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已经四十多年,特别热爱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莎士比亚是我最为景仰的巨人,他在其作品中所描绘、表达的人生感悟也将永远是我人生之路的天光,因为他用最为深邃的眼光看透了人生的复杂性、多样性,用最为精妙的语言将一幅极其详尽的人生地图呈现给了世界。2014年是莎士比亚诞辰四百五十周年,上海大剧院特邀我用中英双语讲解莎翁作品,历时近三年,我陆陆续续讲了三十多场,几乎覆盖了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其中有一场专题讲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我非常乐意传播莎士比亚作品。过去近二十年,我一直在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从不懂到懂,从肤浅的阅读到比较深刻的理解,我不断往前走。越是细读莎士比亚的原作,越觉得他的伟大。我觉得莎翁的影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说坦白话,读他的作品时,有时有一种莎翁在看着我的感觉。我对他太敬畏了,我至多说我能欣赏莎士比亚了,但还不敢狂妄地自以为具备了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基本条件。说不定,哪一天我自我感觉好了,胆子大了,会真正开始研究莎士比亚。有一点我比较肯定,那时我一定会倾注心力,做的研究成果要基本上对得起我心中的偶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我为博士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周一次,一次讲解、赏析一首或两首诗,每学期都开,按莎士比亚十四行的原来排列的次序讲。对博士生而言,要连续不断听我讲三年以上的课,才可能听全我的十四行诗的讲解、赏析。据考查,十四行诗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起先是普罗旺斯民间流行的一种抒情小诗,后来宫廷诗代表“西西里诗派”广泛使用这一诗歌形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用迷人的音韵、严谨的格律、浓厚的人文主义内容,将十四行推上了完美的境界,故意大利体十四行诗被称为皮特拉克体。16世纪初,怀亚特爵士最先将意大利十四行诗引入英国,萨特伯爵将意大利十四行诗英国化。在伊丽莎白时期,十四行诗成为最流行的诗体。莎士比亚凭借其超人的天赋,通过形式上的突破,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十四行诗体。由于他对十四行诗做出的卓越贡献,英国十四行又被称为“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莎翁的十四行诗一共154首,评论家一般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由第1~126首构成,是写给一位美貌的贵族青年的;第二组是由第127~152首构成,是写给一个黑肤色的女子的;最后两首诗是赞美小爱神丘比特,与其他诗没有必然的关联。因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莎翁唯一一部用第一人称创造的作品,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有一定程度的自传性,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和生活经历的记载,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

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对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表达了个人情感,并且讨论了人类的一般情感、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仅仅以“美”为主题,从其前50首诗中选取若干例子来说明之。诗人说:美是“世界之鲜艳的装饰品”(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Sonnet 1),“烂漫春天之无比的一朵奇葩”(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Sonnet 1),“你这样的美丽姿容,不可被死神强占,不可让蛀虫继承”(thou art much too fair/ To be death's conquest and make worms thine heir Sonnet 6),“那慈祥的光明从东方抬起了他的火红的头”(the gracious light/ Lifts up his burning head Sonnet 7),“下界众生都膜拜他这新出现的景象,以恭顺的眼光注视着他的威风”(each under eye/ Doth homage to his new-appearing sight,/ Serving with looks his sacred majesty Sonnet 7),“真正和谐的音调”(well-played and well-tuned music Sonnet 8),“这样做(结婚生子)便是智慧、美貌和滋生,否则便只有愚蠢、老迈和腐朽”(Herein lives wisdom,beauty,and increase;/ Without this,folly,age,and cold decay Sonnet 11),“夏季的绿苗”(Summer's crops Sonnet 12),“美貌的典范”(model of beauty Sonnet 19),“使男人们目眩,使女人们倾心”(steal men's eyes and women's soul amazeth Sonnet 20),“做这样大胆的比拟,说他的美人媲美日、月、水陆的奇珍”(Making a couplement of proud compare/ With sun and moon,with earth and sea's rich gems Sonnet 21),“镶在夜空的金烛”(those gold candles fixed in heaven's air Sonnet 21),“以金赤的脸吻那油绿的草茵,以奇幻的幻术镀亮灰色的河川” (Kissing with golden face the meadows green,/ Gilding pale streams with heav'nly alchemy Sonnet 33),“悬在漆黑的半天空的一颗宝石”(a jewel hung in ghastly night Sonnet 47)。

徐畔同学说:“德国心理学家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宇宙是单数的,心理的空间则是复数的。正如罗马尼亚诗人鲁布拉说:‘所有科学家加在一起才能开辟一个世界;一个哲学家就足以开辟一个世界;而一个诗人却能开辟许多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诗人所向读者展示的他对事物的不同感知、认识和理解,也就是他个人心理空间的隐射,或者是读者通过心理感知对他所描绘的心理空间的不同理解。’”我觉得徐畔同学的话剀切中理。莎士比亚在第53首诗中写道,“你究竟是什么原料所造成,/有万千的影子跟随着你?/每一个人只能有一个阴影,/你,一个人,却各种影子都能供给。”(What is your substance,whereof are you made,/ That millions of strange shadows on you tend? Since every one hath,every one,one shade,/ And you,but one,can every shade lend.) 莎士比亚是圣人先哲,即使是独自一人,也会化身千亿,不同背景的读者都会读出自己心中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语言独特、迷人,即便是一个概念,他也会运用不同的隐喻,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我再援引第19首诗(Sonnet 19)作为例子:

XIX

Devouring time,blunt thou the lion's paws, 吞噬一切的时间啊,你磨钝狮子的爪,

And make the earth devour her own sweet brood, 你使尘世吞噬她自己的亲生孩子;

Pluck the keen teeth from the fierce tiger's jaws, 从猛虎嘴里把锐利的牙齿拔掉,

And burn the long-lived phoenix in her blood; 把长命的凤凰活生生的自行烧死;

Make glad and sorry seasons as thou fleet'st 你一面飞驰、一面造成多少次欢欣悲戚,

And do whate'er thou wilt,swift-footed time, 捷足的时间哟,这广大的世界

To the wide world and all her fading sweets; 及一切美好脆弱的东西由你随便处理;

But I forbid thee one most heinous crime: 但我不准你做一桩最可恶的祸害:

O carve not with thy hours my love's fair brow, 别在我的爱友的额上镌刻横纹,

Nor draw no lines there with thine antique pen. 也别用你的笔在脸上胡乱画线;

Him in thy course untainted do allow, 你在途中不要让他受到伤损,

For beauty's pattern to succeeding men, 好给后世的男人留一个美貌的模范,

Yet do thy worst,old time;despite thy wrong, 不过你尽管发威,时间,不怕你为害,

My love shall in my verse ever live young. 我的好友在我的诗里将青春永在。

诗人认为,时间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于是诗人借用众所周知的箴言式论点“时间吞噬一切”(Time devours all things)作为论点,一连用了四个比喻,来说明时间可以使一切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你磨钝狮子的爪,/你使尘世吞噬她自己的亲生孩子;/从猛虎嘴里把锐利的牙齿拔掉,/把长命的凤凰活生生的自行烧死”。说到连续用几个比喻来说明“不可能的事”,熟悉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读者一定会想到第四幕第一景在法庭上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说的一段话,为了劝说大家放弃对犹太富人夏洛克的期望,他说:“请你不要忘记你是向一个犹太人说话呢:这无异于站在海岸上令海潮不要涨到平常的高度;这无异于向一只狼质问,为什么他要使得母羊为小羊而哀鸣;这无异于禁止山上的松树在天风吹过的时候摇曳树巅发出声音;这更无异于是做世界上最难的事,把他那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什么东西比那个更硬?”

(I pray you,think you question with the Jew:You may as well go stand upon the beach/ And bid the main flood bate his usual height;/ You may as well use question with the wolf,/ Why he hath made the ewe bleat for the lamb;/ You may as well forbid the mountain pines/ To wag their tops and to make no noise/ When they are fretten with the guests of heaven;/ You may as well do any thing most hard/ As seek to soften that——than which what's harder?——/ His Jewish heart.)

这里,一连串以“这无异于”起头的比喻,生动、有力地表达了“要软化夏洛克的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徐畔同学认为,莎士比亚瑰丽的诗歌语言构建了许多个世界。根据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所描绘的心理空间是隐喻的,其具体特征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诗歌中所体现的立体隐喻性认知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阐述和描绘了同一个概念,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如果我们把他的文字和表达方式形象地比喻成是一个立体的球形,所有的隐喻突出于文字上方,我们借助拓扑心理学的规律进行隐喻梳理和整合,那么读者站在这个立体的球形中央,就会以360度的视角从不同的诗节和文字里读懂他的主题。”

徐畔同学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看成一个隐喻网络构成的多维意义空间,借助拓扑心理学空间里来研讨。这个观点不仅是独特的,而且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极大地拓宽了理解、赏析莎士比亚作品的视角。我还特别欣赏她的观点:“现代哲学的最大转变在于,他们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言表达其实就是我们的思想本身。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莎翁的诸如对人类、爱情、人生和时间的思考,反映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哲学性。”

新的理论学习及运用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拓扑学(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用来研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下不变的性质。”徐畔同学能够搞清楚这个理论的复杂的脉络,并运用这一理论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徐畔同学是一位极其好学的学者。我认为好学是一个学者最重要的素质。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一个学者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学习而不断地前行。怎样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前行呢?首先在认识上做到孔子所说的“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这里,孔子教导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缺少哪种技能、哪种能力而忧虑,而不应该为自己享有怎样的名声而担心。而后在行动上就能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能”,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每天学习,学习一点新东西,隔一段时期,温习一下,不让自己遗忘已学的知识,就像往平地上不断地覆上一筐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为自己堆起一座山。在跟我攻读博士学位时,当时的小徐老师就具有这种精神。虽然我们已经有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我深信不移,她还保持着这种精神,并真诚希望她终身保持这种精神,因为唯有这种精神,才能使一个名义上的学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者。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对梁实秋先生的崇高敬意。我喜欢读他的文字,以上文中涉及《十四行诗》或莎士比亚其他作品的中文均选自他的翻译。他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翻译的“序”中说:“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他的作品中最受人注意的一部,学者及批评家对它专研之细,致力之勤,仅次于《哈姆雷特》一剧。Sir Walter Raleigh在他的《莎士比亚传》里说:‘在这神秘窟穴的周围有许多足迹,但其中没有一个是方向朝外的。没有人企图解决这个问题不留下一本书;于是莎士比亚的神龛上密密匝匝地挂满了这些奉献的祭品,全都枯萎尘封了。’”徐畔的著作也是挂在莎士比亚神龛上的祭品。我坚信,本书凭借着其理论的透彻性和结合实际的适当性,凭借其宽度和深度,必将受到读者的喜爱以及中国莎学界的重视,而读者的喜爱和评论家的兴趣和肯定是防止枯萎的秘诀。

是为序。

史志康

于上海莎煌双语剧团工作室

2018年8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