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西湖

声色西湖

——“声音”与杭州文学景味的创造

前言

杭州正如所有历史名城,是一个永远需要透过脉络来理解的城市。近世以来,历经吴越建都、南宋行在、晚明流韵、太平天国,乃至民国变革,杭州在不同的历史转折期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在变化中,杭州铭刻深沉的历史积淀,但是也时时流露对历史遗忘的焦虑。本文旨在讨论城市感官经验的呈现,特别是声音在杭州形象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探析声音如何在杭州相关文本中留下痕迹,特别是小说。

由文学的角度来阅读城市,所关怀的问题或与史家不同。本文将着重探索城市生活如何影响文学的创作,文学又如何呈现城市生活,响应城市经验,如何运用城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象来构筑文本,并塑造城市的概念。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将检视明清文学是否真的存在“城市观念”?城市叙事如何寄托作者对往昔的怀思与对未来的渴望?如果历史塑造城市,那么城市又如何透过文学变成历史?当城市面貌随着时代变化,城市居民与观察者如何对应?叙事文学如何营造城市传奇、城市的神秘感乃至于邪恶?还有,女性与城市如何发生关系,而文学又如何呈现?这些也是本文将试图碰触的问题。

本文所利用的材料多半为南宋以降有关杭州的记载以及小说叙事。冯梦龙所编《三言》(《古今小说》又名《喻世名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与凌初所编《二拍》(初、二刻《拍案惊奇》),虽然是晚明最具代表性的话本小说集,所收的短篇小说也有与杭州相关者,但因相关研究已经很多,在此便不再重复。至于西湖诗词以及民歌(如西湖竹枝词),以及若干与杭州有关的戏曲,一方面数量庞大,牵涉太广,一方面在呈现城市生活方面,不若小说之能深入细节,因此也必须割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