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革新文体

第三章 革新文体

李翱《韩文公行状》说:“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全唐文》卷六三九)李汉《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说:“至后汉、曹魏,气象萎薾;司马氏已来,规模荡尽……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全唐文》卷七四四)稍后的赵璘则指出:“元和中,后进师匠韩公,文体大变。”(《因话录》卷三)

革正文体,创造一种精炼生动、接近口语、富于表现力的新型“古文”,取代了雕绣藻绘、鱼馁而肉败、无益于实用的骈体,是韩愈在文章上最为明显、影响也最为巨大的成就。这首先是行文体制问题,是一般文章的表达方式问题,因而其意义远在文学之外;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种“古文”作为一种更适用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灵活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手段,又成了文学散文的更好的表达工具。有了这种工具,古典散文才解脱了骈体的桎梏,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天地。从具体创作实践看,韩愈以后,用“古文”写作的作品成为中国艺术散文发展的主流,创造出唐宋及其以后文学上的一个主要成就。所以,这次文体改革在文学上的意义更值得特别重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