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
夜宿农家话致富——张庆黎在涞水县悟空寺村入村到户纪实
别志雷 苏励
◎3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在涞水县就深入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这是张庆黎在悟空寺村与村民一起栽植薄皮核桃树时,一边劳动一边详细了解该村的发展情况。 记者 郭昭 摄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太行山间远远已见片片新绿,田野里人们正在辛勤劳作。
3月20日至21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轻车简从,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保定市涞水县宋各庄乡悟空寺村,与村民一起劳动,随机走访农户,亲切看望慰问村民和驻村干部,了解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夜宿农家,坐在农家板凳上,吃在农家饭桌上,睡在农家炕头上,手拉手与乡亲们唠家常、说发展、谈未来,给乡亲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村里干部群众说,上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涞水召开,张庆黎书记就来过我们乡,短短二十来天,再次到我们这儿来,让我们感到格外亲切,备受鼓舞,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贫困地区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参加调研。
与乡亲们一起栽下“摇钱树”
不跟当地党委、政府打招呼,没有一名市、县领导陪同,3月20日下午3时30分许,张庆黎一行乘坐面包车来到群山环抱中的悟空寺村。
悟空寺村地处涞水县城西北的浅山丘陵区,是河北省“十二五”扶贫攻坚重点村,全村267户、937人,有耕地800亩、山场4000亩。时下,小山村新绿萌发,水流潺潺。只见二三十位村民正在村口的地块上忙着栽种核桃树,不远处打井的机器正在轰鸣,修路的铲车来回奔忙,到处是一派促生产、搞建设的火热场景。
“乡亲们好!”在村口一下车,张庆黎就和乡亲们亲切地打着招呼。
“树坑要挖多大?”张庆黎从乡亲们手中接过铁锹,一边熟练地挖土,一边仔细询问。不一会儿,一个80公分见方的树坑就挖好了,他一会儿给树苗培土,一会儿拔苗松根,不知不觉头上沁出了细汗。张庆黎点头微笑说,栽树也是个技术活儿,栽下、种活、管好都不容易。“再栽一棵!”他兴致勃勃,接着又干起来。
“张书记这是为我们栽下了‘摇钱树’。”村党支部书记赵金兴奋地说。
“这里的土质怎么样?核桃好卖吗?”张庆黎边干活边问。面色黝黑的村党支部书记赵金回答说:“土质稍偏酸。我们村山区、丘陵居多,适合种干果。现在栽下核桃树,三年就能结果卖钱。目前市场行情大概一斤20块钱。”
说起今年村里的发展,赵金滔滔不绝,他给张庆黎书记算起了一笔细账:“在上级的支持下,村里准备两年发展薄皮核桃500亩,争取达到户均2亩。”
听着赵金信心满满的话语,张庆黎点头称许,他说:“过去都讲‘一亩园十亩田’,是说种一亩菜园抵得上种十亩粮食的收入,现在我们村一亩果应该比一亩园更强。”
想民为民民自安。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村里的新变化还不止于此。在赵金的引领下,张庆黎沿着村街边走边看。
“这里正在建的是长400米的水泥路,是高碑店帮扶工作组帮建的,修成后能解决部分村民出行和150亩农产品运输问题,我们叫它‘爱民路’。”
“村里因地制宜,制定了扶贫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了‘路线图’。”
“村西山有山泉龙潭,常年往外涌水。泉水下游有塘坝一座,蓄水2万多立方米。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涞水县水利局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帮助村里在塘坝上方修建拦水坝,以防止碎石随洪水流入池塘。同时,以龙潭为水源修建扬水站,引水绿化荒山。”走过满是碎石的山路,张庆黎来到拦水坝和扬水站施工现场,看望了现场施工人员。
走出贫困,悟空寺村在悄然改变。
随机走访摸实情
让群众得实惠,让干部受教育,让基层增活力。2012年2月7日启动的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已经开展一个月了,基层反映如何?群众如何看待?张庆黎对此十分关心。
他随机走进一户农家,这是老党员蔡秀春家。只见小院干净利落,显示出主人的勤劳和精明。今年65岁的户主蔡秀春正与老伴李香书做家务。听说省委书记来了,他们忙放下手中的活,邀请张庆黎坐到炕头上拉家常。
蔡秀春说,我不知道省委书记到咱家来,一点准备也没有。看到张庆黎与他一直手拉着手,一下心贴近了。他告诉张庆黎,自己是村里老支部书记,老伴是退休教师,现在家里有五口人,老两口跟小儿子、儿媳和孙女一起住,还有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
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后,张庆黎问:“实行‘一定三有’,你也有补贴吧?”
“有,我到年底可以领到600元钱。”张庆黎提出想看一看蔡秀春的补贴证,老人立马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摞证件,有退耕还林证、社保卡、新农合医疗保险证……张庆黎一一翻看,细细询问有关情况。
“现在党的政策好,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多。”蔡秀春说。
张庆黎点点头,问道:“这次省里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省市县选派15000多名机关干部,进驻5000多个村。咱们村也来了驻村干部,你们知道吗?”
“知道,这个事挺好。要说真是好多年没有来过驻村干部了。他们一家一家串户,也到我家来了,给我们讲了他们为什么来,准备在村里给老百姓干什么,还留下电话,让我们有什么事就找他们。”
张庆黎接着又问:“今年村里要发展种植薄皮核桃,你觉得这个致富路子咋样?”
“行,但光这一条路子还不行,还得多找几条,得东方不亮西方亮,要长远打算,多一些增收门路。”蔡秀春直言。
“你说得对,你觉得目前咱村里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主要是地少人多,山坡地多。村里人吃菜没问题,但细粮不够,得买或者用粗粮换。”老人打开了话匣子,“种什么也得形成规模,成为产业链,零零星星的不行,老百姓说话‘一篮子致不了富’。拿种柿子来说吧,易县那边规模大、名气大、销路好,我们村的品质也差不多,可削低了价钱也没人要。”
张庆黎认真倾听,一一记在心上。
说着说着,蔡秀春还拉着张庆黎看他老两口20多年前在北京的合影,讲着自己的工作经历,笑盈盈地说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就是他培养入党的。张庆黎说,你们老两口,一个是老村支书,一个是人民教师,都培养了一批人,是悟空寺村历史的见证者、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是大功臣。听到张庆黎的赞扬,老蔡腼腆地笑笑说,我们都是党培养的,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时间过得飞快,这一聊四十多分钟过去了。
“进村的路不好走,张书记您到河北工作时间不长,就能来我们这个小山村,想着能让我们这个村的老百姓富起来,我们哪能不感动!”说话间,张庆黎和蔡秀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心紧紧贴在一起。
之后,张庆黎又随机选择了一家贫困户——关树林家。关树林的妻子袁宇云和二女儿关美容常年有病,家里的生活比较困难。房子是20世纪70年代建的,窗户只有底层是玻璃,窗棂都是用麻纸糊的,但门楣正中贴着的大红福字,显示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关树林说,最近村里来了市驻村工作组,工作组了解到自己家的情况,带自己的爱人去市医院免费查体并进行了免费治疗,现在病情已有好转。“工作组还把我家这房子列入危房改造计划,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派来的工作组。”关树林说。
“你把你的医保卡给我看看。”张庆黎说。
关树林迟疑了一下,说还没有办。村党支部书记赵金解释说,关树林前两年在外打工,所以耽搁了,目前村里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已经达到96%。张庆黎说:“这说明我们一些基层的工作还存在疏漏,像他这样的贫困户应该尽快纳入新农合保障。”
驻村干部主要是雪中送炭
张庆黎去看望慰问了驻村工作组的三名成员: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谢超群、刘朝阳、张尊强。
自从2月10日驻村以来,三个人未请一天假,在村子里开展了很多工作,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接待村民来访,乡亲们积极配合,对他们特别欢迎。一入村,他们每人还拿出500元捐给村里的贫困户。得知这些情况,张庆黎十分欣慰,他和大家说,你们有这个机会,在农村住上一年是十分难得的事情,这是一个向老百姓学习、为老百姓服务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来到村里,和老百姓面对面,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找到致富的路子,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基层增添了活力。我们下基层,必须要带着感情,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下来,切实做到十个“一定要”,不搞锦上添花,主要是雪中送炭,让老百姓看到我们确确实实是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张庆黎最后还动情地说:“你们在这儿舍家撇业也不容易,远离城市,远离亲人,在农村,跟老百姓一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家里活儿你们顾不上,家里的事你们也帮不上,你们家人都分担了,一定要回去给你们的家人问个好,说省委谢谢他们。希望你们不辜负省委、政府和派出单位的殷切期望,不辜负乡亲们寄予我们的厚望,同时这一年里使自己的灵魂和党性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升华和提高。”“我们一定牢记省委的嘱托,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心温暖送到群众当中去。”驻村干部们激动地说。“你们住哪一户?我去看看你们住的地方。”张庆黎提议。
在谢超群等人的带领下,张庆黎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小院外面的墙上,挂着驻村工作组驻地的红色牌子以及工作组成员的照片、单位、职务、手机号码,以方便接受村民监督。来到工作人员办公兼居住的房间,张庆黎仔细翻看他们的致富建议、帮扶计划、工作队队训、民情日记等,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勉励他们要多帮乡亲们解难题、办实事。
一个美好的山村夜晚
太阳已经躲到村西烟囱岭后面,天色渐暗。张庆黎又来到68岁的村民赵俊家中。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一进门,影壁前一丛竹子长势茂盛,东墙下种着迎春花、枸杞和核桃树,院子正中的压水井锈迹斑斑。
张庆黎和赵俊一家在客厅落座。他亲切地抱过赵俊一岁多的小外孙,让小孩坐在自己腿上,看到孩子并不认生、十分乖巧,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张庆黎和一家人拉起了家常。从村里的发展到这次干部下基层,从村“两委”换届到全家人的生活工作情况,大家越说话越多,越说越亲近。
得知赵俊和老伴赵淑芹都是1966年入党的老党员,三个姑爷和儿子也都是党员,张庆黎风趣地说:“那你们家都可以建一个支部了。”大家都笑起来。
赵俊的三姑爷李小秋激动地说:“张书记,你来我们村,这对乡亲们来说可真是莫大的鼓舞啊。”
张庆黎说:“今天我就住你家,我和你们家交个朋友,我把我的电话留给你们,咱们经常保持联系。”
“好啊,好啊!”
贵客来了,赵俊点亮了大门两边悬挂的灯笼,里里外外愉快地张罗着。不一会儿,一桌热气腾腾的农家饭准备好了,张庆黎和赵俊一家其乐融融,边吃边聊,聊得开心,笑声不时飞出窗外,赵俊五岁的小孙子跑前跑后,有时就靠在张庆黎身上。
吃过晚饭,张庆黎依然显得毫无倦意,他提议再到乡亲们家串个门。打着手电,顶着满天繁星,听着潺潺水声,张庆黎先后来到李少林家和庞素华家,和他们聊天唠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他们对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干部只要付出一分真情,老百姓就会有十分回报,我们的老百姓真好啊。”张庆黎深有感触地说。
此时,村民广场上锣鼓喧天。村里的秧歌队在广场上扭起了秧歌,吸引了众多村民。张庆黎走到欢快的人群中,和大家一同观看。知道张书记来了,人们暂时停了下来,纷纷聚拢过来。
张庆黎亲切地对大家说:“看到你们在这里扭秧歌,文化活动搞得这么好,我很高兴。这次省里派了15000名干部到5000个村,帮助老百姓致富,给老百姓解些难题,办些好事、实事。尽管这些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要尽到心、尽到力。我来到咱村,看到咱们村党支部班子很好,老百姓很好。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听党的话,靠自己的双手去致富,我们的生活就会越过越好!”
铿锵的锣鼓又敲起来,轻快的舞步跳起来,到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个多么美好的山村夜晚。
不挂会标、不摆话筒和名签的座谈会
21日上午,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召开。
会场没挂会标,没摆话筒和名签。“虽然简朴,但人心是近的。”主持会议的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说。
张庆黎先后听取了涞水县县委书记王义民,驻石亭镇板城村工作组组长王志强,驻宋各庄乡悟空寺村帮扶单位代表、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顺通,悟空寺村党支部书记赵金,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保定市委书记许宁的发言。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前一阶段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是省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前一阶段的工作证明,开展这项活动,组织干部下基层很有必要,是真正得民心、顺民意的正确决策,得到了群众拥护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前一阶段的工作卓有成效:入户走访调查普遍开展起来了,发展和致富的路子开始谋划了,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启动了,难点热点问题着手解决了,干部群众的热情激发出来了。总的看,干部下基层活动做到了进得去、蹲得下、沉下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张庆黎强调,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提出的十个“一定要”的总要求,不仅是对活动开始阶段的要求,而且是整个活动中都必须始终坚持和做到的,所以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下一步,要紧紧按照十个“一定要”的总要求,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一定带着感情做工作。要放下架子,带着感情住进去、蹲下来,与老百姓面对面地做工作,不能包办,更不能给老百姓增负担、添麻烦。二是走访不漏一户。要千方百计,挨家挨户,一户不漏地串门,面对面地听取意见,听群众说掏心窝的话。三是宣传不少一人。要把党的声音、党的温暖、党的富民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四是好事一定办好。要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具备条件的要马上办,不完全具备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办,一时办不了的要提出方案分步办。五是管理一定严格。驻村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张庆黎强调,在推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要注意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宣传工作与办实事相结合,既要把实事办到位,又要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二是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既要抓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帮助建立长效机制。三是国家扶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要善于借外力,用内力,重合力。张庆黎最后说,工作组工作人员身在基层,远离自己的工作单位,舍小家顾大家,十分辛苦,但正是你们的这种牺牲才换来了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富裕。张庆黎代表各级党委、政府向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工作组的队员们和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并通过他们向关心、理解支持他们工作的亲属们表示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座谈会结束后,张庆黎要离开村了,数百名乡亲纷纷涌到村口送行,依依不舍地与张庆黎挥手道别。
张庆黎微笑着和大家挥手致意,再抱抱农家可爱的小孩子,再和纯朴的乡亲们握手说声“保重”,一颗颗滚烫的心碰撞在一起。“我还会再来看乡亲们的,希望再来的时候咱村的路修起来,核桃树成活了,大家致富的路子更宽了,生活过得更殷实了!”张庆黎感慨万端,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局良好,已经给基层带来了改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更多了。
大地回春,远山绿近。张庆黎一行离开村子,再回首,阳光下的悟空寺村,升腾着无限希望。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3月22日
东坡村的“围炉夜谈”——访贫问困话攻坚(四)
郭猛 李建成 李斌
◎河北日报记者郭猛(前排右一)、李斌(前排右二)在丰宁满族自治县杨木栅子乡东坡村采访驻村扶贫干部
3月16日傍晚,记者和丰宁满族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程桂森走进杨木栅子乡东坡村村委会,院子坑洼不平,一侧晾晒着一些玉米,一侧胡乱堆放着几根电线杆子,几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房子显得低矮破旧。最西边一间屋子内,县里下派的驻村干部崔永、魏国青,正跟东坡村的“两委”干部以及十几名村民代表围坐在火炉旁,共谋脱贫发展之路。
地处燕山深处的东坡村,与北京市怀柔区一梁之隔。195户、689口人分布在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山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且多为靠天收的山坡地,2011年人均纯收入只有835元。2012年年初,该村被列为省首批重点扶贫开发村。“我们驻村已经一个多月了,通过走访、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村情民意。今天把大伙儿召集来,就是想跟大家议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都有啥难处……”崔永说。
“最着急的就是这个村委会的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马全抬头看了看房顶说,“看看人家怀柔,图书室、卫生室、党员活动室、文娱广场,都是窗明瓦亮。再看看咱们这儿……”说到这,马全叹了一口气。“是该翻建了。开个会都没地方,大家有意见啊!”“别的村,卫生室都建在村委会里,看个病多方便。可咱村还设在个人家里……”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来。
“这和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村委会的房子是要翻建,还得建‘三室’齐全的!”崔永打断大家的议论,“我们初步核算了一下,翻建房子需要30多万元,目前已经筹集19万多了,缺口部分咱们再想办法。‘五一’节一过就动工,怎么样?”
“太好了!那我们明天就着手准备。”马全说。
“杨树沟和千松背那两个自然村的路也该解决了。”66岁的村民小组长吕方玉低声说,“这俩村子有150多户呢,出来进去还是走地边、串河沟,群众意见老大了。”
“我们了解了一下,这条路已经纳入今年县交通发展规划。”崔永接过话茬。“4公里路,需要投资80多万,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啊!”马全忧心忡忡。“资金虽然有缺口,可东坡村是第一批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上级的扶持力度肯定会加大。我们不能等,得先把路规划好,发动群众修好路基,然后再一起想办法,争取今年把这条路修通。”魏国青在一旁补充道。
“饮水还是件难事呢!这两年天旱,山上的泉水不够用,只能到山下挑水喝。”村会计马玉风站了起来,“去年新修的输水管埋得浅,冬天给冻住了,好多家过年都是挑水吃……”“靠山泉水总不是长久之计,要彻底解决饮水难,还得在山下打眼深井,把水引到各家各户。”对这个问题,马全想得更长远。
“上级今年对农村饮水问题非常重视,像东坡村这种情况应该能得到扶持。”崔永说,“我们抓紧时间跟县水务局联系,积极争取一下,看看能否申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如果能得到扶持,我看问题就不大。”
“千难万难,没有致富项目最难。”马全瞅了瞅大伙儿,要想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还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像现在,靠外出打工挣那点儿辛苦钱,凑合着过日子可以,致富奔小康就难喽!
“你算是说到点儿上了!要脱贫致富,必须找准适合东坡村实际的产业项目,这才是根本。”程桂森一拍桌子说道。
“种蘑菇行不?丰宁有好几个乡镇都搞起来了,听说一亩地能挣1万多块呢。”
“养獭兔咋样?”
“养羊呢?”
……
“东坡村的平地太少,种植食用菌,如果不成规模很难发展;养獭兔属于特色养殖,不在扶贫帮扶范围之内。”程桂森直言快语,“我看可以考虑一下舍饲养羊,一不需要太多耕地;二不愁饲料;三还有饲养基础。如果搞成规模,就是条路子。另外,可以利用山坡地,搞蔬菜暖棚,离北京这么近,还愁没销路?这两个产业都在扶贫政策帮扶范围内,只要干起来,可以申请扶贫资金。”
“马书记,这两条路子在丰宁都有成熟经验,我们马上联系,尽快组织村民去参观学习,统一思想,争取早启动。咋样?”崔永拍了拍马全的肩膀。
“行啊!有这么好的政策,又有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东坡村终于看到希望啦!”马全紧紧握住了崔永的手。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3月21日
驻村帮扶50天记事
董立龙
阅读提示
3月31日,是开滦集团驻村工作组进驻张北县小二台和瓦窑湾这两个村的第50天。由6位队员组成的工作组,是开滦集团从数万员工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从工作在一个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到进驻不超过千人的坝上小村,50天内,工作组成员围绕着两个村子的发展做了哪些工作?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又将如何克服?
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两个村时,村内打井、建大棚的工地以及村民们满脸的希望和喜悦给出了答案——“旱地要变水浇地,露天菜要变大棚菜,一亩地能多收1000多元,我们就盼着这样的日子呢!”
路该怎么走
像企业定战略一样,帮村里做好发展规划
3月底,冀中南春暖花开,坝上高原依然天寒地冻。
张北,一个名叫闫油坊的小村旁,三台钻机正在努力唤醒大地。“地没化冻就开始动工,这在我们村还是头一回。”村民祁国军正在钻机旁忙碌着。钻机在60米深就打出了水,抽上来的水哗哗地流进了旁边的土地。同属于小二台村的三个自然村,只有闫油坊没有水浇地。“盼水浇地我们盼了多少年,开滦工作组这一来,让我们的愿望实现了!”祁国军高兴地说。
在小二台村党支部书记方东青眼中,开滦工作组带来的不仅是几眼水井、几百亩水浇地,而是帮本村谋划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推动土地集约节约经营,分“三步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他介绍,这“三步走”分别是:第一步,支持闫油坊自然村打机井10眼,对现有机井进行电力配套,使1900亩旱地改为水浇地,发展节水农业;第二步,支持建设春秋季蔬菜大棚150个,变一季种植为三季种植,发展设施农业;第三步,经过充分示范,推动大棚种植向俗称暖棚的四季棚发展,实现高效种植。“小二台村同我们另外帮扶的瓦窑湾村一样,尽管人均收入高于贫困线,但正处在由求生存转向奔发展的阶段,需要集中解决的就是致富问题。”进村一个多月后,开滦集团工作组组长、集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国对村里的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就如同给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有了战略路线图,就有了方向。怎么制定战略?如何实施战略?就需要依靠群众,依靠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
在分别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以及其他村民进行交流、座谈之后,开滦工作组的帮扶思路也慢慢清晰起来,“本村的发展之路,必须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而这个优势就是土地,人均至少四五亩的耕地,如果有了水,想不富都难!”
3月19日,闫油坊村外的土地上,三台钻机开始打井作业;3月31日,工作组进村第50天,已成功打成三眼机井。同一天,一座占地两亩的育苗棚开始架设。
钱从哪里来
利益捆绑致富项目,引导农民破除观念束缚
这样的声音:“都等着你们呢!”“等着政策呢!”……
逐户走访过两个村的帮扶队员们知道,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拿不出钱来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两个村中,基本上都是1/3家庭没钱,甚至还有外债;1/3家庭存款不到1万元;另有1/3家庭积蓄超过1万元。10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每村有3至5户。“我家种大白萝卜,每年是能收入两三万元,但两个儿子都在县城买了楼房,要拿出钱来给他们还贷款。”村民李彦的话代表了许多其他村民的心声,手头的钱只够过日子的,有点积蓄也是防备治个病、上个学、给儿子娶媳妇什么的花销。
李国在与村民交流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农村不同于组织化程度高的企业,农民以单干为主的生产状态无力抵抗巨大的市场风险,因而形成了趋于保守的思维和观念,不敢轻易尝试新鲜事物,以至于村里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帮扶下建设的,多年以来,很少有村民自己投资建设点什么。”
就此,在工作组内部的会议上,他向队员们强调:“我们到这里帮扶,不是来代村干部直接管,也不是替群众直接干,而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调动起村民,让他们突破思想和观念的束缚,真正实现自我发展。”
◎开滦集团帮扶工作组成员正在张北县小二台村和村民一起搭建蔬菜大棚
突破的办法,在于把致富项目建成让村民积极参与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结合体。
在瓦窑湾村,工作组先在村西的90亩集体土地上打井建棚,涉及的资金,开滦集团帮扶点,上级政府补贴点,承包的村民少掏点,用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方式,扶持承包者。工作组希望这一“示范带动”模式,可以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协作生产中来。在闫油坊自然村,则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用集体的力量来对抗单干所承担不起的风险……
村民们一下子积极起来了。“要建的大棚可不可以给我家多分一个?”连日来,不断有村民主动找到在小二台村担任驻村工作组小组长的胡玉良,要求增加承包份额。原来对此并不感兴趣的李彦,也决定拿点钱投入到大棚建设中来。4月1日,方东青统计,闫油坊自然村1900亩旱地,已经有1100亩签订了流转合同——加入合作社,实行集约经营。
将来怎么办
把能干的事开好头,为要干的事打好底儿
“10眼水井有8眼因水位下降已停用,帮建的学校也已闲置,入户的自来水倒还清澈,没变的是村内破烂的土路和低矮的住房……”
10年前,帮扶队员闫石曾在坝上另一个县参与扶贫。10年后,再次上坝驻村的他趁休息时间走访了那个村,眼前所见引发了他的思考。“10年了,外部世界一天一变,为什么这里依然贫穷?”
闫石的思考,在开滦帮扶工作组内成为所有成员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有时间限制的驻村工作组,我们究竟要给这里送来点什么,留下些什么?等我们撤了,村子将来的发展靠什么?”
总结既往帮扶工作的经验,工作组认识到,驻村工作,不仅要帮所驻村打牢农业基础设施,还要帮助他们在产业经营方面开出新路,把现在能干的事开好头,为将来要干的事打好底儿,让村子的发展具备长足后劲。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工作组决定,不仅要把大棚建起来,组织农民种植好、管理好,还要帮助农民找准销路,让大棚蔬菜能够卖得出,赚得多。“从确定发展大棚蔬菜这项产业起,我们就一直在思考会不会出现卖难问题,一旦出现该怎么解决?”
李国说,对战海乡蔬菜大棚产业的考察,让工作组受益颇多,后者积极与北京、山东等地的客商、超市、加工企业进行联系,已形成了社区直销的农社对接、利用电子商务的农商联网、公司加农户的农企对接等多种方式建立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实现了订单式销售,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根据当地蔬菜大棚产业市场实际,工作组做出了这样的规划——“瓦窑湾村以前没有种菜经验,现在蔬菜大棚才起步,规模不大,需要‘借船出海’,跟着战海乡等先走一步的地方共闯市场;小二台村自身产业的规模已经形成,村里又不乏蔬菜经纪人,可以独立打市场。”
围绕增后劲,工作组正在着手准备为村里蔬菜将来的市场营销做一次调查和谋划。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6日
夫妻双双下基层
倪大辉
◎张梁与村民一起栽植枣树
“情人节人家是夫妻双双把家还,一起花前月下,我们是夫妻双双把乡下,共同服务农村。”在2012年2月14日进驻唐山市100个村开展帮扶工作的300名市直机关干部中,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留下5岁的孩子和七旬老人,主动请缨到农村,互勉共进,替百姓做实事。他们就是唐山市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震和唐山市综合督导局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张梁夫妇。
特别的情人节
“今年的情人节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我背上行囊,驻进了乡村,而同一天下乡的还有我的老公。”张梁说。情人节那天确实有些伤感,不是因为夫妻分赴两地,难以团聚,而是清晨与上幼儿园的女儿说再见时,有种不舍和牵挂。孩子刚5岁,家里只有老公公一人,已经68岁,这么把孩子留给他,让他一个人照顾真是难为老人了。
这次下基层锻炼的机会是赵震、张梁夫妇积极争取的。他们俩都在政府机关工作,工作性质也非常相近。赵震负责市长公开电话,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张梁负责各项重点工作的督导落实。张梁分到玉田县鸦鸿桥镇五里渠村,赵震分到了迁安市扣庄乡田庄村,相隔一百多公里。到村的第一天晚上,张梁给孩子打电话,孩子说:“妈妈,我跟爷爷睡,不气着爷爷,想妈妈了就打电话,我长大了,懂事了。”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张梁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初尝驻村喜悦
驻村初期,张梁所在的工作组进行入户走访。“初进农户家时,我感觉很拘谨,虽然在局里经常做别人思想工作,但我不懂得如何与农民沟通交流,怎样和老百姓交朋友、拉近感情。”张梁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学着,看村书记和驻村组长是如何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与农民拉家常,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她既感受到了农民的朴实和殷切的希望,也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掌握了与农民沟通交流的方法,学会了与他们拉家常、唠实嗑,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这可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让我初尝到驻村的喜悦。”
◎与农户一起劳动
◎赵震到村民家中收集信息建立村民信息档案
◎工作组与村民一起清理村内垃圾
◎与村民一起植树、修路
在田庄村,赵震劈柴、凿煤块、生炉子、种菜、养鸡,亲身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通过走家串户,他与村民唠家常、谈农事、问疾苦,体察农民所思所想,拉近了机关干部与农民心与心的距离,渐渐为农民所接纳,逐步成了农民的知心朋友。
过家门而不入
进驻农村后,赵震、张梁夫妇闲暇时沟通交流的焦点就是自己所在的帮扶村,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全部。
驻村后的第一个周末,赵震在途经家门口时犹豫了一下,“孩子上幼儿园这几年,我只接送过两次,这让我心里很是愧疚。”想到单位还有一摊子事等着自己处理,赵震还是直接回到单位,周五忙了一晚上,双休日又加了两天班。
张梁回家没顾上和孩子亲热,就直接去把长头发剪掉。“我喜欢长发飘飘的感觉,留了这么多年突然剪短还真的不割舍。”张梁说,农村不比城市,用水很不方便,她要适应农村生活,不能在农村当匆匆过客,要踏踏实实在农村住下,真正为农民做点实事。
家中的一老一小,夫妇俩基本顾不上。3月27日下午,张梁突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 “越越发烧了,还总咳嗽,怎么办?”张梁在电话里先安慰了公公一番,告诉他要用的药,并叮嘱了用药的方法,同时心里也充满了自责。
为农民做实事
张梁所在的工作组在市规划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五里渠村打机井8眼,封井14眼,工程总预算11万元左右。有了机井,原来的旱地全变成了水浇地,村委的田会计算了一比账:“以前,一年一茬粮食,亩产700斤左右,现在一年两茬,玉米亩产1000斤、麦子亩产700斤左右,这样下来,一亩地一年就可以产近2000斤左右的粮食,土地使用率提高了,产量翻番了,收入也就翻番了,这回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可就大大的提高了。”
合田庄村当前综合环境,赵震所在的工作组决定为村里打一口160米深的水井,彻底解决用水安全问题;修建一个村级卫生所,解决村民看病就医难问题;修缮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修建1000米水泥路,为孩子上学提供方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上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集体养殖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驻村以来,赵震、张梁夫妇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匆匆过客,随着帮扶项目一项一项的实施,植树、打井、修路、修缮村民中心……他们所做的,不论是各级各部门支持的,还是个人争取的,都是实实在在为了农村,为了农民。
刊播单位:唐山晚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9日
工作队员来了之后——邢台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见闻
张永利 曹丽娟 李秋君
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已两月有余,工作队员做了哪些工作?老百姓是否认可?4月18日到20日,我们来到临城县、邢台县、任县,实地走访了几个帮扶点。
“桐花”要开了
临城赵庄乡桐花村,是邢台市旅游局的帮扶点。
◎河北日报记者韩现军、张永利、曹丽娟在邢台市任县朱屯村采访调研
4月18日上午,从临城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才到达了这个距县城最远的深山村。迎接我们的是工作队员、邢台市旅游局市场科科长何学珠,另两位队员程运周、贾智棋一大早就到山上看新栽的茶树苗去了。
我们先来到了工作队员的住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房子里,除了三张单人床和两张已看不出漆面的办公桌外,再没有其他摆设了,锅、碗、米、面、油堆放在屋子一角。在家不做饭的何学珠,在这儿得自己做,他笑称下乡把厨艺给练出来了。
桐花,和“童话”谐音,名字令人向往。可来到村里后,工作队员才发现这里是个地地道道的“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宣传基本靠吼”的穷村。
真正帮扶一个村实现大发展,不是看能给多少帮扶资金,重要的是要为村里探索出发展路径。何学珠说,凭着和旅游事业打了十几年交道的经验,他们觉得这样一个民风淳厚的山村,不应该是一个天生受穷的地方。
和村民们谈了一次又一次,从早到晚翻山越岭查看,他们发现这里并非穷山恶水,而是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从桐花村向西500米,有一个奇石谷——一个被当地人称做“成大会”的原始生态沟。沟内10平方公里内,峰险石奇,山体石壁上有“君臣对话”、“玉女遐思”、“织女图”等栩栩如生的天然壁画,而且谷内常年流水不断,水质甘洌。“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为何不发展旅游?”“这里距已开发的蝎子沟仅一山之隔,连成片共同开发不更有价值吗?”何学珠说,他们三个一拍即合,随即把这里的情况向市旅游局领导做了汇报。3月初,邢台市旅游局局长戴书军带着局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同河北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中心的教授陈玉明来到了桐花村,对这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制订旅游开发规划。戴书军说,帮扶桐花村,不仅仅是工作队员的职责,更是全局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山上将修一条水泥路,这样不仅方便游客进山,还便于核桃、板栗等果品的采摘、运输。”何学珠说,根据专家意见,目前桐花村开发建设思路基本敲定,将充分利用桐花村的各种自然资源和文化传说,以采摘农业、森林养生为突破口,把桐花村发展成集观光游览、商务休闲、森林度假等为一体的生态养生旅游村。6月底将完成景区概念规划,随后将通过招商引资谋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点、停车场等。
清新的空气,淙淙的流水,山谷深处鸟鸣声声……我们沿山而上,在观看奇石峻峡的同时,感觉到,“桐花”真的要开了!
“好闺女”张素敏
4月19日来到邢台县西黄村镇东侯裕村时,已近中午,在这里驻村的邢台县水务局党委副书记张素敏,刚从县里回来。这天一大早,她和该村党支部书记到县畜牧局询问有关连片饲养生猪的优惠政策去了。
40来岁的张素敏,说话慢声细语,她住在老百姓家里。在领我们去她居住地的路上,不断有村民和她打招呼,“闺女,回来了?晌午到我们家吃饭吧”。“老百姓现在可热情了,这个季节正是菠菜大量上市的时候,经常有人不吭声就把一捆儿菠菜放在居住地门口了。”“虽然现在很受欢迎,可刚来时情况完全两样。每到一户都先做自我介绍,再说明入户调查的目的和工作队驻村的任务。但有的村民还是认为工作队来了就是走走形式,办不了什么事。”在张素敏最初的工作日志里,这样的记载很多。
村民对他们看法的转变,缘于张素敏和队员们的真心帮扶。
谁家的电灯不亮,他们买来节能灯泡给换上;环境整治缺少资金,队员们帮着四处协调……就这样一点点地,半个多月后,村民们认识到工作队员是真心实意帮扶他们。
东侯裕村没有集体经济,青壮男劳力多数外出务工。考虑到这一现实,张素敏他们决定把帮扶重点放在发展生猪养殖上,一来这里山场面积大,搞生态养殖有条件;二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干这活儿力所能及。
“那儿就是我们要建养殖场的地方。”张素敏指着山后的一块空地介绍,现在已经有人愿意在这里投资20万元建一个生猪生态饲养场。另外,他们还给村里争取了一个建塘坝的项目,几天前项目已经开工,建成后可以解决村里六七十亩地的灌溉问题。
大事帮,小事也管。村里有老人病了需要买药,张素敏借到县里办事的机会给捎回来;留守在家的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她就晚上上门帮着辅导;谁家不和气吵架了,她总被请去当个“明白人”……一来二去,虽然驻村才两个多月,但体贴、善解人意的张素敏,就被村里的人当成了自家的“好闺女”。
朱屯村的“厕所革命”
4月20日,来到邢台市委组织部的帮扶点任县大屯乡朱屯村时,驻村的市委组织部组织指导科副科长荣浩,先领我们走进了一家村民的厕所。
四面白瓷砖到顶,干净的陶瓷蹲便池,还有水管。“这不就是普通的水冲厕所吗?”我们开始有些不以为然。但随后,荣浩让我们看到便池旁边的设施时,才发现这个厕所的不同之处了。这是一种无害化厕所,便器连着两个瓮形粪池,粪便通过在这里厌氧发酵,既没有味道,也不生蝇虫,可以达到无害化指标。
◎4月12日,河北邢台市南和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为贾宋镇程牌村孤寡老人孟小毛送去500元慰问金和生活用品
来到李喜琴家,她说:“新改的厕所才用了不几天。以前都是旱厕,现在一改真是又方便又卫生。”李喜琴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建这么好的厕所她才掏了购买连接管的5块钱,其他的都是免费的。
朱屯村是个平原村,富裕程度中等,但这里却有一个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风景”,就是每家每户不是把厕所建在自己家里,而是建在街边上。全村大小街道,每隔二三十米就能见到一个由烂砖碎瓦修砌的厕所,既占道堵路,又不雅观,还满街臭味。
借助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机遇,驻村队员决定进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村掀起一场“厕所革命”,彻底改变村里多年的习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改呢?他们犯了愁。他们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的同时,多方咨询有关部门。经过四处奔波,他们终于联系到了由国家补贴推广的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项目。
农厕改造村民只花5元钱购买连接管,便池、瓮缸、水泥等都免费,有关部门免费施工。即使如此,多数村民仍是不愿意改。村民有顾虑,村干部带头。见到了厕所改造后的好处,村民改造厕所的劲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积极报名,现在全村三分之一村民的厕所已改造完。荣浩介绍,到2012年底,改造完全村所有厕所。为方便厕所清掏,他们还将给村里配备清掏车,并在生猪养殖户中建70个沼气池。
一场“厕所革命”,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现在,走在朱屯村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厕所了,而且街道宽敞了,还进行了硬化、绿化。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24日
乡亲们过好是最大的心愿——冀中能源驻村工作组驻村帮扶记纪事
王海 刘书红 赵建
◎2012年4月25日,平乡县张冯马村村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由冀中能源集团驻村帮扶工作组为村里打的机井出水了,解决了农户的浇地难问题
3月19日,张冯马村、南庄村道路整修工程正式开工。2月13日,冀中能源两支驻村工作组分别进驻平乡县丰州镇张冯马村、河古庙镇南庄村,刚过一个月就完成了入户调查、规划、设计、预算等工作,道路整修工程迅速开工。
让乡亲们更踏实的是:工作组没有搞形式、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为大家办实事、谋福利。正如冀中能源党委常委、驻村工作组负责人任连顺所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正是激发工作组不怕苦、不怕累,干成事、干实事的动力源泉。
建好班子
增强基层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推动驻村工作顺利铺开,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组”
4月17日清晨,南庄村新鲜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油菜花的淡淡芬芳。村党支部书记闫付玉背着手在村里转着,道路工程进度近半、多年堆积的垃圾已经清除、活动中心设备齐全……在街上,78岁的张福廷老汉凑过来说:“村庄美了、空气好了,俺闲着没事也爱溜达溜达了。”闫付玉说:“工作组来后,帮衬着修路、植树、清垃圾、建书屋,村容村貌能不好吗?”张福廷一句话点到了闫付玉心坎上:“大伙都觉得,村干部的精气神儿也上来了,都在铆着劲地干哩。”
村庄环境变了、干部心劲儿高了,帮扶工作已在基层班子内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2年初,闫付玉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有自己的自行车配件厂,规模在当地属于中等。由于厂里事务繁忙,再加上村里工作时常不被理解,闫付玉和其他村干部产生畏难情绪。工作组驻村后,当天即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一情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驻村工作组认为,基层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将直接影响帮扶工作顺利展开。怎么办?南庄村、张冯马村工作组通过抓好“三会一课”教育培训,提升班子凝聚力,建立完善一系列激励机制,调动班子战斗力,加强监督管理和民主评议规范班子透明运行,激发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真抓实干作表率。南庄村工作组15天时间入户走访354户村民,研究制定了帮扶方案,确定了工作重点和完成时限;驻村第二天,针对环境差等问题,组长赵宇龙个人拿出2000元,增建6个垃圾池;副组长杨银祥患病,一直坚持吃住在村,没请一天假……扎实的作风、无私的态度,闫付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一次大会上,他动情地对其他村干部说:“工作组为了谁?为了啥?还不是为咱乡亲过上好日子!”
一子活、满盘活。帮扶工作顺利铺开:2月19日,南庄村选举人际关系好、工作能力强的闫文山任村委会主任,在邢台较早完成了村委会选举,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班子;闫付玉、闫文山等带头垫资,工作组另外出资2万元,清除积存已久的垃圾;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做群众工作,扩建邢临高速两侧绿化带,种植白杨1.1万株;筹建村民书屋,配备书柜,购买500本书;村民活动中心配备DVD、电脑。有了村干部强力支持,张冯马村帮扶工作同样顺利,短期内完成了清理垃圾杂物、帮贫困户解难等工作。
对于班子建设,驻村工作组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工作组驻村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抓好班子建设,会给乡亲们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组”,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选对路子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为乡亲栽上“摇钱树”。
谁能想到,如今贫穷落后的张冯马村,竟是平乡县自行车产业的发源地。
“这是平乡最早的自行车市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达到了顶峰,有200余家店铺,日销量可达1万辆,现在只剩6家,有时日销量为零。”村党支部书记苏保坤长叹一声,由于经营不善,昔日红火的市场今天已经没落了。
继续发展自行车产业?
张冯马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后认为,行业内强手环伺,近处有河古庙工业园区,远处有昆山、天津等生产基地。而且,发展自行车产业需要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完备的产业链条,这些方面,张冯马村均不具备竞争力。工作组组长张树孝说,此路子不切实际。
培育一个好产业,促进帮扶村发展,是每个驻村工作组都绕不开的课题。“路子选对,事半功倍。”工作组认为,各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农则农、宜工则工,为乡亲栽上“摇钱树”。
张冯马村的“摇钱树”如何栽?宜农则农。
经过认真调研,工作组发现,附近霍洪村、寻召村是牛肉、羊肉等肉制品市场,其产品供不应求,其所需原料也供不应求,附近货源不够用,还要从晋、鲁等地运过来,成本高不说,费时又费力。“我们不如发展养殖业,为其提供货源。”张树孝说,销路不愁,只要能进行科学养殖就行。这点子迅速得到村两委班子的认可,确定为将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南庄村的“摇钱树”如何栽?宜工则工。
工作组发现,自行车产业是其主导产业,除恒驰一个大企业外,还有小微企业70余家。赵宇龙表示,自行车产业基础厚实,但不能忽略小微企业多的现状。因此工作组将扶助小微企业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牵牛要牵牛鼻子。“贷款是目前发展的最大难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分析,贷款难无非有两大因素,一是抵押难,宅基地、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抵押;二是小微企业负责人不能用好相关扶持政策。为此,工作组开办了金融知识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相关优惠政策、贷款具体细则;联系平乡县农村信用联社与小微企业开展银企对接,对信用达标企业给予一年期5万元无担保、无抵押贷款。
解决难题
找出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动脑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2月13日至3月初,张冯马村工作组开展深入细致的村情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找出那些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道路整修,需要开动脑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工作组通过走访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五保户等征求意见,均得到大力支持。
张树孝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了。
然而,整修工程尚未动工就碰上了“硬茬”。村里南北方向主路的拓宽硬化工程,从两户村民还未建房的宅基地中间通过,但无论如何规划,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互不相让、态度强硬,工程无法进行。
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张保行工作能力强、工作方法巧、调解水平高,有人说张保行一“张”嘴“保”准“行”,可这回无论怎么调解都不行。接着,工作组、镇干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也没取得进展。
一天晚上,夜已深,张树孝愁得睡不着,干脆披上衣服,顶着星星月亮去那段路上转,还忍不住给张保行打了个电话,叫他过来聊聊。在风中,两人谁也不愿说话,就那么蹲着、思索着。忽然,张保行站起来指指这两块宅基地说,老张你看,甲家与乙家宅基地分布在路两侧,甲家宅基地为三角形、“不成材”,但恰与乙家房子挨着,而乙家路对面的宅基地方方正正。张树孝眼睛一亮说,对啊,将两块宅基地对换,双方皆有好处。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找到双方协商,顺利做通了工作。
3月19日,张冯马村道路整修工程正式开工,将对村内总长达2200米的8条道路进行整修,配套修建排水沟、便道和路灯,投资预算120万元,计划50天完工。南庄村道路整修工程同日开工,投资预算180多万元,对2620米的土路进行硬化、1000米旧水泥路进行改造。赵宇龙告诉笔者,届时将实现路面硬化、路路畅通,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状况将根本改变。
为改善卫生、就医、养老、文化等条件,冀中能源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以“助学助医献爱心”为主题的捐助活动,捐款主要用于驻村帮扶。驻村工作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集团党委申请救济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两村已有46人得到了5.7万元的救助。
张冯马村工作组驻村没多久,村民闫淑敏就收到了工作组2000元的救助款,当时她哽咽地说不出话来,紧紧握住工作组队员的手不肯放。她家家庭收入低,有三个孩子,两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学费压得他们两口喘不过气来。“虽然钱不多,但俺们心里那个暖和劲儿呀,就甭提了。”4月18日,闫淑敏说,看到村里的变化,乡亲们都觉得有了奔头,在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带领下,他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富裕。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8日
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河北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助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
刘清波 黄奎 范春伟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为5000多个村落实奖补项目,这是2012年河北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以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收到的初步成效。
办老百姓最想办的事,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扎实推进、统筹规划,从2月10日下基层干部开始驻村,到目前项目基本敲定,河北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一股清水暖人心——省财政厅驻邯郸永年县东杨窑村工作组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
一事一议,百姓受益
“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靠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的支持,孩子们每天上学走的这条路终于要修平整了。”4月10日上午,在饶阳县寨子村口,一条土路正在用红砖翻修,参与施工的村民武彦龙放下手中的铁锹告诉笔者。一旁,省委组织部驻寨子村工作组长、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朱政学正在帮施工人员搬砖。
寨子村口的这条路是村里孩子们去邻村中心小学上学的必经之路,涉及该村的有300多米长。“以前是条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是‘水泥路’,刮风天是‘扬灰路’。孩子们上学很不方便,村里的老百姓早就想修路了,就是苦于村集体资金困难,一直没有修成。”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万里介绍,修好这条路成为寨子村老百姓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事。
2月10日,全省下基层干部出发仪式启动当天,省委组织部工作组便来到寨子村。“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修路和村容整治。”朱政学说,为了到实地看看,他还一个人沿着这条路步行1000多米至邻村,真正体验了“行路难”。
先是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而后是村民代表会议,经过讨论,村民一致决定利用一事一议的奖补资金来修路和整治村容。从开工到即将建成,仅仅用了十来天的时间。“一事一议政策使下基层干部工作有了着力点,老百姓得了实惠,有效助力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朱政学告诉笔者。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简称,是以农民出资出劳为基础,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广泛吸收集体、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投入、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形势而建立的一项财政支农新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办成了许多农民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事,解决了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为下基层干部提供了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省财政厅长邢国辉介绍,为配合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有序开展,省财政对所有派驻村都安排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在饶阳县寨子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一举解决了村集体资金难题。除去出工出劳外,村民们每人还需出资30元钱。“村民们知道这是得实惠的大好事,参与热情非常高,都是抢着交钱、干活。”张万里说,村里有十几个五保户,本来不用他们出资,但是一听说要给村里修路,也都主动拿出了钱。看到施工队伍正在卸砖,许多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家长主动停下来帮忙。“一事一议,百姓受益。”这是在采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话。
◎为群众致富增收把脉会诊——省财政厅驻邯郸永年县刘窑村工作组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讲课
建什么、怎么建,老百姓说了算
走进巨鹿县苏营二村,一排排崭新的路灯整齐而挺拔,一条条硬化的道路笔直而宽阔。
在村南的中心小学门口,村民们正在进行土地平整,笔者遇到了正在参加劳动的驻村工作组成员、省委办公厅干部冯立新。他介绍:“我们正在准备修建一个村民公园。”冯立新的身后竖立着一个公园规划图,上面绿草如茵、树木错落有致。“在工作组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大伙儿商量着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在小学旁边建一个村民休闲广场,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动后有个休闲活动场所。”苏营二村党支部书记宋开军介绍说。
按照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苏营二村先后两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工程方案征求意见建议,确定村民筹资筹劳方案,选举成立村民项目监督小组,所有工作都得到了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
建什么,怎么建,都是老百姓说了算。“听说要建城里才有的公园,大家很是高兴,纷纷提出应该种点什么树,栽个什么花,热情非常高,充分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宋开军介绍。
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主任胡宝民表示:“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真正把政策交给基层、交给农民群众,这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过程中,河北省各驻村工作组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通过召开村民(村民代表)会议,由农民群众商议、决定建设项目,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干部群众相互商量,真正实现了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政策必须坚持村民自愿,严禁超过省政府规定的上限标准,严禁以自愿捐款名义变相向村民集资,严禁以自愿以资代劳名义变相向村民摊派,严禁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固定收费项目,确保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不加重农民负担。”邢国辉表示,在项目验收上,要真正接受群众监督,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做到群众真满意、村民真受益。
按照规定,所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都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对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项目内容、筹资筹劳方案、财务预决算等进行全过程公开公示。确保项目规划、方案制定、筹资筹劳数量、项目建设和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预决算等全过程公开公示、公平透明,自觉接受政府、社会和村民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建成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终于喝上自己村里的井水了!”永年县东杨窑村杨现民高兴地说。4月6日,随着村支书杨庆“开始通水”的一声令下,只见一股清澈的井水,从管道喷涌而出,哗哗地流到了饮水池里,顿时,在场的村民欢呼声响成一片。
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东杨窑村饮水困难问题,结束了东杨窑村村民常年到外村买水挑水的日子,这也是省财政厅驻村工作组为村民办的一件实事。
驻村工作组长、省财政厅副巡视员牛金禄清晰记得,2月14日,工作组跟着村支书实地考察了这眼废置多年的农用井,随后积极协调县环保局对井的水质进行检测,协调县水利局对井的出水量进行测量,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指导之后才开工建设。“根据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要在县乡政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设成经得起检验的、群众信得过的民心工程。”牛金禄表示。
为强化服务,河北省先后召开了六次培训会议,对全省财政、农民负担监管、其他相关部门及驻村工作组共计20000余人次进行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培训。组织编印了《河北省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手册》16000册,发放驻村干部人手一本,指导驻村干部开展工作。
邢国辉介绍,对派驻村开展的一事一议项目,我省在政策上优先考虑、优先保障、重点支持。项目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凡涉及财政部门的审批手续,在符合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厅)要求的前提下,能从简的一律从简,不能从简的坚持随到随办、特事特办、即时办结。
胡宝民介绍,从2月10日下基层干部开始驻村,到目前基本上报完成,两个多月内我省对派驻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基本敲定,涉及修建水渠、打井、农村饮水、小型水利、街道硬化、安装路灯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所有项目将于11月底前全面完工。”胡宝民表示。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22日
让党员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驻饶阳县寨子村、南张保村工作组帮扶纪事
薛惠娟 陈凤来
4月20日早上7时,和往常一样,饶阳县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万里走进了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驻地。看到工作组3人正在吃饭,张万里就在桌旁坐下来,和他们商量上午开党员会的事儿。
放下碗筷,4人来到客厅,抓紧对几个正在推进的工作进行研究:幼儿园的门开多宽、新种的树一天浇几次、广场上的垃圾清完了没有……寨子村、南张保村是省委组织部帮扶的两个村。“每天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一项推着一项走,目前各个项目建设都到了关键时候,而工作组只有6个人,所以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村干部、党员的作用。”驻村工作组组长、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朱政学对记者说。
◎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与基层干部一起研究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9时,张万里和工作组成员一起走进村“两委”会议室,党员们纷纷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着:“老朱来了,王宇、志永坐这儿。”
这次党员会的主题也是工作组提议的,内容是谋划实施“1+10”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咱村里有51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除去年老体弱、外出打工的,还剩4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的群众,就能把全村370户群众都联系起来,群众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首先就会找联系的党员……”听完乡组织委员李兵存的介绍,老党员董久彪说,党员就要给群众带好头。党员武跃西说,前段时间党员带着群众一起清扫街道、修路、种树,得到了大家伙儿的认可,党群关系拉近了不少呢。
看大家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朱政学插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咱村‘两委’班子不错,能力强,但光靠他们还不行。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要带着群众一起参与村庄建设,尽快让村里的面貌有个大改观。”
工作组驻村以来通过入户走访、收集梳理意见建议,确定了包括街道硬化、产业规划等10项规定帮扶动作,幼儿园建设等2项自选帮扶实事,以及村容村貌整治等4项配套动作。
从群众最迫切的意愿做起,工作组决定先修路,第一条路就是村民接送孩子上学的300米土路。300米的路整修好后,村民们的心里亮堂了。接下来又有10余条街道要修,120多万块红砖陆续拉到了村里,堆在家家户户的门口。党员自发地出义务工上街铺砖,群众也纷纷在自家门口干起来。搞过基建的村民高磊,主动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义务承担起道路质量把关的任务。如今13条街已整修完毕,两旁还种了树。村民们又主动将门口的树苗管起来,浇水、施肥,提高树苗成活率。
以前全村没有一个广场,群众意见很大。工作组请来专家进行规划,通过清理垃圾、拆除旧宅院,开辟出四个小广场和一个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在中心广场施工中,由于垫土,影响了老党员王同署等五户的排水。不能因为自家小事影响建广场的大事,王同署没吵没闹,还主动帮工程队在自家门前施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4户也毫无怨言。村民王铁檩还主动砍了自家的4棵树,给建广场腾地,没有要求一分钱赔偿。
蔬菜大棚产业让部分村民尝到了甜头。在帮扶中,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申请政策,支持村民建温室大棚。党员中的种植大户也行动起来。作为食用菌种植大户,张万里表示将为村民免费提供设备和菌棒,并进行技术培训。现在村里报名建大棚的已经有40多户。
在南张保村,记者同样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大型机械正在清理路面上的杂物,为铺水泥路作准备;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正在砌边墙,刚拉来的树苗卸下了车;幼儿园的地基打出了地面;扩建年产80万公斤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已开始投入实施……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9日
群众得实惠 干部受教育 基层增活力——滦平县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纪实
东文 立国 鹏飞 伟光
从滦平县五道营子乡政府驱车向老米沟村进发,一路上只见钩机正在挖沙取土,推土机正在平整路基,12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热火朝天。
在一处山洼处,投资1500万元的千头基础母猪基地正在建设。紧邻的山坡上,投资500万元、占地150亩的美国平榛示范园里,村民们正在栽种树苗,欢声笑语荡漾在春天的大山上。
“这个平榛项目,能为我们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村主任马清松如是说,驻村工作组不仅为我们栽下了“摇钱树”,还帮我们解决了饮水、交通等诸多困难,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情怀。
◎滦平县帮扶组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了解帮扶村实际情况,谋划产业发展项目
几天来,行走在滦平的村村镇镇,看到的是振奋人心的建设场景,是访民疾、解民难的温馨画面;听到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声和殷切期盼。
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后,滦平开始了大规模的干部下基层活动,省市县三级工作组体民情、察民意,走访慰问群众7200户,与8000多名群众进行了谈心,召开各类座谈会335次,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050户;帮助解决各类矛盾纠纷615起,办实事2058件,梳理出群众关心的饮水、行路、就医等问题15大类,针对这些问题共谋划帮扶项目752个,项目预计总投资2.63亿元,极大地温暖了人民群众的心房。
滦平县委书记杨猛说:“基层建设年活动,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富民强县的现实要求。滦平在建设好省确定21个重点村的基础上,还结合县域实际,将帮扶范围扩大,确定了46个县级帮扶村和133个乡镇帮扶村,实现帮扶全覆盖,带动县域乡村全面提升,推进基层建设年取得实质性效果。”
县长关继高也坦言:“基层建设年活动通过服务基层惠民生,打牢基础促发展,为老百姓过上和谐富裕生活夯实根基。”
修通“民心路” 建设“好村子”
“以后再也不用到20多里远的村子加工米面了”,老米沟村村民刘桂香大姐兴奋地说,工作组进村后,为我们建起了米面加工厂,解决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难题。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为此,滦平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将活动与实施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大战役”和党建与社会管理“八大工程”相结合,在建设好省确定21个重点村的基础上,还结合县域实际,将帮扶范围扩大到县域所有乡村,将县内46个其他贫困村和环首村确定为县级帮扶村,其余133个由乡镇帮扶,实现乡村帮扶全覆盖,丰富和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活动还提出了“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树形象”的活动主题,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实行“三贯穿、三评议、三挂钩、七召回”机制,全面推进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群众最关心的、最期盼的、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干的”。滦平县农牧局驻老米沟村工作组组长关永强说,我们首先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
滦平有省确定的21个重点帮扶村和县本级确定的46个重点村,这些村大都没有集体收入,基础设施落后,存在着人畜饮水困难、交通闭塞、缺乏致富产业等问题,人均年收入不超过200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让群众得实惠,首先就要改善村民的生活现状,提高生活质量。驻村工作组广大干部沉到工作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发放活动明白纸1.2万余份,发放便民服务卡1.8万张,发出公开信6000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2568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出群众关心的饮水、行路、就医等问题15大类,针对这些问题共谋划帮扶项目752个。
在付营子乡羊草沟门村,新建村部的农村书屋中,村民正在高兴地向书架上摆放各类科技书籍,而打机井和蓄水池等群众关注的饮水安全工程正在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新建百亩果园内,3000棵南国梨和800棵毛桃树苗正在栽植……
在老米沟村部原址,8间崭新的砖房正在建设。村民张守瑞说:“米面加工设备已经到位,厂房一建成,就可以为村民服务了。”在村子里,记者看到,村民和机械齐上阵,正在挖沟铺设自来水管道……
在安纯沟门乡骡子沟村,记者看到,塔吊高耸,机器轰鸣作响,工作组正为村民打井,农民活动室、卫生室正在建设……
在滦平镇双庙村,记者看到,新建的村部正在装修,医疗室正在建设,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正在安装健身器材……
一件件,一桩桩,饮水、行路、医疗、文化生活……一个个事关百姓生活的好事、实事正在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滦平县结合中央、省、市帮扶资金,项目总投资12682.5万元,为67个帮扶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投资667万元,为21个重点帮扶村每村硬化一条1000米的主街道;投资538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购买垃圾运输车38辆,解决村级垃圾处理问题;文化资源共享、村部重建、候车亭建设等一系列帮扶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中……
这些实事,将有效改善农村的基础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善举,如桥梁纽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春风雨露般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田。
在采访中,听到群众说的最多的话是,有了工作组的帮助,我们的村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栽下“摇钱树” 养上“下蛋鸡”
基层建设年活动就是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得实惠。但要让农民永远得实惠,还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惠在何处。
在骡子沟村的大山上,记者看到,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一块块环山而绕的梯田已具雏形。村党支部书记曹忠说:“这是工作组为我们谋划的200亩果园,将实行果树、黄芩套种,到时每户将年均增收1万多元。”
骡子沟村地处深山,没资源,条件差,正常年景人均产粮只有350公斤,2011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089元。驻村工作组组长路秀卓说,只有为村民谋划了致富产业,才能实现长富久安。
依托该村丰富的山场资源和种植黄芩的历史,工作组深入论证考察,决定发展黄芩和果树种植,为农民栽下“摇钱树”。
在该村刘家前梁的大山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挖黄芩的村民卢志忠,他拿着刚刚挖出的一棵足有三四两的黄芩说:“去年我收入了2万多元,靠这个,我们村一定能富裕起来。”
路秀卓说:“工作组为村里完善老果园1000亩,新建果园200亩,黄芩500亩,三年后,这个村将会实现完全致富。”
在三道沟村,省扶贫办驻村工作组为村里建了4个百亩板栗种植园,百亩采摘园2处,全部实施水利配套。在北沟村建占地50亩、40个食用菌大棚小区一处。建占地40亩养牛小区1处,建占地20亩养羊小区1处,建占地60亩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2处。工作组组长郝巍吏说,群众渴望脱贫致富、希望过上美好幸福日子,我们就要为农民栽下“摇钱树”,养上“下蛋鸡”。
滦平县城管局驻黑石头村工作组陈海在驻村日记中写到:到村的第一次感触是,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在和困难户高文礼老人交谈时,第一回落泪。工作组计划5年内在该村实现人均50株板栗目标,到盛果期,人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到那时,高文礼老人一定会露出一张璀璨的笑脸。
双庙村的郭小兰大姐说:“是村里的食用菌园区让我这个留守妇女有了新出路,我在园区打工,9个月时间就能挣上1.5万元。”据了解,该村的食用菌园区仅去年就为村民打工支付工资达50多万元。
栽下“摇钱树”,养上“下蛋鸡”。不管困难再多,不管条件再差,工作组都在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划致富产业。据统计,滦平县为67个重点帮扶村谋划致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740个,县配套资金达2900万元。
打牢“好底子” 基层“增活力”
白天和群众同劳动、摸实情,夜晚和群众同学习、深交流,进一步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净化了灵魂,产生了感悟。
轰轰烈烈的下基层活动,群众感受最深的是工作组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深切感受到,建设美好家园,要转变过去“等、靠、要”思想。而广大干部,则在灵魂上得到洗礼,作风得到转变。
双庙村党支部副书记梁永说:“工作组为我们班子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开拓创新,才能带领群众致富。”
的确,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双庙村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群众拥护,肯干事、能干事。带领群众建设了100亩食用菌大棚,引进投资建设了180亩食用菌。新建了村部、文化广场、卫生所、幼儿园……
打牢“好底子”,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增强,群众拥护。双庙村的闫海莲大姐说:“是村里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一个农村妇女,足不出村,一年也轻松挣2万多元。”
长山峪镇碾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郭满说:“工作组认真、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工作组不是来‘包’,而是‘帮’,不是帮一时,而是帮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翻开驻村干部的日记,既有“第一次落泪”的感触,也有“第一张笑脸”的欣慰;既有感受到了群众渴望脱贫致富、希望过上美好幸福日子的强烈愿望,也深切感受到了工作组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滦平县城管局驻黑石头村工作组陈海在日记中写到,下基层让我深切感受到群众的期盼,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我要把心交给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省国富集团有限公司驻滦平镇双庙村工作组组长郭德信说:“农民身上所体现的淳朴、勤劳、正义的精神,让我思想受到了洗礼。这段农村工作经历,将会对我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动真的,来实的,滦平县基层建设年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宗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了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基层增活力,密切了党群关系,夯实了执政根基。
刊播单位:承德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9日
唠家常解纠纷 办实事解民忧——任县驻村干部生活实录
贺宏伟 马冬冬
自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以来,15000名干部已经迅速进驻5000多个村。这些驻村干部在村里工作生活究竟是啥样?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老百姓得到哪些实惠?带着这些疑问,长城网记者来到邢台市任县任城镇东县南村、西县南村,走进驻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感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点点滴滴。
和老乡们同吃住、办实事
一间十几平米的屋子,一张床、一盏台灯、一个脸盆、一张小桌子……,这就是省检察院干部管理处正团级转业干部李清榜现在的卧室。卧室外面就是他的办公室,屋里的家当尽收眼底,再简单不过,甚至连暖气都没有。“这里确实比市里的温度低几度,多盖两层被子,冷了就开会儿电暖气,我感觉这条件就很不错了,已经给村里面添了不少麻烦啦!”李清榜知足地说。
据了解,李清榜和两位同事从2月10日来到任县任城镇东县南村开展帮扶工作,自驻村以来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及镇包村干部了解驻村情况,得到了任城镇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同时,他们坚持吃住在村,时常与村“两委”班子贴心沟通,介绍省委派驻村工作组驻村的意义和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听取两委的情况介绍,进一步了解东县南村的情况和现状。根据村两委反映上来的情况,结合几天来走访村里30名党员和老干部了解情况,制定了2012年东县南村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及整体发展规划。
“我们这个村不算大,一共197户、912人,耕地600亩,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了解,乡亲们反映最多的就是吃水问题和变压器增容问题。”李清榜告诉记者,东县南村2011年9月由村民提议,村“两委”研究,为每户村民安装自来水,由施工队把村内及每户内管道安装好,再与县自来水公司的主管道接通,但是由于该村与自来水公司在费用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工程在去年年底完工后,自来水公司未接通主管道,给解决村民吃水问题留下了后遗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省检察院驻该村帮扶小组积极和自来水公司联系,和村委成员及村民沟通,成功排除了矛盾。自来水公司2月28日下午便拉来管道,并承诺不出一个星期,家家都能24小时随时吃到来自县城600米水深的自来水了。
“以前,村里基本都是一个星期放一次水,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储水井或是存水的瓮,这就给村民带来了很多不便,而且我们吃的水都是自己打得井,井深不过五六十米。这次省检察院帮扶组的领导来了,帮我们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我们打心眼儿里感谢他们。”任城镇东县南村原村支部书记马军平对记者说。
“我们下一步就是为老乡们解决用电的问题。”李清榜介绍说,现在村内只有1台变压器,并兼有村东、村西部分村民耕地的浇水用电,由于近年来村民的家庭用电量增大,村民的用电缺口逐年增加,村里时常出现停电现象,村民抱怨多、意见大,需要电力部门增加变压器的容量,尽快解决村民用电问题。
“乡亲们对我们都特别好,中午吃的白菜就是老乡给送来的。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村的人了。”李清榜一脸笑容地对我们说。
在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幅题为“乐在其中”的字匾,李清榜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来到这里驻村后,任县检察院检察长张雪彦特意为他们写的。“和乡亲们在一起生活,为他们解决吃水问题用电问题,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真的乐在其中。”李清榜说,字匾上的四个字正道出了他们现在的心境。
◎省检察院驻村干部李清榜和村民交谈、了解村情民意
◎邢台市煤气热力总公司驻村干部蔡世东在西县南村与村民唠家常
和乡亲们唠家常、解纠纷
离开东县南村,记者随后又来到隔壁的西县南村,在这里驻村的是邢台市煤气热力总公司的员工,驻该村帮扶小组组长蔡世东介绍说,“咱们这个村啊,一共有581户人家,2000多口人,我们来到这十几天以来走访了将近70户人家。走访的对象主要是村委会班子成员、村里较为贫困的村民和生活富裕的家庭,做到抓典型抓重点,听各面声音做全面工作。”
经过走访农家,蔡世东一组人了解到,村民最关心的就是出行和用电问题。村内有三条东西主街道,三条南北小街道,居民主要以从事建筑、装修业为主,从事养殖业有6户,村民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大部分男性村民主要以白天出门打零工为就业形式,女性村民以种植大麦为主。村里存在电网线路老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帮扶组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修两条街,对三条街道安装路灯85盏。新买了两台100千伏的变压器,整改低压线路4000米;同时,计划建一个7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并配套各类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生活。
在驻村工作中,邢台市煤气热力总公司帮扶工作组实行“八不准”:不准无故脱离工作岗位、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向基层报销开支、不准接受基层宴请、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不准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驻村期间不准酗酒、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和损害党的形象的事情。蔡世东说:“我们本着不添麻烦的原则,做好村里的每一项工作。”
“我们只有走进老乡家里,和他们唠家常,才能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才能真正为他们排真忧解真难。”蔡世东在走访农家的路上对记者说。
“大爷,您家的那个烟筒装好了吗?”走在村里的路上,蔡世东见了老乡又亲切地唠起了家常。
◎邢台市煤气热力总公司驻村干部到村民家里进行走访调研
刊播单位:长城网
刊播日期:2012年3月15日
驻村干部来到“水淹村”
傅新春 曾庆勇 杨云阁
核心提示
河北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了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题的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目前,服务沧州市的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组共有631个,队员1907名。结合沧州实际,市委提出活动中要重点做好十件实事。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又有着怎样的见闻?日前,记者来到了盐山彭庄进行了采访。彭庄,位于我市的东南部,是盐山县小营乡管辖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庄。2月23日,3名干部的到来让这个村子的村民十分兴奋。这三名干部就是省属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选派的驻彭庄工作组成员。驻村干部和村民打成一片,他们的工作是我市广大驻村干部帮扶群众建美好家园的一个缩影。
作风扎实:“把村民当亲人,他们才会掏心窝”
3月13日,记者来到盐山彭庄采访。驻这个村的三名干部来自河北工专,组长是学校的纪委书记李爱东,其他两位成员是陈广增、齐晓东。
“干好驻村工作一定要与村民打成一片,让人家看到你有一颗真心。”驻村工作组组长李爱东对记者说。以“与群众打成一片,真诚与群众沟通,真心解决群众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弱化与群众的分歧,加深与群众的感情”为宗旨,积极落实省委对这次驻村帮扶活动的要求。
工作组的同志统一思想,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帮扶期间的纪律制度、学习制度、调研制度、总结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工作组采取入户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了解和掌握了派驻村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了工作计划。
工作组的3个人中,大多是第一次下农村,吃苦精神让村民刮目相看。怕给村民添麻烦,3人就睡在村党支部办公室。初春乍暖还寒,党支部内没有取暖设施,白天屋内没有屋外暖和,晚上屋内屋外一样冷。驻村工作组的硬作风让村民感动。党支部书记王曰中看不过去了,他召集村干部开会:“人家是来帮咱的,住在如同冰窖的党支部,这哪行?”最后,村干部们决定筹钱买空调取暖。第二天空调就给安装上了。“这事太突然了,按照工作纪律我们不能接受,可又担心与村干部闹僵了。”驻村组干部齐晓东告诉记者。后来,李爱东严肃地告诫村干部,以后再也不能搞这样的特殊了。就是需要买什么,也不能用村里的钱。
不止如此,对于此次下乡,驻村工作组还把“不着西服、不系领带、不打官腔”作为一条纪律去要求,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注重生活小节。在帮扶村里头,坚决不花村里一分钱,尽量少给基层添麻烦,确保下乡取得实际效果。
李爱东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农村生活、工作,虽然要面对各种困难,但是只有我们把身体‘潜’下去了,才会得到农民兄弟的认可。3月12日是我的生日,都是在村里过的。通过与农民朋友打交道,我真正体会到农民很不容易。如何帮助村民增收,就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难。”
很多乡亲专程来叫驻村组去家里吃饭,这让驻村干部很难忘。从农民眼中,他们看到了一种渴望和信任的眼神。李爱东说,他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种眼神。
摸透村情:下大雨,村中是一片汪洋
进村第二天,工作组就开始对村民进行走访,宣传“万名干部驻村帮扶”活动,调查村情,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3人收集整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题,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驻村组对彭庄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村域面积、民生民情、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作了全面了解。工作组先后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和村委会领导谋划工作思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走访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贫困户,认真分析所驻村的优、劣势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对所驻村队“五清”,即地理资源底数清、村风民俗底数清、经济底数清、信访隐患底数清、发展目标清。
驻村干部如今对彭庄的情况已经如数家珍。他们告诉记者,村里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彭庄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5356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000亩。总户数635户,总人口2474人,劳动力142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50人,其中从事的主要工种为餐饮、商业、机械、建筑等。
工作组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这两年政府加大了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像彭庄这样的经济后进村,还是面临农田水利设施长年失修、管理不善等问题。最近三年,当地降雨数次超过历史极端值,村内、农田排水不畅,整个村庄陷入一片汪洋。村内耕地连续三年涝灾,粮食产量削减80%,甚至部分耕地颗粒无收,给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需要解决耕地排水问题。李爱东把这些问题认真记录到本上。他个人认为,解决农村水利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村级组织要探讨水利设施管理模式,最终明确建设、管理、维护的责任主体,把建设管理与收益结合起来。当然,驻村组有责任帮助村民把这些困扰的问题解决好。
工作组在整理走访农户收集的有关问题进行汇总和梳理时,感到有些问题属于惠农政策的落实和机关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群众对这些问题有怨气。这些可以马上改,立即办,消民怨,促和谐,不需要投资,这是“万名干部驻村帮扶”活动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作组最惦记的事就是访民情中了解到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比方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农村水利建设和安全饮水问题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驻村工作组十分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失学儿童,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孩子失学了,他们帮助入学;村里受灾了,他们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工作组还时常把村里的情况向上级反应。
发展惠民:帮扶计划实打实
驻村工作组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急事难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针对彭庄村连续三年遭受涝灾,粮食产量大量减产的情况,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决定将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耕地及村内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工程上,力争做到旱涝保收。
他们制定了一批“硬项目”,即村西修一条700米的排水渠,村内铺300米的砖路,硬化村内通往新建小学的便民道路,改造村北大片耕地内的连接水渠。
3月5日,盐山县普降小雪,驻村工作组结合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邀来水利工程系教授刘建春、老师代智光、交通工程系教授李少华、教授王学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与盐山县水利局副局长侯长利、工管科科长孙丽华等水利工程专家一起,踏着泥泞的道路,对彭庄村的排水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经过讨论和研究,确定了彭庄村排水沟渠建设的基本方案,并确定由学校代智光老师亲自进行测量并绘制施工图,同时对派驻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工作组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一心为村民办实事的行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驻村工作组要实施的几项工程,至少需要40万元的经费,这对工作组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省里向帮扶村设立了帮扶专项资金,但也只有10万元,剩余的30万元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
“通过帮扶,增强村庄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才是关键。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帮扶人员走后怎么办的问题,要为村子建设一支永远不走的帮扶队。”驻村工作组组长李爱东说。驻村工作组将于今年年底结束帮扶工作,彭庄村的经济在能不能在工作组走后走上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问题工作组也在考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新的扶贫产业造血点,带着这个目的,驻村干部多次赶到彭庄村杨孟军等人的养鸡场,与养殖农户进行多次研讨,初步了解发展生猪、肉鸡养殖将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时间不等人,挖掘水渠开春后必须抓紧开工,争取雨季到来前完工。”驻村工作组组长李爱东说。
刊播单位:沧州晚报
刊播日期:2012年3月16日
孩子上学路从此不再远
宋维根 白君 殷巨龙
◎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课
朗朗的读书声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王喜洞小学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在山谷间飘荡。
王喜洞村位于蔚县草沟堡乡南端,海拔1500多米。这里是太行山、燕山与恒山余脉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里最好的建筑莫过于村东头拥有两排砖瓦房的王喜洞小学。
在一、二年级复式教学班里,16名学生跟着老师耿德斌朗读着课文,语调却抑扬顿挫。
7岁的赵琪坐在第一排。5天前,父母将她从草沟堡乡一所私立幼儿园转回王喜洞小学就读。
“上学很快乐,这边的作业没那边多。爸妈不用跑那么远接送我,而且,我每天还可以与家人在一起。”赵琪说。
教学班的隔壁是幼儿园教室。37名小朋友跟着老师有板有眼地读英语单词,在黑板上画画。5岁的张凯刚刚从保定市涞源县一所幼儿园转回王喜洞小学。他的家虽在邻村东甸子,但每天中午能回家和父母在一块儿,小男孩还是很满足的。
“孩子在涞源县上学时,我们每天接送孩子非常不方便,而且路途远。现在王喜洞小学的条件好了,我赶紧把孩子转回来了。”张凯的母亲说。
“嘀铃铃”下课了,一、二年级和幼儿园共53个孩子露出了原有的天性。丢沙包、老鹰捉小鸡,孩子们嬉戏着,欢乐的笑声传出校园。途经校园外的几名村民放下手中的农具,感慨地说,学校的孩子们多了,这样的情景已经好多年不见了。
村民艰难的选择
温暖的阳光照进王喜洞小学前后两排的21间教室。
耿德斌说,王喜洞小学最为辉煌的时期大概在1986年前后,当时至少有150多个学生。此前,这个偏远小山村还办过初中和幼儿园。自从国家开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邻近的学校进行合并,许多村小就消失了。王喜洞小学的生源也随之骤减。
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老师不愿意来这里执教,来了也待不久。这就造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下降。
“学校教学经费少,只够买2吨煤、支付电费和担水的工钱,除了20张陈旧的小木桌和一块水泥抹的黑板,没有其他教学设备,有时甚至连粉笔都得到乡中心校拿上几把。”耿德斌说,作为一名老师,他心里很不好受。
◎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学画画
是否选择就近上学,成为困扰家长的烦心事。为了让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陆续将孩子送到草沟堡乡镇、县城或是更远的保定市涞源县等地念书。
“再穷不能穷教育嘛!”村主任谭飞说,他希望这所学校继续办下去,不然对于村里的孩子来说,上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谭飞有2个孩子。为了让大儿子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他把孩子先后送到了蔚县县城一家私立幼儿园、私立小学,后又送到近40公里远的涞源县上学。孩子上学一年一万多元的花费,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把孩子留在村里,家人不忍心;送到镇中心幼儿园要走15公里山路,同样不放心。为此,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都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宁可自己辛苦点,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谭飞认为,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等不足是村里学生外流的重要原因。
26名外流学生回村上学
“现在好了,不光本村在外念书的孩子们回来上学了,就连邻村的孩子也过来了。这是个好兆头啊!”王喜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有满脸笑容地说,自3月份开学以来,学校已由开学之初的27名,增加到目前的53名学生。另有本村15名学生和邻村饮牛渠村、马杓庵村15名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表达了近期让孩子回王喜洞小学上学的意愿。邻村更多孩子家长也开始四处打问学校的变化,计划让孩子回来上学。
“王喜洞小学发生的变化,都是市林业局驻村工作组带来的。”朱有高兴地说。
原来,今年市林业局驻村工作组进驻王喜洞村后,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诉求,经过一个月的走家串户深入调研,写成了《王喜洞村儿童上学现状分析报告》,上交至乡镇府,并得到乡里的高度重视。驻村工作组的3名同志与乡政府、中心校、村委会和部分家长代表,进行了一次“五方会谈”。工作组的同志将王喜洞村适学儿童现状详细地做了汇报,五方并最终就国家支持、县级投入、家长集资三种渠道筹措资金达成一致意见,聘请了一位幼儿园老师。驻村工作组为王喜洞村小学捐献了电脑、彩电、办公桌、靠椅等教学用具等硬件设备,以及学生用品。
同时,驻村工作组与市、县教育局汇报沟通、咨询政策,市、县教育局安排人员深入村庄调查,制定了帮扶计划。目前,正按照《河北省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实施方案》的保教设施设备基本要求,筹划配备。另外,学校陈旧桌凳的更新、学校食堂的增设也将在短期内完成,驻村工作组与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联系,再聘一名教师。
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在外地求学的孩子们陆续回到村里上学。家长笑了,村干部笑了,市林业局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也笑了。谭飞说:“驻村工作组帮我们办了大好事,我的二儿子哪也不去就在本村上学,这样既安全,又省钱。”
星期一的升国旗仪式上,白云舒展地飘在蓝天上,孩子们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仰望着徐徐升起的国旗……
◎张家口市林业局驻村工作人员给学生们上辅导课
刊播单位:张家口晚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27日
制定好规划 引领大发展——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驻平山县东曲堤村和胜佛村工作组帮扶纪事
张淑会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与基层干部一起研究发展规划
黄壁庄水库水波荡漾,岸边田野绿意盎然。5月17日上午,记者在平山县东曲堤村采访时,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变成我省乡村游的一个景点啦!”陪同记者采访的东曲堤村村委会主任郝付奎高兴地说,这一切可得感谢驻村帮扶的省委宣传部的干部。
在2012年开展的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省委宣传部工作组负责帮扶东曲堤村和胜佛村。
东曲堤村有275户、1080口人,位于平山县城东南,黄壁庄水库西岸,距石家庄市仅30公里。这里不仅水域辽阔、景色优美、交通便捷,而且村民也有搞特色种植、养殖的传统。工作组一进村就通过召开村班子和党员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详细了解村情民意。“群众反映的问题大多是用电难、饮水难、出行不方便等,村干部则苦于找不到好的发展路子。”驻该村工作组组长、省委宣传部干部张清会告诉记者,他们和村干部对所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共同研究帮扶思路和措施,明确提出既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找到长远发展的路子。
“东曲堤村发展旅游的条件较好!”经过和村干部、村党员、村民代表多次讨论,工作组认为东曲堤村非常适合搞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以前,我们也曾有过搞乡村旅游的想法,但顾虑重重,也不知从哪里做起。”村党支部书记郝保寿说。
对此,工作组会同县旅游局、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对这一想法进行了考察论证。同时,还从省里请来旅游规划设计专家,对东曲堤村旅游开发进行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谋划了“滨湖乡村文化园”项目。目前,该村乡村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并上报至省旅游局。
听说要搞旅游开发,东曲堤村很多人都赞同。“现在,周末来我们这里钓鱼的人多时有好几百人呢!”一直在村里经营鱼塘的村民王海平高兴地说,包括他家鱼塘在内的那片区域将规划建成游乐园区,相信以后的条件和环境会更好,期待着有更多的城里人来这里休闲娱乐。
离东曲堤村仅4公里的胜佛村,也位于黄壁庄水库西岸,是个水库移民村。胜佛村虽然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但2780口人仅拥有800多亩耕地,人多地少一直是困扰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该村2010年被纳入平山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加快村庄开发建设势在必行,也是广大村民的迫切愿望。”该村党支部书记左志勇说。
可如何搞好开发一直是左志勇和其他村干部的一块“心病”。“每年找我的开发商都不少,可他们考虑的是如何赚更多的钱。”左志勇说,村集体经济薄弱,连请专家搞个整体规划的钱都拿不出,如果没有自己的整体规划,只按开发商的规划开发,也许能解决一部分眼前的问题,但无法保障村子的长远发展,也无法最大限度保障村民以后的生活。
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的到来,又一次将胜佛村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村里想做却无力做的工作,就是我们帮扶的重点。”驻该村工作组组长、省委宣传部干部张庆祥指着一张规划图说,工作组与村“两委”成员多次研究并与村民代表座谈后,联系省建筑规划设计院免费给该村设计了整体开发规划图,其中有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近期,设计院将派专人到村里征求意见,并对规划图进行修改完善。在进行规划的同时,针对胜佛村的特点,工作组和村班子还谋划在该村建设一个“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项目。“规划是发展的第一步,非常关键。”张庆祥说,没有好的规划,就不会有大的发展,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对此,工作组对两个村的发展规划高度重视,不仅帮助帮扶村邀请专家进行论证,还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在重点抓好开发规划和项目启动的同时,工作组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用电难、浇地难等具体问题也逐一全力解决。目前,结合省里对接实施“十项重点工作”,工作组已协调解决了两村电力增容和电路改造问题,对东曲堤村和胜佛村分别增容一台300千伏安和两台315千伏安变压器,电力改造工程即将开工。此外,工作组谋划为两村各打一眼深水井,项目申请已上报省水利厅,所需资金正在落实。同时,为两村修建道路、改造村民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等项目也已列入帮扶工作议程。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17日
沽源来了省住建厅百余名“雷锋”
武雅楠 任卫东
“省里来了百余位热心人,到咱家门口做好事,我们很感动。”5月3日到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百余名工作人员来到该厅所帮扶的沽源县小厂村和大其良村,开展了义务植树、清理街道垃圾、慰问贫困户和为“农村书屋”赠送用书等帮扶活动,受到村民称赞。
省住建厅的驻村工作组入驻沽源县小厂村和大其良村后,通过摸底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分别了解了制约两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知晓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要,并制定出对两村帮扶项目的实施方案。驻村工作组依据所调查的结果,与所在单位协商后,决定组织百名工作人员利用两天时间到两村开展帮扶活动。
百人植树 绿了村 暖了民心
“男同志每人领一把铁锹,参与种树的工作人员每人领一副手套。”5月3日上午,来自省住建厅的百余名工作人员分为四组,分别在小厂村南的宝平公路两侧义务植树。
“没干几下就出汗了,老胳膊老腿不中用了。”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曲俊义擦了擦汗风趣地说,但他依然完成了自己的植树任务。此次义务植树的百余名工作人员,要在宝平公路两边植树1010棵,平均每人10棵树,并替不能到现场的该厅工作人员也种上了小树,这代表着省住建厅每位工作者对小厂村的祝福。同时,小厂村有村民1000多人,省住建厅工作人员植下的1010棵小树,平均每位村民一棵,也象征着让绿色与生机留在每位村民心中。
很多义务植树的工作人员配合默契、有的浇水、有的填土,使一棵又一棵小树笔直地站立在道路两旁,大家都希望能在若干年后重游故地,看看自己种下的小树。
◎省住建厅驻村工作组在大其梁村村民家中了解民情
“那时,小树一定已是参天之势,小厂村也一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女士还将漂亮的红丝带绑在了小树上。
次日上午,省住建厅工作人员还在九连城镇大其良村植树280棵。
购垃圾车 捡塑料袋 吹文明风
5月3日下午,省住建厅百余名工作人员又来到小厂村主街、宝平公路村内段,拿着分发的黑色垃圾袋,依照分组开始清理路边的垃圾。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桑卫京是驻小厂村帮扶组的组长,他弯腰捡起了一个又一个被丢弃的塑料袋,时不时蹲在地上将被土掩盖了一半的垃圾从地下拽出来,小厂村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他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村子远离县城,垃圾丢弃与处理是个大事,”桑卫京直了直腰说,“目前我们已经为小厂村和大其良村捐赠了垃圾运输车,购置了三轮车等搬运垃圾的工具,垃圾处理应该不成问题了。垃圾处理虽然重要,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杜绝丢弃垃圾更是应该积极运作的事,我们工作人员清理街道垃圾的活动,不仅是创造村内干净整洁的环境,更是提倡环保、使村民自觉维护村内环境的活动宣传单。”
就在省住建厅百余名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的同时,小厂村路旁的商户、住在附近的村民都自觉地拿起了铁锹、扫帚、垃圾桶,加入清扫垃圾行列。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还主动推出了家中的三轮车:“把垃圾都放在车上吧,我推到那边倒掉,真是辛苦客人们了!”
两天时间,省住建厅百余名工作人员清理了小厂村内宝平公路沿线500米的生活垃圾、大其良村村内主要街道400余米的白色垃圾,街道环境大大改善。
送米面油 赠科技书 指致富路
5月3日、4日,省住建厅百余名工作人员还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走访慰问了两村低保户、五保户及生活困难群众100多人,并为其中近十户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同时为小厂镇小学购置了千余元的文体用品,并将精心挑选的1000册有关农业技术的图书分别摆在了两村“农家书屋”的书架上,希望两村农民群众能够在阅读中学科技用科技早日发家致富。
两村村民常常细数驻村工作组为村里办的实事、好事,村街道路硬化、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已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很多村民表示,非常感谢工作组对两村的帮助,此次省住建厅到村帮扶的百余名工作者都是活雷锋;同时,村民们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工作组一起为村子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重修危房 建造大棚 安居乐业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冯玉库走出小厂村贫困户的家,不远处的院墙底下有几棵刚刚发芽的小草,灰黄色的土坯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发白。“花草都发芽了,村民的房子也要有个崭新劲儿,生活更要有个奔头儿。”冯玉库扒拉了一下墙上的土块说,“有新房住、有好的农作物种,才是老百姓心里最期盼的,我们帮扶要帮到群众的心坎儿里。”
该厅驻村工作组准备组织改造小厂中心村120户危房、大其良村35户危房,省住建厅承诺在国家危房改造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再添3000元,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有了大棚,我就能脱贫。”小厂村的老郭拍着胸脯保证。拥有一个蔬菜大棚是他多年的梦想。很多村民都知道小厂村和九连城镇将建设蔬菜及食用菌塑料大棚510个,省住建厅决定给每个大棚1000元补贴,另建设5个大棚交由村委会经营,并筹集了6万元水电建设资金,使搬迁村民后续产业问题得到解决。
驻村工作组还会在大其良村开展扶持奶牛产业的活动,将补助164头奶牛。“这是造福咱村的大好事,是让我们过好日子的大实事。”村民们憨厚的笑声回荡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上。
刊播单位:张家口晚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8日
水泉村的这个春天
陈嘉 王满龙 申贵飞
离开345省道,车轮拐向颠簸的乡村道路。车窗外,偶尔有羊群和赶着骡马的村民掠过。汽车穿行在农历壬辰年的春光里,在大山的夹谷间奋力地向西北方向驶去,前方就是水泉村。
初听水泉村,内心便升起一种莫名的向往,“水泉”两字充满了诱惑。然而,同行的赤城县委宣传部的小申却说,赤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水泉村又是赤城县贫困村庄的“典型”。
静卧在大山深处的水泉村有着300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此去我们能否读懂它呢?
(一)
水泉村位于明长城脚下,至今还保留着被当地人称为“烟墩”的烽火台,只不过黄黄的夯土呈现出一幅破败的景致。
汽车停在水泉村的一处红砖瓦房的院落前,这是村里唯一的一处砖混结构建筑,也是村集体的唯一资产,在四周凋敝的民房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村民介绍说,这是1998年张艺谋拍摄电影《一个不能少》时,给村里建造的“希望小学”,只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村里的壮劳力都拖家带口外出打工去了,没有了适学儿童,学校闲置了下来。站在几乎褪去颜色的“水泉希望小学”的门楣下,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夜成名的魏敏芝。
水泉村隶属镇宁堡乡,共有76户,223人,而目前常住人口却只有54人。大山留不住追逐富裕的脚步,青壮年村民带着对长辈们的牵挂,走向了霓虹闪烁的城市。余下的老人厮守在这座已经匆匆跨越了三个世纪的村庄,三五成群地在蹲坐在村前的土墙下,唏嘘着,感叹着……
走进村民黄玉海的家,两个大红柜、一个火炉、一盘土炕,这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黄玉海说,他曾经也娶过媳妇,只是后来因为穷,妻子带着女儿和他离了婚。现在,黄玉海与71岁的老母亲李玉清一起生活。黄玉海种着30亩山坡地,打下的黑豆、玉米、莜麦除了留下自己食用,卖出去的余粮也仅够娘俩日常的开销,体弱多病的李玉清有病也只能扛着。
水泉村以种地为主,由于都是山坡地,又缺少水源,收成好坏全看老天爷的脸色,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300元。
水泉村缺水,让人听来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
(二)
“水泉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穷,比想像得还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员王德说。
2012年2月10日,王德带领王建忠、夏海刚组成的工作组进驻水泉村。撂下行李,工作组便开始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一遭走下来,王德等三人顿时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水泉村没有卫生室、小卖部和有线电视,也不通班车。村民看病,需要到5里外的盘石台村;每隔十天半月,有一辆农用车拉着食品、生活用品在村口叫卖;离村不远处有一个信号塔,但由于需要太阳能供电,只在早晨8点到晚上6点有手机信号;交通不畅,让村民生活在闭塞的空间里。
王德说:“村民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脱贫。但是,村里的公用配套设施少得可怜。就拿医疗卫生来说,谁家有了病人,得推上小车送到盘石台村,遇到突发和危急情况只能听天由命。即便脱了贫,缺医少药的现状也有可能使他们返贫。”
2月27日,工作组请来市建设医院的医务人员,为村民进行了一次义务体检,还免费发放了常用药。
在给村民体检中,细心的大夫们发现村民的衣服又脏又破旧,一问才知道,很多村民根本就没有换洗的衣服。回到市里,医院领导发动全院职工为水泉村村民捐衣服。在村民黄玉海家,他拿出领到的衣服,满脸堆笑说:“我领的这件夹克,比现在身上穿的还好。还有那双新雨鞋,正合我的脚。”
王德领着我们到村子里走访,在一户村民家的猪圈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猪肥体壮”,尽管春节的脚步早已远去,而那张承载着美好愿景的红纸,依旧鲜艳夺目……
(三)
“过去,我们也总是到基层去,但都是走走看看。这一次,我们真正住在了村里,走进了村民的家门,实实在在了解到了村民的想法。”王德在去往村民家的路上说。
来到老支书司国恩的家,王德、王建忠、夏海刚坐在炕沿上,与司国恩老人聊起了家常。司国恩今年已经85岁了,他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后,他便回到了水泉村,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在村干部的职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虽然司国恩年事已高,但老人依然惦记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他说:“村里要发展,就得依靠本地资源。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缺少壮劳动力,搞大型养殖不现实,发展蔬菜大棚又缺少水源,得想个切实可行法子。”
司国恩老人与工作组的想法不谋而合。王德三人进村后,便把村里村外转了个遍。他们发现,水泉村房前屋后的山坡上长满了野山杏,望着密匝匝的野山杏树,王德动起了心思。
3月初,工作组与怀来县官厅镇石片村取得了联系。石片村是远近闻名的杏扁专业村,工作组把石片村的农技人员请来,实地查看周边山坡上的野山杏树后,农技人员表示,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杏扁,而且野山杏资源丰富,如果通过嫁接改良,既不用担心种植幼苗的成活率问题,又能在短期内见到经济利益。
更可喜的是,石片村希望把水泉村建成杏扁种植基地,种出的杏扁全部包销。王德说,3月下旬到4月初,再把石片村的农技人员请来,实打实地建立起野山杏改良实验田。
司国恩老人的女儿司金花在堂屋里忙乎着。按照她的说法,“这几天家中有喜”。因为她家的一头毛驴生下了一头小驴,为此司金花还按当地的习俗,在院门上挂上了一个红布条。
司金花今年45岁,是目前水泉村常住人口中最年轻的村民,她也是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总共养了17只绵羊。司金花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和患有腰间盘突出不能干体力活的丈夫,她早就外出打工去了。
工作组的到来似乎让司金花看到了希望,她对王德说:“你们来了,我们就有盼头了。”
(四)
水泉村依山势而建,房屋起起落落,走在村子里,俯身就能看到村民家的屋脊。
王德说,由于常年雨水的冲刷,水泉村的一条160米长的道路已经变得豁豁牙牙,下一步要在路基低洼处修筑石坝,填补被雨刷冲掉的路面;水泉村的民居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土坯墙房,很多已经变成了危房,工作组已经向上级申请,将村民的房屋列入危房改造计划……
2008年,在赤城县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水泉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然而,受气候寒冷和空房率高的影响,每到冬季空房户家中的管道就会结冰,一家管道受冻,多家无法用水,村民只得到600米外的水井去担水。看到老年村民吃力地担水的身影,工作组决定,从200米远的给水罐引一条水管到村中心的一处院内,方便村民就近打水。此外,还要建造一个浴室和洗衣室,浴室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衣室购置洗衣机方便村民洗衣服。
听说村里要建浴室和洗衣室,村里的妇女高兴地说:“我们还没用过洗衣机哩。”
这个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豪不吝啬地洒在水泉村的土地上。临别时,热情村民指着山坡说,四月底你们再来,到那时漫山遍野全是杏花,粉嘟嘟的,好看极了!
刊播单位:张家口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5日
河北政法学院驻村组入百户门、吃百家饭、架连心桥
贺宏伟
◎长城网记者贺宏伟在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了解农户种植食用菌情况
2月7日,河北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大会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驻村工作组,按照省委书记张庆黎提出的“十个一定”要求,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紧密联系群众开展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受到驻村干部群众的赞誉。
感温暖 承重托 坚定信心 服务群众
按照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统一安排部署,2月11日,冒着料峭春寒,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工作组一行三人,来到保定市曲阳县恒州镇北水窦涧村开展帮扶工作。该村东距县城3公里,531户,2316人,党员49名,耕地1910亩,贫困户200余户。工作组一进村就被热情的村民围住,不停的嘘寒问暖,村党支部书记董明月指着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楼对工作组说,“这就是你们的办公地点,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都为你们准备好了,你们千里迢迢来帮助俺们工作,乡亲们说了,要腾出村里最好的房子给你们。”保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兰保良、曲阳县委书记董晓宇等市县领导,先后来到驻地亲切看望工作组,送来组织的关怀,提出殷切的期望,叮嘱乡村干部一定要照顾好工作组生活,支持配合好工作组的工作,这让工作组成员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入百户门 吃百家饭 架起干群连心桥
“老哥,吃饭了没有,我是工作组的。”一大早,工作组组长贾焕奎就进了老党员陈进有家,“这是我们工作组第一天开展工作,想和老哥拉拉家常,吃一顿咱们的农家饭。”贾焕奎和一家人边吃边聊,家里几口人,孩子都干什么,有什么困难,老百姓最盼望的是什么,他都认真的听,默默的记在心里。临走,贾焕奎悄悄的将一张写有工作姓名及电话的驻村联系卡放在陈进有的手上。陈进有激动的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工作组成员一户一户地走访,一户一户地调研,民情日记写了厚厚的一大本,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理出了当前群众的最急、最盼:一是村小学缺少体育器材;二是饮水困难,全村近一半村民生活用水和小学近400名师生用水得不到保障;三是用电困难,每到冬夏用电高峰,全村电压不稳,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四是村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没有集体收入,社会公益事业无法开展。这些都是该村多年来的老大难,工作组能不能将难事办好,党员干部在期盼,群众在期盼。
畅民意 聚合力 群策群力解难题
怎么办,怎么干。工作组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在广泛走访的基础上,适时召开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推动帮扶工作稳步开展,并初见成效。一是寻求后方支持,工作组利用周末时间,返回单位向院领导汇报帮扶村情况,争取院党委的支持,无偿赞助村小学一批体育器材。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向上级申报发展项目,争取省市活动办资金支持,同时利用农村“一事一议”政策,筹集建设资金,建设一所高标准开放式村民活动中心,让群众议事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学习有阵地。目前已和乡村干部完成选址工作。三是广开渠道促增收,北水窦涧村临近县城,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由于土地没有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工作组计划通过院村联合的方式,建立学院农产品直供基地,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快村民致富增收步伐,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建设年活动带来的实惠。
刊播单位:长城网
刊播日期:2012年3月9日
400万产业项目进村来——承德市水务局驻村工作组夯基础兴产业百姓翘指
徐凯 姜国锋 杨阔
2012年4月6日,这是个让隆化县山湾乡玉皇庙村1800多名村民难以忘记的日子:投资150万元的食用菌产业园区、投资50万元的护村护堤坝、投资148万元的自来水安装、投资60万元的两座便民桥等多个项目正式开工。看到近两个月来与群众摸爬滚打、为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殚精竭虑的驻村干部,看到一个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正式开工,许多老乡们激动地说:“这个工作组真好!”
既然来了就得干点事、干成事、多干事
玉皇庙村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环境脏、乱、差的村。无特色主导产业、没有固定收入,还有9万元欠账,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山区贫困村。村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工作从哪着手?群众在想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怎样发挥部门优势,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带着这些问题思考,从2月14日开始,市水务局驻村工作组的3名干部入村开展帮扶工作。
万事开头难,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必须摸清吃透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带着向基层干部学习,拜群众为师的态度,市水务局副局长邢晨带着2名工作人员,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将全村13个自然村、11个居民组所有在家户都走了一遍,听意见、听心声、听他们辛苦甘甜,很快融入到百姓当中,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
了解村情民意之后,工作组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上。
智慧出自群众,创造源自基层。在农村要想干成事,还得广泛集中民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入户走访的同时,工作组开展了“富民增收大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最终确定了“强班子、抓培训、聚人心、夯基础、兴产业”的帮扶和发展思路。
农村工作不讲花拳绣腿,就得动真的、来实的
群众的眼睛不揉沙子。你说了多少没用,关键在于你真正干了多少。
“快”字当头、“实”字为重、效率第一的“12字工作方针”新鲜出炉。农时不等人,驻村时间有限,定下的必须快干、马上干。富民增收产业确定以后,工作组迅速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走龙头企业+基地+示范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同时实行了“倒逼”机制,自加压力,边想边干,在干中想办法,在干中解决问题。
为了项目,3名工作人员动用一切力量,联系到了市民营企业家马国玉,最终促成了在村里投资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注册资金200万元。
实在、实际、实干,是群众最崇尚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食用菌园区开工建设中,工作组处处冲在前面,干在前头,白天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为了加深与投资商的感情,晚上组长邢晨和马国玉住在简陋的工地帐篷里深入交流,使全村党员干部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村干部每天天不亮就去工地忙碌,群众义务出工出力,加快了园区的建设进度。
马国玉曾这样对邢晨说:“老邢,我是搞矿山和物流的,本来不想搞食用菌,又是这么贫穷偏僻的山沟子,我一开始纯粹是碍于个人感情,冲着你的为人投的这个资,但看你这么干,就是赔了我也认了。”
在工作组全体成员和乡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占地102亩的食用菌园区于3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于3月底完成一期工程,现已正式投入生产。60多岁的老党员祁凤义对邢晨说:“我们想发家致富想了很多年,以前干啥都没见模样,现在工作组才来了没几天,说建大棚就建起来了,还是上级来的干部,有思路、会干事。”
既要干眼前,又要谋长远,切实趟出路子做好示范
工作组深知,光有一个产业、一个项目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村贫困落后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村班子,有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才能变“输血”为“造血”,真正让一个村实现稳定增收、持续发展。
3月4日,国内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应工作组邀请,到村调研指导,进一步开阔了发展思路,增强了村干部想事、谋事、干事能力,为村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
工作组组长邢晨告诉记者:“提升村‘两委’干部谋事干事、领导发展能力是我们这次帮扶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光要做好眼前的事,还要为村里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截至目前,工作组已经驻村工作近50天了,谈到这些天的感受,邢晨告诉记者,只要我们始终怀着对百姓的感恩和敬畏之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激情、带着使命和追求,就一定能真正在干部群众中树起一面旗帜,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刊播单位:承德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14日
“工作组就是我们的坚实后盾”——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驻桃城区胡家堂村工作组纪事
刘金桥 徐鹏璐
◎衡水市委办公室驻桃城区胡家堂村工作组与村民一起铺设灌溉设施
4月24日,雨点像大排大排省略号从天空斜刮下来。记者来到桃城区赵家圈镇胡家堂村时,衡水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组长刘世栋正带着其他两名成员赵培华、张炜冒雨向几间破房子跑去,将一名老大娘搀扶出屋门,转移到临时安全住处。
这位老大娘叫张大志,今年76岁,独自一人居住在“年龄”比她还要大的土坯房里,一下雨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在前期调查走访过程中,工作组早已熟知这一情况,所以发生了开头一幕。
看到张大志老人生活的难处,工作组很揪心。为彻底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他们积极为老人申请办理五保户,并把她居住的房屋列入危房改造计划,打算近期进行改造和翻建。
自2月15日入驻胡家堂村以来,工作组三位成员逐户走访,同镇、村干部联系、座谈,了解胡家堂村的村情民风、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设计、印制了《村民家庭基本情况摸底表》、《村“两委”班子基本情况统计表》、《村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村特殊家庭基本情况摸底表》、《村集体经济状况调查表》五套调查表格,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同时,建立了“衡水市直驻村工作组”QQ群,搭建起方便联系、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你家有几口人,种了多少亩地,收入怎么样呀,对村里下一步发展有啥想法?”“这是我们三个人的电话号码,有啥建议和意见请及时联系。”“你们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助办理的事儿,尽管找我们……”一句句贴心话,一个个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普遍称赞。
眼前的事马上办。当了解到村民李桂红家庭困难,女儿刘丹学费无着落时,工作组主动捐款2000元,并联系市区两名爱心人士捐款4000元。村民种会申向工作组反映,其儿子因精神障碍离家出走三个多月,现在被陕西汉中市社会救助站收留,要求家属前去接回,工作组立即与市民政部门联系,帮其咨询有关政策,落实解决办法。村民张桂荣咨询,其儿子先天残疾,能否给一辆轮椅,工作组了解相关政策后,派人携带有关证件冒雨到桃城区残联替张桂荣办理相关手续。对五保户、低保户、特殊困难户,工作组一一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的工作,暖了人心,拉近了工作组与群众的距离。
采访时,在工作组驻地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袋螺母。刘世栋说:“这是昨天下午到的部分材料,明天上午运灯杆,一共需要安装47盏,‘五一’前村里路灯就能亮起来了。”胡家堂村多年来没有路灯,村民夜晚出行多有不便,工作组把这项工作列入帮扶计划,实施了街道亮化工程,深受群众的欢迎。村民无不感慨:太好了,咱们村马上也有路灯了,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亮化问题解决了,街道也要干净起来。从3月10日开始,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起,对村内6条主要街道进行了集中整治,清运垃圾、柴草210余车,粉刷街道两侧墙壁6000平方米,分区域建立了11个公用垃圾池,并在主要路段补种树苗,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现象。
胡家堂村人民路北面有528亩地,是旱耕地,因沟渠设施老化,只能“靠天吃饭”。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各方支持,对原有防渗管道进行调整、改装,共清理灌渠2900余米,维修更换出水口56个,新铺防渗管道980米,新增灌溉出水口6个,使浇地周期由原来的近30天缩短为15天左右,解决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估计今年每亩地能够增收小麦200多斤。”村民刘书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工作组最开心的是:胡家堂村的村民笑得更甜了,日子过得更舒心了。刘世栋说:“没进村之前,听说这个村曾经把下乡干部的铺盖扔出过屋,撵跑了。自己这次带队来村里,确实有压力,但是我们不怕,来的时候就坚定了信念,一定真心实意干工作,只要给乡亲们办好事、办实事,他们就不会扔我们的铺盖卷。这不,驻村两个多月了,村民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期望,继续扎扎实实做好工作,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工作组与村民一起打井
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人心。村党支部书记刘春英激动地说:“工作组来了后,吃住在村里,不搞特殊,不走过场,帮我们打井、修路、安路灯、整治治境,真是来给我们办实事的,这样的工作组老百姓能不欢迎吗?工作组就是俺们村的坚实后盾!”
刊播单位:衡水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2日
“这样的驻村干部俺们信服”——河北省司法厅驻献县黑风张村工作组为民服务纪实
郭玉培
前几天,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轻车简从,通过GPS定位,来到献县河城街镇黑风张村,走访那里的群众,并对驻村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访。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走访的所有村民,都对省司法厅驻村工作组成员十分信服,谈起他们给村里干的好事、实事,更是拍手称赞。在工作组吃住的简陋平房里,赵勇没有见到工作组的成员,却看到了他们办公桌上一沓工作简报——打扫卫生顺口溜、表彰先进名单、抢修坑塘方案……赵勇当即对省司法厅工作组工作给予肯定:省司法厅驻村工作组“很投入、很用心、很吃苦”,他们的“四边(边走访、边宣传、边规划、边干实事)工作法”驻村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争取四百万建小学
“终于有盼头了!”4月27日,在献县河城街镇黑风张村,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地质勘探,围观的群众高兴地议论着。省司法厅副巡视员、驻献县黑风张村工作组组长任建庆介绍,他们将在这里建一所小学,以满足周边17个村的孩子们上小学的需求。一位村民说:“俺们村的孩子们上小学就得出村,很不方便,大伙儿都盼着在自己村里能有一所完全小学。没想到,省司法厅驻村工作组这么快就把事情落实了。”
在即将建设的小学选址处,村党支部书记张岳义一边帮着工作人员搞勘探,一边向记者介绍,村里原来曾有一所小学,不过只能容纳1至3年级的学生就读,这几年因为招生问题,他们村的小学要撤销合并到几公里之外的一所小学。
“我们是2月10日从石家庄来到黑风张村的,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没想到我们工作组3个人半天的走访,回来讨论最多的竟然都是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任建庆说,咱们就从建学校干起,争取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省司法厅驻村工作组与村民一起修建垃圾处理站
说干就干。工作组中三个人,最年轻的小伙子张翼熟悉电脑,负责设计学校的规划图;罗云川是位女干部,她和本组驻邻村的干部刘靖负责联系各个部门,了解建学校的各项审批程序。任建庆则负责全面,就学校建设和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方进行沟通。司法厅厅长李益民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与省教育厅厅长联系建校事宜。献县河城街镇党委书记樊清泉,县教育局的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最终,省教育厅同意在黑风张村投资400余万元,建一所高标准的完全小学。
“目前,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开始,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们就能在村里的小学上课了。”任建庆说,教育水平上去了,才能出人才,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啊!
制定机制改善环境
走在黑风张村南北走向的一条街道上,记者发现,路边干净整齐,昔日的杂草、垃圾已经没了踪影。
任建庆说:“刚来到黑风张村,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村子里垃圾遍地,在城市里住惯了,看到这里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这样差,心里很不是滋味。驻村不久,我们就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大会,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打响清理垃圾整治环境的战役。大家一起动手,没几天,这个村的村容村貌就变了样。”
要长久维持整洁环境,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对此,工作组和村委会反复商议,决定在村里成立清洁队,设专人负责打扫、监督村里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那就从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里选择人员成立清洁队吧!到时候可以象征性地给点补助资金。”任建庆建议。“这个法子好,不仅可以帮助那些条件差的群众,还可以搞好村里的卫生。”村党支部副书记卢丙祥,村支部委员、会计王贵生带头投出赞同票。就这样,黑风张村清洁队成立了。
“没想到,清洁队成立的第二天,天还没亮,队长何秀堂就带领另外两名成员开始在村里的几条主要街道上打扫卫生了。”罗云川感动地说。
“村里的街道和环村的马路都清扫干净了,我们又商量着在村里建个村民活动中心,现在篮球架、健身器材马上就要到位。昨天,咱村里已经和建筑队签订了合同,估计再有半个月,村民们就可以在活动中心的小广场上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了。如今,村里还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民乐合唱队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谈到这些,任建庆很是欣慰。
深挖坑塘建设游园
记者刚一走进黑风张村,就看到很多村民手拿铁锹、镐头等工具,平整坑塘。
村民卢守文说,这里原来就是一个大垃圾坑,工作组来了之后,给村里雇了几辆挖土机,没几天,坑塘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引来了清澈的河水,四周修好了整齐的两层边沿,还种上了国槐、冬青、倒柳、海棠等树木。等四个角上修好排水护坡后,坑塘改建的一期工程就完工了。
另一村民抢着说,就为这坑塘,工作组可没少操心。4月23日晚上,天气不太好,正在医院输液的组长任建庆还惦记着村里的事,他给驻村的罗云川、张翼打电话:“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沧州地区可能有中到大雨,我们必须连夜想办法保住刚刚垫土完工的坑塘改造工程和村街道排水工程,以防大面积积水和坑塘滑坡。”
接到电话后,罗云川和张翼立刻放下饭碗,和村党支部书记张岳义、村主任张岳江、镇驻村干部唐宁、张怀恩一起召开紧急党支部会议,并提出了详细抢修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村广播站号召村民立即赶往坑塘参加修渠护坡行动。
“因为这里的村民多数都在附近厂子里打工,劳累一天了,休息得比较早。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没几分钟,40多名村民都手持劳动工具陆续从家中赶到坑塘,按照分工,积极有序地投入到紧急挖渠护坡的行动中来。有的刨土、有的铺塑料布、有的装土入袋,驻村干部张翼满身全是汗水和泥土。年老体弱者出谋划策,妇女们帮着打灯照明……”回忆起当天的劳动场面,罗云川很是激动。
“虽然第二天下了大雨,但是坑塘护坡安然无恙,街道也没有积水。”张翼自豪地说。
“坑塘的二期工程是将坑塘的两层边沿硬化,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并在坑塘四周摆放椅子等休闲设备。起初,我们找了几个工程队,因为报价太高,投资太大,最后我们决定自己干,号召每位村民年内最少出2天义务工,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资金。”任建庆说,现在村里的男女老少没人计较自己干了多少,他们都是有空就来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在出义务工的张廷河说:“按说工作组的领导是客人,但人家能这样为咱村着想,受益的是俺们村民,你说,俺们能不好好干吗?”
谋划项目帮村致富
“进了黑风张,就是村里人”,这是工作组成员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为帮村里实现长远发展,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商议,研究谋划了六个项目:即生物质秸秆压块机成套设备项目、中心坑塘种养项目、鱼塘水产养殖项目、蔬菜大棚项目、户用沼气项目等。
“我报鱼塘水产养殖项目、我报养鸡项目……”4月26日晚8时许,黑风张村正在召开第一季度总结表彰暨项目招标大会。在会场,挤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大家纷纷举手表示愿意参加竞标。
张玉华家里养着2000多只鸡,是村里有名的养鸡大户,这次他打算竞标工作组提出的养鸡项目,希望借助工作组的力量,帮他获得国家给予的扶持资金,进一步扩大规模。张岳新一直在附近的扣件厂打工,这次听说村里可以搞鱼塘水产养殖,他说:“俺早就希望干点事,如今,工作组给制定了这么好的项目规划,俺得竞标!”
◎省司法厅驻村工作组和黑风张村村民代表一起研究帮扶计划
“任厅长,俺老两口昨晚一宿没睡,激动啊!要照你们这么规划的发展下去,咱村很快就得成小康村了,想想俺都高兴。”村民唐建华说,一位大嫂还包了两盖帘饺子,送到驻村干部驻地,表达了她对驻村干部的感激之情。
罗云川告诉记者,他们自从来到村里,晚上12点以前几乎没有休息过。白天要干具体的工作,晚上大家开会总结,计划明天的事。“又没人要求你们,干啥这样拼命?”记者好奇地问。任建庆说:“刚来村里时,有村民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干部在基层,好比篮球丢水中,上面看沉在水里,下面看浮在水上;就像葫芦掉到井里——在下面漂着。’这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驻村干部不是‘水中的篮球’,也不是‘井底的葫芦’,所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目标,自己给自己找事,这样一来,我们哪还闲得住,还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呢!”
刊播单位:沧州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4日
春天里的期盼——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工作组破解驻村住房难问题
林晓东
◎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会成员研究破解住房难问题
沙河市上申庄村是个有400多户居民的大村,却有近一半居民存在住房难问题。多年来,该村“两委”会想解决却难以解决。今年,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入驻后,与村两委干部沟通后,认为住房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着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一定要尽快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村民热盼盖新房
“我们家住房实在紧张,11口人只有5间房,闺女都快出嫁了还跟俺挤一屋,大儿媳妇因为这离家出走。村里什么时候能给安排解决宅基地啊?”提起这事,村民魏想娥说愁得都睡不着觉。
“别急,已经有眉目了!市委宣传部驻村组和咱村委会正在协调解决土地问题。”村支书申江潮告诉魏想娥,只要协调下来土地,她家里的宅基地很快就能解决。
在上申庄村,魏想娥的情况算不上特殊。由于村里地少,自2000年以来没有放过宅基地,村民盖新房成了奢望,常常是祖孙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小院里。还有不少村民反映,由于没房子,孩子连找媳妇都困难。据村党支部的统计,村里400多户,有120多户存在住房难的问题。
细致分工谋划可利用地
经过入户调查,工作组与村干部摸清了底数,制定了详细的建房计划:首先请国土部门测定一片可利用地做为急需建房的村民的宅基地,这样就有利于旧村改造。通过这种“倒换”的方式,逐步解决乡亲们的住房难问题。
通过沙河市綦村土管所帮助,在村北测定出可利用土地20.05亩。麻烦的是,这些土地都有“主儿”,涉及两家矿产企业和部分村民。为此,工作组建议村里立即成立了征地组、规划组和分配组。
多方协调终见曙光
为征地,工作组主动去看望其中一家企业老总近90岁的老母亲,使老人家非常感动。工作组的同志告诉记者,真情、亲情、乡情,打动了许多与这块土地有关的人。为了能尽快将地征下来,他们还驱车50余公里,拜访企业负责人。该负责人最终表示:“乡亲们要盖房,一定尽自己能力支持!”除此之外,十里亭镇党委、政府多次帮助解决问题,沙河市市长刘果芳也专程赶到镇里,就上申庄村民住房难现场办公。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31日,金地矿业与村里草签了村民住房用地协议书,解决乡亲们住房难的征地工作宣告结束,下一步将进入规划施工阶段。各方关怀,犹如春风,拂过上申庄村民心田。他们奔走相告,都说:“我们总算有盼头了。”
刊播单位:牛城晚报
刊播日期:2012年4月5日
邢台干部下基层 “融”字为先入千村
李秋君 张强 董立龙
阅读提示:2012年伊始,中共河北省委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正式启动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抽调1.5万名机关干部,进驻5000个村定点帮扶。在工作中,怎样才能让广大机关干部真正蹲得下、融得进、干得实?
邢台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活动主题和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为“双融双建”,即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建优秀乡村党组织、建和谐幸福新家园,在全市5162个村实现干部驻村包村全覆盖,以此力求在“融”字上取得突破。
◎河北日报记者在南和县养老院采访老人们的“开心菜园”
大事与小情
紧扣群众所需所盼,不仅要完成规定动作,还要做好自选动作。
“丽丽晴光点绿苔,小村红紫竞时开”,“花窝春日看花肥,露满芒鞋香满衣”。
4月15日,笔者走进巨鹿县南花窝村时,昔时巨鹿八景之一的“花窝春晓”正在这个春天里重现。
让古人笔下美景再现的,不仅是该村3000多亩果园所绽放出的姹紫嫣红,更有邢台市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和该村干部群众的努力。
“工作队下来,带着村民们清理出3500多方垃圾!”75岁的村委会主任景仁明激动地说,那5天,村里动用了各种机械和车辆20多台,“把几十年积存的垃圾都一块清理了!”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市里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好。”驻南花窝村的邢台水业集团纪委书记岳中魁深知这项工作就是市委、市政府考验党员干部执行力的“试金石”。“派出上万名干部下基层,这些干部下去干什么,能不能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到位,这需要一个抓手,也需要一个检验的手段。”在邢台市委书记王爱民眼中,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的,因为这是抓基层强班子带队伍的一个抓手和载体。
一场遍及邢台农村的卫生清理活动由此展开。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共出动人员350多万人次、运输车辆9万余台次,清理垃圾杂物80多万吨,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
紧扣群众所需所盼,邢台市又将饮水安全、村街道路硬化、合格卫生室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等列为驻村工作队的十项基本任务,要求各工作队发挥智力、财力、物力、技术、项目等优势,着力完成。“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不仅需要解决事关整个邢台、整个农村发展环境的大事,更要着眼解决那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小事,小事的背后往往都存在着群众所期所盼的突出问题,这才是‘融’进去的真正标志。”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邢台市委组织部部长张砚平如是说。
的确如此,4月13日到15日,笔者走访了邢台市10个村子,发现驻村工作人员不仅在设法完成“规定动作”,解决涉及全村的问题,还在努力完成“自选动作”,解决一户两户的事项:在临城县前留村,村西30户村民热盼的自来水管道在县教文广新体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铺到了村头;在内丘县东石河村,多年来困扰村民的河流污染问题在省委研究室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思路;在巨鹿县大吕寨,在邢台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两眼需要轮着用电的机井终于可以同时浇地了……
◎河北日报记者在威县田野里采访打井队员
大面与小点
发挥机关人才、资源优势,实现干部驻村包村全覆盖
4月14日,临城县前留村内,张滇生所乘坐的汽车当天第二次打不着火之后,直接“趴”在了街道上。这位邢台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公室督导组组长一边打电话叫朋友开私家车来帮忙,一边向随行人员解释:“这辆车年纪大了,累趴下了!”
一辆已经跑了30多万公里的“老爷车”,近两个月拉着张滇生等人又连续跑了1万多公里,督导了200多支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如此工作强度的背后,是邢台市开展“双融双建”活动,实现干部驻村包村全覆盖目标的要求。
据邢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新介绍,该市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扩大了帮扶村的筛选比例,首先按近20%比例倒排出977个后进村作为帮扶转化重点,由省、市、县(市、区)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选派3000余名干部,组成977个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而对剩余的4185个村,则从县乡单位选派4200名机关科级干部驻点分包,实现全市5162个村选派干部驻村包村全覆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集中机关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推动全市乡村共同建设优秀党组织,建设和谐幸福家园。”邢台市委组织部基层科科长李中伏告诉笔者,全覆盖解决了广度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深度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滇生等组成5个督导组,被赋予了督导驻村包村干部真正融到基层的职责。
据介绍,为了让干部包村工作起到实效,各县都采取了分类帮扶的原则:党政机关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农技部门包种养专业村……很多县还设定了每周二、周五职能部门干部进村“现场办公”,为群众解决难题的工作制度。“全覆盖的要求,不仅是要干部融入群众,更要引领机关融入农村。”邢台市内丘县委书记刘飚这样理解“双融双建”,他认为无论是驻村还是包村,工作队的每一项工作都不只是几个驻村队员的事,而是要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力量,真正为农村解决实际问题。
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邢台市市级领导深入联系点56人次,225名县(市、区)委常委已经深入联系点476人次,还有196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驻村1350余次,发挥了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爱与小我
把农村作为干部锻炼和培训的基地,让干部在为民解忧中成长。
4月13日接受采访时,王栋先仍然忘不了那位插着输液管向他敬军礼的老兵。
王栋先是邢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带队在南宫市驻村。所驻村里有一位姓彭的抗美援朝老兵和老伴儿同时住院了,逐一上门入户走访是工作队的职责,王栋先带着队员去医院看望。
◎在邢台供电公司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巨鹿县大吕寨村的大棚西瓜长势喜人
医院的病床上,老人正在输液,看到队员来访,听着队员们问寒问暖,老人被感动了。为了表达感谢,他连续三次挣扎要坐起身来都被拦住了,最后一次老人不顾右手还输着液,慢慢举起手向前来看望的队员们庄严地敬了个军礼,并喃喃道:“谢谢党,谢谢政府。”那一刻,老人的举动让屋子里所有人都鼻子发酸,很多人落下了热泪。“我们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过就是去看看这位生病的老人,可老人竟然如此激动,这是为什么呢?”在接受采访时,王栋先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军礼绝不是敬给我们几名队员的,而是敬向始终关心群众疾苦的党和政府的。”
王栋先随后在日记中写到:工作这么多年了,自认为没有多高的思想境界,这次驻村也只是想着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就行,但这一刻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也对省委加强基层建设年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一年之内,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只要努努力能办到的一定要办到、办好。”市国资委驻临西县大刘庄乡田庄村工作队队长乔登选在心中给自己定下这样的原则。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几乎成了所有邢台市驻村干部的共识。
利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邢台市还把下基层作为后备干部锻炼和培训的平台,选派后备干部、年轻干部驻村包村,让他们在为农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逐一上门入户,问寒问暖,了解群众所想、所需,走访贫困户、五保户等重点人群,宣传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同时根据群众所反映的各种意见、情况和问题,进行梳理,寻找解决办法……“这是一个需要放弃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段充满收获的历程。”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邢台供电公司桥东分局营销主管侯艳宾在市里上班时,一周要健身3至4次,打乒乓球、羽毛球,生活惬意;而驻进巨鹿县大吕寨村后,新的锻炼方式已变成帮村民剪金银花树枝、打扫环境卫生、骑自行车走访……
4月14日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群众在用电方面的真实想法。在他和工作队的建议下,巨鹿县电力部门正在淘汰和更换全县不适应发展的单相变压器。“年轻人一定要把握住驻村的机会,感恩群众,情系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在‘补经历’中‘长能力’。”邢台市委研究室调研员、驻内丘县李田村工作队队长于志平提出倡议。
刊播单位:河北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2日
一名机关干部的驻村手记
李兆庆
◎本文作者李兆庆与李田村干部群众一起清扫街道
◎李兆庆与邢台市技师学院教师洽谈群众农枝培训事宜
2月10日,我和于志平组长、王宇晓同志入驻内丘县李田村,这些天通过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入户走访、街头巷尾和群众随机聊天等形式,对该村的村情民意有了基本把握,同时,对“怎么认识群众”、“怎么对待群众”、“怎么推动工作”等问题也有所感悟。
村里人真厚道——必须感恩群众、倾情乡亲
2月12日上午9∶30,我们在村委会召开“市委研究室工作组与李田村干部群众座谈会”。原定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56人参会,结果会议开始就到了74人,期间又陆续到了20人,最后近百人。
会场只好由屋里搬到屋外。会议期间,我们向干部群众介绍了全省基层建设年的精神要求,市委、市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战略部署,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和进展态势,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以及国家、省、市的惠农政策等。群众听得很入神,自始至终没有人走动、说话,不时还有人在拍照、记录。散会后,一些群众不肯离去,有的进屋瞧看我们的锅灶和床铺,有的反映自家的实际困难。一位老大爷的话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咱也不求你们就得天天盯在村里,就得办多少大事,只要有这个心儿,尽力了,就满足了。”
2月12日晚8∶00,我去该村友谊商店买洗涤剂。店老板杜喜增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你是市工作组的吧,今天的会我听了,你们讲得很实在、很中听,没有一句官话套话。”我连声道谢。当我要付钱时,他说:“你们从市里来俺这里也不容易,不要钱了。”我执意给钱。他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拿着!”最后,我硬把钱塞到他兜儿里才“逃”出来。
2月13日早7∶30,我们刚吃完早饭,就有两位村民来造访。看到我们还没来得及涮的碗筷,他们一边帮我们收拾(尽管我们不让)一边自我介绍,其中一位说:“我叫范三海,他叫范疙瘩,我们哥俩过来看看你们,村里不比城里,清冷,别冻着。”范疙瘩说:“从这儿出门往东一拐就是我家,有什么用得着的尽管说,你们开会说不让我们客气,你们也别客气。”看着朴实的群众,听着朴实的话语,我好一阵感动。
2月13日是周末,下午4∶30,我们拿着需换洗的衣物准备回市区,刚出村口,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可没走多远又转回来,车上人对我们说:“你们是市工作组的吧,我叫梁平海,这里离107国道挺远的,我送你们吧。”我们连忙谢绝。他着急了:“别客气,这两天村里人都在议论你们,说你们挺实在,真是来干事的,我愿意送你们,快上来一个……”
体会:通过与乡亲们零距离接触,他们的真诚和朴实深深打动了我,村里人真是厚道啊!尽管自己也是农民家庭出身,但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听群众的话少了,说群众的话更少了,确实和群众疏远了。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感恩群众,情系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在“补经历”中“长能力”。只要我们放下架子,端正态度,敬群众一尺,群众就会敬我们一丈,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
有些群众真困难——必须同伸援手、鼎力相助
2月19日下午3∶30,我们走访了群众赵平海家。这几乎不能叫家:20平米左右的破旧平房,屋子里除了两张旧单人床、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和一堆锅碗瓢盆外,再也没别的家当了。“老伴脑血栓栓住舌头10年了,不能吞咽,光一顿饭就得喂一个多钟头,大小便又不能自理,我下地干活都得用排子车把她拉到地里,她自己在家我不放心。”50岁的老赵边说边掉眼泪,“我是倒插门女婿,老丈人、丈母娘都80多岁了,老丈人又有病,我没钱给他治,街坊邻居就说我不孝顺,没办法,说不孝顺就不孝顺吧,谁叫咱没钱呢;儿子才19岁,初中没毕业就去建筑
◎李兆庆与群众一起修整田间公路
队当小工了,没法儿,得挣钱呀!”听着老赵的“哭诉”,我心里很难受,村主任杜国庆当场表态:“老赵,你放心,村里会尽最大努力帮你。”
2月19日下午5∶00,我们走进了村民杜玉春家,没见到他本人,他的儿媳妇耿瑞英抱着2岁多的孩子哭着说:“俺公公和婆婆去给孩儿他爸看病去了,只有我们娘俩看家,人家说他的病很厉害,不知能不能治好。”怕她伤心,我们安慰了一番离开了。村主任告诉我们,杜玉春家本来条件还过得去,但从他26岁的儿子得了肺癌(先截左臂、后割肿瘤)后,他就不得不四处借钱为儿子治病,十几万的外债,快把这个家压垮了。
体会:一个下午的走访下来,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有些群众的生活真是很困难,我们光同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施以援手,大力帮扶。一年之内,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只要努努力能办到的一定要办到、办好。我们要拉一把,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供养我们的乡亲父老。同时,我要大声向全社会呼吁,请大家同伸援手,帮帮他们!
环境整治真不易——必须迎难而上、多想办法
2月10日下午4∶00,我们和村干部刚刚把村委会东北角垃圾池周围散落的垃圾清理完毕,从旁边胡同走出一位老太太,“扑”的一声,把一簸箕花生皮倒在垃圾池外。支书李志敏走上前说:“婶儿,你看我们刚扫完,你怎么不倒到池里,又倒这儿了?”老人家不好意思地说:“倒惯了。”随后转身而去。李志敏苦笑着摇摇头说:“你们都看到了,没办法,你在前面扫,她(他)们后边就倒。”
2月14日早晨6∶45,我在买油条的路上与一位刚从路边厕所出来的老大爷闲聊了起来。“大爷,您家的厕所在家里还是在家外边儿?”“这不,就在这儿。”“这大冷的天儿出来解手多不方便,你为啥不把厕所建在家里?”“你是市工作队的吧,你们的提议很好,我也赞成,可家里没地儿,再说孩子们都在外打工,就剩下我老两口儿了,谁给弄呀?”
2月17日晚7∶30,我们在村委会办公室与村干部商量明天街道卫生清扫工作时,支书李志敏忧心忡忡地说:“你们也知道,咱村里穷,集体没钱,这几天雇人、雇车的费用,都是村干部垫的;下一步要买一辆铲车,等过几天暖和了,把那几个大垃圾堆清走,可现在钱还没着落,真是愁死个人。”大家都沉默了。最后,于志平组长说:“志敏,你也别上愁了,咱一块儿想办法,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体会: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之举,尽管有些群众不讲卫生的陋习还没有消除,但他们内心是拥护和支持的。市委要求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农村环境整治好,就是再难,我们也要干好。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一刀切”,更不能“钝刀切”,要多问计于民,多想办法,并且必须保持相当的推动力度。
刊播单位:邢台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3月13日
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鸡泽县穆曹庄村采风
刘承志 穆海英 段继霞
◎鸡泽县穆曹庄村民向邯郸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组献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驻穆曹庄村工作组现场督导打井工作,为驻村打下4眼灌溉深井
5月3日,记者来到鸡泽县曹庄乡穆曹庄村。村里的老老少少齐聚村东,村里工作组为村民打的第一眼深水井开始试水了。望着喷涌而出的井水,村民们个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村支书穆京周紧握住市交通局驻村工作组组长边海涛的手说:“你们为俺村打了致富井,俺们啥时候也不会忘记你们……”
穆曹庄村现有耕地619亩,人口652人,葡萄种植一直是该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几十年来全村只有1眼井,全村群众喝水、浇地全靠它,且井浅、出水量小,还时常出故障,别说浇地了,群众正常吃水也难以保证,前年村里安了自来水,群众吃水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每到灌溉高峰期村民们往往因排队浇地产生矛盾。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后,市交通运输局派出的3名工作队员第一时间进驻到村,通过入户走访搞调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连夜召开干群恳谈会,商量对策,决定组织打出4眼深水井,切实解决村民最关心的浇地难问题。
但资金怎么办?4眼深水井共需要资金约50万元,最后村民集资40万元,还有8万元的缺口。组长边海涛第二天赶回市交通局请求支援,局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了班子会议研究,8万元帮扶资金迅速拨付到了穆曹庄村,保证了打井工程于近日按期开工。穆曹庄村村民穆华方高兴地说:“多少年的老难题终于解决了,我们村600多亩耕地都能浇上水啦,而且我那块儿一季望天收的红薯地可以变成种一年两收庄稼地儿了。”
◎邯郸日报记者在鸡泽县穆曹庄村采访
“群众最急需的,就是我们要帮扶的。”边海涛说,从2月进驻该村开始,工作组就是按照这种思路,为村民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该村村民活动广场修建多年,破旧不堪,村民无学习资料和娱乐用品,村民生活单一缺乏精神食粮,对此工作组又筹资对村里广场进行了修建,安装了健身器材,统一种植了柿子树,进一步绿化美化,并购置了锣鼓各一套、秧歌、鼓手服装35配、扇子60把组建起了村秧歌队。建起了农家书屋,购置了空调、电脑、打印机各1台,书架3个、图书5000余册,为村民提供了学习、活动场所,方便群众网上政策咨询、农业科技知识及相关资料查询,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3月27日,工作组又积极协调组织县中医院医护人员带着药品及血压计、听诊器等诊疗用品,开展了以“送医、送药、送温暖”为主题的义诊活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共免费就诊300余名群众,发放了价值1万多元的医用药品。“下一步针对该村内脏、乱、差,垃圾乱堆乱放的情况,我们将在村里增设3个垃圾半封闭储存点和30米排水明沟,为村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再投资30万元在村南邯临路沿线修建1000米的文化墙,并修建一个3500平米的带状广场,真正做到把能真真切切看到的幸福放在老百姓的心窝子上……”边海涛满有信心地说起了他们的近期打算。
刊播单位:邯郸日报
刊播日期:2012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