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说,当我听到《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消息,心情激动得就想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时间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年初。

这一年,对于每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中国实力派作家来说,是十分振奋人心的一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已经推迟了两年的评选工作,在这一年的年初启动了。

应该说,这是中国文学迎来的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也是众多作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和议题。每一位符合评选条件的中国作家,都希望自己的长篇小说在这次评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路遥也是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一位实力派作家,他创作了不少轰动全国的中篇小说,像《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等优秀文学作品,并用六年时间创作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也是影响了中国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不懈奋斗的一部教科书,因此他非常渴望自己创作的这部小说能够得到评委专家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也极其希望能够再次听到文学界的同行为他发出一次真诚而热烈的掌声。

按照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规定,他那全景式地展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荣幸地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选送到中国作协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茅盾文学奖初评工作开始后,这位刚强的陕北汉子,看似平静如水,甚至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而实际上他的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那时候尽管他的《平凡的世界》是初评时保留下来的十七部长篇小说之一,可最终只能有五部小说获奖。也就是说,在这十七部长篇小说中,将有十二部小说毫不客气地被淘汰,可想而知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在这段时间里,路遥的心情非常复杂,他哪里也不想去,什么事也不想干,怀着忐忑不安的焦虑心情,等待着北京能够传来他期盼的好消息。

的确,等待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作家路遥就是在这样的期盼和急切的等待中艰难地度过的,渐渐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他的情绪变得起伏不定,有时候会非常糟糕,不怎么愿意跟人交流,看见任何人都觉得不顺眼,一个人在院子里默默地低着头,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在文人扎堆的陕西作协院子里,他甚至给人留下一种“不合群”的高傲印象。即便到了中午,上班的人都回了家,他仍然一个人在院子里心事重重地腾云驾雾,实在有些累了,便一屁股坐在院子里蜡梅树下放着的一把破旧藤椅上,眯缝着眼睛,不知不觉就睡得鼾声如雷。

作协院子里好多人都了解路遥那种霸气十足的男人脾气,即便有人看见他如此随意地歪躺在藤椅上,也没多少人愿意走到他跟前,或者主动跟他聊天,而是悄悄看上一眼,便从他身边匆匆离开了。

唯有郑文华的捣蛋儿子茗柳,没有大人那么多的想法和顾虑,他简直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不管路遥是多么著名的一个作家,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在孩子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在他跟前,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此时,他看见路遥在破藤椅上躺着酣睡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玩,便蹑手蹑脚地溜过去,悄悄站在他的背后,用小手偷偷抓一下他的耳朵,或在院子里拣根树枝,随心所欲地挑逗似睡非睡的路遥。

敢在路遥跟前这么吵吵嚷嚷,甚至敢在他跟前这样“胡作非为”的还有张艳茜的女儿陶陶和其他同事家的孩子。只有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才敢对他这么大胆和放肆,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而他对这些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

其实,也不是路遥对这些孩子们没办法,他只要生起气来,孩子们都害怕,可他不这样,在孩子们的面前,他显得和蔼可亲多了。

有时孩子们看见他在院子里一个人沉默,便纷纷围在他的身边,让他哪里也去不了,一个个把细嫩的小胳膊递到他跟前让他去咬,而且让他咬了左胳膊还不行,还要让他再咬右胳膊。此时此刻,他在沉闷中突然找到孩子般的乐趣,心情就会忽然明亮起来,甚至他还会当一个“孩子王”,跟这些捣蛋的孩子们在院子里你追我赶地打逗一番。

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眼看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最终的评选结果就要尘埃落定,路遥更是心急火燎。

这个茅盾文学奖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这不简单的是他的小说能不能获奖的问题,关键在于他精心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能不能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可。

路遥想用他的作品再一次证明自己。

那个时候,不仅路遥一个人在焦急地等待着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还有一个人也在急切地等待着。这个人就是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责任编辑李金玉。为出版《平凡的世界》,李金玉不仅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且承担了一般编辑不能承担的风险。因此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一结束,她在第一时间便得知评选结果:路遥的小说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是排名第一。她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简直不像是她的作者获此殊荣,而是她自己,所以她迫不及待地给西安的路遥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第一时间报告了这一喜讯。

然而,李金玉把电话打通,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小说获奖,而是故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她装作一本正经地说,告诉你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你的小说在这次评奖中没能获奖。

李金玉之所以要跟路遥开这样的玩笑,是想看看一个作家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或者说她想看她的作者会有什么反应?

那时,路遥并不知道李金玉是跟他开玩笑,以为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因此,他那一颗热腾腾的心,顿时凉得像块冰一样,甚至感觉到有人在他头上狠狠敲了一棒子,瞬间天旋地转一般。然而他仍然表现出一个男子汉的坚强,装成无所谓的样子,漫不经心地对李金玉说,没获奖就算了。

李金玉是聪明人,她听到路遥的话锋有些不对,甚至能感觉到他说话的声调都变了,意识到自己随便的一句玩笑,竟深深地刺激了路遥。因此李金玉急忙笑着对他说,我是跟你开玩笑,恭喜你啊,你的《平凡的世界》不仅获奖了,还排名第一。

这消息对于路遥来说,简直像坐过山车,反差实在太大了。所以当他听到自己小说获奖,激动得差点在作协办公室大喊大叫起来。

六年呀,整整六年时间,他以生命为代价创作完成的这部长篇小说,终于收获了应有的硕果。他用颤抖的手慢慢放下电话,突然觉得一下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思维能力,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在此之前,对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能不能获得茅盾文学奖,他确实一点把握也没有,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他的小说在这次茅盾文学奖评选中会遇到一定麻烦。首先是一些评论家对这部长篇小说一直不是很看好,甚至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再就是有关他的负面消息传得到处都是,尤其在北京,传得最多的是他被抓起来了。

这样的传说,可以从著名导演潘欣欣同路遥的通信中看出端倪。

那是1988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紧锣密鼓地拍摄路遥小说同名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执导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是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潘欣欣。在拍摄《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中,可谓多灾多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审查,有好多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被毫不客气地删掉了。因此对于这部电视连续剧,不仅路遥不满意,觉得没能够表达出小说应有的意境和高度,就是导演潘欣欣,也觉得留下了许多遗憾。

可是不管怎样,《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还是在1989年9月底拍摄完成了。对于小说作者和电视剧导演来说,虽然有些意犹未尽,然而只要能完成,还是值得庆贺的。

这年10月上旬,潘欣欣怀着喜悦的心情,给路遥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拍摄完成的消息。可信发出后就石沉大海了。潘导演感到事情有些不妙,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出事了?因为他在给《平凡的世界》电视剧配音的时候,就听剧组一位演员说,“路遥在西安被抓起来了”。

潘导演心里非常紧张,心想《平凡的世界》的作者也被抓起来了,那么这个电视连续剧能否按计划在电视台正常播出,恐怕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那时,潘导演很想给路遥打一个电话,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他又一想,若真如此,不去证实而装糊涂会更有利于电视剧的播出。那么路遥到底是不是在西安被抓起来了?他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里饰演侯玉英的女演员,就因上街演讲,被毫不客气地抓进公安局,好久没她一点消息……路遥当然有被抓进去的可能。

那些日子,对于潘导演来说,简直度日如年。

1990年1月7日,潘导演在无比焦急中,终于盼来了路遥的回信,路遥并不像传说那样因在西安闹事而被抓起来。因此潘导演急忙给路遥回了信,告诉了自己的担心。同时他还告诉路遥,《平凡的世界》再不担什么“政治风险”了,对电视剧三番五次的审查已经结束,《平凡的世界》是面向“改革”、面向“工农”、面向“老少边”类型的正能量作品。遗憾的是,他不得不砍掉剧中许多非常好的所谓“杂戏”,使有些非孙少安和孙少平线索的戏,不得已变成现在这样。

潘导演还在信中说,咱们曾多次讨论过编剧与导演的行业之不同,我觉得导演的一部作品出笼带着的遗憾更多,有些是自己的艺术水平所致,有些则是来自那些没完没了的审查,为了通过审查而不得不“革命”。终于快完成了,前天刚刚录完电视剧的音乐,由毛阿敏、范琳琳和孙国庆唱的主题歌和插曲,我非常满意,音乐带一出棚,就有不少音乐出版社的人来订盒带,据电视剧的作曲者和不少行家说,主题歌肯定能唱“火”。

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歌《就恋这把土》的歌词是这样:

就是这一溜溜沟沟,

就是这一道道坎坎,

就是这一片片黄土,

就是这一座座秃山;

就是这一星星绿,

就是这一滴滴泉。

就是这一眼眼风沙,

就是这一声声嘶喊;

哦……这一声声嘶喊……

攥住我的心,

扯着我的肝,

记着我的忧虑,

壮着我的胆。

……

就恋这一排排窑洞,

就恋这一缕缕炊烟;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

就盼有一汪汪泉;

盼不到满眼的风沙,

听不到这震天的呼喊。

潘导演还告诉路遥,《文艺报》刊登说《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新年前后播出的消息有误,关键是把新年和春节搞混了。准确地说,整个电视剧大概可以在1月17或者18日全部制作完成,春节后的初五至十五这段黄金时间播出。而事实上,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的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在1990年3月份才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二套节目中播出。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路遥小说同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经历了一波三折,甚至三番五次地被反复审查,那么竞争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结果最终会如何呢?

因此李金玉在电话里跟他开的这个玩笑,他就信以为真了。

此时路遥满含着喜忧参半的泪水,急急忙忙从作协办公室出来,对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回到家,就想痛痛快快哭一场。

是啊,整整六年时间,他以生命为代价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能够有如此理想的一个结果,那真是大快人心,可喜可贺。

刚回到家的路遥,心情非常激动,内心像燃烧起一团火,心神不安。他在家里待不住,又身不由己地从家里出来,走到作协的门房,很想跟人分享一下他的喜悦。然而他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跟他分享喜悦的人。过了一会儿,他稍微冷静了一些,觉得现在还不是告诉别人的时候,尽管李金玉告诉他小说获奖的消息十分可靠,但消息不是来自官方,如果最后获奖的不是《平凡的世界》,那岂不是闹下天大的笑话。

路遥心里明白,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什么叫乐极生悲?他不能太冲动和盲目,只能把喜悦藏在心里,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站在作协门房口,他突然看见门房的木槛信插里有一封电报十分耀眼。

意外的发现,同样能够给他惊喜,他突然觉得这电报一定跟自己有关。因此他顺手把电报从木槛信插里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电报果然是给他发来的,发电报的人是著名评论家白烨。

电报的内容是这样:“大作获奖,已成定局,朱蔡雷白同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报中的“朱蔡雷白”,别人可能看千遍万遍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路遥一看心里就明白了,那是朱寨、蔡葵、雷达和白烨的姓氏,也是他北京的朋友,在他文学创作路上不可或缺的人。他们一直默默关注并支持他创作,就是在北京召开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上,能够给予他作品客观和中肯评价的,也只有他们几个。那么这封电报足可以证明,《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那是千真万确的。

尽管路遥对他小说获奖的事守口如瓶,可消息不经意间还是在陕西作协大院像风一样传开了,有人对他表示祝贺,也有人表现出沉默。

那天,我刚好不在作协,也就不知道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奖。晚上8点多,我回到办公室,路遥从门里进来,满脸的兴奋,激动地说,你去哪里了,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惊慌地问他,怎么了?

路遥说,发生这么大的事你都不知道?

我看着路遥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路遥一改过去的高傲严肃,热情地给我递了一支烟说,我的《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了,还是排名第一,李金玉给我打来电话,咱老乡白烨也发来电报。

我说,那太好了,好好祝贺一下。

路遥却说,你看你,一满是个二杆子,不冷静也不成熟,不要遇事就大呼小叫,还得等官方正式公布。

我问他,不是结果出来了,怎还没公布?

路遥说,还要报中宣部审批。

我说,一个茅盾文学奖,怎就这么复杂。

路遥说,茅盾文学奖评选程序就是这样,首先通过评委投票,按票数从高到低评选出五部获奖长篇小说,最后上报中央宣传部审批确定。

然而,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显然他对这样的评选结果非常满意,也能看出他的激动心情。因此他仍然像往常一样,躺在我的干木板床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眯缝着眼睛微笑着说,嗬嗬,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有些人一满看见我不顺眼,这下怕再张狂不起来了……

我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他以生命为代价,耗费六年心血创作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经历了怎样不堪回首的“不公正”对待。《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创作完成时,他寄希望在中国权威杂志《当代》上发表,他视《当代》为展示他文学创作水平的一块 “风水宝地”。因为在这之前,他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和《在困难的日子里》,都是在《当代》上发表,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代》杂志一位编辑看了他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书稿,觉得他的这部小说跟过去那些作品相比,显得有些平淡,节奏感不强,且人物众多而庞大,情节也不是很感人,很难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和兴趣。

的确,一部文学作品要想广泛传播,首先要能打动编辑,这一点至关重要。显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对这位编辑来说,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深度和高度,甚至觉得这篇小说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那么想要在《当代》杂志发表,也就不可能了。

就这样,《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被《当代》杂志的编辑毫不客气地退回来,这对刚刚涉足长篇小说创作的青年作家路遥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他满腔激情、雄心勃勃创作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一开始就遭到这样的挫折和困难,接下来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又如何能够心平气静地顺利完成呢?

然而,这样的打击似乎还远远不够,迎接他的将是更加猛烈的疾风骤雨。但他绝对是一条汉子,轻易不会向命运低头,也不可能就此罢休。路遥想,《当代》杂志不刊用他的作品,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就没有一点文学价值,中国这么大,杂志社和出版社那么多,《当代》杂志拒绝发表他的作品,难道别的杂志社也一样不愿意发表吗?

就在这个时候,路遥意外得到消息,作家出版社一位编辑来西安组稿,凭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他的小说出版应该不存在问题,这正是出版他作品的好机会。因此他辗转托人将凝聚自己心血和汗水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恭恭敬敬地送到来陕组稿的这位编辑手里,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这位编辑对他小说的最终评判。

路遥非常渴望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能够尽快发表或出版,并能在读者中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持并推动他顺利完成《平凡的世界》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创作。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继《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遭遇了《当代》杂志不予发表的惨痛命运后,作家出版社来陕组稿的这位编辑看了他的小说,也有《当代》杂志那位编辑同样的感受,觉得他的小说表现手法陈旧,题材一般,也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因此这位编辑仅看了小说的一小部分,就把它放在一边了。

路遥并不知道,作家出版社的这位编辑来西安组稿,是有备而来的,她感兴趣的是贾平凹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浮躁》。那时的贾平凹,在陕西文学界是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相对来说,创作实力雄厚的路遥和陈忠实,在作品的出版和发表上,就没有贾平凹那么得心应手。因此作家出版社这位组稿编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贾平凹的《浮躁》拿到手,这对出版社和编辑都是有面子的事,所以她非常婉转地将《平凡的世界》书稿退给路遥。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出版和发表命运,再次亮起了“红灯”。为此,争强好胜的路遥不得不深刻反思这样一个问题,难道自己以生命为代价创作的小说,真的没有一点发表或出版的价值和意义吗?他感到无限沮丧和难堪。而在这之前,他创作了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中篇小说《人生》,并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特别是《人生》电影的上映,不仅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名字也随着电影《人生》而家喻户晓。

小说《人生》的巨大成功,带给他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但新的文学潮流也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他所创作的表现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就受到了一些编辑和评论家的毫不留情的冷落。

面对如此不堪的遭遇,路遥有些心灰意冷了,但他不得不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唯一可以安慰他心灵的是他通过著名评论家、《小说评论》杂志主编王愚的热情介绍和强力推荐,联系到广州《花城》杂志社副主编谢望新。

谢望新是王愚多年的好朋友,两人交情很深,都是搞文学评论的大家,在全国享有盛名。王愚非常认真地告诉他,青年作家路遥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当今长篇小说中一部有深度有高度甚至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谢望新知道,有文学作品能够让王愚看得过眼并且给予这么高的评价,那一定非同一般。因此谢望新立即从广州飞到西安,用不一样的目光和思维,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阅读和审视。他觉得这部小说主题鲜明,气势恢宏,立意深刻,耐人寻味,确实是近年来长篇小说中难得的好作品,于是决定在《花城》杂志上发表;并同《小说评论》杂志社约定,作品发表后,联合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向读者隆重推出。

这是路遥创作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后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一个喜讯,也是他文学艺术创作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离奇古怪,路遥突然感觉到自己从黑暗中看到了一缕黎明的曙光。与此同时,另一位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人正不声不响地缓缓向他走来。

这个人就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李金玉。

她的突然出现,从根本上扭转了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创作上的尴尬和被动局面,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继续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和第三部的信心和勇气。

事实上,那时的李金玉跟路遥并不是很熟,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成为出版公司一位年轻的小说编辑,分管西北片作家的稿子。她这次来西安也不是因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甚至还不知道路遥已经创作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同样是为作家贾平凹签订出版长篇小说《浮躁》的合同。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已经让作家出版社的编辑拿走了。

就在这时,她意外得到路遥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消息,而当时这部小说也不叫《平凡的世界》,而是叫《普通人的道路》。同时,她也知道了路遥的小说遇到一些不该有的悲惨遭遇。如果是这样,她可不可以去组他的稿子呢?然而她又一想,这个恐怕不行,在她去西安前,领导就给她明确交代,绝对不要向路遥组稿,他的稿子一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原因是他曾产生轰动的小说《人生》就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那是一个不成文的约定。

可李金玉不想就这样一无所获地离开,否则显得自己太无能了,以后还怎么在出版社继续干下去。这样一想,她也不管领导给她的约法三章,主动联系到路遥,让他打消别的出版社和杂志社不愿出版和发表小说《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的顾虑,相信自己,绝对不会让他失望,她会在最短时间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时的路遥并不想把自己以生命为代价创作的小说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位年轻编辑,而关键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并不是他看好的出版社。也许是李金玉的执着和热情打动了他,他便将信将疑地把他的长篇小说《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书稿,交给了这位年轻编辑。

李金玉拿到路遥的《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用独到的眼光审视了这部小说,觉得这是一部让她眼睛一亮的好作品,故事情节和场景渐渐吸引了她,她觉得《普通人的道路》是一部真实反映社会底层奋斗者悲欢离合和心灵世界的现实主义力作。她给路遥庄严承诺,《普通人的道路》不仅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而且用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出版。

应该说,这样的承诺,路遥还是比较满意的。

李金玉也算没白来西安一趟,带着路遥的《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书稿,旗开得胜回到北京,向社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然而出版社领导感到非常遗憾,觉得她丢了西瓜拣到芝麻,特别是得知《当代》和作家出版社都不愿发表和出版路遥的小说,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用如此高规格出版这部小说,显然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李金玉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认真撰写了《普通人的道路》选题审读报告:“《普》是路遥继《人生》之后集中精力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在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中,作者力图全景式地表现当今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把普通人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展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过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写这部长篇是作者写作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最宏伟的计划。从1982年开始准备到1986年6月第一部脱稿,前后用了四年时间。《普》的第二部将于1987年5月完稿,《普》的第三部1988年交稿。”李金玉的这个审读报告,截至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路遥这部小说的精髓。

1986年6月25日,署名为李今遇的责任编辑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审稿签字单上,正式向领导签了她的审读意见,而书名也由原来《普通人的道路》改为《平凡的世界》。她的审读意见是这样的:这是路遥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规模宏大,思想内涵丰富深刻,艺术质量较高。建议发稿。详细意见见审读报告。1986年7月16日,二审顾志成同意责任编辑意见,可以发稿。同日三审宋文郁也在稿签上签发了他的意见,“作为快件发。请总编室送经理审批。可发。”就这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1986年12月,几乎跟《花城》杂志同步,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经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难以言语的遭遇,然而无论如何能有现在这样一个结局,那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对他的心灵也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1987年1月7日,由《花城》和《小说评论》编辑部共同举办的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举行。座谈会由《花城》杂志副主编谢望新和《小说评论》主编王愚以及副主编李星三位同志共同主持,鲍昌、朱寨、冯立三、何西来、陈丹晨、何镇邦、雷达、蔡葵、李炳银、白烨、周明、李国平等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界重量级的学者和评论家悉数到场,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恐怕是多年来中国文坛少有的文学盛况。

作为《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理所当然地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当面聆听了各位学者和评论家对他小说提出的不同意见。

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次座谈会上,大部分评论家对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并不看好。大家普遍认为,如此宏大的一部作品,人物那么多,一个青年作家能不能驾驭得了、会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毕竟他是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他能把握住吗?好多评论家对他产生怀疑,只有陕西和北京的一部分评论家,对他的作品给予较为肯定的评价。那么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到底怎样?学者和评论家们意见不一致,争议很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一些学者和评论家态度非常明确,对他这部小说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认为跟他过去的小说相比,没有根本性突破,创作手法老套陈旧,没有创新,在表现手法上也没有超过他的小说《人生》,并不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且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这样的评论结果给年轻的作家路遥思想上带来不小的打击,在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压力。这是路遥不愿看到的情景,但他也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难堪场面。尽管如此,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能够出版,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如果没有李金玉的全力坚持,或者没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那么他还能不能继续完成他魂牵梦绕的三卷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

怀着怏怏不乐的心情,路遥回到西安,对他精心设计构建的这座宏伟的艺术大厦,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认真而细致的审视,不断吸收和采纳座谈会上各位学者和评论家提出的意见,详尽梳理,坚信只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不管创作的道路上遇到多大困难,心灵经受多么沉重的打击,他仍然不会就此停下《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和第三部创作的脚步。为此,他带着 “受伤”的心灵,背起行囊,一个人消失在都市茫茫人海中,再一次和西安这个城市挥手告别了。

路遥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孤身一人来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陕北,不断辗转在陕北的延安和榆林一些偏僻的地方,残酷地把自己关起了“禁闭”。他曾不止一次告诫自己,一定要忘掉自己曾是创作过轰动一时的小说《人生》的作家,就当自己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一切从零开始,脚踏实地从事自己的辛勤劳动,用事实证明,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和勇气,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完成自己制定的伟大工程。因此在那些日子里,他远离城市的喧嚣,耐住寂寞,苟延残喘地和小说里的男女老少生活在一起,一下就在这个城市里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经过几年苦行僧般生活的作家路遥,在1988年1月27日修改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同时他的第三部作品也进入收尾阶段,再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因此他背着沉甸甸的手稿,从陕北回到帝王气息非常浓厚的西安,终于可以跟家人过一个传统的团圆年了。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大纲手迹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责任编辑李金玉

李金玉拿到路遥的《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用独到的眼光审视了这部小说,觉得这是一部让她眼睛一亮的好作品,故事情节和场景渐渐吸引了她。

路遥呕心沥血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他寄希望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花城》杂志,还能够继续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可事情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美好,《花城》杂志无法再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了,其间还阴差阳错地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花城》杂志刊登不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约他稿子的人不得不把小说交给《花城长篇小说》杂志去处理,中间发生怎样的事情,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个中缘由我就不得而知了。

这里有《花城长篇小说》小说室的廖文同志在1988年4月15日写给路遥的一封信,从中可以看出《花城》杂志刊发不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一些真实原因。

廖文同志给路遥的信原文如下:

路遥先生:

大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原先是由《花城》杂志组来的稿,个中详情对于小说室是不甚了了的。我们小说室办有个《花城长篇小说》,这个刊物只刊登由小说室出书(单行本)的长篇小说中的较好作品,一年编两三期不等,系不定期刊物,每期容量最多五十万字,一般是发一部完整的长篇,一部长篇的部分篇幅,一部长篇的若干章节(五万字左右),鉴于此,大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交由小说室处理就成了一大难题。实话实说,如《花城长篇小说》刊用,则违背当初创刊的编辑方针,且一开先例,诚恐一发不可收拾;不刊用,则李士非同志失信于人,这就逼得小说室进退维谷了。现经小说室研究,想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即发表《平》稿第二部的部分篇幅,最多发二十万字,即把原稿的前十万字砍掉。李士非同志嘱敝室与你协商,希望你让一步,我们小说室也让一步,把这事善始善终了结掉,所以说你让一步是由于小说室没有理由发全稿,爱莫能助,只好请你多加体谅;所说我们小说室也让一步,是因为单行本不是小说室出的书,也有理由只字不刊用,但敝室愿承担发二十万字的责任(我们实行责任制,《花城长篇小说》每期亏损一万三千元左右,则此项亏损就从《花城》编辑室转嫁到小说室身上了)。这是小说室所可做出的让步的极限了。我极希望宁人息事,所以才提出折中方案,这方案于各方均无多大损害,虽说它给小说室增加了额外负担。

我再次希望你接受这个折中方案,使此事顺利了结。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个方案,则小说室被逼入绝境,那就爱莫能助,只好不得不作为悬案处理了,万一事情到了这一步,小说室不再介入此事,因为它本与小说室毫无瓜葛。

发稿在即,同意与否,盼即函告或电告。

撰安

廖文

1988年4月15日

也许,这就是路遥当时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没能够在《花城》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情况和主要原因。那么,路遥当时是什么态度,我一直没有听他讲过此事,在这里就不敢随便妄加议论了。

此外,《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没能够在任何一家杂志上发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小说不被一些学者和评论家所看好。因此,对于《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能不能在杂志上发表,对路遥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他要不受任何干扰地全身心投入,潜心创作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他不愿意让自己最尊敬的导师柳青的悲剧在他身上重演,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哪怕完成得不好,也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就这样没能够发表地“胎死腹中”,只有山西《黄河》杂志主编珊泉,没有考虑那么多的因素,同意在他主编的杂志上刊登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因此小说《平凡的世界》进入尾声的时候,路遥再次来到他视为创作“风水宝地”的陕北甘泉县招待所,仍然住在他创作非常重要的小说《人生》的那个房间,再次投入光荣的战斗中。他不分昼夜,开足马力,夜以继日地潜心创作,终于在那个牢狱般的房间里,庄严地为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画上了句号。

时间是1988年5月25日深夜。

这部整整耗费了路遥六年心血和汗水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就在这天夜晚的陕北甘泉县招待所小小的房间里尘埃落定了。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

虽然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没有在任何一家杂志上公开发表有一些遗憾,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时还没有全部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已经由资深编辑叶咏梅策划、著名演播家李野墨演播,从3月27日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节目中,如火如荼地播出了。

他心里非常明白,无论如何必须完成,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中断《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出;也绝对不能因为自己原因而让《黄河》杂志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发稿,那样他就无法面对关心支持他的这些朋友,甚至会闹出天大的笑话。因此《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创作一完成,他还没来得及休整一下,便马不停蹄地从陕北甘泉县出发,跨过黄河,首先赶到山西太原,把复印好的一份《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小说稿交给他的好朋友、《黄河》杂志主编珊泉,然后又急匆匆地乘火车赶到首都北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播出半小时的长篇小说连播栏目,是全国亿万听众最喜爱的栏目之一。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通过红色电波,很快深入到千家万户。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呈献给全国亿万听众的一道香甜可口的最美好的文化大餐,也是一场不可缺少的精神盛宴。那时正在甘泉县招待所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作家路遥,也像千千万万热心听众一样,再忙再累,也要在每天中午12点准时收听由著名演播家李野墨播出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听着自己用生命创作的长篇小说,路遥常常会激动得泪流满面。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是他最开心最快乐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热心听众,在听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来信。众多的信件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地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飘来的同时,也不断飘到路遥身边。

路遥感到有些应接不暇了。

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人们争相阅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热潮,很快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曾经不被一些学者和评论家看好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很快出现了逆转。

路遥在沉重的阴霾中终于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沓又一沓的读者来信、一封又一封的约稿函纷至沓来,曾经冷落他的人,也亲自登门拜访,毕恭毕敬地邀请他去做报告,约请他给写文章,他一时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一切看似红火热闹,实际暗波涌流。

路遥对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到底能不能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仍心存疑惑,有一些评论家仍然对他的长篇小说产生质疑,认为小说《人生》是他无法逾越的一个高度,《平凡的世界》能够超过《人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难道真的会是这样吗?

1991年3月10日,也就是《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接近三周年的日子,路遥终于等到盼望已久的特大喜讯,《人民日报》发表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消息:

被誉为当今全国最高文学大奖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今天在北京揭晓。六位作家的五部作品获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另有老将军萧克的《浴血罗霄》和已去世的徐兴业教授的《金瓯缺》获荣誉奖……

这是官方正式对外发布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的权威消息。

在此之前,路遥虽然不断得到朋友们告诉他小说获奖的消息并向他表示祝贺,但官方却一直没有正式发布这样的消息。他心里明白,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最终由中央宣传部审定。那么,《平凡的世界》能不能最后获奖,他的把握性不是很大,也不排除他的小说被取消获奖资格的可能。

现在有了官方发布的消息,路遥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时间不久,他就收到中国作家协会邀请他去北京领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通知,而且还要代表获奖作家在颁奖仪式上致辞。

3月23日晚上,路遥兴致勃勃地来到我房间,用从来没有过的商量口气,喜笑颜开地对我说,你明天能不能不要睡懒觉了,起早一点行不行,到火车站给我买一张去北京的软卧火车票,我要去北京领奖。

我看着路遥兴奋的样子,笑着问他,中国作协是不是已经给你来通知了?

路遥高兴地说,就是,已经来通知了。

我问他,那我给你买哪天的火车票?

路遥说,你看能不能买到25号的,我听说到北京的火车票非常难买,如果实在买不到25号,你就给我买26号的火车票,而且要软卧,最好是一张下铺,上铺我一满爬不上去。

我说,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你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那是天大的事情,哪怕我一晚上不睡觉,也要第一个排在售票窗口,我就不信买不到一张卧铺票。

路遥笑着说,你说的这个我相信,这是你的优点,这个事儿交给你去办,我放心,等我从北京领奖回来,请你和远村在饭馆里美美吃一顿。

此时此刻,我看到路遥的心情就像一朵盛开的山丹丹花那样灿烂,说话的口气也非常委婉,彻底放下了他平常那种高傲严肃的架势,脸上荡漾着一种溢于言表的微笑。因此他把买火车票的事给我一交代,没有像往常那样躺在我床上,而是从手里拿着的那一盒红塔山香烟里抽出一支递给我,就笑着从门里出去了。

路遥心里无比激动,我能看出他激动的样子。因此他这时候在我屋子里也待不住,便急急忙忙出去到远村的屋子里去了。

我知道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远村。

路遥从我屋子里一走,我就赶紧去睡觉,害怕耽误了给他买火车票的时间,如果我买不到火车票,问题恐怕就严重了。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我本来想早早睡觉,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是自己有思想负担怕买不上票误了路遥去北京领奖?还是我害怕牛皮让自己给吹破了没办法给路遥交代?因此到了凌晨三点,我没有打搅看大门的老解,偷偷从作协的黑色铁大门里翻过去,一路步行到了西安火车站。

然而,我去得实在是太早了,西安火车站售票大厅里空空荡荡,没几个人,非常冷清,只有在大厅的几排椅子上,躺着几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工样子的人,正一声长一声短地打着呼噜。

其实,去北京的软卧票和硬卧票并不在同一个地方售票,一楼大厅里只售硬卧票,二楼才售软卧票,要去二楼需要经过一楼大厅,可是现在通往二楼的门紧锁着,我上不去。

事实上,这样的事不需要路遥叮嘱我也明白,去北京的硬卧火车票确实很紧张,而软卧票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买到的。因为那时买软卧火车票的都是一些有钱或者有身份的人,所以买软卧票的人不是很多,售票时间相对要晚一些。

我已经答应了路遥,就要做到万无一失,哪怕再晚一些开始售票,我也不能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到建国路。尽管建国路距火车站不是很远,步行也用不了半小时,可我到火车站干什么来了?又不是跑这里来看风景,这样来回折腾,还不如在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里等着。直到上午8点,在我急切的等待中,火车站二楼售票大厅的门终于开了,我第一个跑到售票窗口,顺利地买到了25号西安到北京的软卧火车票。

我不知道路遥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和他听到获奖时的心情是否一样,反正我看见他这几天心情特别好,有种春风得意的神态,就连走路也感觉到跟过去有些不一样了。

晚上,路遥来到我的房间,从我手里接过给他买的火车票,没跟我说几句话,就让我跟他一块去了远村的办公室。

路遥刚进门,就开心地给远村说,中国作协给我来通知了,让我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

远村看着路遥,问他,你准备什么时候去?

路遥说,航宇已经给我买了25号的火车票。

我急忙对远村说,到时咱俩一块送路遥老师。

远村笑着说,那没一点问题。

1991年3月25日,这是作家路遥去北京领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日子,我和远村答应送他去火车站,因此这一天我俩哪里也没去。

晚上8点一过,路遥看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挎着他的那个黄帆布挎包,早早来到我的房间,在我床上躺了一会儿,突然坐起来,让我看远村在干什么,要不现在就去火车站。

我说,现在是不是有点早了。

当然,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根据的,那时从西安到北京只有两趟火车,都是在晚上10点以后发车,第二天早上才能到北京,整整要走一个晚上。

路遥说,差不多了,待在房子里也没事,到了火车站你还要排队买站台票,需要一些时间。

我说,你再抽上两支烟,我去看远村在干什么,如果他没什么事,那你说走咱就走。

路遥说,那你赶紧看去,我在床上躺一会儿。

就这样,我从门里出去,走进远村的办公室。我给他说,路遥到我屋子里了,他想现在就走。

远村说,现在走太早了。

我说,路遥心急,他在屋子里待不住。

远村笑着,也再没说什么,就跟我一块走到我的房间里,看见路遥还在我的床上躺着,一只手里拿着烟,另一只手里提着他的眼镜,而房子里已经是烟雾缭绕,呛得人几乎走不进去。

我对躺在床上的路遥说,远村来了,那咱走?

远村看见路遥放在我办公桌上的挎包,笑着说,路遥老师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就这么一点行李?

路遥很快从我的干木板床上爬起来,把手里的烟扔在地上,笑了笑说,再没有拿上的。这时我才注意到他的行李是那么简单,仅仅一个帆布挎包,可能就装几件换洗衣服,而他穿的也非常朴素,就是他平时穿的那些随身衣服,一点也不讲究,根本不像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就像是一个乡下农民去赶集的样子,特别是他的那个帆布挎包,我感觉像是远村经常背的那个。

我很想问远村这个问题,路遥去北京是不是借你的帆布挎包?然而,我又觉得这样的话不能随便问,害怕让他听见了不高兴。

看着路遥坐在我的床上,我觉得一个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穿戴如此简单去那么隆重的地方领奖,实在跟想象的大作家形象有些不匹配。可是,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简单,不愿把自己束缚在别人的眼光里,去迎合他人的喜好,那样实在太累,也不是他的性格。

是啊,一个伟大而有成就的作家,绝对不能只用穿戴来衡量。比如著名作家柳青,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甚至你会觉得如此普通的一个老头,怎么可能是《创业史》的作者,几乎跟舞文弄墨的作家一点关系也没有。

柳青和路遥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普通劳动者,并且这种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在他俩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间不慌不忙地过了有半个小时,我和路遥还有远村一块离开了建国路的陕西作协,在大门口乘了一辆出租车,说说笑笑地到了西安火车站广场。

路遥和远村在火车站的进站口等着我,我拿着路遥的软卧车票,在窗口买到两张站台票,我们在广场上无所事事地溜达了老半天,然后一同走上站台。

路遥就要上车的时候,跟我和远村分别握了手,然后给我俩说了一句,回来见,便走进了火车车厢。

我和远村跟他挥手告别,祝他一路顺风,胜利归来。

路遥走进火车的软卧车厢,把他的挎包放在卧铺上,然后又从卧铺车厢里走出来,坐在走道窗口跟前的一个凳子上,微笑地看着我俩,一个劲儿地给我和远村招手,让我俩赶紧回去。

尽管路遥这样吩咐,我和远村一直没有离开,静静地站在站台上,看着开往北京的火车载着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路遥缓缓地驶出西安火车站,我俩才回到建国路的陕西作协。

1991年3月30日,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

出席颁奖仪式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赛福鼎·艾则孜,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艾青、冯牧、林默涵、陈荒煤、李瑛等著名作家,老作家刘白羽、魏巍,以及当年曾叱咤风云的老将军王震、杨成武、萧克等,这届颁奖仪式可以说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路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代表获奖作者们致答谢词。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在西安精心准备的答谢词《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却换成了另外一篇不足五百字的稿子。

他在致辞中豪情满怀地说:“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最后,路遥还在致辞中讲道:“今天的这个地方就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新的起点。”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不仅给他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也为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路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这个致辞,竟然成为他文学艺术生涯中最后一次在北京公开的精彩绝唱。

就在路遥去北京参加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离开西安后,我也匆匆忙忙去了陕北榆林。有一天,我突然接到远村的一个电话,他告诉我,路遥领奖回来了,他要请一些朋友一块聚一下,让我一定想办法通知到你。

我说,我在榆林回不去,你转告他一声,代我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1991年4月1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在西安联合召开“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表彰大会”。

据说陕西召开的这个表彰会十分隆重,省委副书记牟玲生、副省长孙达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巨才以及宣传、文学、文化、新闻等单位领导鱼迅、胡采、王汶石、李若冰和社会各界人士悉数出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邰尚贤宣读了《陕西省关于表彰〈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决定》,省作协主席胡采在表彰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著名老作家杜鹏程,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亲临会场,但他得知自己的晚辈、也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获得如此巨大荣誉,心里非常高兴,便委托举办单位宣读了他发来的贺信。

作为西北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路遥在这次表彰会上,理所当然地致了满腔热忱的答谢词。

如此隆重而热烈的表彰会议,我没能参加,感到十分遗憾。4月底,我从陕北腰身一闪回到西安,见到仍然沉浸在获奖喜悦中的路遥,他高兴地告诉了我在北京和西安给他颁奖的盛大热烈场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