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学识浅薄、才钝智拙,而我却偏爱读《论语》。初读时对它并不了解,于是断断续续又读了一些其他注解《论语》的书,渐渐地我明白了其中的故事和孔子话语的深意,于是更加喜欢,也更加爱读与它有关的书。后来便引导学生读,学生总是感到乏味,于是我就给他们讲其中的故事和道理,我发现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于是我便有了想法:能不能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论语》,把其中的内容穿成故事,这样孩子们不就更容易接受了?基于这个想法,我读了有关《论语》的书籍,搜集了《论语》中的人物资料进行编撰。

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我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虽然像子贡所言“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但孔子也有他平凡的一面,他是一个终身治学的学者,他又是一个敬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用个人的名望来改造世界的行者。他因为好学得到认可,因为教授弟子得到拥护,在礼乐崩坏的战乱年代,他用博学和智慧撑起名望,他的身边聚集着当世的精英,使他有了要建立大同世界的愿望。于是他带领弟子们入仕行道,后来又周游列国求发展,历经十四年艰辛。一是想为弟子们证明修己成名后,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用武之地;二是想借助明主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可是行不通,他处处碰壁,但他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为那个杀伐无道的时代,树立起了一道别致的景致。他没有成功,他似丧家之犬,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太伟大了,后人对他没有嘲笑,只有敬重,把他奉上了圣人的神坛。

孔子是一个真实的人,有他真实的故事。他倾其毕生都在为世河修堤,他害怕阿谀趋俗、毁方瓦合;他担心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惊惧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他希望天下小人,都能成为谦谦君子。所以他要为世人修建心灵的河堤,让那“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利欲之水、权欲之流不要泛滥,让天下不会民不聊生。大禹治的是有形的水,而孔子治的却是欲望之洪。尽管他哀叹,尽管他没有成功,但又怎能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尼采语)。圣人的价值就是如此。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但其思想熠熠生辉,它的背后是一个个有关圣人真实的故事。这是一部社会宝典,这是一部人文宝典,这也是一部教育宝典。作为社会宝典,它承载着道德的使命、良好社会的愿望;作为人文宝典,它赋予了人成长的方向、文化的力量;作为教育宝典,它顺性而教,为每一个上进的心灵注入希望。弥读《论语》,拨亮一盏心灯,照亮一片通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兹借圣人之口讲述他的故事,也算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圣人自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见学习与教育是他人生的两大主线,而两者之间又相互交错,学是为了更好地教,教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为此本书分为三部分:一是讲述圣人一生的亲身经历;二是讲述主要弟子受教的情况;三是讲述圣人学习成长的过程。特别指出的是,在圣人的“成长篇”中,不仅讲述了孔子学习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加入了他对诗、书(当时指《诗经》《尚书》)的认识,以及其中有关的故事。另外把他对君子的论述,以及当时他对人物的评价和仁德思想、礼乐践行都含纳其中。本书共讲述《论语》400余则,在其中都做有标注,示例:(a•b),即第a篇第b则,书后附《论语》全文,以便读者对照研读。可以说这是一本了解《论语》的入门之书,也是一部讲述圣人孔子故事的书,至于用到《孔子家语》等其他书中的内容,本书不做标注,只将其书名附后。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系统地掌握《论语》、运用《论语》的有益之书。

本书在编写时,多次得到吴老师(吴伟,河南省教育学会会长)的鼓励和帮助,在此特别感谢!编者能力有限,挂一漏万,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海涵!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