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

第一章 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

在一切与地理相关的意象中,区域观念应该是最基础,因之也是最重要、最有穿透力的一种。一方面,它是对史料进行解读、定位的坐标体系。就数量来说,古人对这种坐标用得最多、最经常的当然是政区名——正因为如此,历史地理学训练中最基础的就是政区沿革和地名考证,在传统时代,它构成了这门学问的核心。无论如何,那些知识是比较客观、明确,甚至可以说是机械的。此外,有一些自然山川名,其内涵稍为复杂,但也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方面,真正比较复杂的是一些地区名。虽说这中间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由于它们往往出自文人笔下,大多在文学语域中发挥作用,各种历史的、自然的、心理的理据交互掺杂,常使得其能指和所指不完全吻合,在具体用例中也就表现出相对较强的不确定性。

从历史文化地理角度来说,一个具有确定空间范围、能获得广泛认同的区域,其实也就是一个感觉文化区(或曰乡土文化区)。因为这些区域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其背后必然有着自然山川、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支撑。如果能将这些区域及其所依凭的感知理据梳理出来,厘清其中的等级系统,等于也就寻到了古人认知地理空间的一把钥匙。

在中国史上,唐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书选择对唐代的感觉文化区体系进行探讨。以下的展开分四部分。首先梳理感觉文化区的学术脉络;然后先将中华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讨论其空间分布范围;再将南北方分为两大块,分别考察其内部的区域差异;最后就唐人心目中总体的文化地域结构,以及影响唐人文化感知的因素加以检讨。

需说明的是,本章所谓唐,主要是一个时代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因讨论中采用的全都是汉语资料,基本上出自唐人手笔。至于当时域外、异族人士是否认同,非汉语资料中有无记载,因可作为另一学术问题,且限于学力,在此暂不涉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