟安耕凿,时能在母傍。烹鱼怡永昼,共被忽他乡。归梦迷途怯,残更带雨长。他年白太傅,曾此一沾裳。”

归舟过吴门,饮缪彤宅。

《苇间诗集》卷二页6b有《归舟过吴门宴缪子歌起宅时新第归省》诗云:“轻风淡沱木兰舟,主人箫鼓下长洲。垂杨掩映半塘下,主人回鞭珠勒马。借问主人何来此,新从对策明光里。指陈明瘼至尊忧,言及公等宦者起。制科策士建元年,自后垂拱御殿前。名姓纷纷矜第一,如君卓荦几人传。前年饯酌阊亭道,君向长安我东棹。岂关别泪溅衣裳,自有悲歌激苍昊。箧衍犹余短长字,尽是苍生不平事。一朝升沉异霄壤,万里会面如梦寐。朱拖卸却衣斑斓,宫锦剪制来人间。丈夫登朝托知己,归侍白发多欢颜。人生此乐诚未阑,银灯照耀青尊闲。承欢贵贱良不异,布袍襆被吾亦还。”

按:西溟似乎并未由此归家,从后面几条来看,他似又踏上北上的旅程。

初秋,在惠山同严绳孙、秦松龄多有唱和。

《苇间诗集》卷二页5b有《初秋雨后同严荪友、秦对岩》:“雨过林木净,迟迟生夜凉。微云逗残月,流影照空堂。良会岂在众,晤言贵不忘。因君拂枕簟,一梦松风长。”

秦松龄《苍岘山人集》“碧山集”有《中秋同西溟、荪友、从叔乐天先生赋》:“令节秋方半,空山夜正中。可怜明月照,还与故人同。佛火深林见,泉声密坐通。何当对西爽,日夕桂花风。”(《四库未收书辑刊》伍辑第28册第70页)。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三(清嘉庆刻本):“严绳孙,字荪友,号蕅渔。江南无锡人,布衣。明司寇一鹏孙。由刑部主事俞陈琛荐举,授检讨,迁中允,请假归。著有《秋水集》,诗八卷、词二卷、文七卷。”又:“严绳孙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以诗古文词擅名。早弃诸生,举博学鸿词力辞不获。试日赋一诗而退,圣祖特命授检讨,盖异数也。在明史馆纂《隐逸传》,容与蕴藉,盖多自道其志行云。著《秋水集》二十卷。子泓曾善画工诗(《江南通志》)。”又:“君读书不务强记,案上惟置一编,终日不易他书,或数日才一易,既读终身不忘。为文宗先秦两汉,尤近范蔚宗。诗冲融澹易,闲雅深秀,如其为人。弱岁能径尺大字,晚于细楷尤工。闲作小画,寸缣片纸,为时珍赏。叶侍郞讱庵尝言:‘君二十余弃诸生,优游环堵,终年啸傲,无动乎其中,亦无炫乎其外,通国之人皆高其行,而君初不自知。’侍郞为君布衣交,其言信而有征。君见俗儒缘饰外貌,高谈性命,辄薄之。尝语人曰:‘吾一生所见真道学,惟睢州汤潜庵先生一人。’其志趣如此。君有墓田,在邑西洋溪之上,溪有桥曰蕅荡,因自号蕅荡渔人。(节录《苍岘山人集本传》)”又:“荪友为贵公子孙,早岁拂衣,萧疏澹远,脱然尘埃之外,识者目为倪元镇一流。诗篇意象超越,不为绮靡之音。摘其一二语,犹当遗世独立也(徐釚《南州草堂集》)。”又:“瀛按:先生齿长于先宫谕,论兄弟交。先宫谕早贵,而先生以布衣晚遇,被圣祖特达之知,旋告归。早岁与先宫谕唱和碧山,有《严秦唱和诗集》,黄汉臣先生家舒序之。后同纂《明史》,又同日拜命,充日讲起居注官。先官谕诗云:‘何期山馆联吟客,又作螭坳对立人。’盖纪实也。子泓曾工诗书画,著有《青梧集》,论者比之庾肩吾父子。尝写《碧山吟社图》赠王文简,文简为题五言律诗。又采其诗入《感旧集》,惜以病废,年亦不永。”

秦松龄(1637—1714)字汉石,又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晚号苍岘山人。江苏无锡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年七十八岁。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国史馆检讨,因逋粮案削籍。康熙十八年(1679)荐试博学鸿儒,授检讨。松龄家有园在惠山之麓,暇辄邀集故人遗老,倡和其中。与王士禛同年友善,常缄诗一编,题曰《寄阮集》。著有《苍岘山人文集》六卷、《诗集》五卷,《微云词》一卷,及《毛诗日笺》六卷,并行于世。

按:秦松龄此诗下面正是吴伟业《秦留仙寄畅园三咏同姜西溟、严荪友、顾伊人作》中的《支泉》,故此诗也应与吴伟业诗同时作,秦诗云:“不自藏深谷,因人度郁盘。映空仍皎洁,润物恐艰难。林影依山折,溪声挟雨寒。那知流远近,还作二泉看。”

又:西溟此两首前面有《客有为八灯咏者,戏和其四首,复补以村灯为五首》,而秦松龄中秋诗前面的也是三首咏灯的诗歌(分别咏舟灯、山灯和花灯)。故,西溟和松龄的这几首皆为同时同地作的。

又:严绳孙《秋水集》卷三在《支泉同吴梅村、顾伊人作》之前有一首《秋夕山园同西溟、留仙》:“空堂初罢酌,欲起闻钟声。秋月水边上,夜山捧外明。逝将与朋好,即此遗平生。越客何多感,南枝时复惊。”皆是同时之作。(《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33册第553页)

王昶《(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三十六人物(清嘉庆七年刻本):“顾湄,字伊人,本程姓。父新令惠安,与顾梦麟善,梦麟无子,幼鞠湄,遂姓顾氏。早通经义,十二岁作《为上者与民争利论》,宿老异之。师事陈瑚,为高弟。慎交、同声社兴,皆以得湄为重。值奏销诖误,绝意进取,专力诗古文。徐乾学慕其名,延馆于家。时为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其较正为多。”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十四(清道光十年刻本):“湄本惠安令程新子,新与顾梦麟善,梦麟无嗣,幼鞠湄,遂姓顾,克承经学。(《江苏诗征》)”

中秋,惠山同严绳孙、秦乐天、秦松龄赏月。

《苇间诗集》卷二页5b有《惠山中秋同荪友、乐天、对岩》:“暮色经檐动,晴云拂沼微。遥知此夜月,千里共光辉。讵惜乡邑远,应怜朋旧稀。瑶尊罢清酌,华馆启重扉。松影淡侵屐,桂香暗落衣。弄泉潺湲响,看雁疏密飞。步屧憩禅宇,趺石临钓矶。侧听钟磬寂,俯窥菱荇肥。搴芳肯辞倦,冥悟忽忘机。怀古忆吴窦,清词丽珠玑。复思苏黄侣,转眼时代非。青山同偃仰,皓魄长因依。聚散岂常定,心期终不违。佳人缅空谷,上客阻彤帏。念往各有述,循愚焉足几。人生重会面,聊以慰将归。”

杨锺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一(民国求恕斋丛书本):“梁溪秦乐天先生,自号箬溪居士。所居之东为钱础石十峰草堂,稍折而西为干休馆秦太音读易处也。毛西河亡命时尝寓其家,秦小岘诗:‘先生读书处,寂寞箬溪风。师友遗民尽,蓬蒿旧业空。芳邻失钱叟,名士忆毛公。文献今零落,千休剩半弓。’”

与吴伟业、严绳孙、顾湄同过秦松龄之寄畅园。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十四(四部丛刊景清宣统武进董氏本)有《秦留仙寄畅园三咏同姜西溟严荪友顾伊人作》,三咏一为《山池塔影》,一为《惠井支泉》,一为《宛转桥》。

《山池塔影》:“黛色常疑雨,溪堂正早秋。乱山来众响,倒影漾中流。似有一帆至,何因半塔留。眼前通妙理,斜日在峰头。”又《惠井支泉》:“石断源何处,涓涓树底生。遇风流乍急,入夜响尤清。枕可穿云听,茶频带月烹。只因愁水递,到此暂逃名。”又《宛转桥》:“斜月挂银河,虹桥乐事多。花欹当曲槛,石碍折层波。客子沉吟去,佳人窈窕过。玉箫知此意,宛转采莲歌。”

西溟和顾湄之作已不可考。严绳孙《秋水集》卷三有《支泉同吴梅村、顾伊人作》:“违山意自缓,复作声泠泠。已是兼秋落,应难入夜听。迸空时激素,过树远含青。寂寞门方淹,从君醉复醒。”

吴伟业此诗的编年考证,见冯其庸、叶君远的《吴梅村年谱》页427。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三十二舆地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寄畅园,在无锡县惠山寺左,旧名凤谷行窝,屡加增葺,易今名。圣祖南巡临幸是园,赐额二,一曰‘松风水月’,一曰‘山色溪光’,谕德秦松龄恭摹勒石,详见山川。”

张玉书《张文贞集》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秦海翁墓志铭》:“梁溪秦海翁先生,以孝友笃行为东南人伦模楷者五十余年,年八十有五,无疾而逝。……按状:先生讳德藻,字以新,海翁其号也。……寄畅园为中丞旧筑,海内所称秦园者也,岁久芜废,且割为僧舍,先生独力修复,悉还旧观。其他累世遗构皆次第完葺,以无堕先人之业,此先生继述之大节也。素性和易,不乐闻人过。邑有胥吏,以佥役累先生,事觉坐杖,先生召其人,予之金以慰之。宫谕之被诖误也,族姑居他邑,诡寄户籍,而有逋赋,遂波及焉。先生恐罪连姑之幼子,竟不置辨,以是宫谕沉沦林泉者十有余年,其遇人笃厚有恩如此。甲寅以后,宫谕奉诏赞楚军,会廷举博学,复入翰苑直讲筵。比岁归里,先生顾而色喜曰:‘吾老矣,愿诸子之皆侍侧也。’平生故交,则钱十峰、张菰川为道义性命之友,纵论经史,觞咏不辍,一时推为耆英。车驾巡江南,幸寄畅园者凡四。先生率子姓伏谒道左,上亲问年齿,注视久之。己卯夏,复即园中御书二额以赐,遭遇之隆,士大夫所罕觏也。夫世际休明,圣天子就问高年,优礼耆硕,所以维风教之意甚厚。如先生内行淳备,息深而视下,或仅视为一门聚顺,及为善乡井之常,不知抑诗有言:‘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初无高世绝俗之事,而武公之称睿圣,以此则先生之孝友笃行,卓然为人心风俗所系,不亦至明且著矣乎?先生生万历丁巳二月四日,由明经封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卒以皇清康熙辛巳五月七日,葬以是年八月下澣六日,启元配侯孺人兆合焉。孺人为明户部主事澹泉公女,室中溜灾,曾手舁翁柩以脱于火,人称为孝妇。子五人,长即宫谕松龄,顺治乙未进士,历官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出继赠庶吉士,以时君后。次松期,岁贡生,蒙城县训导,改翰林院孔目。松乔、松如、松虬俱例监生,松如任广东吴川县知县,松虬前卒。女四人,一适国学生侯麟然,余俱殇。孙二十三人,松龄出者六,松期出者五,松乔出者三,松如出者五,松虬出者四。孙女十六人,曾孙二十六人,曾孙女二十五人,玄孙一人,玄孙女二人,婚娶皆名族。”

为董以宁文集作序。多年科举无果,渐萌退意。

《湛园集》卷一《董文友文集序》:“余自去年冬即立意不愿为文字,将归而键关以息吾志而未暇也。余之所不愿为文也,尝与董子文友言其故,董子以为然。昔元黄文献公之论文曰:‘作文之法以群经为本根,迁固二史为波澜。本根不繁则无以造道之原,波澜不广则无以尽事之变。’此言约而能要,宋文宪公屡称之以励学者。”

按:此序又见康熙庚辰年宋荦编订的《董文友全集》卷首,《湛园集》不署时间,《董文友全集》署的时间是康熙七年七月。而据此段时间的行程,遇董以宁应该在无锡遇严绳孙诸人之后。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三人物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董以宁,字文友。武进人,郡诸生。天资明敏,少喜为诗词古文,于天文、历象、乐律、方舆之旨多所发明,晚年尽弃去,专事穷经。于《易》宗来知德,阐错综之妙;于《春秋》则欲参三传,而另为一书。著《正谊堂集》。”

与董以宁订金陵之游,且在董以宁处喜晤龚百药、陈玉璂、邹祗谟等梁溪文人。

《苇间诗集》卷二页8b《自梁溪抵毗陵,与董文友订金陵之游,喜晤薛固庵、邹訏士、陈赓明作诗留别》:“九龙山下三秋客,饱沃清泉试行屐。鸡栖月出始叩门,细语挑灯动夜酌。钟陵好景远入怀,只此少住良亦佳。矫矫雄谈得数子,邂逅宁复论天涯。倦游逢处身便止,欲别转如旧乡里。平明揖君上马去,浩荡云山从此始。”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人物志:“邹祗谟,字訏士,武进人。顺治戊戌进士。事母以孝闻。读书日记万言,工为诗词。”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六(清嘉庆刻本):“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江南武进人。康熙丁未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著有《学文堂集》四十三卷。”又:“是集杂文三十一卷、诗八卷、词四卷,其说经之文及辨议诸作亦颇有源委,不同剿说,然大致逶迤平衍,学宋格而未成。诗则更非所长矣。(节录《四库书目学文堂集提要》)”

年底抵达金陵,冯存之闻而以诗相邀。

《苇间诗集》卷二页10a有《冯存之闻余已抵金陵,寄诗相邀,因酬来韵》,诗云:“经年犹道路,迫岁且安投。欲买山阴棹,翻成白下游。帆随夕阳暗,马踏故宫秋。珍重天涯意,题诗慰远留。”

按:冯存之待考。

汤斌归睢州,西溟以诗赠行。

《苇间诗集》卷二页10a有《金陵送汤荆岘大参归睢州》,诗云:“门前上马处,便是归乡路。旅食虽未深,执手宁待暮。忆我初见君,朱华犹泣露。兹别殊倏忽,微霜被江树。及归睢水阳,款款话亲故。组绂既不恋,寂寞亦云素。旧京盛交游,辙轨缓相顾。惨惨同舍情,念此独延伫。”

期间,西溟曾至扬州。

《苇间诗集》卷二页10b有《自金陵还渡广陵饮李延令》,诗云:“秣陵江树雪初残,东阁梅开岁已阑。水驿夜眠无犬吠,山田人去傍乌餐。新诗自合题任昉(有冯使君寄讯),尘釜何缘洗范丹。堂上闲琴惊古调,转将此曲向君弹。”

又再抵延令,与季振宜有唱酬。

《苇间诗集》卷二页10b有《再抵延令赠季侍御》,诗云:“旧游此地愧飘蓬,诸从前头识谢公。举世藏书多柱下,两朝封事半河中。不辞倒屣门逾峻,应怒吹竽客未工。孤馆雪消残腊尽,经年心事寄江东。”

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给谏开生弟,顺治己亥进士,官监察御史,巡按山西盐课,弹章数十上,以风节著名。著有《静思堂诗稿》一卷。所藏宋板书及影宋钞本书富备,甲于海内。

按:《真意堂佚稿》页10a有《嘉树园记》,系西溟为季振宜作,或亦作于此时。记云:“予尝谓园亭之胜,惟勋戚豪右之家其力大者优为之,而结构之善无取焉。若夫山人墨士之一邱一壑,固不足以语于天下之极观也。而读书工文章之士旁出其力,以与彼有力者争胜,非不可喜,然常苦于其力之所不继。故必士大夫之贤而能文者,其力始足以备经营……延令去维扬不二百里,其风俗之韶丽与扬为近,而僻介一隅,无过客之扰,戎马之患。吏部季公用文章取高第,家食优游者垂三十年,故得以其间治园于其邑之东偏,日累月积,而维扬嘉树之园,遂甲于天下。园广袤三里许,凿石以为山,疏流以为池,高有台,下有亭回,有曲廊,暑有临风之树,寒有负暄之室。开广之基,辟以为堂。其亭台廊榭堂室之属之可名者恒百十处,皆依山临水以相萦带,凡位于山水之侧者皆如其自然者焉。佳木灵草之蒙茸而森蔚,芙蕖菱荇之芬郁而延蔓,凡托乎山水以生且植者亦皆如其自然者焉。青帘白舫,红栏绿竹,与夫风鸳雨燕、啼莺乳鹊之间关而上下于烟霭寥廓之间,可以倒山简之接,折谢公之屐齿。及其岩洞窈窕,水流汩汩,清风之飒然,则阮籍、孙登所以长啸而不返,而凤鸾鸣而虎豹嗥者也。然而,远望极目,则长江明灭其外,江南诸山恍若可睹而予顾有不能尽述者。噫!是非所谓贤而能文者,而又以其力致之且不役役于富贵利达,以其瑰梧奇伟之气而尽其规划曲折之善者耶?予虽不工于文章,顾足之所涉,及目与心会,虽其力不足以致之,而倦游偃蹇则反如仕宦之奔走于声利,而日不暇给者。然常南望旧庐,忽忽自慨,以为无益。盖自吾之得游于此,而喟然忘其身之在远也。闻公居园中,常日为诗文以自娱,暇则更留意于翰墨,声律之事无不精到而一不以营其心。盖其所寄者近,所托者远,后之览者固不徒求之区区泉石之间矣。而读予之文者,抑可以见时世之盛衰、风土之夷险,与夫士之遇合之难易,其幸而得遇,其为之不苟又如此,而于是乎适值之也。故记。”

在维扬季吏部宅饮酒。

《苇间诗集》卷二页11a有《维扬季吏部宅宴诗二首》,诗云:“风翻玉笛遍江城,几树梅花雪里明。红袖捧书霞五色,青岑酌醴夜三更。春生跨鹤仙家早,衣著犹龙柱史轻。羽翼中朝思旧德,紫芝长为汉时荣。”又:“簪橐当年属望尊,天教眉寿与云昆。同分元凯高阳里,并树芝兰太傅门。西第晓开香入座,南楼夜上醑浮樽。时清淑气回寒谷,花鸟时时傍德园。”

按:此季吏部亦应是季振宜,或季氏在扬州有房产?待考。

康熙八年己酉(1669),西溟四十二岁。

【时事】四月,康熙幸国子监,为表示尊孔崇儒,加恩孔、孟、颜、曾四氏子孙在朝为官者。五月,权臣鳌拜被革职拘禁。八月,禁止天主教在各省建教堂传教。九月初四日,京师地震。

夏,过缪彤双泉草堂。

端方《壬寅销夏录》(稿本):“姜子西溟从玉峰过余双泉草堂,持此卷索题。予启而视之,乃《墨井行乐图》也。俯流泉,听松籁,疑为逸少、渊明之流。西溟曰:‘此吾友王子丹麓小影。其高才雅韵,诚不减古人。刊此图以传后世,安知不与逸少、渊明并观耶?’双泉缪彤题写。”又:“余向从西溟道兄耳所王子丹麓,逸才雅度,神交久矣。今展是图,俨若晤对。丹麓为吾岵瞻、子餐两先生同里,异日靖业之余,将访之于松风泉石间,而先以此志向往云。泲上李壮敬题。”又:“袖里溪山卷,披图识子猷。神明真逸士,潇洒坐深秋。松影依人静,泉声对客幽。兰亭原有画,今古继风流。己酉夏,同西溟坐双泉草堂,为丹麓道兄题,龙眠张英。”

杨锺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二(民国求恕斋丛书本):“吴县缪念斋侍讲丁未状元,园居曰双泉草堂。尝延沈白溇居宾馆,介弟钧闻检讨锦宣则癸丑馆选也。侍讲既殁,白溇《赠文子武子兄弟》云:‘高堂自昔梦熊迟,兄弟俄看竞爽姿。门户已能承阀阅,文章且复擅裘箕。陈群再世论交日,谢傅平生感旧时。记得荷衣迎客拜,双泉松竹始生枝。’乙酉,武子复招子大光禄读书双泉。乙未,文子以弟二人及第,白溇诗犹缘弟二人争,惜不及家尊与妇翁,谓念斋及其外舅陆展成侍读,俱状元也。”

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二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戴京曾,字岵瞻。浙江钱塘人,进士,十三年以佥事任,有传。”

冯金伯《国朝画识》卷二(清道光刻本):“严沆,字子餐,号颢亭,杭州人。顺治乙未进士,由翰林掌科至太仆。善书画,潇洒有致,风标映带一时。(《图绘宝鉴续纂》)”

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严沆,字子餐,号颢亭,钱塘人。顺治乙未进士,授庶吉士,改给事中。丁酉典试山东。故事:圣裔无举者,四氏子不得独隽。沆疏请,得岁举二人,著为令。康熙初擢吏科掌印给事中,请解有司被参之任,杜督抚委卸之端,职官之选授,不便在籍候凭,悉见施行。升太仆少卿,晋佥都御史,擢副都御史,踰年任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军兴孔棘,沆通赢绌,剔侵蟊进不轧众退不废公,岁省金钱数万余,乞养母归,卒。子曾榘,字方贻,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李楁《(民国)杭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五(民国十一年本):“王晫,原名棐,字丹麓,仁和人。年十三,补学官弟子。天质茂美,笔疏气秀。毛奇龄称其诗自然温厚,不徒以音节入古见长。遭外艰,丧葬遵古制,衔恤陨涕风雪中,重趼远涉,遍告当世巨公长者,乞为志传,成帙,曰《幽光集》,士大夫读而悲之。晫好方人持论风旨,为《今世说》。所居曰‘霞举堂’。”

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按:缪彤,康熙六年进士。

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二(清光绪九年刊本):“缪彤,字歌起。国维孙,父慧隆,以孝友称。彤少异敏,早擅文誉。康熙丁未,殿试第一,授修撰,升侍讲。父艰归,淡于宦情,遂不复出。家居二十年,杜门不与世事,惟率乡之后进,讲学课文。尝立三畏书院,刊明儒曹月川《家规》、蔡虚斋《密箴》、刘念台《证人会约》以为标准,学者称双泉先生。巡抚汤斌内召,奏吴中荐绅以道义自持者,彤为首。卒年七十一。(郭琇志)”

抵杭州,泛舟孤山下。

《苇间诗集》卷二页11a有《同陆高仲、家非载、僧云航、慧如泛舟孤山》,诗云:“西吴转东越,来往圣湖滨。不暇理孤棹,负兹非一春。搴裳啸我友,杖策及良辰。既并青云侣,兼随缁锡伦。威纡寻广陌,迤逦及城闉。裹箬开芳酝,穿杨挈紫鳞。小舟轻荡漾,幽屿亦逡巡。泛咏暗香句,独怀高隐伦。夕阳弄新霁,归鹤怜旧驯。众影纷酬酢,斯游遂清真。凌晨复言迈,感怆久风尘。”

初冬,董文友卒,作诗悼之。

按:董文友卒年的考证,见陆勇强《陈维崧年谱》页301至302。

《苇间诗集》卷二页11a之《哭董文友》:“谁教天付与才名,只合懵腾过此生。半岁存亡今日到,千秋著述几时成。泥中瘗玉光犹见,壑里藏舟去不惊。知汝牲碑应未琢,敢将心事听驴鸣。”

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西溟四十三岁。

【时事】曹县牛市屯段黄河决口,洪水淹没金乡、鱼台、单县、曹县、临清等县。江南淮、扬二府发生水灾。

仍然飘零江南,春天旅舍感怀。

《苇间诗集》卷二页11b有《旅舍遣怀》,诗云:“冉冉流光又一春,天涯历尽足酸辛。当前落魄都因傲,事过思量只合贫。镜暗解丝年少发,炊稀愁积后来薪。桃秾柳艳长安道,多少繁华是故人。”

徐喈凤《愿息斋集》刻成,西溟为其作序。

《湛园未定稿》卷四页22a《愿息斋诗序》:“阳羡徐先生之宦于永昌也,所著有《滇南诗草》,予既受而卒业,复投予《愿息斋》一集,则其去官后所得也。”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二集部三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荆南墨农全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喈凤撰。喈凤,字竹逸,宜兴人。顺治戊戌进士,官永昌府推官。是编首曰《滇游诗集》,官永昌时所作;次曰《愿息斋诗文集》,里居后所作。又附《荫绿轩词初集》、《续集》及《秋泛诗余》、《两游诗余》四种,而以《荆南墨农集》为总名。荆南墨农,喈凤晚年自号也。”

夏天到过嘉善,访曹尔堪、钱继章,皆在此前后。

《苇间诗集》卷二页13a有《雨集沈氏北山草堂咏九松同用寒字和莫明府原韵,同赋者为钱尔斐、仲芳两先生、曹顾庵、徐竹逸、蒋廷彦暨主人沈宪吉未公》:“主人清且闲,携我步林端。上客四五人,中厨出盘餐。席筵荫芳氾,藉草傍修栏。仰见九松树,拱揖在层峦。抉石枝瘦硬,喷雨声潺湲。有时日穿漏,堕影落奔湍。状若云斗合,又如蛟屈蟠。一一傲兀概,森森映玉盘。我闻君草堂,建立岁月繁。云岩非时抅,风馆自昔安。北渚异莲芍,鱼服久盘桓。高堂悬垂露,惨淡墨未干。寥寥三百载,人事伤摧残。此松激清风,往往闻夜阑。子落深涧静,皮琢秋雨寒。其一虽枯拉,补植滋团栾。疏附若兄弟,竦切俨佩冠。下映乱菱荇,上拂翔凤鸾。兹种本奇特,列干扶地攒。以状字为菜,或异名秦宫。诸公栋梁器,颇厌泉石观。朅来共临赏,孰不拊掌叹。中坐凉飔入,起步登巑岏。履窄洞幽涩,神怡绝镫宽。异香纷葳蕤,朱华泛崇兰。远睇俯杰阁,却坐把钓竿。暮色苍然来,登舟惜馀叹。原野多耕桑,新畴绿弥漫。人言官长清,未觉鸡黍难。以此主人意,留客常宴还。淋涝晚逾急,推篷恣阑干。转恐虬龙姿,或随烟雾抟。书此遗山灵,庶以垂不刊。”

按:西溟此诗尽管没有编年,但曹尔堪《顾庵诗选》(浙江图书馆藏清刻本)页32b有《庚戌立夏前三日同友人集许师六园亭即席限韵二首》,接着页33a有《沈园雨中雅集同竹逸、西溟、尔斐、仲芳、亭彦即席赋谢宪吉未公》(限寒字):“旧家亭榭碧琅玕,乳燕池塘斗鸭栏。一水似从云外去,九松偏向雨中看。苕溪石凳芒鞋滑。花落江城翠袖寒。二十年来重熨眼,满湖烟月笑渔竿。”同页又有《北山九松和徐竹逸、莫鲁岩两明府韵》:“江村冲雨畅游观,倚壑留云恣曲蟠。自爱徂徕峰顶月,懒寻勾漏鼎中丹。千年虎魄含春晚,六月虬鳞挟雨寒。松老不存炎冷态,荷锄长许野人看。”也明言是和莫鲁岩的。而页35a有《庚戌渔阳除夕》,可见这几页的诗歌都是作于庚戌年的。

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莫大勋,《嘉兴县志》:字鲁岩,宜兴人。顺治辛丑进士。康熙八年知嘉善,御下不假颜色,胥吏皆股栗退听。抚民宽和,待士有礼。大造清丈,平役均赋,实行官收官兑法,上官嘉之,颁行通省以为式。在任七载,清介之守始终不易。举卓异,不能治装。士民感恩输助,父老扶笻扳卧三十里,临别洒泣,犹惓惓以‘虚粮未尽去,荡粮未尽清’三叹息焉。考选擢给事中。”

按:吕留良《质亡集小序》:“沈受祺宪吉(嘉善):宪吉家麟溪,距郡城二十里,自宋迄今十五世矣。家有北山草堂。山有栝子松九株,皆二三百年物,其态不一,各有名以像之。宪吉家世渊远,富而好礼。其祠庙爵豆,皆古雅而合于则。与人交,笃于分义,而又退让不近名,远近皆以长者称之。”(《吕用晦文集续集》卷三)

盛枫《嘉禾征献录》卷四十七(清钞本):“沈受祺,字宪吉,嘉善人。居麟湖旁,累世殷富,所居古松郁然,亭馆幽胜。受祺能文,与吴士钱禧同砚席。禧死,其制义稿赖受祺而传。受祺虽不第,制义亦自成家,与禧相颉颃焉。”又:“《味水轩日记》:‘至池湾,方沈尔侯仲贞兄弟留集北山草堂。堂面山临池,左右修竹映带,栝松九树,本大五六围,干皆如柱,亭亭入云。其他杂木芳卉,蒙茸翳蔚。山有四洞,其三嵌空,中容石坐;其一下有伏流,横梁而渡,乃先世白林公所筑。白林好古博雅,性喜白色,衣履帷褥悉从缟素。曾畜鹤百余,号百鹤道人。其弟号某者,蓄百砚以副之。尔侯出观,其大父贞石公号士立者,手书数通,楷法精妙,虞永欧颜,靡不融贯。”又:“《魏塘纪胜》:‘麟溪沈氏园,昉于宋,明正德间有名斐者,更为增筑。斐字忠之,多畜鹤,别号百鹤翁。拓地为东西舍,垒石为山,依山结屋,题曰北山草堂。绕屋旧有九松,锡以名曰莱伯亭。仲高叔平季,傲五危六涧七懒八横九复。其孙受祺筑小雅堂,明建文遁迹时所书,钱吉士禧有记。’”

按:沈受祺卒于康熙十七年(1678),见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3年1月版页261)。

沈辰垣《历代诗余》卷一百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钱继章,字尔斐,嘉善人,继登之弟。崇祯丙子举人。有《溪嘿山房集》、《菊农词》。”

冯金伯《国朝画识》卷一(清道光刻本):“钱棻,字仲芳,中丞士晋子。崇祯壬午魁北雍,阁部史可法招致幕下,不就。博通典坟,键户谢客,著书大涤山,赋诗作画,远近无不瞻仰。卒年七十八(《嘉兴府志》)。”

吴伟业《吴诗集览》卷十二上七言律诗二之上(清乾隆四十年凌云亭刻本):“《补褉》‘壬辰上巳蒋亭彦、篆鸿、陆我谋于鸳湖褉饮,余后三日始至,同集有道开师、朱子容、沈孟阳,征诗以补褉事,余分得知字’。《嘉兴府志》:‘蒋玉立,字亭彦,嘉善人,拔贡。有《泰茹堂集》。按:志称玉立弟云翼,字鸣大,甲午举人。瑑字禹书,辛卯副榜。有‘武塘三蒋’之目,篆鸿即云翼也。”

康熙十年辛亥(1671年),西溟四十四岁。

【时事】四月,命修《太祖、太宗圣训》。免直隶、浙江、江西荒地赋。十二月,罢民间养马之禁。吴伟业卒。

在嘉善,受知于莫大勋(鲁岩)。

《苇间诗集》卷二页14b之《嘉善席上赋呈莫鲁岩师》:“萧条履袜到师门,感激犹闻事后言。急士宁论墨绶归(师自言对主考宁镌一级以成某名,会为同考坚持不果),逢人惟诉白衣冤(余未到,文已传布邑中)。自嗟老去肱三折,赢得归来舌仅存。拟向烟波寻钓侣,低徊恐负玉成恩。”

按:康熙八年三月廿四日莫大勋任嘉善知县,康熙十四年七月初一日离任。(见清佚名《武塘野史》)

董含《三冈识略》卷三云:“阳羡莫进士大勋,筮仕为嘉善令,多善政,厘奸剔弊,群然有卓鲁之目。后以治行擢给谏,未几夭殁。与余称莫逆交,偶过魏塘,见舆颂载道,百姓思慕不已,因作《鹤湖谣》以悼之云:‘湛若寒冰,使君之清。燠如春日,使君之泽。东流之水空潺潺,使君一去不复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嘉兴县志》:(莫大勋)字鲁岩,宜兴人,顺治辛丑进士,康熙八年知嘉善。御下不假颜色,胥吏皆股栗。退听抚民,宽和待士有礼。大造清丈,平役均赋,实行官收官兑法,上官嘉之,颁行通省以为式。在任七载,清介之守,始终不易,举卓异。不能治装,士民感恩输助,父老扶筇扳卧三十里,临别洒泣,犹惓惓。以虚粮未尽去,荡粮未尽清,三叹息焉。考选擢给事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铁球《“赋役完欠”的政绩考核标准与方志“文化名宦”的塑造——以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莫大勋”为例》,据《武塘野史》,认为莫大勋被正史美化了,还原他作为贪官的一面。(见《人文杂志》2010年第1期)

按:储方庆《遁安文集》卷二页6a有《送姜西溟东归序》云:“姜生……越千里来谒其主司莫鲁岩,可谓笃于知己者哉。然莫君廉而有政声,私谒者不至于其门。姜生又贫甚,无所遇而归。姜生其如之何哉?姜生工于古文歌诗,所言皆有本末,不随世俗取舍,姜生之不遇,未必不由于此。然窥其意,终不以穷达易吾所好者。虽不遇,必有以自慰矣。余与姜生相遇于武水,姜生去而余尚留,故言以送之。”(《四库未收书辑刊》柒辑第26册第32页)

卷十页22a有《嘉善寓中饯别姜西溟、陈子经、钱澹仙,姜归四明,陈、钱归吴兴》:“南来北去雁差池,送客方知作客悲。几度月明同载酒,片时风急共离思。遥瞻海峤浮云满,近挹湖光接岭奇。两地征帆今日发,莫辞沉醉写心期。”后注云:“以上辛亥存诗一十二首。”(《四库未收书辑刊》柒辑第26册第173页)

按:武水,在嘉善县。

《浙江通志》卷十一:“幽澜泉,《六砚斋笔记》:在县东武水北,景德寺幽澜井。顾孟时《幽澜泉井诗》:‘秀水东流入魏塘,一泓谁凿近禅房。煮来茗碗清无滓,分出花渠细有香。”(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梅花道人墨迹》卷下有《武水幽澜》诗,诗题下注云:“在县东三十七里武水,景德教寺西廊幽澜井,泉品第七也。”诗末注云:“幽澜泉,乃嘉禾八景之一。”

按:在莫大勋令嘉善的六年中,西溟曾四至嘉善。

《湛园未定稿》卷五页7a有《周渭阳诗序》,序云:“往故给事中阳羡鲁岩莫公令武塘,予修知己之谒于门下,因得遍交其邑中名士。时周子渭阳群从,皆乐与予往还,巾车画舫,南园北里之游,探筹而饮,刻烛而赋,予未尝不攘臂其间。盖六年中凡四至,至则必连月而后返。时诸子多年少豪隽,诙咍间作,或乘醉叫呶狂呼,旁若无人者,而周子恂恂礼法自持,言笑不苟。其为诗舂容和雅,有黼绣之章、金石之声。盖乐于有道者之言,如其人者也。十余年来,予奔走南北,颓然既老且惫矣。前年莫师卒京邸,哭之恸,间问武塘诸子,亦多沦落失所,意气非昔。周子惠然过予,追数旧事,相与慨叹,而予视渭阳神色愈王。袖出诗数卷,句镵字琢,若将与后生角逐于声律咫寸之间,而气凌出于其上者。予方抱疴,摒绝笔墨,伻来索序甚急,益叹周子非独其才绝异也,其精力之过人,虽既老而不衰也如此。予且欲倚之以自壮矣,遂序其诗以为赠。”

按:莫大勋的卒年无考。似乎康熙二十年尚在世。“康熙二十年辛酉七月,科臣莫大勋题准,文取醇正,不尚离奇,字限六百五十,不得逾越,违者场中不许中式,一时文士,复翕然思变。”(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文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8页)

冬,与周亮工相遇于西陵佛寺。

《湛园集》卷五《户部右侍郎前福建布政司使栎园周公墓志铭》:“辛亥冬,某遇公西陵佛寺,留饮,拊几太息,谓余曰:‘吾与子相见,今无几。今我年六十,子归为我作恕老堂酌酒歌而已。’”

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二(清咸丰八年有嘉树轩刻本):“周亮工,字符亮,一字减斋,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金溪人,籍祥符。方颐丰下,眉长垂颊上,目光如电。少时读书恒以夜,自更初至达旦,方一偃息,日则游行登览。父文炜,字赤之,素行屹立,人称为如山。先生笑曰:‘吾如山哉?吾坦然者耳。’官诸暨簿,忤令,左迁王府官属。栎园嗜饮喜客,客日满坐,坐必设酒,谈谐辨难,娓娓不倦。或行觞政,务极客欢而去。然不耐俗士,疾龌龊拘文吏。喜谈论,有过从者,便率意与谈,谈尽辄望其去。坐少久,即露不愉色,去又辄忘其姓名。侯官许友称为‘秋月澹面,春风扇人’,晋江黄俞邰目周栎园吏事精能,抚戢残暴,则如张乖崖;其屡更盘错,乃别利器,则如虞升卿;其文章名世,领袖后进,则如欧阳永叔;其博学多闻,穷搜远览,则如张茂先;其风流宏长,坐客恒满,则如孔北海;其心好异书,性乐酒德,则如陶渊明;其敦笃友朋,信心不欺,则如朱文季;其孺慕终身,友爱无间,则如荀景倩、李孟元;至其登朝未久,试用不尽,则如范希文;而遭谗被谤,坎壈挫折,又如苏长公。见士人奔竞,辄曰:‘是以日游神兼骑望火马者。’崇祯庚辰进士,授潍令,以守城功擢御史。十日而京师陷,间道归里门。入国朝,顺治二年以御史招抚两淮,授盐法道,请削旧饷行新,盐商困以苏。升淮扬海防兵备道副使,一日巡抚中丞趣议事传呼甚亟,亮工徐徐行至堂下。中丞曰:‘吏报某地贼起,待公扑灭来,何迟?’亮工曰:‘以某料之必无是事。’中丞恚曰:‘观察能以百口保鼠辈乎?’曰:‘能!’仓卒置食,食讫岀呼骑士,责之曰:‘中丞辄吾会食向惊呼奚为?’于是惊扰始定,亦卒无贼也。四年迁闽臬,寇陷芝城,剑南道梗。时山海崎岖,无尺寸干净土,取杉关路入闽,至邵武,著却寇功莅省,与民休息,时告讦者屡以通贼为辞,多平反之。六年擢右布政使。汀寇猖狂,权汀南道事,降贼首曾省,以次剿平郁武耿虎、建宁陈和尚、延平吴赛娘,皆剧贼也。又权漳泉道,郑成功据厦门,率众来攻。鸠民固守,赎陷贼子女千余人,被难之骸骨葬之,民忘用兵之苦。踰年,升右辖,寻转左。又权督学及兵备海道,以才能称迁都御史。上章言闽事,辄报可。骤擢少司农,闻者咋舌,曰:‘祸始此矣!’已而督臣飞章诬劾,乃赴闽就质,坐请室中。狱事正急,铁衣罗周户外方与黄山吴冠五共为诗,漏下数十刻不止。一日,顾伍伯乞纸笔,作《送客游大梁》诗三十二绝句,投笔起对簿以辟。上诏逮法司复讯,谳之日,忽大风从西北起,吹爰书入云端,移时乃卜。于是群公卿言曰:‘天意如此,狱可疑。’缘大行遗诏,未竟朝审,适海贼甘蓝郝三姓率千艘从闽安入内地,焚掠南台,围福州,城中骑卒少。闽抚从士民之计,以亮工守西南门,贼乘大雨薄城,所在城堡当四面火起,钲鼓声动地。周指挥卤楯蔺石渠答施设有序,手发大黄,应弦殪敌,长啸若神人。发大炮击毙其渠帅,城乃得全。狱事旋援赦论释。时大帅虑泉州十四塞居民谋变,欲发兵夷其地。亮工力陈不可状,且以百口保其无他。帅感悟,泉人赖以全活。先是在维扬簿书稍暇,读书不辍,即参拜大府,酬酢宾客,坐舆幕中,日以数十卷自随。归语友人,辄举其委曲,虽甚久远,偶晰一字之疑,引据证明,必指其出何书,载何卷,常命掌记依检应手,即得不差行墨。在闽,有诗人赵璧、陈鸿,俱侯官人,殁不能葬,岀俸葬之西郊,题曰:词人赵十五陈叔度墓。尝置一簿坐上,与客言人才某某,辄疏记之。宦辙所至,有读书能文者,必先诣之。束淘吴嘉纪穷而工诗,引至见王士禛,且与客从容谈说,客退则手一卷,灯荧荧然至夜分方寝,以为常。督粮江淮间,四方之士慕之者争愿见司农,舟车辐辏,道路为隘。申凫盟涵光尝言:‘未见栎园,未观沧海,自是生平两阙。’亮工笃于朋友,汴水城坏,张林宗抱其诗文与二子沦水中,乃行求其少子,载以归家于役返里,躬送之还中牟。其守漳也,故人门客在重围中,相与登陴赋诗抗词,同日无一人思解免者。其被逮入都也,百姓炷香号哭,追送数千里,谓公活我,奈何反以闽事累公,语悲痛不可听。吁难以后,以康熙二年起青州海防道,转江安粮道,再被论,事白而卒。有《赖古堂集》,魏禧序之。又有《读画录》四卷、《印人传》三卷、《因树屋书影》十卷、《同书》四卷、《盐书》四卷、《字触》一卷五。”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西溟四十五岁。

【时事】广东平远周海远聚众起义,旋兵败被杀。

三月行江淮间。

计东《改亭诗文集》诗集卷一(清乾隆十三年计瑸刻本):《壬子三月朔渡江行淮泗间口号》第十首:“姜子(西溟宸英也)桃花篇,真成绝妙辞。此曲声最悲,赏音惟我知。”

计东所谓桃花篇,或即《苇间诗集》卷二的《口岸早发看桃花二首》。

《苇间诗集》卷二页10b有《口岸早发看桃花二首》,其一云:“曈昽晓日未全升,十里桃花雾里行。莫遣花前容易过,路旁人说是清明。”其二云:“一带炊烟袅丝丝,娇红深浅总相宜。行人本是伤心客,记得江南正此时。”

则计东和西溟相识当在淮泗间的旅途中。

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计东,字甫草,吴江人。少负经世才,自比马周、王猛。遭世变,著《筹南五论》,持谒史可法。可法奇之,弗能用也。顺治十四年,举顺天乡试,旋以江南奏销案被黜。尝从汤斌讲学,又从汪琬受欧曾古文义法,故其为文具有本原,而一出以和平温雅。既废不用,贫无以养,纵游四方,所至交其豪杰。过邺城,寻明诗人谢榛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为修墓立石,请有司禁樵牧。又憩顺德逆旅,念归有光昔尝佐郡,集中有《厅壁记》,求其遗址不得,乃即署旁废圃中,设瓣香再拜,流涕而去,观者骇其狂。东外若不羁,内行谨,事母至孝。同邑友人吴光骞流徙出关,为恤其家,且以女许配其弱子。大学士王熙素重东,屡欲荐之,未果。会诏举鸿博,而东已前一年卒,深悼惜焉。初游河南,见商丘宋荦,辄引重。其后东殁二十余年,荦至江苏巡抚,为序其遗文曰改亭集,刊行之。”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