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富贵土
位于太湖西岸的宜兴,自古为陶器产地,故有“陶都”之称。唐宋时期,开始并延续青瓷生产,但由于当地缺乏优质高岭土,所以质量不高;因而只能转向生产些缸、坛、罐、瓮等粗糙的日用陶器。据说,一日,忽有一形貌怪异的云游僧人来到太湖之滨,且边走边喊:“卖富贵土,卖富贵土喽。”村民以为僧人在说疯话,无人理睬。僧人又高呼:“贵不欲买,买富如何?”有几位颇有阅历的老者欲知究竟,便随他登上宜兴的黄龙山。僧人透露玄机,说这山中蕴藏的便是“富贵土”,足以世代享用不尽,言毕,扬长而去。几位老人从山中采集回红、黄、青、紫等五色之土,经过加工后竟然烧制成别具特色的陶器。于是众人效仿,世间遂有了紫砂陶器,以及世代相传、日渐精湛的制作技艺。
这个流传于宜兴当地的传说,虽然未必能够真实反映紫砂陶器的起源,但称紫砂矿为“富贵土”,却是名副其实的。多少年来,宜兴的陶工艺人们,正是依赖这种当地特有的“天赐之物”维持生计,并创造出众多价值连城、闻名遐迩的紫砂艺术作品。其原因就在于宜兴的紫砂泥,是一种构造特殊的矿体,经加工成“熟泥”后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较小的干燥收缩率、较高的生坯强度,为各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以素胎无釉、质地坚硬细腻、色紫红或赤褐为特征的“紫砂壶”,便是用这种当地特有陶土烧制而成的“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厐周正,极造型之美”的茶具。
如诗如画的水乡宜兴
蕴藏有丰富紫砂矿石的宜兴黄龙山
然而在西方,却通常不会像中国人这样称其为“宜兴紫砂”或“紫砂壶”,而是称其为“Yixing Stonewares”(宜兴瓷器)、“Yixing Wares”(宜兴陶器)或“Yixing Teapots”(宜兴茶壶)。在这样的表述方式中,宜兴即可代表“紫砂”,具有特指“紫砂”的意思。学者以为,这或许是17、18世纪宜兴紫砂陶器盛销海外所致。联想当时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诗句,相信这一推论并非无稽。总之,紫砂确实可以说是上苍赋予宜兴的“富贵土”;但致富,还要有擅用此土的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