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

周南

关雎

【题解】

这是一个青年热恋采集荇菜女子的诗。诗中所说的“君子”,是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称呼;琴瑟、钟鼓是当时贵族用的乐器:可见诗的原作者可能是一位贵族青年。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这是正确的。全诗集中描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只能在想象中和她亲近、结婚。

关关雎鸠〔1〕

在河之洲〔2〕

窈窕淑女〔3〕

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

左右流之〔6〕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8〕

悠哉悠哉〔9〕

辗转反侧〔10〕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12〕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雎鸠关关相对唱,

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

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

顺着水流左右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

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

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深情无限长,

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

采了左边采右边;

纯洁美丽好姑娘,

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长短短鲜荇菜,

左采右采拣拣开;

纯洁美丽好姑娘,

敲钟打鼓娶过来。

【注释】

〔1〕关关:水鸟相和的叫声。《玉篇》、《广韵》作,是后起字。雎(jū)鸠:水鸟。《尔雅·释鸟》:“雎鸠,王。”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按鸠在国风中见过四次,都是比喻女性的。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和常鸟不同。《淮南子·泰族训》:“《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王先谦:“不乖居,言不乱耦。”《毛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

〔2〕河:黄河。洲:水里的陆地。《说文》作州,洲是俗字。

〔3〕窈窕(yǎotiǎo):纯洁美丽。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是窈窕一词,古人兼指内心与外貌两方面而言。淑:善,好。

〔4〕君子:当时贵族男子的通称。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配偶。

〔5〕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荇(xìng)菜: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形状很像莼菜,可以吃。李时珍《本草纲目》:“叶径一二寸,有一缺口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叶似莼而稍锐长者,荇也。”

〔6〕流:顺着水势去采。朱熹:“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按《毛传》训流为“求”,《鲁诗》训流为“择”,亦可通。

〔7〕寤寐:寤,睡醒;寐,睡着。

〔8〕思服:二字同义,思念。胡承珙《毛诗后笺》:“《康诰》曰:‘要囚,服念五六日’。服念连文,服即念也,念即思也。”

〔9〕悠哉:形容思念深长的样子。

〔10〕辗转反侧:翻来覆去。指在床上不能安眠。

〔11〕琴瑟:古代弦乐器。琴有五弦或七弦,瑟有二十五弦。友:亲爱。《广雅·释诂》:“友,亲也。”

〔12〕芼(mào):选择。

葛覃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准备回家探望爹娘的诗。诗人叙述在采葛制衣的时候,看见黄雀聚鸣,引起了她和父母团聚的希望。她得到公婆、丈夫的应允,就告诉了家里的保姆,开始洗衣,整理行装,准备回娘家。

葛之覃兮〔1〕

施于中谷〔2〕

维叶萋萋〔3〕

黄鸟于飞〔4〕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5〕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6〕

是刈是濩〔7〕

为绤〔8〕

服之无斁〔9〕

言告师氏〔10〕

言告言归〔11〕

薄污我私〔12〕

薄澣我衣〔13〕

害澣害否〔14〕

归宁父母〔15〕

葛藤枝儿长又长,

蔓延到,谷中央;

叶子青青盛又旺。

黄雀飞,来回忙,

歇在丛生小树上;

叫喳喳,在歌唱。

葛藤枝儿长又长,

蔓延到,谷中央;

叶子青青密又旺。

割了煮,自家纺,

细布粗布制新装;

穿不厌,旧衣裳。

告诉我的老保姆,

回娘家,去望望。

搓呀揉呀洗衣裳,

脏衣衫,洗清爽。

别把衣服全泡上,

要回家,看爹娘。

【注释】

〔1〕葛:葛藤。是一种蔓生纤维科植物,其皮可以制成纤维织布,现在叫做夏布。覃:延长。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2〕施(yì):蔓延。中谷:就是谷中。

〔3〕维:句首语气词,含有“其”义。萋萋:茂盛的样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诗以葛之生此而延彼,兴女之自母家而适夫家。”

〔4〕黄鸟:黄雀。于:助词,也有人认为是动词词头。有时含有“往”的意思。

〔5〕喈喈(jiē):黄鸟相和的叫声。摹声词。

〔6〕莫莫:茂密的样子。

〔7〕刈(yì):割。濩(huò):煮。将葛煮后取其纤维,用来织布。

〔8〕(chī):细夏布。绤(xì):粗夏布。

〔9〕斁(yì):厌弃。朱熹《诗集传》:“盖亲执其劳,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诚爱之,虽极垢弊而不忍厌弃也。”

〔10〕言:助词,无义。下同。师氏:保姆。闻一多《诗经通义》:“姆,即师氏。……论其性质,直今佣妇之事耳。”

〔11〕告:告诉公婆和丈夫。归:回父母家。

〔12〕薄:语首助词,有时含有勉力的意思。污:搓揉着洗。私:

内衣。《释名》:“私,近身衣。”

〔13〕澣(huǎn):洗。衣:罩衫。姚际恒《诗经通论》:“衣,蒙服。”

〔14〕害:音义同“曷”,何,哪些。否:不要。

〔15〕归宁:古代称女子回娘家探亲叫做归宁。这句是全诗的主旨。

卷耳

【题解】

这是一位妇女想念她远行的丈夫的诗。她想象他登山喝酒,马疲仆病,思家忧伤的情景。

采采卷耳〔1〕

不盈顷筐〔2〕

嗟我怀人〔3〕

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

我马虺〔6〕

我姑酌彼金罍〔7〕

维以不永怀〔8〕

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9〕

我姑酌彼兕觥〔10〕

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11〕

我马瘏矣〔12〕

我仆痡矣〔13〕

云何吁矣〔14〕

采呀采呀卷耳菜,

不满小小一浅筐。

心中想念我丈夫,

浅筐丢在大道旁:

登上高高土石山,

我马跑得腿发软。

且把金杯斟满酒,

好浇心中长思恋!

登上高高山脊梁,

我马病得眼玄黄。

且把大杯斟满酒,

不让心里老悲伤!

登上那个乱石冈,

马儿病倒躺一旁,

仆人累得走不动,

怎么解脱这忧伤!

【注释】

〔1〕采采:采了又采。卷耳:植物名,今名苍耳,嫩苗可吃,也可作药用。

〔2〕盈:满。顷筐:浅的筐子,前低后高,犹今之畚箕。

〔3〕嗟:语助词,不是叹词。马瑞辰:“嗟,为语词。嗟我怀人,犹言我怀人。”

〔4〕寘:同置,放下。彼:指示代词,那。周行(háng):大道。

〔5〕陟(zhì):登。崔嵬: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6〕虺(huītuí):腿软的病。虺,瘣的假借字。《说文》:“瘣,病也。”与颓通,蔡邕《述行赋》:“我马虺颓以玄黄。”

〔7〕姑:姑且、只好。酌:斟酒喝。金罍:当时贵族用的酒器。金,指青铜。

〔8〕维:发语词。以:藉此。永:长。怀:思念。

〔9〕玄黄:马病的样子。

〔10〕兕觥(sìgōng):用犀牛角制的大型酒杯。

〔11〕砠(qū):多石的山。

〔12〕瘏(tú):《孔疏》引孙炎曰:“瘏,马疲不能前进之病。”

〔13〕痡(pū):人疲病不能前进。

〔14〕云:语助词,无义。何:多么。吁:的假借字,忧愁。

樛木

【题解】

这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

南有樛木〔1〕

葛藟累之〔2〕

乐只君子〔3〕

福履绥之〔4〕

南有樛木,

葛藟荒之〔5〕

乐只君子,

福履将之〔6〕

南有樛木,

葛藟萦之〔7〕

乐只君子,

福履成之〔8〕

南边弯弯树枝桠,

野葡萄藤攀缘它。

先生结婚真快乐,

上天降福赐给他!

南边弯弯树枝桠,

野葡萄藤掩盖它。

先生结婚真快乐,

上天降福保佑他!

南边弯弯树枝桠,

野葡萄藤旋绕它。

先生结婚真快乐,

上天降福成全他!

【注释】

〔1〕樛(jiū)木:弯曲的树枝。

〔2〕葛藟(lěi):野葡萄,蔓生植物,枝形似葛,故称葛藟(从马瑞辰《通释》说)。有人说,葛和藟是两种草名,亦通。 累:攀缘。

〔3〕只:语助词。

〔4〕福履:福禄、幸福。《尔雅·释诂》:“履,福也。”绥:与妥通,下降的意思。《礼记·曲礼》:“大夫则绥之。”《疏》:“绥,下也。”《毛传》:“绥,安也。”亦通。

〔5〕荒:掩盖。《说文》:“荒,草掩地也。”

〔6〕将:扶助。《郑笺》:“将,犹扶助也。”

〔7〕萦,旋绕。

〔8〕成:成就。陈奂:“《尔雅》:‘就,成也。’成、就二字互训。”

螽斯

【题解】

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诗。诗人用蝗虫多子,比人的多子,表示对多子者的祝贺。

螽斯羽〔1〕

诜诜兮〔2〕

宜尔子孙〔3〕

振振兮〔4〕

螽斯羽,

薨薨兮〔5〕

宜尔子孙,

绳绳兮〔6〕

螽斯羽,

揖揖兮〔7〕

宜尔子孙,

蛰蛰兮〔8〕

蝗虫展翅膀,

群集在一方。

你们多子又多孙,

繁茂兴盛聚一堂。

蝗虫展翅膀,

嗡嗡飞得忙。

你们多子又多孙,

谨慎群处在一堂。

蝗虫展翅膀,

紧聚在一方。

你们多子又多孙,

安静和睦在一堂。

【注释】

〔1〕螽(zhōng)斯:蝗一类的虫。亦名蚣蝑、斯螽,是多子的虫。有人说,“斯”为语词,亦通。羽:指翼。

〔2〕诜诜(xīn):形容众多群集的样子。

〔3〕宜:多。马瑞辰《通释》:“古文宜作,宜从多声,即有多义。宜尔子孙,犹云多尔子孙也。”尔:指诗人所祝的人。有人以为指蝗虫,恐非诗意。

〔4〕振振:繁盛振奋的样子。《毛传》训为“仁厚”或“信厚”,恐非诗意。

〔5〕薨薨(hōng):昆虫群飞的声音。

〔6〕绳绳:多而谨慎的样子。

〔7〕揖揖:音义同“集”,《鲁诗》、《韩诗》均作“集”,群聚的样子。

〔8〕蛰蛰(zhé):和集安静的样子。

桃夭

【题解】

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农村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青貌美。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断。

桃之夭夭〔1〕

灼灼其华〔2〕

之子于归〔3〕

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

其实〔5〕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6〕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7〕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茂盛桃树嫩枝丫,

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

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丫,

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

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丫,

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

和顺对待您全家。

【注释】

〔1〕夭夭:茂盛的样子。

〔2〕灼灼:花鲜艳盛开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古代称女子出嫁叫“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毛传》:“于,往也。”有人认为“于”和“曰”、“聿”通,是语助词。亦通。

〔4〕宜:善。马瑞辰《通释》:“宜与仪通。《尔雅》:‘仪,善也。’凡诗言宜其室家,宜其家人者,皆谓善处其室家与家人耳。”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

〔5〕(fén):肥大。有:用于形容词之前的语助词,和叠词的作用相似。有:即。实:果实,指桃子。

〔6〕家室:即室家;倒文协韵。

〔7〕蓁蓁(zhēn):叶子茂盛的样子。

兔罝

【题解】

这是赞美猎人的诗。诗人在路上看见英姿威武的猎人,正在打桩张网捕兔,联想这些猎人的才力,是可以选拔为保卫国家的武士的。

肃肃兔罝〔1〕

椓之丁丁〔2〕

赳赳武夫〔3〕

公侯干城〔4〕

肃肃兔罝,

施于中逵〔5〕

赳赳武夫,

公侯好仇〔6〕

肃肃兔罝,

施于中林〔7〕

赳赳武夫,

公侯腹心〔8〕

繁密整齐大兔网,

丁丁打桩张地上。

武士英姿雄赳赳,

公侯卫国好屏障。

繁密整齐大兔网,

四通八达道上放。

武士英姿雄赳赳,

公侯助手真好样。

繁密整齐大兔网,

郊野林中多布放。

武士英姿雄赳赳,

公侯心腹保国防。

【注释】

〔1〕肃肃:兔网繁密整齐的样子。兔罝(jiē):兔网。有人说“兔”同“”,是捕老虎的网,亦通。

〔2〕椓(zhuó):打。《说文》:“椓,击也。”丁丁(zhēng):伐木声。

〔3〕赳赳:威武有才力的样子。《说文》:“赳,轻劲有才力也。赳赳,武也。”

〔4〕公侯:周代统治阶级的爵位,周天子下面,有公、侯、伯、子、男(子、男同等)四等爵位。干城:干,盾;盾和城都作防卫用。这里借喻能御外卫内的人才。

〔5〕中逵(kuí):即逵中,多叉路口。逵同“馗”,《韩诗》作“中馗”。《说文》:“馗,九达道也。”

〔6〕好仇:好助手。仇,同“逑”,匹偶的意思。

〔7〕中林:即林中。马瑞辰《通释》:“林,犹野也。”

〔8〕腹心:即心腹,能尽忠的亲信。

芣苢

【题解】

这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焉。”

采采芣苢〔1〕

薄言采之〔2〕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3〕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4〕

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5〕

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6〕

采采芣苢,

薄言〔7〕

车前子哟采呀采,

快点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

快点把它采得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

快点把它拾起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

快点把它抹下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

快点把它揣起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

快点把它兜回来。

【注释】

〔1〕芣苢(fúyǐ):车前草,药名。所结之子古人以为可治妇人不孕和难产。

〔2〕薄:发语词,亦有勉力之意。

〔3〕有:采得。朱熹《诗集传》:“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

〔4〕掇(duó):拾。《说文》:掇,“拾取也。拾,掇也”。胡承珙《毛诗后笺》:“掇是拾其子之既落者。捋是捋其子之未落者。”

〔5〕捋(luō):从茎上成把的抹下来。《说文》:“捋,取易也。寽,五指捋也。”

〔6〕袺(jié):用手捏着衣襟。《说文》:“执衽谓之袺。”衽即衣襟。

〔7〕(xié):用衣襟兜起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兜而扱于带间曰,手执之曰袺。”

汉广

【题解】

这是一位男子爱慕女子不能如愿以偿的民间情歌。

南有乔木〔1〕

不可休思〔2〕

汉有游女〔3〕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4〕

不可方思〔5〕

翘翘错薪〔6〕

言刈其楚〔7〕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马〔8〕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9〕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10〕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南方有树高又长,

不可歇息少荫凉。

汉水有位游泳女,

我要追求没希望。

好比汉水宽又宽,

不能游过登那方。

好比江水长又长,

划着筏子难来往。

杂柴乱草长得高,

砍下荆条当烛烧。

有朝这人要嫁我,

接她把马喂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

不能游过登那方。

好比江水长又长,

划着筏子难来往。

杂柴乱草长得高,

割下蒌蒿当烛烧。

有朝这人要嫁我,

先把骏马喂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

不能游过登那方。

好比江水长又长,

划着筏子难来往。

【注释】

〔1〕乔木:高耸的树。《毛传》:“南方之木美,乔,上竦也。”上竦则下少枝叶。所以《淮南子·原道训》说:“乔木上竦,少阴之木。”

〔2〕休思:《毛诗》作“休息”,据《韩诗》改。思,语助词。下同。

〔3〕汉:水名。源出陕西省西南宁羌县,东流至湖北省汉阳入长江。游女:潜行水中的女子。鲁、韩二家释游女,都说是指汉水的女神(见刘向《列女传》及昭明太子《文选·嵇康〈琴赋〉》注引薛君说)。

〔4〕江:长江。永:亦作羕或漾,长。

〔5〕方:同“舫”,用竹或木编成的筏子,这里作动词用。

〔6〕翘翘:高高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错,杂乱。

〔7〕刈:割。楚:植物名,又名荆。魏源《诗古微》说:“《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舝》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

〔8〕秣马:喂马。

〔9〕蒌:生在水中的草,叶像艾,青白色,今名蒌蒿。

〔10〕驹:少壮的骏马。

汝坟

【题解】

这是一首思妇的诗。她在汝水旁边砍柴的时候,思念她远役的丈夫。她想象已经见到他,预想相见后的愉快和对丈夫亲昵的埋怨。这是反映当时人们乱离的诗。

遵彼汝坟〔1〕

伐其条枚〔2〕

未见君子〔3〕

惄如调饥〔4〕

遵彼汝坟,

伐其条肄〔5〕

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6〕

鲂鱼赪尾〔7〕

王室如毁〔8〕

虽则如毁,

父母孔迩〔9〕

沿着汝堤走一遭,

砍下树枝当柴烧。

好久没见我丈夫,

就像早饥心里焦。

沿着汝堤走一遭,

砍下嫩枝当柴烧。

好像已见我丈夫,

幸而没有把我抛。

鳊鱼红尾为疲劳,

官家虐政像火烧。

虽然虐政像火烧,

爹娘很近莫忘掉。

【注释】

〔1〕遵:沿着。汝:汝水,源出河南天息山,东南流入淮河。坟:的假借字,堤岸。《说文》:“,水厓也。”《毛传》:“坟,大防也。”

〔2〕条:树枝。枚:树干。《毛传》:“枝曰条,干曰枚。”

〔3〕君子:这里指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4〕惄(nì):《韩诗》作“愵”,思念发愁。《说文》:“愵,忧貌。”《郑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调饥:早上饥饿。调,同“朝”,《鲁诗》作“朝”。

〔5〕肄(yì):砍而又生的小树枝。

〔6〕遐弃:疏远遗弃。这句是倒文,即“不遐弃我”。《孔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古之人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这二句是诗人设想相见后的愉快。

〔7〕鲂(fáng):鳊鱼。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鲂一名,江东呼为鳊。”赪(chēng):红。《孔疏》:“鲂鱼之尾不赤,故知劳则尾赤。”用鲂鱼劳则尾赤,形容服役者的劳累。

〔8〕毁:亦作,烈火。形容王政暴虐。

〔9〕孔:甚、很。迩:近。马瑞辰《通释》:“言虽畏王室而远从行役,独不念父母之甚迩乎?”

麟之趾

【题解】

这是一首阿谀统治者子孙繁盛多贤的诗。

麟之趾〔1〕

振振公子〔2〕

于嗟麟兮〔3〕

麟之定〔4〕

振振公姓〔5〕

于嗟麟兮!

麟之角。

振振公族〔6〕

于嗟麟兮!

麒麟的蹄儿不踢人。

振奋有为的公子,

哎呀你们是麒麟啊!

麒麟的额头不撞人。

振奋有为的公孙,

哎呀你们是麒麟啊!

麒麟的角儿不触人。

振奋有为的公族,

哎呀你们是麒麟啊!

【注释】

〔1〕麟:麒麟,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被描写为鹿身、牛尾、马蹄、头上一角,古人认为是一种仁兽。后人或以为即长颈鹿。所谓“仁兽”,即严粲《诗缉》所说:“有足者宜踶(踢),唯麟之足,可以踶而不踶。有额者宜抵,唯麟之额,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触,唯麟之角,可以触而不触。”

〔2〕振振:振奋的样子。

〔3〕于嗟:感叹词,有时用作伤叹,这里是赞美的叹词。

〔4〕定:顶的假借字,额。

〔5〕公姓:指诸侯的孙子。《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郑玄注:“所祭者之子孙。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贾公彦疏:“姓之言生也,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

〔6〕公族:诸侯曾孙以下称公族。公孙之子,支系旁生,各自成族,总括名之公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