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辑 只有你能决定自己是否重要

生命不需要留白

1982年,尼克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医院里出生了。他的出生没给父母带来“喜”,倒是让父母足足地“惊”了一下。也难怪人们会有如此反应,小尼克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不谙世事的小尼克只是笑着,天真的眼睛闪着熠熠的光。

也许是尼克灿烂的笑容感染了父母,他们毅然下定决心,绝对不放弃他,要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父母为他的人生做了一番规划,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有艰巨的任务和目标,像一根长长的铁链,一环扣着一环,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从那一刻起,小尼克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征程。

尼克18个月大时,父亲便把他放到了水里练习他的水性,不懂事的小尼克吓得哇哇大哭,身体拼命地扭曲着、挣扎着。尼克的哭声不是没有让父亲动恻隐之心,甚至有那么一刻,父亲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孩子本来就已经很可怜了,何必再让他受折磨呢!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不希望尼克一辈子活在别人可怜、同情的目光中,尼克要自强,而要自强就必须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这期间,他的父母给了他最大的鼓励,鼓励他战胜困难,战胜一切。父母殷切的眼神让他终于清醒了一点,他开始试着敞开心扉,去交一些朋友。真正让他走出心理阴影的是一份普通的报纸。十三岁那年,尼克在浏览一份报纸时,无意中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一系列伟大目标并完成的故事。仿佛电光石火的一瞬间,尼克醒悟了,他知道唯有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自己的未来才有希望。于是,尼克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人生规划,他像上了发条一样,开始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过这个蜕变,尼克突然变得成熟,他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做。经过长期的训练,尼克残缺的左“脚”成了他的好帮手,它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帮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趾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更让人吃惊的是,尼克对滑板、足球也很在行,而且他居然还会打一手漂亮的高尔夫球!自信、潇洒的尼克看起来已经和常人完全无异了。

尼克的全名就是尼克·武伊契奇,中国人通常叫他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2003年,尼克大学毕业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勇敢和坚韧的尼克还在2005年获得“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的称号。

尼克的人生从来就没有“停顿”这两个字,从17岁开始,尼克就开始做演讲,向人们介绍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故事。随着演讲邀请信纷至沓来,尼克开始到世界各地演讲,迄今已到过35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

2012年尼克在河南激情开讲“活出生命的奇迹”,他动情的演讲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尼克还深情地说:“中国人讲究‘留白’的艺术,但对我而言,生命不需要‘留白’。想要活出生命的奇迹,就必须马不停蹄,必须日夜兼程,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填满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原来,留白,是一门艺术的遐想空间,而不留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生,璀璨岁月,昂扬世间。

正视Bug才能获得成功

1883年,美国一个叫克劳斯的小伙子创建了一家专门做鞋子的公司。他的创办理念是利用当时最好的材料以及聘请手工艺精湛者来制作靴子,生产出既能保证产品品质,又能把舒适度与良好手工艺相结合的鞋子。然而,公司研发出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后并没有引起想象中的轰动,很多人对产品的质量表示怀疑,只有少数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来试穿。产品长期滞销导致公司资金运转出现困难,克劳斯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以节省开支。

这天,克劳斯正在为员工们下个月的薪水而发愁。突然听到公司外面一阵吵闹,克劳斯走出办公室,看到一个正在喋喋不休的客户。“你们不是承诺确保鞋子质量吗?看看这是怎么回事!”顾客生气地把一双鞋子摔到克劳斯面前。克劳斯笑着示意顾客别激动,然后捡起鞋子查看,鞋子不仅有些变形,而且跟部也有大面积开胶,总之完全不像是刚买不到三个月的鞋子。

“如果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负责。”克劳斯放下鞋子认真地说,“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听到克劳斯的话,顾客的情绪有些平复,他回答:“我是一名划艇运动员。”克劳斯又问:“你平时是穿这双鞋子上班的吗?”顾客点点头回答:“是的。”这时,克劳斯笑着说:“这双鞋子是休闲运动鞋,它更着重的是舒适度,不具备防水功能。而你长期穿着工作,接触了太多的水,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噢,原来是这样呀!”客户挠了挠头,表情有些尴尬,“我没考虑到这些……”克劳斯摆了摆手,接着说:“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我们承诺的十倍赔偿一定兑现。”说完,克劳斯便立即让助手去拿相关的赔偿金以及全新的运动鞋。

助手不可思议地盯着克劳斯说:“你疯了吗?本来我们现在的资金就很紧张,而且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为什么要负责!”克劳斯则平静地说:“是的,确实是顾客穿着不当。但是这其实也是我们生产中的一个Bug呀!我们为什么不正视这个Bug,生产出可以防水的鞋子呢?”得到赔偿后的客户显得很意外,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认真地看了克劳斯一眼。

几天之后,克劳斯接到了一个订单,这是足以维持他们公司半年运作的大订单,而订单的主人就是前几天来索要赔偿的那名顾客。原来,这名顾客是一家划艇俱乐部的负责人,他负责给俱乐部的会员提供配套的鞋子。顾客说,他被克劳斯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并听到了他后来说的话,他希望克劳斯能为他们量身定制一批适合划艇的鞋子,而且他相信克劳斯一定可以做到。克劳斯激动地点了点头,立刻组织团队进行研发,他们不仅研发出了适合划艇的鞋子,还研发出了包括登山、游泳、打猎、越野、旅行等一系列适合各种户外活动需要的鞋子。

凭着时尚的设计、舒适合脚以及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克劳斯的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顶住了价格低廉的拉美和亚洲进口产品的冲击,并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1996年又进军时尚之都巴黎,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追捧,在东欧、日本市场上,也成为高端品牌。没错,它就是渥弗林集团以其名字创立的渥弗林品牌。作为全球最大和最知名的制鞋企业之一,渥弗林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个个都堪称市场的经典。

是的,我们的人生不会时时处处完美无缺,总会出现一些缺陷和不完美。如果只是一味抱怨和逃避,只会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只有正视人生的Bug,积极想办法解决,才能找到人生的另一个出口,最终获得意想中的成功。

12把椅子

1951年,退伍后的耶尔夫遇到了他的一生挚爱,帕特丽夏。结婚后,耶尔夫带着家人来到明尼苏达州的一个海滨小城定居。耶尔夫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执教,和妻子以及五个子女过着平静的生活。

半个多世纪过去,孩子们都长大并相继离开他们出去生活,耶尔夫和妻子也已经步入暮年。像很多年长的老人一样,他们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相伴出去散步。早上起床,简单洗漱过后,他们就一起出去,慢慢地走在社区的小路上,看草尖上的露珠滚落,看太阳慢慢升起来,然后再相伴回家吃早餐。晚上,他们早早吃过晚饭,然后再一起出去,直到夕阳落山。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快乐,也是几十年来无法更改的一个习惯。

今年2月份的时候,帕特丽夏因为突如其来的脑梗而离世。孩子们在料理后事的时候,耶尔夫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悲痛。可是几天后,耶尔夫再一次走上以前散步走了无数遍的小路时,忍不住失声痛哭。

没有了帕特丽夏,散步过程变得非常孤独,更无法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耶尔夫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每走一小段路,就会气喘吁吁,而没有了妻子的看护,他的散步之路也变得非常不安全。

突然有一天,耶尔夫在散步时,发现汤姆家门口的草坪上放着一把椅子——以前这条路上从来没有任何一处可以歇脚的地方。“我可以坐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吗?”耶尔夫向汤姆征求道。汤姆大笑着回答:“那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椅子。能为光荣的退伍老兵准备椅子,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哦。”

耶尔夫很意外,更多的是感动。不得不说,汤姆的举动让他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开心,这是帕特丽夏离开后,他第一次感受到快乐。

没想到这天过后,耶尔夫散步的路上又陆续出现了很多把椅子,他数了数,一共有12把。它们静静地摆在路边,似乎在等待着他的到来,有一些椅子上还放着柠檬水和小饼干,那是人们为他设立的“补给站”。

每次散步累了的时候,耶尔夫就会坐在这些专门为他准备的椅子上。有时候,人们还会从家里走出来,听他讲战争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看到人们开心地大笑,耶尔夫也会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如今,散步又变成了耶尔夫每天最开心、最期待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有12把椅子在等待着他。12把椅子,让耶尔夫感受到了最温暖的陪伴。

一节关于植物的实验课

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化学系新生的第一节课上,威廉姆教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植物的实验视频,这个实验的名字叫:被欺负的植物。

在实验开始,实验人员到商场购买了两株一模一样的绿色植物,然后把这两株植物放到了一所学校里,同一个地方,左右分开。左边的一株植物每天都会有人不停地欺负它——用语言来攻击它;右边的一株则恰恰相反,它每天都将会被表扬。然后接下来的30天里,这所学校的孩子们没事的时候就跑到植物这里,对着右边的植物表达他们的喜爱,夸它长得好看,有时还会播放一些音乐。而另外一些学生,就去批评左边的植物,说一些非常负面的语言……一个月过去后,在视频里,出现了神奇的现象:被欺负的植物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力,叶子也开始枯萎、掉落;而被赞美的植物,看起来却非常有活力、有朝气。在视频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行字:生长环境完全一样,结果却完全不一样,霸凌的危害如此之大,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看完视频,学生们都发出了阵阵惊叹,他们完全被这个实验打动了。确实,在校园霸凌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经历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大家都纷纷夸赞,觉得这个实验太棒了,用植物发生改变的这种方式来让大家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很形象很生动。

看到学生们的反应,威廉姆教授微微摇头,发出了提问:“你们觉得,一株植物真的会因语言的暴力而影响生命吗?”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前身是一所农科学院,所以它的农科非常好。在威廉姆教授的提示下,有人发出了质疑,目前确实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人类的语言能对植物产生影响。其实不需要专业的农科知识,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也知道,植物是听不懂人类的语言的。很快,众人便反应过来:这个实验是假的!

“是的,这就是我想要提醒你们的事情。想引起注意是好事,但一定不能反科学。在科学实验面前,不允许掺杂进各种主观的因素,一切要有切实的证据。否则,看起来再完美的实验都一文不值。”威廉姆教授最后说道。

只有你能决定自己是否重要

奥勒从小就喜欢踢足球,23岁时加入曼联俱乐部。但进入曼联后,奥勒并没有得到主教练的青睐和重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被安排在替补的位置上。

如此过去了大半年,奥勒不免有些懈怠,热爱踢球的他多么渴望能和主力队员们一起在球场上飞奔,为球队效力呀!可是,也许是实力不够,也许是主教练对自己不够信任,他始终得不到上场的机会。“算了,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球队里有没有我都一样,还不如放弃。”奥勒沮丧地对朋友托尼说。托尼轻轻拍了拍奥勒的肩膀,指着转播的球赛,装作不经意地说:“我觉得守门员也一样不重要呀!你看,比赛都进行一大半了,而他们却完全没起到什么作用。”“不,不,你不懂。”奥勒连连摆手说,“没起作用不能说明他们不重要,只是属于他们的时刻还没有到来,等到有球员射门的时候,守门员就开始发挥重大的作用了。我们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守门员,球队会陷入怎样危险的境地。”

听了奥勒的话,托尼笑了起来:“对呀!你也知道,这不能说明他们不重要。那么,你不也是一样吗?虽然现在你暂时没有发挥作用,但到了你上场的时候,你一样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奥勒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释然地跟着笑了起来。后来,奥勒重新振作了精神,刻苦地投入了训练,在之后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奥勒替补出场打进一球,为球队争取到了胜利。而在之后十几年的足球生涯里,奥勒每次替补上场的表现都是教科书般的,被广大球迷称为“超级替补”。他就是曼联王朝的重要一分子,挪威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奥勒·索尔斯克亚。

“替补不能证明你不重要,任何东西都不能证明你不重要。时刻努力着,准备着,在属于你的时刻到来的时候,发挥出重要的价值。是的,只有你能决定自己是否重要。”索尔斯克亚不止一次这样说。

被拒绝的钢琴老师

陪女儿艾丽萨上完钢琴课回来后,我决定给她换一位钢琴老师。其实,这个念头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我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怎么说呢?琼斯小姐算是一位负责的钢琴老师,我也并不怀疑她的专业能力。只是,我不太喜欢她上课的方式——似乎太过热情,甚至总是手舞足蹈,以至于孩子们无法更好地把精力全部集中在练习弹奏上。很显然,艾丽萨也不太适应这样的上课方式,虽然已经上了五六节课,可除了琼斯小姐讲的笑话外,她什么都没学会。

我决定了,让艾丽萨退出琼斯小姐的钢琴课。可是,该如何对琼斯小姐说呢?我想我无法对一位女士说出拒绝的话,这肯定会让她伤心不已。况且,艾丽萨的退出会不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万一艾丽萨退出后,颇受打击的琼斯小姐一蹶不振,那后果可太严重了,我可能会内疚一辈子……

在我的不断犹疑中,艾丽萨又到琼斯小姐那里上了几节课。可是,这并没有让我感觉好一点,反而更加烦躁不安——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让我感到压抑和委屈。

终于,我对琼斯小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我已经预想了琼斯小姐可能表现出的各种反应,并做好了应对措施。不过,这一切都是多余的。听了我的解释后,琼斯小姐耸着肩膀说:“很遗憾。但是对于一个职业钢琴老师来说,遇到理念不合的家长,这很正常。这本来就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希望你早日帮艾丽萨找到适合她的钢琴老师。”

“那么,你会难过吗?”我忍不住问。

“当然,艾丽萨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我会想她的。”琼斯小姐笑了起来,接着说,“不过不用担心,她能找到一个更适合她的钢琴老师,我会更开心的。”

从琼斯小姐那里回来后,我长长地松了口气。看来,拒绝别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被拒绝的人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脆弱。

后来,我送艾丽萨到新的钢琴老师那里上课时,路过琼斯小姐的家门口,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笑容满面地走出来。很庆幸,琼斯小姐和艾丽萨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彼此。

4个硬币识保姆

法国作家司汤达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3岁时,他考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为了方便学习,父亲帮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并打算雇佣一个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家人不在身边,而司汤达只是个未成年人,因此在保姆的选择上非常重要,既要做事情细致、认真,人品也应该可靠。可是,如何在短时间了解保姆的真实情况呢?这让父亲有些发愁。

这天,司汤达对新来的保姆说:“我刚搬进来,担心不够卫生,所以请你彻底把屋子收拾一下。对了,要先从厨房开始,然后是客厅,接着是卧室,最后是卫生间。记住,一定要按顺序哦!”交代完毕后,司汤达便和父亲一起外出赴宴。路上,父亲摇着头说:“你是不是太过苛刻了?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为什么非要给她规定顺序呢?况且你并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按照你的顺序打扫。”司汤达没有说话,只是一脸神秘地笑了笑。

赴宴归来后,房间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司汤达悄声对父亲说:“接下来才是检验的时刻。”这时,保姆走过来,告诉他们她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18法郎硬币。司汤达问:“你还记得发现它们的顺序吗?”保姆想了想回答:“先是1法郎硬币,然后依次是2法郎硬币、5法郎硬币和10法郎硬币。”司汤达点点头,当即把手里的法郎当作小费送给了保姆,转身告诉父亲,这个保姆就是他们理想的人选。

看着父亲迷惑的目光,司汤达笑着解释:“这些硬币是我特意放的,都放在了特别隐秘的角落。保姆能按顺序找到它们,说明她干活认真、细致,并且一丝不苟地按照我的要求做了。而把硬币全部交还给我,则足以说明她的诚实、守信。所以她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好保姆。”父亲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其实,司汤达“苛刻”的目的并不在苛刻本身,而是以此来检验对方的认真程度。很多时候,这是快速区分认真负责和马虎敷衍的有效办法。

做了“坏事”也要奖励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因为幼年丧父,小时候霍桑跟着母亲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之前是一名教师,所以他很注重孩子们的教育,除了教授书本上的知识之外,外祖父还会培养他们实践方面的能力。

有一次,外祖父要外出几天,临行前安排好了霍桑和表弟的功课,另外还布置了一些诸如扫地、浇花、修剪草坪等体力方面的任务。当然,为了激励他们,如果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他会给予相应的奖励。然而,这次外祖父回来后,却发现后院里的一盆玫瑰花枯萎了。肯定是有人偷懒没浇水!外祖父自然很生气,但与此同时,他又觉得很意外,虽然他并没有规定每个人具体负责的任务,但每次他们都会积极出色地完成各项劳动。难道这次有什么原因吗?

原来,外祖父这次准备的奖励是一个轮船模型,这是霍桑和表弟都期盼已久的玩具。霍桑修剪完草坪,拎起水壶准备给玫瑰花浇水时,突然想到表弟渴望的眼神,他就想着把这个任务留给表弟,好让他得到奖励。可是没想到,表弟在完成扫地的任务,正打算去浇花时,也突然想到了霍桑,他知道霍桑非常喜欢轮船,而且霍桑的玩具很有限,想了一下后,他离开了后院,决定让霍桑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两个人最后都没有浇花。

看着枯萎的玫瑰花,霍桑和表弟红着脸等待外祖父的惩罚。外祖父反问:“我为什么要惩罚你们呢?奖励还来不及呢!”奖励?为什么?他们可是做了让玫瑰花枯萎的坏事呀!外祖父把手放在他们的肩膀上,笑着说:“你们都不想让玫瑰花枯萎,是不是?不但不想,反而想让它更好。只是你们因为相互谦让,才让它枯萎了。其实你们做的是好事,虽然结果是坏的,但仍然值得奖励。”

“是外祖父让我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只看结果。有时候,也许事情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但它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些情谊是最珍贵、最难得的。”霍桑后来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导演的“恶意”

在38岁时,她接到了一部戏。对于一名好莱坞的女演员来说,年近40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很多前辈在40岁后就步入了边缘,然后销声匿迹。所以,她开始有意识地去瘦身,并买来很多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的衣服和化妆品。确实,镜子里精心装扮后的自己,看起来并不输于那些年轻水嫩的女演员。

然而,当她认真打扮之后站在镜头前时,导演却并没有表露出想象中的赞赏。拍了一场戏后,她找到导演,想要改变剧中的角色——在剧中,她扮演三个孩子的母亲,这样的设定如何能让自己年轻漂亮起来?

“是的,也许真的需要改一下。”导演思虑片刻后说,“我觉得五个孩子更合适。”导演的话简直让她哭笑不得,这样一来,岂不是更要扮老?这之后,恐怕能接到的角色只会越来越少,甚至像很多前辈那样消失在影坛。那一刻,她觉得导演对她充满了恶意,而她也对导演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反感。

不过,导演接下来的话,却改变了她的看法。导演说:“如果你愿意活在此刻的皮囊之下,你仍能当一个演员,或者是一名好演员。但如果你假装自己还是个年轻女孩,甚至努力去掩饰,那你确实没戏了。因为你不可能永远装扮下去,你迟早要面对自己,所以你应该准备去接受人生的不同阶段。”

导演的一番话让她猛然清醒了。后来,她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受了导演安排的角色,并努力去演好它。之后,她确实彻底与少女角色无缘了,但却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原本主流电影并不看重的女性角色的阵地,如今年近70岁,依旧活跃在好莱坞。是的,她就是在57岁那年,顶着一头白发却仍能凭借《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这部电影获得巨大关注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很感谢当年导演的那份‘恶意’,他让我明白,接受自己不同年龄段的样子并让它发挥出优势是多么难得和重要。当人们活着的日子越来越少时,就会更加希望做真正的自己,而不只是为了在别人眼中,自己看起来很舒服而已。”提起往事,梅丽尔·斯特里普轻松地笑着说。

小题大做的智慧

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小村镇。十几岁的时候,格兰特到一家农场打了份零工,一来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二来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有一次,格兰特帮农场主威廉拖运木材,运送两趟之后饿得饥肠辘辘,格兰特便停下来打算吃一个面包再继续干活。不过,就在他刚吃完面包,准备干活的时候,恰好被威廉看到了。威廉非常生气,并为此大发雷霆,指责格兰特偷懒,还说要扣掉他半个月的薪水。

和格兰特一起干活的伙计们都为他打抱不平,其实他仅仅耽误了一分钟而已,况且也是因为威廉安排的活太多才来不及吃早餐的。但大家都只是敢怒不敢言,希望格兰特能够勇敢地跟威廉辩解。没想到,格兰特没有争辩一句,反而连连点头认错,并表示要在小镇张贴告示,对小镇上所有人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愧疚。威廉很满意格兰特的认错态度,伙计们却不解地纷纷摇头。

第二天,格兰特将“道歉启示”贴了出来,上面写道:“我在替威廉拖运木材时,因为太饿吃了一个面包,用了足足一分钟的时间,我拿着威廉付给的薪水,却用这一分钟来做自己的事情,实在是罪不可赦,相比而言,威廉扣半个月的薪水简直太恩慈了!我特意向威廉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在干活的时候做任何自己的事情。”

随即,这则“道歉启示”在小镇上引起了轰动,但没有人指责格兰特的“失职”,反而一致声讨威廉的无情和苛刻。“他是人不是机器,肚子饿了吃东西不是很正常吗?”“一分钟已经够快了,老板应该给他十分钟的时间。”“拿着农场主的薪水,恐怕连为自己呼吸都不被允许了!”最后,在舆论压力下,威廉不得不收回自己的决定,并给格兰特他们留下了足够的吃早餐的时间。伙计们这才明白格兰特这样做的目的,对他的智慧赞不绝口。

有时候,面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结果,我们不妨顺着这个结果“检讨”,并“小题大做”,当它被放大和延伸之后,不合理性和漏洞便会更多地暴露出来,我们自然也更容易赢得公正的结果。

巧化“污点”为优势

20世纪初,欧·亨利与妻女在纽约定居,成了职业作家,创作了上百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一时间,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追捧,经常有记者邀约采访,还有很多杂志社的编辑向他约稿,可谓名利双收。

一天,朋友突然拿着一份报纸跑进房间,一脸紧张地给他看上面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能想象吗?你热衷的小说是在监狱里写出来的!你还愿意欣赏吗?你确定它有价值吗?》

原来,几年前欧·亨利办过一份幽默周刊,后来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之后他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欧·亨利当上了监狱的药剂师,同时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并相继在报刊上发表。

这个报道对欧·亨利的影响很大,不仅引起了众多读者的议论,很多杂志社也提出了解约的要求。朋友们都知道,这肯定是居心不良的人故意搞的事情,但他们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欧·亨利坐过牢是事实,这确实是他的一个“污点”。不过,欧·亨利似乎并不着急,他淡定自若地说:“人们很快会重新接纳、喜欢我的作品的。”果然,几天后,原先众人的怀疑和否定一致转变成了赞美和钦佩,而找他约稿的杂志社也更加多了。

面对朋友们的疑惑,欧·亨利笑着拿出了一份报纸,在头版头条有一行醒目的字:“即使在监狱里,我仍然能坚持写出大家喜欢的小说,那么现在,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出狱的我能写得更好呢?对我而言,这份特殊的经历是一种警醒和鞭策;对我的创作而言,它更是宝贵的素材和阅历。”

报纸的“污点”报道对欧·亨利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危机,但他巧妙地化解了“污点”,把危机变成转机,甚至把原本的劣势转化为自身创作的特殊优势,巧妙地利用跳板跃上了更高的高度。

比尔·盖茨读什么书

有一家媒体就读书的话题采访了比尔·盖茨。大家都很好奇,曾经的世界首富会读什么书呢?同时也纷纷猜测,可能是一些极其小众的,众人闻所未闻的“秘籍”,否则怎么会有如此的成就呢?

不过,比尔·盖茨的答案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他的阅读书目很“接地气”,其中不乏许多享誉全球的畅销书。贾雷德·戴蒙德的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传记《乔布斯传》等都在比尔·盖茨的推荐书目之中。这些书我们也都读过呀,不可能只有这些吧?很多人表示怀疑。

果然,接下来,比尔·盖茨又说,除了这些畅销书之外,他喜欢的小众书也不少。其中有一个叫斯米尔的作家,他是捷克的加拿大籍科学家和政策分析师。虽然他在国内名气不大,但比尔·盖茨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从全球能源到人类该不该吃肉。据说他的作品也俘获了马克·扎克伯格的心。另外,比尔·盖茨也会读一些别人推荐的作品,如果觉得好,他都会找来阅读。

显然,上面的答案并没有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比尔·盖茨的这些阅读习惯众人也都有,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后来,记者又补充道,比尔·盖茨很喜欢读书,从上学时开始,他每年的阅读量在100多本书左右,平均一周要读两三本。事业忙碌起来之后,他每年的阅读量也至少在50本书左右,基本保持在一周读完一本书。而且,比尔·盖茨在个人博客上专门设立了一个栏目“阅读书目”,除了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目,还详细记录了他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么多年下来,比尔·盖茨阅读过的书多达几千本。

“也许,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坚持不懈地读了吗?你读书的时候认真思考了吗?读过之后你有没有总结自己的收获呢?而这些,可能就是你和比尔·盖茨的差别所在。”这名记者最后笑着说。

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奥里森·马登是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是家喻户晓的成功学之父。马登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区家庭,从小就寄人篱下,常常忍饥挨饿。14岁的时候,马登到一家锯木厂干活,虽然工作仍是非常辛苦,但至少有了安身之处,而且也能吃饱饭,于是马登便在此安顿下来。

然而,时间久了,老板吝啬、趋利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他开始让马登做更多的工作,却又无故克扣马登的薪水,尤其是最近半年来,每个月给马登的薪水都会少5美元。听了马登的抱怨,朋友们都替他愤愤不平,指责老板太过分。马登只是摇着头懊恼地说:“只怪我当初太傻了,还以为老板是个好心人呢!”

两个月后,马登拿着一再缩减的薪水,直叹自己命苦。这时,突然有朋友反问:“可是,这不是你的选择吗?”马登瞪着眼睛,不解地反驳:“这怎么是我的选择呢?难道我希望老板对我如此苛刻吗?我没得选择,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朋友摆摆手说:“不,那就是你的选择。虽然你无法改变老板的决定,但你可以掌控自己的行为呀!老板既然如此苛刻,你为何不肯离开呢?说到底,是因为潜意识里的懦弱和胆怯,你怕离开老板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也怕会失去饱食的生活。对吗?所以说,虽然你没做选择,但这其实就是一种选择。”

朋友的话让马登愣住了,他突然觉得,朋友说得非常对,只是自己之前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想法。随后,马登选择了辞职,一边另寻工作,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读书,最终取得了事业上巨大的成功。

很多时候,一些人习惯于假装自己没有选择,所做的一切都是被迫的,这样便可以理所当然地不作为。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潜意识上的逃避和推卸责任。因为选择是一件需要力量和勇气的事情,但只有占据了主动,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更好的人生。

成为那个合适的人

大卫·林奇是美国著名的导演、编剧。童年时,林奇的志向是做一个书画刻印艺术家,学期结束时,兴趣组的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设计一个品牌刻印。当然,他们可以找一名队友来合作,因为依靠他们的个人能力尚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

为了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林奇和同学们都开始积极地寻找队友。林奇在设计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他想找一个精通设计的队友。其他同学有的想要找擅长绘画的,有的想找着色厉害的,有的想找强于刻印的……可是,眼看着过去了一周,同学们都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队友。

回到家中,林奇还在为找队友的事情发愁。这时,正在修理桌子的父亲请他帮忙拿一颗螺丝。林奇翻遍了工具箱,只找到了一颗很小的螺丝,很显然,这并不符合父亲的要求,而且似乎还差很多。林奇对父亲说:“等一下,我再去帮你找个合适的。”“不用,把这颗给我就行了。”父亲说着,伸手接过了这颗螺丝,把它安装进去后,又找了一小块木条嵌了进去。看着修理后牢固的桌子,父亲笑着说:“与其花时间苦苦寻找合适的,还不如直接把它改造成合适的。”

父亲随口的一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林奇!同学们都在找“合适”的队友,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是那个“合适”的队友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奇勤奋练习,弥补了之前的缺陷,终于不再为找队友而发愁了——每个人都想和他成为队友呢!虽然后来林奇没有在书画刻印方面继续发展,但这个思想却影响和改变了林奇之后的人生,不断积极努力的他最终获得了理想中的成功。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想找到那个合适的人。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想着要去成为那个合适的人。有时候,如果你能改变一下思路,会发现,曾经被动的艰难的事情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而主动。

为不鼓掌而鼓掌

四年级时,约翰在印第安纳州的一所天主教会学校就读。约翰成绩优异,也很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踢足球。学校里的足球教练威廉姆邀请约翰加入了学校足球队,后来又对约翰的努力和球技颇为赏识,让他担任了足球队长。而约翰在威廉姆的指导下,足球也踢得越来越好。

有一次,威廉姆带领众人踢球归来后,说要去参加一场演说。队员们听后决定一同前往,去替教练捧场,一向喜爱威廉姆的约翰自然也没有落下。这是一场有关民主权利的政治演说,很多党派人士都发表了看法。威廉姆的演说结束后,足球队的队员们全都热情地鼓掌表示支持。然而,让众人意外的是,约翰竟然没有鼓掌,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对于约翰的“反常”,队员们私下议论纷纷。有人索性直接问约翰不鼓掌的原因,约翰回答说:“因为我不同意教练的政治主张。”“可是教练对你那么好啊!而且你不怕他以后为难你吗?”对方不可置信地说。约翰点点头,继续说:“是的,我知道教练对我很好,我也很尊敬他,在生活里的各个方面,我可以全力支持他。但在这方面,我做不到,我无法违背自己内心的立场去附和他。”

威廉姆刚好听到这番话。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鼓起了掌,并笑着说:“你做得很对!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因私情或强权所改变,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最大的尊重!”而之后,威廉姆仍一如既往地对约翰教导、训练,而且还多了一分敬佩。

约翰一直保持着这份敢于不鼓掌的勇气,直至后来在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是的,他就是约翰·罗伯茨。提到往事,约翰·罗伯茨说:“司法是公正公平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你不同意某种立场,完全可以选择不鼓掌。当然,不鼓掌固然可贵,但威廉姆教练为不鼓掌而鼓掌的行为更可贵,更值得赞美。”

希望你忘记我的帮助

20世纪60年代末,正在读中学的艾伦每个周末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去打排球。有一次,艾伦打完球回来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路过一条街的拐角时,艾伦看到墙角似乎坐着一个人,当时下着大雨,那个在雨中的孤单的身影让艾伦感觉非常奇怪。尽管朋友们一再催促快点走,艾伦还是决定停下车去看看怎么回事。

坐在那里的是一个叫比尔的中学生。他告诉艾伦,自己来自西雅图,来这里游玩一天打算回去的时候,不幸碰到几个劫匪,抢走了他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比尔浑身脏兮兮的,腿也受了伤——他的样子看起来狼狈极了!最后,艾伦帮比尔报了警,并热心地把他送回了家。

几个月后,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朋友突然对艾伦说:“快看,那个新生不是比尔吗?”艾伦点了点头,却拦住了想要去找比尔的朋友。朋友不解地问:“既然认识,为什么不能去打个招呼呢?再说我们还帮助过他呢!”“正因为这样,我才不想去找他。我甚至希望他不记得我,也忘记我曾对他的帮助。”艾伦认真地说。

看到朋友更加疑惑,艾伦接着说:“如果我们旧事重提,会让他回想起那个难堪和狼狈的时刻,让他再一次感受到当时被伤害的感觉。我希望我们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这说明那次伤害对他并不严重。”朋友点点头,暗暗对艾伦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在开学典礼上,比尔早就看到了艾伦,但因为爱面子,他没有去和艾伦打招呼。不过后来,因为同样都对计算机着迷,他们还是成了好朋友。直到后来成为最好的商业伙伴,共同创立了微软公司。是的,他们就是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比尔·盖茨感慨地说:“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提起过当年的那件小事,但在我心里,却一直保存着对艾伦的那份感激。他的善良、体贴和真诚是除了商业才能外,最让我欣赏的东西。”

歌德向富豪学习

德国文学家歌德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因此,歌德从小便享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十来岁时,还学习了骑术和击剑。

在学习骑术的过程中,歌德结识了一位忘年之交——老威廉。老威廉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富豪,他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举手投足都与众不同,尽显自信、成熟的风范。歌德被这种气质所吸引,对老威廉非常羡慕和崇拜,并打算向他学习。于是,歌德便有意观察老威廉的举止,然后悄悄地模仿他下马时的姿态、品酒时的神情,以及开香槟时潇洒的动作。当然,老威廉手腕上戴着的名表和手里的皮包,也是歌德追求的东西。

老威廉似乎察觉到了歌德的异样,他疑惑地问歌德在做什么?歌德认真地回答:“我在效仿你,向你学习呀!”老威廉听后哈哈大笑,对歌德说:“我带你去我的庄园,给你看一样真正值得效仿的东西。”歌德欣然答应。

“哇!你的庄园好大好气派呀!”歌德兴奋地说,“这是你想让我看的东西吧?”老威廉摇摇头说不是。看到屋子里华丽的装潢和摆设时,歌德又叹道:“是这些吗?”老威廉还是摇了摇头。接着,老威廉带着歌德来到了一个摆满照片的房间。在这些照片上,老威廉身着简陋的衣服挥汗如雨地干着活,拖着沉重的货物在风雨里奔波……在照片的旁边,放着一双非常破旧的皮鞋,它的鞋底几乎快要磨光了。

老威廉指着这些东西说:“如果你觉得我现在看起来值得羡慕的话,是因为有过这些艰苦的付出。这才是我想给你看的,也是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听着老威廉的话,看着这些照片,歌德顿时明白了自己的肤浅,也知道以后该怎样去做了。

如果你想要向成功的人学习,想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你需要学习的是人们成功前的探索、专注和坚持,是风吹日晒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他们富贵之后的成果和享受,因为那些毫无意义。

罗斯福分期捐赠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他是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罗斯福家境优越,为人豪爽,常常给身边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罗斯福在哈佛大学读大一时,有个叫托尼的同学家庭突遭变故,一时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来源,甚至无力继续支付读书的费用。热心的罗斯福安慰了无助的托尼,还承诺资助他1万美元。这对托尼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1万美元足够他接下来的1年的花费了!

不过,罗斯福给了托尼2500美元之后就没有动静了。这些钱只够缓解托尼当下的危急,他不得不想办法打各种零工来维持接下来的各种花费。1年之后,罗斯福似乎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又给了托尼2500美元,但这仍远远不够支付托尼各种必需的花费,托尼在学习之余,还要想办法赚取生活费。

就这样,在第三年,第四年,罗斯福又分别给了托尼2500美元,这样加起来,刚好是当初他承诺的1万美元。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这算不算出尔反尔。”“对呀,当初说资助一万美元,没想到是这种方式。”“这不是骗人吗?”对此,罗斯福没有任何解释。托尼却站了出来,他对大家说:“罗斯福这样做是对的,我非常感激他,如果不是这样,可能我无法走到现在。”

托尼说,家庭的变故对他的打击非常大,让他一下子失去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动力。真正让他走出阴影并振作起来的是罗斯福另类的做法——如果一下给他1万美元,他很可能继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年,但一次只有2500美元,他就只能振作起来,赚取剩下的费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托尼积累到了很多经验和能力。

罗斯福告诉朋友,给人金钱上的帮助很简单,但想要给人思想上的帮助,就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讲究一些方法了。而他的“分期捐赠”,就是想在唤起托尼对生活的希望的同时,也激起他战胜困难的决心。

如果牛顿还活着会怎样

保罗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于常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家里的玩具包括各种电器,他都能够拆开然后再完好无损地装上。十几岁时,保罗常常自己琢磨思考,并动手制作出一些玩具和小物件。为此,保罗赢来了许多同学赞美和羡慕的目光。

渐渐的,保罗变得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走到哪里都想得到人们的关注。有一次,保罗去学校的图书馆借阅书籍,刚好到了下班时间,管理员让他明天再来。保罗很生气,当即和管理员争吵起来,生气地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保罗!”但最后,管理员还是按照规定拒绝了保罗的请求。

回到家后,保罗还在为此事郁闷。这时妹妹贝蒂跑过来,笑着对他说:“哥哥,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牛顿现在还活着,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保罗很喜欢妹妹,而牛顿又是他最崇拜的科学家,于是他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想了半天之后,保罗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在力学上,他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不过,他的理论也有狭隘之处,即使生活在现在,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不一定有更伟大的发现……”

“笨蛋!”贝蒂哈哈大笑起来,说,“如果牛顿还活着,这个世界会多了一个人。这是最直接的变化。”听了贝蒂的话,保罗一下子愣住了!虽然这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却让保罗瞬时明白了很多东西。

此后,保罗收敛了心性,变得更谦虚也更勤奋,直至后来获得了一系列出色的成就,还在193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的保罗·狄拉克。

在一次演讲上,保罗·狄拉克说:“永远不要自以为是,即使伟大如牛顿,也不过让世界多了一个人而已。我们又有什么资格骄傲呢?唯一值得我们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

只要多一次就是成功

约翰·塞纳是美国著名的摔跤选手。幼时,塞纳的小伙伴们大多喜欢摇滚乐,而塞纳喜欢嘻哈音乐,他常常效仿电视里的那些嘻哈歌手,穿着宽大的衣服和裤子。这样一来,塞纳就显得很不合群,小伙伴们经常嘲笑他的穿着,还因此而欺负他。

塞纳当时身材瘦小,每次和小伙伴们打架,他都没有赢过,有时还会被小伙伴推倒在地无法起身。可是,虽然塞纳吃尽了苦头,但他似乎根本不在意,每天依然开心地哼着歌,好像躺在地上的从来不是他。

一次,塞纳的好朋友担忧地说:“你没有想过改变现状吗?我是说,大家常常会和你打架……”“小孩子打架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塞纳不解地反问。好朋友继续说:“可是,一个人总是被欺负,就不太正常了吧!”塞纳笑了笑说:“我并不是每次都输的呀,实话说,总体上看,我还赢了呢!”

好朋友吃惊地看着塞纳,不知道他“赢”在哪里。塞纳解释道:“我被推倒在地没有起身的次数是98次,而推倒后又站起来的次数是99次。”“天呐,好可怜。不过,这说明了什么?”好朋友摊开双手问。“我站起来的次数比躺在地上的次数多啊。”塞纳笑着说,“只要多一次就是成功!”

是的,只要多一次就是成功。正是怀着这样坚强乐观的心态,塞纳从来不曾沮丧,也没有丧失信心,后来他学习了摔跤,并凭着不懈的努力,3次获得世界重量级冠军,3次获得全美冠军,14次获得WWE冠军。不仅在摔跤娱乐界颇有人气,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和歌手。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被击倒的时候,这并不可怕,更不代表失败。你要做的就是爬起来,继续拼搏。因为人生站起来的次数,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这就叫成功。

一眼识坏人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德莱塞从小生活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虽然这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小镇上的居民都淳朴、热心、善良,他们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多少年来,小镇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治安事件,居民们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和矛盾。德莱塞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因为家境贫寒,中学没有毕业,德莱塞就独自去芝加哥谋生。德莱塞租住在一条小巷子里,他的邻居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时间久了,德莱塞得知邻居是一名警察,因为这一带盗窃事件频发,他奉命到这里卧底追查。

这天,警察外出“工作”时,德莱塞正好无事可做,便当做“掩护”与他一同出去。在街上走了没多久,德莱塞突然指着一个人,悄声对警察说:“那个人是坏人。”警察将信将疑,尾随着那个人,果然在他准备行窃时抓了个正着。一开始,警察以为是巧合,没想到接下来在德莱塞的指点下,他又抓到了两个小偷。

“你是怎么做到的?”警察一脸吃惊地问,随即他又接着说,“我知道了,一定是你生活的地方有很多坏人。”“不,恰恰相反。我生活的地方没有一个坏人,我之前甚至没有见过坏人。”德莱塞回答。警察更加不解:“既然没有见过坏人,为什么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呢?”德莱塞笑了笑说:“从小到大,我接触到的全部是良善之人,早就习惯了他们的言行举止。而刚才几个人的言行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所以他们一定有问题。”警察听后,佩服得连连点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德莱塞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因此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其实,很多时候,想要区别好坏,并不需要与“坏”泡在一起,熟悉了与之相反的“好”,自然能一眼识别出“坏”。

奖励“造谣者”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福克纳出身名门望族,幼时就喜欢写作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在20世纪30年代末,福克纳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并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小说,获得了很多奖项。可谓是名利双收。

一日,一个朋友拿着一张报纸找到福克纳,激动地说:“有人在报纸上造你的谣!”福克纳接过报纸,看到一篇署名为约翰的作者写的文章,文章在结尾写道:“福克纳宣布退出文坛,他再也写不出来一个字,因为所有的酒吧和妓院都关了门,他的家里也没有一瓶存酒了。”因为这篇文章,这份报纸的销量是往日的很多倍,很多读者都饶有兴致地议论着福克纳的“癖好”。

“太过分了!这是在暗示你的灵感是靠去酒吧和妓院获得的。找到这个约翰,追究他的责任。”朋友愤愤不平地说。福克纳跟着点点头,说道:“没错,一定要找到约翰。”没过多久,福克纳就找到了“造谣者”约翰。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福克纳非但没有谴责约翰,反而请他吃了饭,还送给了他几本自己的书。

朋友们都很不解,这不是在奖励造谣者吗?“对呀,为什么不能奖励呢?”福克纳笑了笑,解释道,“如果你把它当作污蔑,就会感到烦恼;可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玩笑,就会感受到其中包含的善意的提醒。所以我要感谢约翰对我的监督,以后我要少喝酒,毕竟酗酒对身体很不好。而且我还希望他以后能给我多提意见呢!”

不仅如此,福克纳还用自己的诺贝尔奖奖金中的一部分设立了“福克纳小说奖”,用以鼓励和支持年轻的小说家,因为他发现约翰的文章短小精悍,非常巧妙。而像约翰这样的年轻创作者还有很多,福克纳希望能帮到他们。

一个能开得起玩笑的人,一定有宽广的心胸,能得到更长足的进步;而一个能开得起玩笑的社会,也一定能变得更和谐,得到更大的发展。

先制造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20世纪20年代,一家生产消毒产品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杀菌水,声称可以代替牙膏,消灭口腔里的细菌。然而,这款产品却迟迟打不开销售市场。公司负责人乔丹·兰伯特想了很多办法,甚至不惜重金做广告,向人们宣传这款杀菌水的功效。销量却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一日与朋友聊起此事,朋友摊开双手说:“我不认为口腔里会有什么细菌,我是说,毕竟我们都看不到。而且,牙膏应该足以解决这些问题了吧!”“可是这款产品有更好的杀菌效果。”兰伯特反驳道。“谁能看见呢?”朋友摇了摇头,接着说,“除非你能解决其他看得见的问题。”

兰伯特认同朋友的说法,开始思考口腔里还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款杀菌水能够很好地消灭口腔里的各种菌群,用过之后还会留下淡淡的清香。那么,在用这款杀菌水之前,口腔里是什么味道?与这种清香比起来,人们嘴里原来的味道是不是就是一种“臭味”了呢?

想到这里,兰伯特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随即推出了一系列广告,告诉人们有一种简单的口腔疾病叫“口臭”,它会让你吐出来的气息变得很难闻,让大家在背后偷偷地讨厌你。当时在报纸上有一则广告,配图是一个女生在聚会上被大家冷落,旁边写着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患有口臭病”。这则广告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每个人都记住了那个可怜兮兮的女生,并开始担忧自己会不会也遇到这种问题。不过,人们的担心不用太久,因为紧接着,广告就给出了解决的办法:“用这款杀菌水能很好地消除口臭。”

于是在一夜之间,人们都知道了“口臭”这个问题,同时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款杀菌水迅速打开了市场,在随后的几年内,销量从11.5w美元暴涨到800w美元。

没错,它就是拥有125年历史的李施德林漱口水。其实很多时候,贩卖产品就是在贩卖问题,而如果没有问题,那就先制造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产品的销售自然不在话下了。

让不了解的人做决定

美国英特尔公司成立于1968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还是一家存储器公司,经营重点都在存储器上面。但因为日本存储器的价格竞争,英特尔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面对这样的困境,总裁安迪·格鲁夫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一时间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举措。

很显然,照此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前景似乎并不乐观。可是如果放弃这项业务,他们又是十分不舍的。从建立公司开始,他们就一直在做这项业务,并为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放弃继而转向新的业务,前面所有的付出就等于白费了。这正是他们矛盾和纠结的地方。

这天,格鲁夫找来公司各部门的经理,让他们给出建议:如果你是新任的总裁,你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些经理毫无例外地都选择了放弃存储器的生意。听了他们的意见之后,格鲁夫当即拍板:“好,就这么决定了!”

不过,这却遭到了摩尔的强烈反对:“简直就是胡闹!你知道吗?虽然他们的能力不错,但他们在公司的时间并不长,完全不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更不了解我们打拼到现在所付出的努力……”

“这恰恰是我让他们做决定的原因。”格鲁夫打断摩尔的话,接着说,“他们不知道我们过去的付出,也不需要承担过去的成本,只需要根据当下的局面做出最合适、最有利的决定就行了。而这,却是我们做不到的。”摩尔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最后,他们果断放弃了存储器业务,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不仅让公司重见生机,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有时候,面对一些抉择时,我们会因对过往的留恋和经验而纠结、束缚。这时,不妨听听不了解的人的意见,或者换一种身份和视角重新审视一下。也许能跳出当前的困境,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