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留学法国

第二部分 留学法国

我很荣幸有四次留学的经历:第一次是高中毕业由中国高教部选拔到法国留学;第二次是在1980年赴美国参加世界银行“国民经济高级研修班”;第三次是1982—1984年到美国乔治敦大学读法律研究生,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第四次是在199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JSD学业,研究GATT和WTO的规则与案例。四次留学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留学法国,对我的影响最为深远。

首批公派小留学生

1964年中国与法国刚刚建交,高教部就在全国高中毕业生中,挑选了首批留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往西欧大规模地派遣留学生。我和同班同学尹卓、常磊、戈也夫入选了首批公派小留学生。当我得知将被选派到法国留学,非常高兴。巴黎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著名作家雨果的故乡,也是著名的小说《红与黑》的故事发生地。我从书中知道,巴黎有美丽的塞纳河和高耸的埃菲尔铁塔,是有悠久历史的世界名城。法国是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富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勤工俭学的地方。我们能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去学习、锻炼,真是机会难得。我回到家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母亲。他们激动地流下眼泪说:我们家不仅出了第一个大学生,还是留法的大学生。你可一定要为祖国争气,不辜负国家的培养和信任!

出国前,高教部组织我们出国的预备生参观上海第一造船厂、鞍山炼钢厂和北京的八大宏伟建筑。第一次看到这么高大的建筑和先进的设备,我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

在我们启程赴巴黎的两周之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全国人民都在欢呼。我们出国预备班的同学聚会庆贺国家有了原子弹,大长国威!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还接见我们并讲话。国家领导人的谆谆教导,让我终生难忘。周总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名言,一直是我在国外和国际组织学习和工作的信条。

1964年,北师大附中选出的七名留学生在校操场上合影(后排左起尹卓、周晋夫、戈也夫、常磊,女生左起张翠微、栗建华、张月姣)。

我们四个北师大附中首批留法的同学都学有所成,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祖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

尹卓成了将军,常磊在跨国公司做经理,戈也夫(后改名为刘祝)成为中国外运公司的副总裁。我成功当选为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法官,并且担任了主席。

1964年10月25日,我们离开了北京。经过五天五夜的火车旅途,由北京穿过蒙古的荒漠,又经过西伯利亚的森林和冰川,我们终于抵达了莫斯科,住在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大使馆的教育处官员带领我们参观莫斯科大学的教学楼和大礼堂。他们指着礼堂主席台上的讲演台对我们说,1957年,毛主席就在这个讲台上向全体留苏的中国同学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讲话,代表了祖国对我们留学生的无限期望和嘱托。我记在本子上更是刻在心里:我绝不辜负祖国的期望!

在莫斯科停留与休整两天后,我们乘飞机由莫斯科飞往巴黎。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飞机,感到什么东西都很新鲜。但也有困惑,广播中的语言是俄语和法语,我一点也听不懂。当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攻破语言关。

初学法语

我们这批小留学生一到巴黎就要求立刻去学校,对于巴黎的风景文物都不着急看。使馆教育处负责人与法国教育部门联系,先让我们突击学习法语,过了语言关,才能进法国的大学学习。我们在巴黎市中心雨果广场边上的现代化法语视听中心学习法语,在语言实验室用耳机听讲,一边看图,一边跟着语音老师学讲话。开始时,我们发不出法语中用小舌发出的“R”音,就含一小口水,用喉咙将水顶出来。经过反复练习,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发出标准的法国音了。学习法语的语法要动脑筋,分析规律和熟背人称动词的变换。学习语言就是要勤学苦练,坚持边学边实践。我们三个月就可以上街买东西,还能参加活动与法国人交流。当他们听到我们都能讲地道的巴黎话,都不相信我们仅仅学习了三个多月的法语。由于是直接用视听教学,学习掌握标准的法语比在国内自学发音不标准再到法国纠正要快,并且发音准确。

我们离开祖国赴法国学习时,国内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当我在外国吃到面包和香肠时,想到在国内的弟弟们饥饿难忍,为多吃一口豆面而挨了打,心里不免酸楚。一想到我们每一天在法国学习的开支,等于国内农民一人一年的工分,便下定决心刻苦学习,早日学成,报效国家。

1964年11月,张月姣在巴黎玫瑰园留学生宿舍前。

白天学习时间不够,就在晚上学。宿舍关灯了,我用手电在被窝里念单词、看书。我还在床头贴上“卧薪尝胆”“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话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这种刻苦学习的习惯,我一直坚持至今。工作后我克服重重困难,自学英语。当时儿子才两岁,我把儿子拴在床边,专心学习。我在美国通过英文入学的托福考试,还用英文完成法律硕士学位。当我在西非开发银行作董事时,用流利的英文、法文发言,各国董事都感到惊奇。他们不仅取消了原来为我安排的同声传译,后来每一次开会,西非开发银行行长亚伊(YAYI)都让我作主要发言。在WTO上诉机构办案时,我用英文主持会议,写报告,偶尔用法语作大会发言,两种语言运用自如。法国在WTO任职的官员对我说:不知道你的法语也这么好,比我讲的法语还好。这些都归功于留学法国时的刻苦学习。我在工作中还抽空学了些日语和德语。

法兰西岁月

刚到法国时觉得法国很大,其实法国只有六千多万人口。法国历史文物多,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农业发达,飞机、核电、高铁等技术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法国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福利较高的国家之一。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相当于本土面积的20倍。2005年至2007年我担任中国在西非开发银行的董事,有机会访问了西非多哥、马里、贝宁、塞内加尔、几内亚以及阿尔及利亚、加蓬、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这些法语国家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诞生了巴尔扎克、莫里哀、大仲马、维克多·雨果、小仲马、左拉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等已被翻译成中文。我也常读卢梭的哲学书籍。

在法律方面,我欣赏拿破仑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推动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破仑曾说:滑铁卢战役失败了,可是我的民法典是永存的。

1965年暑假,张月姣在巴黎中国大使官邸。

法国的政治人物里,我很佩服戴高乐将军。我读过他的传记,也聆听过他的总统竞选演讲。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戴高乐总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受到中法各界的赞誉。

圣女贞德是法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我读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歌颂贞德是了不起的女性。

1966年暑假,留法学生参观巴黎博物馆。

我喜欢唱法国国歌,也称自由的赞歌——《马赛曲》。中国老一辈女革命家蔡畅是留法回国参加长征的。在长征的艰苦征途中,蔡大姐还唱着马赛曲,鼓舞战士士气。

我们在法国紧张的学习之余,也参观展览,观看文艺演出,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使馆的资深外交官给我们讲外交知识和国别经济调研。我们也从外交官身上学习外交礼仪,为民间和学生外交主动做友好工作。一次黄镇大使带我们参观巴黎博物馆,当讲解员介绍一只精美的中国古董瓷瓶时,黄大使立刻严肃地指出:那些都是八国联军从中国抢来的。老一辈资深外交家的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外交风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成为我终生的楷模。

我们在法国学习时,学校放暑假,为节省经费,我们都选择不回国,继续在法国学习。宋之光参赞担心我们想家,就带我们去游泳。学生们组织起来去郊游。留学生课外也会进行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我从那时起开始学游泳,至今,我出差时也带着游泳衣,到了有游泳池的宾馆,会议结束后就游泳,对健身很有益处。

1965年巴黎展览会期间,中央歌舞团带来新编的秧歌舞和丰收舞。我参加了丰收舞的学习和表演,后来还与袁东晋等同学化妆后,穿上中国歌舞团留下的漂亮的舞蹈服装和道具,在舞台上为汉纳的法国观众演出,受到好评。

1965年国庆节,部分64级留法学生在巴黎展览会中国展厅前合影。

春节时,我们做中国菜,招待法国老师和同学,还送他们中国的吉祥物等一些小礼品,增进了中法同学和师生的友谊。

这种能歌善舞、以中国厨艺热情待客的习惯使我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WTO的圣诞节联欢会上都有不凡的表现,拉近了与外国同事的距离。

1967年1月,留法部分学生合影(前排右二为张月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