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影响和贡献

四 影响和贡献

不管马可本人和其书中有多少缺点和错误,但总起来看,还是可靠的。他的书的真实性是不容抹煞的。他对世界历史和地理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应该被承认的。他是第一个横穿亚洲大陆并作出详细记录的人,对中国的内地和边疆,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社会情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土特产品、轶闻奇事,一一笔之于书,虽朴实无华,但生动有趣。在他以前和以后来华的西方人留有行纪的也不少,在文采和对某一事件的记叙方面也许远胜于他,但像他这样记事之广、全面概括的著作却绝无仅有。特别是,他对元代中国的记载不仅充满热情,而且比较客观。例如,他对忽必烈大汗的权威、善政等丰功伟绩赞不绝口;另一方面,在提及阿合马被杀事件时却指出,由于大汗任用鞑靼人(蒙古人)、撒拉逊人(回回人)和基督教徒(后二种人元代称色目人),引起了契丹人(汉人)对大汗统治的厌恶。这道出了元代种族待遇不平等的实情。他对所到之处的富庶和文明,总是热情称道,说明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他是友好的使者,为中国和意大利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无怪在1971年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上,意大利代表芬奇特别提出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认为“对于中、意两国历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性”,指出那次旅行“向西方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并为意大利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旅行家而自豪。

的确,他的书向西方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由最初把它视为《天方夜谭》逐渐认识了它的真正价值。1375年(明洪武八年)由法国国王查理五世(1338—1380年)监制的喀泰兰(Catalan)地图(存于巴黎大图书馆),其东亚部分完全取材于马可之书。此图作者摒弃伪科学和宗教成见,以多种资料为根据力图反映当时世界的实况,不愧为一代杰作。其图的中亚与东亚部分皆据《游记》而成。

《游记》对15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游记》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特别是对日本国的无数黄金更为垂涎。他在1492年奉西班牙女王和国王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以后又三次出航,到达中、南美洲诸岛及大陆沿岸地带。这是发现新大陆的开始,但他并不自觉,还以为到了马可波罗书中的东方世界。他把古巴岛当作日本国,并登岸寻找黄金,又把墨西哥当作“行在”(杭州)。他称当地人为印度人(Indians,汉译为避免与亚洲印度人混同,称印第安人)。至今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岛群,仍称为西印度群岛,可见马可波罗书影响之大。

喀泰兰地图(部分)

《游记》不仅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向往中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对中国人了解元代的历史有所帮助。马可波罗这个外国人对中国的观察不免限于表面现象,但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注视中国各地工商业发达情况的叙述中,折射出元代的经济仍有发展,不像一般人认为的停滞和倒退,特别是对外贸易(如泉州)的繁荣,在当时世界上还是领先的。这反映了元代的开放性特色。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看,如我们前面所说,《游记》中所叙述的许多情节,大都可以和中国史籍印证。还可以举《永乐大典·站赤》那段公文来说明:如果不看《游记》,就无从得知它究何所指;反之,如不知那段公文,也无从证明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并确定其离华时间。两相参证,豁然开朗,不亦乐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