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的灵魂

和顺的灵魂

当置身于云南腾冲的边陲古镇和顺,我才真切地感受到,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为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把“第一”的选票投给了和顺,而不是比它名气更响的其他古镇,因为和顺是有灵魂的。

和顺地处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和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的风雨浸润,成就了古镇自然天成的风情画卷。一代代和顺人远涉重洋,又回归故里,他们在这里创建公司、学校和图书馆。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老宅,鳞次栉比地坐落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上,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与田园牧歌式的风光相映,让和顺充满了魅力。同其他古镇相比,和顺多了些底蕴和大气,少了些商气和喧嚣。2006年,极少题字的朱镕基总理欣然题写“和顺和谐”匾额,道出了和顺的和谐和气质。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富特色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胡适、廖承志等大家纷纷题词,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这里是“民智源泉”。馆内现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当我置身馆内,一半是钦佩,一半是好奇。馆内陈设简单,报纸用传统的报夹夹好,杂志一律用粗线订起,供镇里人阅读。木制书架上的书籍虽已卷角泛黄,却透出书香。服务台后面的图书管理员已上了年纪,老者端坐在那儿静静地看书,大约,他应是镇里最幸福的人之一。

和顺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当属滇缅抗战博物馆,这是民间的私人博物馆。生于斯长于斯的段生馗先生二十多年来孜孜以求地收集相关文物,数次深入原始森林探险,几十次涉足缅甸、印度寻踪,收集到滇缅抗战遗物两万多件。馆址位于当年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面积七百平方米,建筑呈三横两纵结构。室内展出包括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抗战等方面的文物。他要让人们通过这个博物馆记住抗日战争时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在这个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博物馆里,每件文物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展厅一角有一枚并不起眼的芥子气炸弹,是揭露日军在滇西使用细菌战、毒气战的重要罪证。2003年,美国俄勒冈大学八十多名文史大学生专门来到和顺,他们是为一枚刻有卢米斯·埃德加名字的戒指而来。作为“飞虎队”十四航空队上尉的卢米斯,母校俄勒冈大学为他自豪,在颁发给他的戒指上专门刻有上尉的名字、专业和毕业时间。1944年5月,卢米斯驾驶的飞机被日机击毁,坠落在缅北江心坡,卢米斯壮烈牺牲。这枚珍贵的戒指,是段生馗在第三次入缅时寻到的。尤为珍贵的是抗日县长张问德的红藤手杖,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所赠。老县长曾拄着这根手杖八次翻越高黎贡山,它也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撑,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博物馆里,日军残酷杀害中国军人和平民的实物令人触目惊心。最不能忘却的是为我们讲解的年轻姑娘,她和她的同事们从博物馆开馆那天起就在这里担任讲解,一天也没有停过,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讲解。她饱含深情地向来人讲述着那段历史,讲述着这里每一件展品或壮烈或惨烈的故事。当讲到一张日军用来残酷杀害中国人的长条凳时,眼中充满着泪水,不能自已,不知她为了这张长凳一天要流下多少悲愤的眼泪。临行时,我悄悄地问了她一个很低级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讲解水平又很好,这里的博物馆如此之小,将来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另谋发展吗?她盯着我反问,你说呢?从她的眼光里我看到了坚定。显然,她是不会的,她爱和顺,她要向所有来这里的人讲述和顺的历史。

从段生馗、讲解员乃至所有的和顺人身上,我看到了和顺的灵魂,他们懂得坚守,懂得憎爱,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人文精神,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铸就了古镇的灵魂。

和顺人懂得坚守,懂得憎爱,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人文精神,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铸就了古镇的灵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