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卷二 七言古诗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登进士第,释褐麟台正字。本年武周代唐,改元光宅,子昂诣阙上书。约于天授二年(691)迁右拾遗。圣历初因父丧解官回乡,后为县令段简诈诬得罪,死于狱中。陈子昂在唐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反对六朝华靡虚弱文风、追求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的口号,为诗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陈子昂集》十卷。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②,

独怆然而涕下③。

幽州台,是有故事的。查查资料,你就更加明白诗人为什么“前不见古人”了。

这是一篇历久弥新、千古传诵的佳作。仅此四句,何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注释】①幽州台:也称蓟北楼、燕台、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于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遥远,无穷尽。③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

【点评】这首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记载,陈子昂本年随军进攻契丹,三月,唐军前锋为契丹所败,全军震恐不前。子昂屡进良策,不仅不被采用,反而遭主帅贬抑,因登幽州台有感而作此诗。幽州台曾是令人向往的君臣际遇的地方。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觉到的则是另一番滋味。曾经有过动人的君臣际遇的古人已随岁月流逝而不可复见,而这一故事只能留给后人凭吊;后来者或当有君臣际遇,但我见不到了,反正现在没有。眼前所见的是不被理解的现实。

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无论是谁也不能不怆然涕下,慷慨悲歌。在这里,诗人抒写了时不我与、壮志难酬的孤愤。他以慷慨悲凉的情调,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与寂寞苦闷的情怀。诗歌创造出北方原野苍凉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之上,站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这种沉雄悲壮的气势、苍劲质朴的风格,一扫初唐诗坛的齐梁余风,打开了盛唐诗歌的通路。此外,这首诗本自《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本意在于感叹天地悠悠,人生短暂,宇宙无垠,个人渺小。初唐人用此意作诗者甚多,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等,但情调大多低沉。只有陈子昂此作,虽写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孤独,但境界阔大,凌轹千古。这首诗的前二句也有来源和出处。唐孟棨《本事诗》云:“宋武帝曾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昔陈王何足尚邪!’”陈子昂借用宋武帝称赞谢庄的语句,以表现自己的情怀,在用典的基础上使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李颀(690—751),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寄籍颍川(今河南许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及进士第,调新乡尉。因久不得升而弃官归隐。李颀诗题材广泛,边塞诗、音乐诗、怀古诗、咏史诗均有佳作,尤以边塞诗著称于世。其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七律声调洪亮,风格疏朗。《河岳英灵集》卷上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亦长。”《全唐诗》收其诗三卷。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⑤。黄云陇底白云飞⑥,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⑦,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⑧,

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①古意:指拟古乐府之作,常常以托古的方式写现实。②长征:这里指从军,从事于远方边塞的征战。③幽燕:幽是幽州,燕指战国时燕地。这里泛指河北、辽宁一带。此地古代战争频繁,游侠甚多。④七尺:本言七尺之躯,这里指生命。⑤猬毛磔:比喻胡须像猬毛那样攒起,形容威武之状。语本《晋书·桓温传》:“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猬是刺猬,磔是开张的意思。⑥黄云:谓黄云般的田野,指尘沙飞起如黄云一般。陇底:山下。陇,长坂、山坡。白云:比喻白马像白云一样飞驰而去。⑦辽东:辽水之北,指上文的幽燕一带,秦汉时为辽东郡。⑧羌笛:产于羌地之笛,三孔,与普通笛子不同。羌指西戎之地。⑨三军:全军,所有将士。春秋以后,大国通常设三军,或称上、中、下三军,或称左、中、右三军,或称前、中、后三军。

【点评】这首诗写一名戍边军士的乡思之情。首句总起,第二句至末尾都是描述“男儿事长征”的情况。先写男儿勇猛刚烈的形象,用五个五言句表现;再写久戍边塞而产生的厌倦与悲哀,用六个七言句表现。中间以辽东小妇弹奏乐曲使战士下泪,更衬托出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这首诗在结构上采取了前五言后七言的方式,在语言的风格上前后变化,五言质直古朴,七言流畅圆转,从而在轻生好勇、任侠使气的壮士形象塑造之中,也透露出军士们从戎远征时艰辛困苦的生活与凄苦哀婉的情怀。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②,虬须虎眉仍大颡③。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④。东门酤酒饮我曹⑤,

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⑧。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释】①陈章甫:江陵人,排行十六,制策登科,官太常博士,隐居嵩山二十余年,与李颀交谊深厚。②坦荡:胸怀宽广,光明磊落。③虬须:卷曲的胡须。大颡:宽脑门,大额头。④草莽:草野。⑤酤酒:即沽酒,买酒。我曹:我辈,我们。⑥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官。⑦郑国游人:指作者。李颀家居颍阳,当时任新乡县尉。二地皆属古郑国地。写此诗时,诗人送对方罢官归乡而自己仍未归乡,故称“未及家”。⑧洛阳行子:指陈章甫。因陈章甫虽为江陵人,但隐居嵩山二十余年,嵩山距洛阳最近,故称“洛阳行子”。

【点评】这首诗是李颀送别友人陈章甫之作。据陈章甫《与吏部孙员外书》与《亳州纠曹厅壁记》,他曾隐居嵩山二十年余年,天宝九年(750)官亳州纠曹。这首诗作于陈章甫罢官回乡之时。开头四句叙述送别时的气候环境。在大麦变黄、枣花盛开、桐叶正长之时,送别友人,自然情动于中而不能自已。“陈侯立身”四句写陈章甫的品德、容貌、才学和气节。“东门酤酒”四句叙写饯别时陈章甫的情态,突出他胸襟阔大、品性清高的特点,表明饯别时仍然意气飞扬,举止不凡。“长河浪头”六句设想陈章甫走后途中的情形。尤其是最后二句,既写出了世态炎凉,又表现出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昨日罢官,今日饯别,尚不至落寞,而归乡以后,故乡相识者甚多,必当欢迎于道左。这是对陈章甫的安慰之语,而慰人亦即自慰。本诗虽为送别诗,所写内容亦为困顿失意之事,却表现了旷达豪爽的情怀,体现了盛唐士人普遍的精神风貌。对于李颀来说,更是诗如其人。

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③,初弹渌水后楚妃④。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

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①今夕:化用《诗·唐风·绸缪》中的典故:“今夕何夕,见此良人。”②广陵客:据《晋书·嵇康传》,嵇康善鼓琴,景元三年(262)被杀,临刑索琴奏《广陵散》,曲终叹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这里指善弹琴者。③华烛:带有装饰的蜡烛。④渌水、楚妃:都是琴曲名。嵇康《琴赋》有“初涉《渌水》”句,晋石崇有《楚妃叹》。⑤清淮:淮水,即淮河。李颀曾为新乡县尉,新乡地近淮水。

【点评】这是一首专门咏琴的诗。古代虽有一些咏音乐的诗歌,但极少有佳作,盖为音乐之声较为抽象,难以描摹。唐人咏诵音乐之佳者,仅李颀、白居易、李贺数人而已。李颀的名作尤多,仅本书所选,即有三首。本诗题为琴歌,属于乐府旧题。实际上是借乐府旧题而写的音乐诗,以摹写琴声而作离别之思。开头由饮酒引起弹琴。接着一转,用“月照城头乌半飞”二句写未弹琴以前的夜景。随后“铜炉华烛”四句写弹琴时的情景。作者通过室外气候环境和室内宴会场景的描写以烘托琴声的悠扬、清越、婉转、流畅的变化,以及给人带来的欢快、悲苦、愉悦、愁闷的感受。最后二句既是以琴歌留别,也是听到琴声之后的感触,由琴声而引起归隐之念。全诗扣紧题面“琴”字,将琴声这一非常抽象之物写得绘声绘色,有时间,有景色,有人物,有感触。既章法齐整、井然有序,又摇曳生姿、情趣盎然。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②,一弹一十有八拍③。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④。古戍苍苍烽火寒⑤,大荒阴沉飞雪白⑥。

先拂商弦后角羽⑦,四郊秋叶惊摵摵⑧。董夫子,通神明⑨,

深松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①这首诗的题目,唐宋以来诸书记载有所不同。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所录与本书相同。宋人李昉《文苑英华》则作《听董庭兰弹琴兼寄房给事》。董大:即董庭兰,唐肃宗时宰相房琯门客,以善弹琴而深得房琯赏识。后借房琯招货纳贿,以至于房琯也受到斥责。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其音悲凉。弄:一本在“胡笳”下。弄是一种乐曲体裁。房给事:即房琯,天宝五年(746)正月为给事中,六年正月贬宜春太守。②蔡女:即蔡琰,字文姬,先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汉末为胡骑所获,后辗转入南匈奴。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将她赎回,重嫁董祀。③一十有八拍:指蔡琰作《胡笳十八拍》事。拍,指乐曲的段落。④汉使:指受曹操派遣前往匈奴赎蔡琰的使者。归客:指蔡琰。⑤古戍:年代久远的边塞。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⑥大荒:荒远之地。这里指胡地。⑦商弦、角羽:都是指琴的音调。古琴有七弦,配以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徵为七音。⑧摵摵:本为落叶声,此处喻琴声。⑨神明:即神的意思。⑩乌珠部落:指南匈奴。乌珠即乌珠留若鞮单于,汉成帝时人。逻娑:唐时吐蕃的首都,即今西藏的拉萨市。幽音:指变调前幽咽之音。飒飒:形容水的声音。呦呦:鹿鸣声。长安城:唐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掖垣: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掖,门下省在左,即东边。凤凰池:指中书省,又称凤池。青琐门:泛指宫门。高才:指房琯。脱略:不受拘束。

【点评】这首诗作于天宝五年(746),时李颀在长安,房琯为给事中。全诗描写董庭兰弹《胡笳弄》的情况,重在状琴声。开头八句先写胡笳声的来历,叙述蔡文姬事,创造荒凉孤寂、黯淡悲凄的气氛,接着过渡到琴声。从“董夫子”开始,一直到“野鹿呦呦走堂下”,完全是描写董庭兰弹胡笳弄的声音。这一段是从各个方面烘托与渲染,有正面描写,但更多的是侧面烘托。“长安城连东掖垣”以下四句,是专对房琯而言,表现对房琯含蓄的赞扬,以为他不重名利,超逸脱略。“日夕望君抱琴至”,既切房琯,又切董大,也切作者,暗示三人确为知音。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运用规制宏大、气势纵横、婉转流动的七言歌行体,来表现胡笳声的千变万化与复杂新奇,从而成为古往今来描摹音乐诗中的杰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