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三卷,南朝宋刘义庆撰。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侄,袭爵临川王,历任显官。《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或文冠当时,或为辞章之美,义庆并致之,引为佐史国臣。故《世说新语》可能出于众文士之手,刘义庆以其王室地位,大约是领衔编撰者。

《世说新语》旧称《世说新书》,唐时犹然。约五代至宋,始改今名。按内容分类系事,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记述汉末至魏晋士大夫阶层遗闻轶事、隽言琐语,尤详于王、谢、顾、郗、庾、桓等士族人物和名流雅士言行风貌的记载。所记虽多是一些零星琐碎的人物言行,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使我们能够多方面地了解魏晋士大夫的思想和生活情况,认识当时的社会面貌。

汉末魏晋六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外族侵扰,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的时代。佛教的流行,道教的发展,玄学的产生,打破了经学一统天下和独尊儒术的局面。土族阶层和名流雅士们,崇尚虚无,清谈玄理,品评人物,放诞不羁,纵酒放达,服药养生,讲究言词和仪容举止,追求高雅超脱和名士风度,等等,正是那个时代所特有,是魏晋时代精神和风尚的体现。

谈玄之风始于魏。魏朝何晏、王弼等正始名士,倡导玄学,崇尚清谈,开一代风气。到了晋代,这种清谈之风更加盛行。谈玄者以《周易》、《老子》、《庄子》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摈弃世务,专谈抽象玄理,思想极其活跃。参与谈玄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僧释。清谈的场面有时很盛大,气氛也十分热烈,甚至通宵达旦,忘寝废餐。《世说新语》对魏晋士大夫清谈,有许多具体的记载和描述,文学、言语等篇则比较集中地记述了这方面的内容。应该指出,清谈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使社会风气大变。有识之士曾予以批评。王羲之就认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言语》十)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伐收复中原时,曾发感慨:“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轻诋》十一)这是对王衍清谈误国的中肯批评。

品评人物,是《世说新语》记述的另一重要内容。魏晋承袭汉末清议之风,士大夫特别重视人物品评。一个人一经名流或权威人士给予好评,就能提高身价,有利于仕途,有利于升迁。文学篇记载,太尉王衍问阮修,老庄和儒教有什么不同,阮只答“将无同”三字,王十分欣赏,给予好评,请他做了太尉掾。如果得不到好评,声誉、前途就会大受影响。尤悔篇记载,温峤初受刘琨派遣,渡江劝进,母亲崔氏坚决阻止,“峤绝裾而去”。一直到他做了大官,显贵之后,乡里清议,仍对他没有好评,致使每次给他升官加爵,都要由皇帝发诏解释。最使他伤心的是,世论始终把他列为过江第二流人物。因此当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品藻》二十九)。当然,品评的内容,并不限于德行、功业,还包括人物的言行举止、风度仪表、器量识鉴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对人物的品评鉴赏,是魏晋时代名士阶层的一种审美活动,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个人、对社会、对艺术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世说新语》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诸篇,从不同角度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

任诞放达,也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内容。士人放诞不羁,蔑视礼法,超脱高世,纵酒酣饮,服药养生,形成一种狂放的社会风气。大名士阮籍公开声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无视礼法,遭母丧,仍喝酒吃肉,甚至去做步兵校尉,是因为校尉府厨中“贮美酒数百斛”。竹林七贤另一位名士刘伶,“恒纵酒放达”,甚或“脱衣裸形在室中”。人们批评他,他竟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他们追求真情,反对伪饰、做作。甚至蒲博、弈棋、啸歌、学作驴鸣、服散行药等,都成了士人抒发情感的活动。《世说新语》任诞篇对这方面内容,做了集中描述。

此外,《世说新语》还对官僚贵族的骄奢淫佚的生活,对统治者内部相互之间的倾轧、争斗、杀戮,对士人讲求词令和仪容举止的风尚等,在汰侈、贤媛、尤悔、容止、宠礼诸篇,都有生动的描写和记述。总之,《世说新语》像一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为我们认识魏晋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士大夫阶层的思想面貌,提供了具体感性材料。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小说代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艺术成就很高。《世说新语》善于记事,也善于刻画人物。记事多者百余言,少或十数字,语言简练,隽永有味。着墨虽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在目,所谓即事见人,传神阿堵者。后世轶闻琐语之书,无不受其影响。自唐至清,仿效者甚夥,形成系列作品,然少有能与《世说新语》相抗衡者。

《世说新语》虽然是笔记小说,但它是以真人真事为材料创作的,因此它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一点早为前人所重视。例如唐初官修《晋书》,就大量采录了《世说新语》中的材料。加之梁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余种,诗赋杂文七十余种,所引诸书,后代大都亡佚,唯赖刘注保存,更增加了它的文献价值。总之,《世说新语》能为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语言、历史、宗教、哲学等众多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84年出版了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在此之前,1969年香港曾刊行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当时此书在中国大陆流传不广。这里我们选注二十八篇故事,标点断句,参考余徐二书,标题为注译者所加。

登龙门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1〕,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2〕。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3〕。(《德行》四)

【注释】

〔1〕李元礼:李膺(110—169)字元礼,东汉颍水襄城(今属河南)人。历官河南尹、司隶校尉。汉末名臣,为时人所宗仰。《后汉书》有传。

〔2〕名教:指儒家礼教。

〔3〕登龙门:比喻士人得到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接待或提携而提高身价。传说黄河龙门处水险,鱼鳖之类不能通过,江海大鱼薄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今译】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格严整,自我标榜甚高,他想把维护儒家礼教、正名分定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接引的,都以为是登龙门。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1〕,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十一)

【注释】

〔1〕管宁(157—241):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少孤贫,与华歆、邴原为友。汉末中原战乱,避地辽东,受到公孙度礼遇。聚徒讲学,终身不仕。历魏武、文帝、明帝三代。《三国志·魏书》有传。华歆(156—231):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与邴原、管宁为友,俱有名于时。歆依附曹操,仕魏官至司徒。魏明帝时,迁太尉,封侯。《三国志·魏书》有传。

〔2〕轩冕:轩是古代大夫乘的车,冕是帝王、卿大夫戴的礼帽。此处“轩冕”偏指“轩”,不取“冕”。

【今译】

管宁、华歆一起在菜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里有一小片金子,管宁像看到石头瓦块一样,毫不动心,继续锄地,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又一次,两人曾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乘轩车从门前经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观看。管宁于是割断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1〕。见其坐六尺簟〔2〕,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3〕。”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4〕。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5〕。”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6〕。”(《德行》四十四)

【注释】

〔1〕王恭(?—398):字孝伯,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晋光禄大夫王蕴之子。历官秘书丞、中书令等,后被太傅司马道子所杀。《晋书》有传。会(kuài)稽:郡国名。东晋时治所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王大:指王忱。忱小字佛大,人称王大。是王恭的同族叔父,官至荆州刺史。

〔2〕簟(diàn):竹席。

〔3〕卿:相当于“你”。用于尊称卑、上称下、长称幼、夫称妻,同辈之间互称“卿”,有表示亲昵的作用。东来:从东边来。东晋国都是建康(今南京),会稽在建康东南。及:给予。

〔4〕荐:草垫。

〔5〕谓:以为。

〔6〕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长(zhàng)物:多余的东西。

【今译】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六尺长的竹席,就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拿一领送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离开后,就把自己所坐的那张席子送给他。既然没有多余的席子,便只好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甚为吃惊,说:“我本以为你会有多余的席子,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之物。”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1〕。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2〕。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3〕。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4〕。”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5〕?”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6〕,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7〕。”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8〕。太中大夫陈韪后至〔9〕,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1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11〕。(《言语》三)

【注释】

〔1〕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历官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人称孔北海。善作诗文,是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之一。后为曹操所杀。《后汉书》、《三国志》有传。洛:洛阳。东汉都城。

〔2〕李元礼:见前“登龙门”条注。司隶校尉:官名。掌察举百官和京城治安保卫等。

〔3〕诣(yì):到,拜访。中表亲戚:父亲姊妹的子女称外表,母亲兄弟姊妹的子女称内表,互称中表,又称中外。

〔4〕府君:汉时太守称府君。司隶校尉,官比二千石,故也称府君。

〔5〕仆:谦称。相当于“我”。

〔6〕先君:祖先。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据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

〔7〕奕世:累世,世世代代。通好:交好。

〔8〕奇:意动用法。认为奇,不寻常。

〔9〕太中大夫:汉代官名。掌顾问应对等。陈韪(wěi):生平不详。《后汉书》作陈炜。

〔10〕了了:聪明伶俐。

〔11〕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今译】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做司隶校尉。到他府上拜访的须是才华出众者、社会名流及内外亲属,才予通报。文举来到李府,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呀?”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因此我和您是世代交好之家呀。”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机敏聪明,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来后,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陈韪不以为然地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未必就出众。”文举应声说:“想您小时,一定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大为尴尬。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1〕,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2〕。周侯中坐而叹曰〔3〕:“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4〕!”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5〕:“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6〕!”(《言语》三十一)

【注释】

〔1〕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频仍,外族侵扰,晋愍、怀二帝被掳,皇室南渡,在江南建立政权,是为东晋。大批官僚贵族南下,中原人士相率过江避难。

〔2〕新亭:古亭名,传为吴时所建。在东晋都城建康南郊。藉卉(huì):坐在草地上。

〔3〕周侯:周alt(269—322),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人,晋安东将军周浚子。历官荆州刺史、吏部尚书、左仆射等,是东晋名巨,后被王敦所杀。《晋书》有传。

〔4〕“风景”二句指中原地区陷入异族之手。正自:只是。

〔5〕王丞相: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为丞相,封武冈侯,始兴郡公,是东晋名臣。《晋书》有传。愀(qiǎo)然:脸上变得严肃的样子。

〔6〕勠(lù)力:并力,合力。神州:指中国。此指沦陷的中原地区。楚囚:楚国的囚犯。典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用来比喻处境困难,窘迫无计的人。

【今译】

过江南来的那些名流,每逢晴好的日子,总是相互约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为乐。周侯alt在饮宴当中叹气道:“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却不一样了!”大家面面相觑,感伤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沉下脸来严肃地说:“大家应该共同努力,辅佐朝廷,收复中原,何至于像做了楚囚似的相对流泪呢!”

七步成章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1〕,不成者行大法〔2〕。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3〕。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4〕;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5〕!”帝深有惭色。(《文学》六十六)

【注释】

〔1〕文帝: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废汉称帝,建立魏朝。在位七年,死后谥为文。丕好文艺,著有《典论》及诗赋百余篇。东阿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丕弟。有才华,善诗文,操尝欲立为嗣,故深为曹丕所忌。丕称帝后,屡加贬抑。曾封陈王,死后谥思,故称陈思王。又尝封东阿,故称东阿王。其诗歌成就和影响,为建安作家之首。今传有《曹子建集》。

〔2〕大法:指死刑。

〔3〕“煮豆”二句:羹:用莱、肉做成的有浓汁的食物。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大意是煮熟豆子拿来做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

〔4〕“萁在”二句:萁(qí):豆秸。釜(fǔ):古代炊具,似锅。然:燃。大意是豆秸在釜下燃烧,豆子在釜中哭泣。

〔5〕“本自”二句:本自:本是。大意是本来我们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为何那样急迫!曹植借豆自喻,打动曹丕。

【今译】

魏文帝曾经命令其弟东阿王曹植,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作不出就行大法。曹植应声便作成,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庾子嵩作《意赋》

庾子嵩作《意赋》成〔1〕。从子文康见〔2〕,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文学》七十五)

【注释】

〔1〕庾子嵩:庾alt(262—311)字子嵩,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侍中庾峻子。alt恢廓有度量,好老、庄,官至军谘祭酒。永嘉中被石勒所害。《晋书》有传。意赋:《晋书》本传云:“alt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著《意赋》以豁情,犹贾谊之《服鸟》也。”

〔2〕从子:侄子。文康:庾亮(289—340),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美姿仪,善谈论,好老、庄。晋成帝初,以帝舅为中书令,掌朝政。苏峻反,亮出奔。死后谥文康。《晋书》有传。

【今译】

庾子嵩写成《意赋》。侄子庾亮看到了,问道:“如果是有意呢,不是一篇赋所能够表达得了的;如果是无意呢,又写赋做什么?”子嵩回答道:“正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东床坦腹

郗太傅在京口〔1〕,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2〕。丞相语郗信〔3〕:“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4〕,因嫁女与焉。(《雅量》十九)

【注释】

〔1〕郗太傅:郗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历晋惠帝、元帝、明帝、成帝数朝,封县公,官至司空、太尉。《晋书》有传。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东晋都建康,京口拱卫建康,为军事重镇,首都门户。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2〕门生:侍从官僚、世族的门客。王丞相:王导,见“新亭对泣”条注。

〔3〕信:使者。

〔4〕访:查访、打听。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丞相王导从子。善书法,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晋书》有传。

【今译】

郗太傅镇守京口时,派遣门客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家选个女婿。王导告诉郗家来的人说:“您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门客回去后向郗鉴报告说:“王家那些公子,都很不错,听说来挑女婿,都很矜持拘谨,只有一位公子,在东屋床上坦腹而卧,好像没有听见选女婿这事一样。”郗公说:“正是这个最好!”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因此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小儿辈大破贼

谢公与人围棋〔1〕,俄而谢玄淮上信至〔2〕,看书竟〔3〕,默然无言,徐向局〔4〕。客问淮上利害〔5〕,答曰:“小儿辈大破贼〔6〕。”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雅量》三十五)

【注释】

〔1〕谢公: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东晋名臣,官至尚书仆射,以功封县公。死后赠官太傅,谥文靖。《晋书》有传。

〔2〕谢玄(343—388):字幼度,小字遏,谢奕子。曾率东晋军队大败苻坚于淝水,封康乐县公,死后赠车骑将军。《晋书》有传。淮上:指淮河一带。信:使者。

〔3〕书:信。

〔4〕局:棋盘。

〔5〕利害:指胜负得失。

〔6〕小儿辈大破贼: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欲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一带。东晋王朝,以谢安为征讨大都督,安遣弟谢石、侄谢玄率晋军拒坚于淝水,坚大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今译】

谢安与客人下围棋,一会儿侄儿谢玄从淝水战场上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了信,默然无言,又慢慢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答道:“小儿辈大破贼兵。”说话时,神色举止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悬河写水

王太尉云〔1〕:“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2〕。”(《赏誉》三十二)

【注释】

〔1〕王太尉:王衍(250—311)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晋平北将军乂之子。好老、庄,善谈玄言,有盛名当世。屡居要职,官至尚书令、太尉,后被石勒俘虏杀害。

〔2〕郭子玄:郭象(?—313)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好老、庄,能清言。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著碑论十二篇,并注《庄子》,是西晋著名哲学家。悬河:瀑布。写:泻。

【今译】

王太尉称赞说:“郭子玄谈论义理,就好像瀑布倾泻而下,滔滔不绝。”

举却阿堵物

王夷甫雅尚玄远〔1〕,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2〕,呼婢曰:“举却阿堵物〔3〕!”(《规箴》九)

【注释】

〔1〕王夷甫:王衍,见“悬河写水”条。玄远:指精微深奥的玄理。其妇:王夷甫妻郭氏,郭豫女。

〔2〕阂(hé):阻碍。

〔3〕阿堵物:这东西。后成为钱的代称。

【今译】

王夷甫一向崇尚玄远,常常憎恨他的妻子贪财不廉洁,口里不曾说过“钱”字。妻子想试试他,就让侍女拿钱围着床堆放,使他不能行走。夷甫早晨起来,看见钱阻碍走路,就招呼侍女说:“拿走这些东西!”

击壶为节

王处仲每酒后〔1〕,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3〕。(《豪爽》四)

【注释】

〔1〕王处仲:王敦(266—324)字处仲,小字阿黑。尚晋武帝女襄城公主。元帝过江,敦与从弟王导同心辅佐,授镇东大将军,加都督六州军事、江州刺史,封侯。既握强兵,以沈充、钱凤为谋主,欲胁制朝廷。永昌元年,以诛刘隗为名,起兵反,攻陷石头,杀戮大臣,自为丞相。晋明帝时,再次起兵反,途中病死,众溃散。《晋书》有传。每:常常。

〔2〕“老骥伏枥”四句:骥(jì):好马。枥(lì):马槽。烈士:指有志建立功业的人。诗引自曹操《步出夏门行》。大意是:老马虽然身在马棚里,其志却在驰骋千里;壮士虽然到了晚年,雄心壮志并没消失。

〔3〕如意:古代器物名。带在身边以取吉利,临时可作各种用途。唾壶:古代的痰盂。用陶土、玉石或金属制成。

【今译】

王处仲每逢饮酒之后,就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敲着唾壶打拍子,壶口都给打出了好多缺口。

三 横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1〕,又义兴水中有蛟〔2〕,山中有邅迹虎〔3〕,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4〕,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5〕。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6〕,平原不在,正见清河〔7〕,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8〕。”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9〕。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10〕,终为忠臣孝子。(《自新》一)

【注释】

〔1〕周处(?—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少凶强,后自改励。吴平归晋,官太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后战死。《晋书》有传。侠气:豪侠气概。

〔2〕义兴:郡名。晋怀帝永嘉4年,析吴兴、丹阳二郡置,统阳羡等六县,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宜兴、溧阳一带地区。蛟:即鳄鱼。古人认为是龙类动物,并加以神化。

〔3〕邅迹虎:斜足猛虎。

〔4〕三横:指鳄鱼、老虎、周处。三者并横暴害民。

〔5〕冀:希望。

〔6〕自吴:至吴,入吴。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

〔7〕平原: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吴丞相陆逊孙,大司马陆抗子。仕晋,为平原内史。后率军讨长沙王司马乂,河桥兵败,被成都王司马颖所杀。机有文才,文章冠世。著有《辩亡论》、《文赋》等三百余篇。《晋书》有传。正:只。清河:陆云(262—303)字士龙,机弟,仕晋官至清河内史。

〔8〕修改:修身改过。蹉跎(cuō tuó):时光白白地过去。

〔9〕朝闻夕死:《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后用“朝闻夕死”说明做人贵在得道。

〔10〕改励:改正错误,努力上进。

【今译】

周处年轻时,凶狠强横,侠气霸道,被乡里人所憎恶。加上义兴郡河中有鳄鱼,山中有斜足猛虎,都危害百姓。义兴人称为“三横”,而周处为害最大。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横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上山杀死了老虎,又下河去击杀鳄鱼。鳄鱼有时浮出水面,有时潜入水底,游了数十里,周处始终和鳄鱼一起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贺。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鳄鱼,从水中出来了。听到乡亲们正在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是被人所憎恶的人,就有改过自新之意。于是到吴地去寻找陆机、陆云兄弟,陆机不在,只见到其弟陆云,就把情况都如实地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但光阴已虚度,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就很重视朝闻夕死的道理,况且您的前途远大着呢。再说,一个人最怕不能立志,有了远大志向又何必忧虑美名不能彰显呢!”周处于是改正错误,努力上进,终于成了晋朝的忠臣孝子。

王仲宣好驴鸣

王仲宣好驴鸣〔1〕。既葬,文帝临其丧〔2〕,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伤逝》一)

【注释】

〔1〕王仲宣: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有文才,少为蔡邕所器重。避乱荆州,刘表未能用,后归曹操。从征吴,死于路。王粲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赋文等六十余篇,以《七哀诗》、《登楼赋》最有名。《三国志·魏书》有传。好驴鸣:魏晋人喜欢模仿驴叫以取乐。善学驴叫,成为当时名士的一种风尚,视为风雅之举。

〔2〕文帝:指魏文帝曹丕。见前“七步成章”条注。

【今译】

王仲宣喜欢听人学驴叫。他死后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吊丧,回首望着一起前来的朋友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咱们每人各学一声驴叫来给他送行。”于是前来参加吊丧的客人都学了一声驴子的叫声。

传神阿堵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1〕。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2〕;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3〕。”(《巧艺》十三)

【注释】

〔1〕顾长康:顾恺之(346—407)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好谐谑,尤善绘画。谢安等深器重他。晋安帝义熙初年,为散骑常侍。时人称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晋书》有传。

〔2〕妍蚩:美丑。

〔3〕写照:写真,摹画人物像。阿堵:这,这个。

【今译】

顾长康画人像,有时好几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人形体的美丑,本来和画人像的神妙之处没有什么关系,画像传神,正在这个里面。”

杖头挂百钱

阮宣子常步行〔1〕,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2〕。(《任诞》十八)

【注释】

〔1〕阮宣子:阮修字宣子,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好《周易》、《老子》,善清言,是晋“无鬼论”者。性简约,任诞不修人事,时称名士。《晋书》有传。

〔2〕虽:即使。贵盛:指权贵显达。诣(yì):拜访。

【今译】

阮宣子常步行外出,把一百钱挂在手杖上,遇到酒店,便独自酣畅痛饮,即使是当时的权贵显要人物,也不肯去登门拜访。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1〕。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2〕,咏左思《招隐诗》〔3〕,忽忆戴安道〔4〕。时戴在剡〔5〕,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6〕。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四十七)

【注释】

〔1〕王子猷:王徽之(?—386)字子猷,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五子。有才气,性放诞不羁,傲物慢世,是东晋名士。官至黄门侍郎。后弃官家居,以病终。《晋书》有传。山阴:晋代县名。在会稽山北,故名。晋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

〔2〕仿偟:同“彷徨”。徘徊。

〔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貌丑,口讷,博学善著文,官秘书郎。曾构思十年,作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又有《咏史》等诗。《晋书》有传。招隐诗:左思诗作之一,内容歌咏隐居之乐。

〔4〕忆:思念,想念。戴安道:戴逵(约325—396)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后移居会稽剡县。博学,善著文,能鼓琴,工书画。曾师事术士范宣。后隐居不仕而亡。《晋书》有传。

〔5〕剡(shàn):晋代县名,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嵊县。

〔6〕前:人见,会面。

【今译】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天夜里下了大雪,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人拿酒来喝,向窗外远望,一片洁白。于是起身踱步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来。忽然想念戴安道。当时戴住在剡县,便立即连夜乘小船去戴家。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前,没有进去会面,又原路返回来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趁着一时兴致前去的,兴致尽了就返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郝隆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1〕,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2〕。”(《排调》三十一)

【注释】

〔1〕郝隆(生卒年不详):字佐治,晋汲郡(今属河南)人,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日中:太阳下。

〔2〕晒书:古时民间习俗,七月七日曝晒衣物和经书。郝隆戏称晒自己肚子中的经书,是谐谑之言,故入排调一门。

【今译】

郝隆在七月初七日这一天到太阳底下仰面躺着,别人问他做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呢。”

渐至佳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1〕。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2〕。”(《排调》五十九)

【注释】

〔1〕顾长康:顾恺之,见前“传神阿堵”条。

〔2〕渐至佳境:《晋书·顾恺之传》作“渐入佳境”。后为成语,比喻兴味渐浓或境况逐渐变好。

【今译】

顾长康吃甘蔗,先从尾部吃起。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渐入佳境嘛。”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1〕,失汲道〔2〕,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假谲》二)

【注释】

〔1〕魏武: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操据中原,统一北方,与东吴孙权、西蜀刘备成三分之势。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操为魏太祖武皇帝。行役:行军。

〔2〕汲道:取水的通道。

【今译】

魏武帝曹操率部队行军时,找不到饮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于是传令道:“前边有一大片梅树林子,梅子结得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话,口水都流出来了。乘着这个机会,得以赶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咄咄怪事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1〕,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2〕,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黜免》三)

【注释】

〔1〕殷中军:殷浩(?—356)字渊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好《老子》、《周易》,善言玄理。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掌朝权,与桓温齐名,后为中军将军,督师北伐,兵败被黜,废为庶民,徙东阳郡信安县。《晋书》有传。信安:晋县名,属东阳郡,治所在今浙江衢县。

〔2〕扬州:州名,三国吴置。晋代治所在建康(今南京)。殷浩曾做扬州刺史。

【今译】

殷浩被免官之后,移居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往空中虚写汉字。扬州的官吏和百姓们跟随着他,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暗中察看,原来只有“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1〕。尝食鸡子,以筯刺之〔2〕,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3〕,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4〕。王右军闻而大笑曰〔5〕:“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6〕?”(《忿狷》二)

【注释】

〔1〕王蓝田:王述(303—368)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祖湛,父承,并有时名。述少孤,事母孝,为人直率性急。袭爵蓝田侯。初官宛陵令,后迁扬州刺史、尚书令。是东晋名臣。《晋书》有传。

〔2〕鸡子:鸡蛋。筯(zhù):筷子。

〔3〕仍:乃。屐(jī):木底有齿的鞋子或木拖鞋。野游或燕居所穿,正式场合则穿履。蹍(zhǎn):踩,踏。

〔4〕瞋(chēn):发怒,生气。内(nà):同“纳”。放入。啮(niè):咬。

〔5〕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见前“东床坦腹”条注。

〔6〕使:假使。安期:王承(生卒年不详)字安期,王述之父。曾做东海王司马越记室参军,后为东海太守,封蓝田侯,是渡江后晋室名臣。《晋书》有传。豪:通“毫”。

【今译】

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夹,没有夹住,就大发脾气,拿起鸡蛋扔在地下。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于是下地用木底鞋去踩,没踩着,大怒,就从地下捡起放入口中,咬破立即又吐了出来。王羲之听到此事大笑道:“假使王安期有此性情,人们仍会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何况是王蓝田呢!”

谢无奕性粗强

谢无奕性粗强〔1〕,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2〕。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忿狷》五)

【注释】

〔1〕谢无奕,谢奕(?—358)字无奕,谢安兄。与桓温善,辟为安西司马。入为吏部郎,出为晋陵太守,后代谢尚镇西藩,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死后赠镇西将军。《晋书》有传。

〔2〕数(shǔ):数落,责备。王蓝田:王述。见前条“王蓝田性急”注。

【今译】

谢无奕性情粗暴,因为一件事彼此不投合,就亲自前去数落指责王蓝田,肆意攻击、极力谩骂。王脸色严肃,面对墙壁不敢动。过了半天,谢已离去,很久,王才转过头来问身边的差役说:“走了没有?”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来又坐下。当时人赞赏王蓝田虽然性情急躁,对别人却能有所宽容。

华亭鹤唳

陆平原河桥兵败,为卢志所谗,被杀〔1〕。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2〕?”(《尤悔》三)

【注释】

〔1〕陆平原:指陆机,机曾任平原内史。见前“三横”条注。河桥:黄河渡桥。传为晋杜预造,在洛阳东北富平津。晋八王之乱时,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乂,任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机进兵洛阳,在河桥大败。卢志:司马颖长史、中书监,后位至尚书。

〔2〕华亭鹤唳:华亭时属吴郡,在今上海松江县西,其地出鹤,当地人谓之鹤窠。三国吴亡后,陆机兄弟隐居华亭。后归晋入洛。机河桥兵败后被杀,临刑发出“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得”的感叹。唳(lì):鹤鸣。

【今译】

陆机河桥兵败后,被卢志等进谗言,遭到杀害。临刑时叹息道:“想听一听故乡华亭的鹤叫之声,还有可能吗?”

简文不识田稻

简文见田稻,不识〔1〕,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2〕!”(《尤悔》十五)

【注释】

〔1〕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320—372),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封会稽王,为抚军将军。废帝被废,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总管朝政。后被桓温立为帝,在位二年,死后谥简文,庙号太宗。见《晋书·太宗简文帝纪》。

〔2〕“宁有”句:指依靠谷米生活而不识田稻。末:指谷穗、谷米。本:指禾稻。

【今译】

晋简文帝见到田里稻子,不认识,问人是什么草,侍从回答是稻子。简文帝回到宫中,三天没有外出,说:“哪里有依靠谷米生活却不认识田稻的道理!”

王敦初尚主

王敦初尚主〔1〕,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2〕,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纰漏》一)

【注释】

〔1〕王敦:字处仲。见前“击壶为节”条注。尚主:娶公主为妻。王敦尚晋武帝女襄城公主(一说舞阳公主,字脩袆)。

〔2〕擎(qíng):举。澡豆:古代洗涤用品,用豆末和药物制成,洗手洗脸用之,用以去污润肤。

【今译】

王敦刚娶晋公主为妻时,去厕所,看见漆箱里盛放着干枣,本来是为塞鼻子用的,他以为厕所也摆设果品,竟然拿起来给吃光了。上厕所回来后,侍女们举着盛水的金澡盘,拿着盛澡豆的琉璃碗,让王敦净手,他却把澡豆倒在水里一起喝了,认为是干饭。众侍女都捂着嘴笑他。

魏甄后惠而有色

魏甄后惠而有色〔1〕,先为袁熙妻,甚获宠〔2〕。曹公之屠邺也〔3〕,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4〕。”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5〕。”(《惑溺》一)

【注释】

〔1〕魏甄后:魏文帝曹丕后。本为袁熙妻,曹操灭袁绍,为子曹丕纳之。有宠,生魏明帝。惠:通“慧”。

〔2〕袁熙:字显雍,袁绍次子。

〔3〕曹公屠邺:邺,指邺城,是冀州治所所在地。建安九年(204),曹操击袁尚,九月率大军攻拔邺城。

〔4〕五官中郎:指魏文帝曹丕。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在建安十六年。将去:带走。

〔5〕奴:用于他称。此处指甄氏。

【今译】

魏甄后既聪明又漂亮,原先是袁熙的妻子,极受宠爱。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时,下令立即召见甄氏,侍从报告说:“五官中郎将已将她带走了。”曹操说:“今年打败贼兵,只是为了她。”

卿卿我我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1〕。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2〕,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3〕。(《惑溺》六)

【注释】

〔1〕王安丰:王戎(234—305)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早年与阮籍交友,为竹林七贤之一。历官荆州刺史、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转司徒。因平吴有功,封安丰县侯。《晋书》有传。

〔2〕婿:夫婿,丈夫。

〔3〕恒:常。

【今译】

王戎的妻子常称王戎为卿。王戎说:“妻子称丈夫为卿,在礼节上是不敬重,以后不要这样称呼我。”妻子说:“亲卿爱卿,所以才称卿为卿。我不称卿为卿,谁该称卿为卿!”于是王戎就任凭妻子去叫了。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