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8年(戊戌) 9岁

| | 1958年(戊戌) 9岁

1月 《延河》重组编委会,由柯仲平、柳青、郑伯奇、杜鹏程、王汶石、戈壁舟、魏钢焰、王丕祥、安旗、贺鸿钧、胡采十一人组成新的编委会。胡采任主编。

3月13日 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与市文联召集文艺界作家、评论家、编辑和业余作者,召开座谈会,柳青、郑伯奇、杜鹏程等人与会发言。

3月 《延河》1958年第3期发表了茹志鹃的处女作小说《百合花》。

4月 《延河》1958年第4期发表了柳青短篇小说《咬透铁锹》,后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狠透铁》。

5月14日 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创办歌颂“大跃进”生活的诗歌墙报《街头诗窗》。

7月27日 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召集西安地区作家、文艺理论工作者、青年作家,座谈关于作家与群众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邵荃麟出席会议并讲话。

8月21日 《延河》召开扩大的编委会,明确提出刊物要以面对陕西群众, 反映本地区生活斗争为中心,以发表小说、特写为主,作品要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会上,杜鹏程提出二分之一的编辑人员应经常下到生活中去,在深入生活、组织稿件的同时,兼顾发行工作。此后,这一建议被作为一项工作制度确立下来,《延河》编辑人员每年都有一段时间,需要深入实际生活的工作。

8月 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编的《陕西新民歌三百首》由东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9月20日 新延安大学成立,校址在延安市的杨家岭。

10月1日 中共延安县委机关报《延安县报》创刊。1960年10月停刊。

10月8日 陕西省和西安市文化部门举行支持工农业生产动员誓师大会, 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地、田间、兵营,为工农兵服务。同时,在劳动中本验生活,改造自己。

本年 杜鹏程至苏联和东欧等国访问,创作《大跃进的消息在国外——国外旅行散记》《访童布罗夫斯卡》《我看见了列宁》等散文,发表小说《一个平常的女人》《铁路工地的深夜》《夜走灵官峡》《延安人》和《第一天》。

同年 王汶石的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同年 根据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延川县中小学教育开始出现偏重政治思想教育, 忽视文化课教学的趋势。

同年 延川县开展“教育革命”,学校师生投入“大跃进”运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课堂教学时间受到干扰,对教材采取“砍、补、换、并”。

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出台,户籍管理制度产生, 限制农村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迥然有别,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实现农村“支配结构”的重要环节。这个制度的出台与发展,逐渐产生了一个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叉地带”,这为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路遥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与现实反思。在当代文学史上,路遥较早意识并提出了“交叉地带”这个词,也是较早地围绕此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家。路遥在《关于〈人生〉和阎纲的通信》中说:“农村和城镇的‘交叉地带’,丰富多彩,矛盾冲突很有特色,很有意义,值得去表现。”

本年 居延川县郭家沟村。

延川历史悠久,有许多先民在这里留下了文明的足迹,传说黄河乾坤湾曾是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地方,禹村曾是史前治水英雄大禹暂住过的地方。春秋时期,延川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区域,重耳母又是翟(西戎八国之一,今陕北北部地区)之狐氏女,所以此地也是重耳的母邦之地。重耳早年为躲避仇人追杀,“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重耳从延川一带渡河到子长县重耳川一代避难。

陕北有“文出两川,武看三边”的说法,这“两川”其中的一川就是指的延川。县志记载,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本科状元为延川人李郃。这也是陕北古代唯一的“文状元”。

春 插入郭家沟村大队的马家店四年制小学上一年级。

报名时,大爹[1]、大妈 找到老师刘正安。刘老师考了路遥几个笔画多的字,会认,也能写对,又出了两道算术题,路遥傻眼了。刘老师解释说,加法就是添上,减法就是去掉,路遥理解了。刘老师破例让路遥成为插班生,直接上第二学期的课。(贺智利《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

给路遥注册学籍时,刘老师说“王卫儿”是个小名,得起个官名。于是大爹王玉德便央求刘老师给路遥起了官名:“王卫国”——寓意将来保家卫国。

当时延川县实行的是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制。小学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初小开设语文、算术、体育、唱歌、美术、劳动。从1957年开始,延川县农村小学高小增设农业常识课。

8月 升入马家店小学二年级。


【注释】

[1] 陕北清涧一带称伯母为“大妈”,称伯父为“大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