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绛 读杨译

访杨绛 读杨译

罗新璋

二〇〇四年夏,一天,杨先生来电,告有一小事“相烦”,我于当天下午即骑车去南沙沟。她出示SOFIA(Société Française des Intérêts des Auteurs,“法兰西作家权益保护协会”)来函,称钱先生名下有三十八美元的稿酬。因数目甚微而手续颇烦,经研究决定放弃,不去理会。——类似事例,如二〇〇五年九月五日曾代杨先生致函法国Gallimard出版社,同意Folio袖珍本再版“钱锺书两篇小说”,并告稿费请直接汇至清华Fonds Philobiblio Scholarship“好读书助学基金”为感。两年后,去拜访杨先生,曾赐一册,Qian Zhongshu:Pensée fidèle,并有题字:“新璋小弟存览 杨绛代赠 2007年7月12日”。

那天正事说过,杨先生问我:“你在忙什么?”告以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聘我为客座教授,杨先生即说,新中国成立前台湾大学或台湾师大也曾聘请过钱先生。(回来后,查华中师大版“钱锺书年谱”,一九四八年栏内载:“本年台湾大学聘钱锺书为教授……他均谢辞。”)我接着说,上学期为博士生开翻译研究,暑假后下学期,要为硕士生讲古代翻译,另有两节法译中。拟从傅雷、李健吾、杨先生的译著里找些篇章做教材。

杨先生代钱先生赠送作者书

作者与杨绛先生合影 摄于2007年7月12日

我六二年曾花三四个月,对读过半部《吉尔·布拉斯》(因为六三年工作方向改为中译法,而中止,未读完),觉得比《堂吉诃德》译得活。杨先生说,那是因为原文是法文;言下之意,她西班牙文不如法文娴熟,放不开手脚。

人民文学出版社当年五月出《杨绛文集》八卷本。这时杨先生捧出载有《吉尔·布拉斯》的第七、八两卷相赠,戏说这等于推广自己。我烦杨先生最好亲笔题签。杨说:早晨还能写字,下半天就是老人字了,大大小小,不宜题写。杨先生左耳还能听一点,为便于交谈,有时借纸助谈;这时她在纸上写出“罗新”两字,果然一大一小。

因题字,说到钱先生的字。我说,最近《中国书法》上载文,说《石语》早年(一九三五年)笔录,字体瘦长而纤细,像瘦金体,而六十年后写的题记(“绛检得余旧稿……”),笔画饱满而遒劲,颇有东坡笔意。杨说,钱先生字早年学郑孝胥(在纸上写此三字),晚年字像他舅舅王蕴璋(写“王蕴”两字),“璋”跟你的“璋”一样(旁注“西神”)。(据“钱锺书年谱”称:“母亲姓王,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之妹。”)

随后随便闲谈,讲到傅聪、傅敏兄弟和傅雷家教等,不克备载。我于次日晨,把谈话内容略记于所得《文集》第七卷卷首,注明“二〇〇四年七月十三日晨记”。

我一向佩服杨先生的翻译。觉得有些处理,比傅雷更自由更大胆。傅雷强调“重神似,不重形似”,总还求似,不脱形迹;杨先生的翻译,像钱先生一再申说的,真是朝得意忘言、登岸舍筏(见《管锥编》12页)一路做去。按《庄子·外物》篇: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移用于翻译,或可释为:把意思传达过来,而忘掉语言形式、句法结构。又,佛有筏喻,言达岸则舍筏。《筏喻经》谓:“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舍此,当担戴去。于意云何?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凭粗浅阅读印象,杨译主要特点,约略可分为:

其一,师其意而造其语。试举例说明之:

例一:Mon père,qui n’était pas plus scrupuleux qu’un autre paysan,approuva la supercherie.

英译:My father who was not more scrupulous than his neighbours,approved the deceit.

杨译:我爹是个农夫,不知轻重,也赞成调包。(19页)

Paysan=peasant,Tobias Smollett的英译,作neighbours。杨译完全摆脱原文句型的拘缚,译成复合单句,意思直截而明晰。我曾以此译示康强兄,他说想不到有这样处理,表示佩服。施兄,中译法、法译中兼善,是法语界难得的人才。

例二:Non,Estelle,vous n’êtes pas logée ici assez commodément pour recevoir quelqu’un chez vous.

英译:No,Estella,you have no convenience for him in these lodgings.

杨译:不成,艾斯戴尔,你这房子不便留客。(341页)

英译已简化,如用中文直译出来,大致是:您在这里住得本不太舒服不可以留人在您家。原句是标准的法文句,但与中文造句,不无龃龉之处。如照原句译出,文字啰啰唆唆,杨译不惜更易原文结构,另选词语,简明易懂。

做翻译的人,大多以为,“此筏益我,不可舍此”,译出不少带外来味的中文句子。两种语言,千百年来使用习惯不同,往往扞格难通。翻译时是否要顾及原文形式?想到六三年初曾将René拙译寄沪,傅雷先生细读之后,指出有些译句太靠近原文。我复信里说,人家已认为我译得太自由了;先生答告:翻译受原文约束,永远会不够自由的(原信已毁,大意不错)。可为印证的是,先生五一年致宋淇函就说到:“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通常总是胆子太小,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太多……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这一主张,不似得意忘言、登岸舍筏那样决绝。傅译《高老头》第一句,就完全仿法文句法:“一个夫家姓伏盖,娘家姓龚弗冷的老妇人,四十年来在巴黎开着一所兼包客饭的公寓,坐落在拉丁区与圣·玛梭城关之间的圣·日内维新街上。”他还主张,通过翻译,“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而杨先生的译文,基本上看不到西式长句,大多拆解成汉语短句。区以别之:傅译重传神(不重形似),杨译尚写意(得意忘言)。

“我的父亲,并不比另一个农夫更多顾忌”与“我爹是个农夫,不知轻重”,从原文的比较句,易为中文直陈句,宁无失乎?四世纪高僧道安有言:“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安惟惧失实,态度强直,但也允许时改倒句(“惟有言倒时从顺耳”),钱先生在《管锥编》1263页指出:“故知‘本’有非‘失’不可者,此‘本’不‘失’,便不成翻译。”故凡翻译,语音、辞藻、句式、修辞,必有所失。“安言之以为‘失’者而自行之则不得不然,盖失于彼乃所以得于此也,安未克圆览而疏通其理矣。”未克圆览的,不光道安一人。

其次,依傍形象以取胜。

例一:Justement,répliqua le médecin,une vieillesse anticipée est toujours le fruit de l’intempérance (=abus des plaisirs de la table).

英译:Right,said the physician,an early old age is always the fruit of intemperance.

杨译:医生道:“一点儿不错,贪吃贪喝就要未老先衰。”(74页)

英译基本照搬。此句法文直译为:“提前衰老是滥用饮馔之乐的后果。”不如杨先生倒过来译,缘因果关系明显而“后果”两字可略。

例二:Elle me parut assez jolie,et je trouvai ses allures si vives que j ’aurais bien jugé que ce cabaret devait être fort achalandé(=qui a de nombreux clients).

英译:She appeared handsome enough,and withal so sprightly and gay,that I should have concluded that her house was pretty well frequented.

杨译:我觉得她长得不错;我一见她那股子风骚劲儿,就断定这旅店一定生意兴隆。(7页)

法文ses allures si vives,英译作so sprightly and gay,不及原文具体可感,直译为中文“她的步态那么活泼”,而杨译“她那股子风骚劲儿”其形象呼之欲出。文笔讲究的散文家这么译来,似欠雅驯,但在底层混惯的流浪汉,玩世不恭,从他眼中看来,真是这副模样!

例一中intempérance,《法汉大辞典》释义为:饮食无度,纵酒,纵欲。英译intemperance,《新英汉词典》释义为:无节制,放纵,饮酒过度,酗酒。英法文便于互译,可谓“等值”!法国自笛卡尔倡唯理论,注重理性教育,培养抽象思维,喜用抽象词语。杨译适应我国读者的审美习惯与审美趣味,译作“贪吃贪喝”,用形象语取代抽象词,易于接受。例二中ses allures si vives,英译作so sprightly and gay,反不及原文,而以杨译“她那股子风骚劲儿”为胜。

文学作品,非学术论文,要以形象取胜。王弼(226—249)言:(形)象生于意,尽意莫若象。锺嵘(468—522)提出:“古今胜语,皆由直寻。”“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认为“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形象愈生动,就愈有滋味。文艺作品,重在艺术形象,应尽量避免抽象概念。由于西方人与东方人思想方式不同,原文中的抽象词,杨先生总设法易以具体的形象语,如“贪吃贪喝”与“风骚劲儿”等译笔。好处如王国维所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多用、善用形象语,正是杨绛译艺的一大特色。

其三,顺理补笔岂无功。

例一:Nous autres personnes du commun,nous regardons les grands seigneurs avec une prévention qui leur prête souvent un air de grandeur que la nature leur a refusé.

英译:We common people,look upon all your great noblemen with a prepossession that often gives them an air of greatness which nature has refused.

杨译:我们平头百姓对贵人阔佬有成见,尽管他们生相庸俗,也觉得气宇不凡。(326页)

此译例后半句照法文译来为:有一种先入之见赋予他们一种老天拒绝给他们的气宇不凡;“尽管他们生相庸俗”,乃杨绛的改笔或补笔。

例二:Monseigneur,lui répondis-je. La renommée qui loue ordinairement plus qu’il ne faut les belles personnes,ne dit pas assez de bien de la jeune Lucrèce,c’est un sujet admirable,tant pour sa beauté que pour ses talents.

英译:My lord (I replied),fame,which usually praises beauties more than they deserve,has not said enough in commendation of young Lucretia,she is an admirable creature,both as to her person,and talents.

杨译:我答道:“大人,美人儿往往是见面不如闻名,不过这年轻的璐凯思实在是闻名不如见面,她是个色艺双绝的人才。”(615页)

此译例,前半句法文意思为:名声对美人儿的赞扬,往往言过其实。杨译撮取其意而结合上文,套用“见面不如闻名”这一习用语。汉语讲究言对事对,各有反正,后半句“闻名不如见面”,乃译者补笔。

西方在二十世纪对翻译有诸多探索,取得卓越成绩。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写于一九二三年的《译者的任务》,对翻译有不少创见;半个世纪后,才由德里达等人发扬光大。总的意思是,翻译不是炒冷饭。“译作绝非两种僵死语言之间干巴巴的等式。”“任何有益的翻译讨论中,都包括两点,一是忠实于原著,二是译文再创作的自由。”“翻译的语言,能使自己从意义里摆脱出来,而再现原作的意图(Intentio)。”“真正的译作不会遮蔽原作,而会通过自身的媒介加强原作。”“不妨说,在译作中,原作达到一个更高、更纯净的语言境界。”(张旭东译文)

生平喜读杨译,于杨先生的翻译造诣与翻译智慧,亦仅管窥蠡测,“识其小者”。本着“取譬明理”,略举数例,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惟冀“罕譬而喻”,可以看出,通过杨译,确有“加强原作”之胜。《吉尔·布拉斯》杨先生译于五一至五五年,四十至四十五岁之间,六二年重新校订。当时浑不知域外译坛风云,钱先生著作里亦从未提及本雅明。而本雅明《译者的任务》,要到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出版的《西方翻译理论精选》中才第一次介绍过来。杨先生对翻译自有自己的章法:“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译者只能在译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达”,“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其《翻译的技巧》这一长文中,也只引用过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厄(P. Cauer)的一句话:“尽可能的忠实,必不可少的自由。”杨先生把译者的职司比作一仆两主,在侍候作者、读者“两个主人不能兼顾的时候,这点不忠实和自由,只好比走钢丝的时候,容许运用技巧不左右跌倒的自由”。

从补笔两个译例,可看出这“一仆”,不是奴仆、佞臣,而是运用了“这点不忠实和自由”。例一,“生相庸俗、气宇不凡”对举,比原句“老天拒绝、气宇不凡”为佳,刘勰所谓“反对所以为优也”。例二,原句“名声对美人往往赞扬过头,而对这年轻的璐凯斯则赞扬不够”,殊觉平淡,而经译者更易润色,胜于原句多多。对句、排比,是中文修辞所长,用在译文上,可补外文所欠缺,发挥独特的汉语优势。再说,补笔不善,未免多事;补而善者,能锦上添花,突过原本,亦无愧于作者。译者以自身的文字修养,并符合语法修辞、审美趣味,对原文做相应的变通与调整,是对原著进入汉语语境更高层次上的负责,也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翻译史上成功的译例,应能进入翻译学研究的范畴,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形态。补笔不失为翻译之一法。竺法护《正法华经》中译“天见人,人见天”。鸠摩罗什(343—413)译经至此,觉得此语在言过质,与僧睿相与参正,在《法华经》里译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成为翻译史上有名译例。钱先生推许道:“辞旨如本,质而能雅,睿此译可资隅反。”我们已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在对待成功译例上,不应该不如六朝人。

评译本好坏,仅从译文看,只是浮表的印象,对照原文,才能看出译笔的优劣,功夫的深浅。“我爹是个农夫,不知轻重,也赞成调包”,这句中文,一般水平也写得出。假如看到是从法文Mon père,qui n’était pas plus scrupuleux qu’un autre paysan译成“我爹是个农夫”,凡稍有点翻译经验的朋友,都会觉得新颖可喜。杨绛的《吉尔·布拉斯》是本精心翻译之书。一路读下来,妙悟胜译,纷至沓来,教人学不胜学,无从下手。四十六万字的长篇,各种词类、各种句型,都出现了,需用上无数翻译技巧,才应付得下来。如:

Seigneur cavalier,vous venez apparemment dans cette ville pour voir l’auguste cérémonie de l’auto-da-fé qui doit se faire demain.

英译:Senor Cavalier,I suppose you are come to town to see the august ceremony of the auto de fe,which is to be performed tomorrow.

杨译:大爷,明天这里有宗教裁判,仪式隆重,你想必是上城瞧热闹来了。(据杨绛手改本608页)

原文l’auguste cérémonie,前译“仪式隆重”,后译“热闹”,一词二译,手法高明,不像初学者笨拙,一眼就能看出。技巧之于杨译,犹如盐溶于水,不注意会觉察不出。又如,在《翻译的技巧》一文中,杨先生在译界第一次标举“点烦”:原句的介词、冠词、连接词等等,按汉文语法如果可省,就不必照用。芟芜去杂,简掉可简的字。如:

Je les remerciai de la haute idée qu’ils avaient de moi et leur promis de faire tous mes efforts pour la soutenir.

英译:I thanked them for the high idea they had conceived of me,and promised to do all that lay in my power to maintain it.

杨译:我谢他们器重,说一定尽心,不负重望。(28页)

杨先生用旧小说语言译《吉尔·布拉斯》,如用现代汉语,可以写成“我谢他们对我的器重”,也不嫌字多,但译者善于点烦,故语言显得干净精练。

吉尔·布拉斯出身贫苦,十七岁离家,开始闯荡人生。他是个通才,没甚大本领,却有小聪明。小说写他的一生,开始在下层混日子,最后爬到社会上层。三教九流,各阶层都有接触,翻这部小说,杂学旁收,什么都要懂,才能胜任。如一次主人翁遇到一个相面的:

Il me répondit gravement:Si j’arrête sur vous mes regards,ce n’est que pour admirer la prodigieuse variété d’aventures qui sont marquées dans les traits de votre visage. A ce que je vois,lui dis-je d’un air railleur,votre révérence donne dans la métoposcopie. Je pourrais me vanter de la posséder,répondit le moine,et d’avoir fait des prédictions que la suite n’a pas démenties. Je ne sais pas moins la chiromancie,et j’ose dire que mes oracles sont infaillibles,quand j’ai confronté l’inspection de la main avec celle du visage.

英译:He answered with great gravity:“My reason for fixing my eyes upon you,is to admire the prodigious variety of adventures which are marked in the features of your face.”“I see (said I,with an air of raillery)that your reverence deals in metoposcopy.”“I may boast of possessing that art (replied the monk),and of having made presages,which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event. I am also skilled in chiromancy,and will venture to say,that my oracles are infallible,when I have compared the inspection of the hand with that of the face.”

杨译:他一本正经的说:“我在相你的面,照你这相貌,一定饱历风波,我很钦佩,所以只顾看你。”我冷嘲热讽道:“原来你老师父善于风鉴?”那修士答道:“那是我可以夸口的。我的预言到头来句句都准。我相手的本领也不差。要是让我把面貌手纹对照着看,我敢说我是个铁嘴。”(手改本356页)

此处录出大段英法文,以供懂外语的朋友鉴赏。对照着看,才更能体味译笔的妙处。读到会心处,颇令人解颐。勒萨日写于路易十四、十五朝的小说,去今已三百年,虽则趣事连连,诙谐讽刺,奈如今已进入读图时代,捧着这上下两厚册,不免稍觉其长。对照外文读,则能弥增阅读趣味。总而言之,即使《吉尔·布拉斯》算不上伟大的作品,杨绛的译本却肯定是伟大的翻译。

呜呼!翻译之理,古今纵横;翻译之文,奥妙无穷。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往昔赴南沙沟,聆听钱公畅论“不失本便不成翻译”之理;而今钱先生之高论不可复闻矣,杨先生之慈颜亦不可复见矣!其谁能复益我以十年之学耶?

2016年7月27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译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