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祖上

罗家祖上

那是清朝末年的时候,山清水秀的绍兴是中国特别具有江南水乡的著名城市。这个时代中,绍兴还有一个中国特产就是“绍兴师爷”产地。

绍兴师爷与中国其它地区的“晋商”、“惠商”不同,除去同样的经商头脑,还透出山水的灵性与秀美,事事做的是那么恰如其分,贴心贴肺,挣了你钱,叫你心服口服。

也许是绍兴“师爷”产地有遗传的缘故,实际上我们家族中真正成为“师爷”的还是她们的下一代,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典型的30年代少女师爷,后转型到“CEO”。

罗定珍一生是个传奇故事。但要想将这个商界才女传奇故事留传给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从清朝末年的罗家太祖姥姥和太祖奶奶说起。

地点:清末绍兴城里,八字桥。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四年(1256)重建。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

绍兴“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虽已经历了近八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及天灾人祸,至今仍极为完好。古书《嘉泰会稽志·桥梁》篇中载有:“八字桥在府城东南,而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绍兴是典型的水乡,河港纵横,所以桥特别多,素有“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之说。“出门坐船,抬腿过桥”正是绍兴的写照。清光绪年间的绍兴县志记载,城内有桥三百余座。

八字桥附近的一个7进庭院,坐落在天主教堂附近,这就是本书主人公定珍的祖上家园。

这庭院中的每道小庭院中有绿色茂密的小竹林,风吹过的时候萧萧声如同一曲美妙的江南小曲;时不时有小鸟叫声藏在竹林的幕后;弯曲的鹅卵石小道和各种奇形怪状的宝贵石头,穿过江浙南方庭院中特有的月亮门,再到另外一个景院,院中有园;园中有景,有的院中有井,有的院子中有小池塘,真是江南鱼米乡的王中国。7进的庭院每一处风景各异,却又同处在一个雕花绕梁的红木家私风格的统一设计里,显得雍容华贵,落落大方。

大门口有两个大石球,象征守卫老宅子的护卫。庭院中有“轿厅”“膳厅”“天井”等等不同用途的排场。

高高的门坎很难进入。每天晚上闭门休息时候,门坎还要被卸下来,白天要装上去,不知这是什么寓意。

人说,人如其文,文如其境,一处风水养一处人。

这就是罗家大宅,俗称罗家台院。主人叫罗天官,人称罗老太爷,也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的太爷爷。

罗天官是清末朝廷的一位大官,这在小小的绍兴俨然是举足轻重的人家。罗老太爷就像红楼梦中的贾爷,做事有条有理,家中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官场上的事,罗老太爷不善言语,更令常人敬而远之。家中凡事都由慈眉善目的老妇人操持。

罗家自祖上就是女主人更活跃。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人称罗家大小姐是罗家老太爷的掌上明珠。

罗家大小姐不仅漂亮,天资过人,性格开朗,而且有气魄,有胆识,更有个性。走在大街上,几乎是回头率最高的。周围邻居们议论的中心。也许是因为家里什么都有,罗家大小姐从小就偏偏不喜欢女儿家家的东西,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女拌男装的与才华过人的男孩子们游戏。

罗家大小姐的丫鬟叫荷花。荷花眉清目秀,从小和大小姐一起长大,对小姐忠心耿耿。

小时候,罗家大小姐经常邀请邻家几个男孩子到家中玩耍,却常常事前设下一些意想不到的玩法,比如:将房屋内地下用看不见的头发丝,捆绑住一些可以绊脚的物品,小玩伴刚刚进屋,往往被不注意的小对象绊个倒,一副狼狈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很多时候,罗家大小姐会制造一些想象的特殊场景,将家里所有有亮光的地方,蒙上黑布,关上窗子,演绎黑暗中的鬼神故事,来模拟一些正义的神仙来到人间来审判顽童不轨,以示上天的关公在关注人间的故事….每每这些时候,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往往害怕,乖乖的服从罗家大小姐!

每当大小姐实施这些怪异的游戏时候,荷花总是默默的准备一切小姐构思所用的物品,跟前顾后的陪伴小姐。

但是,罗家大小姐最大的特点,还不是制造这些非凡的故事,而是讲究义气,拔刀相助是她的个性,所以这些特点使罗家大小姐成为男孩子们中间又爱又怕的头领!

这就是罗家的祖上,罗家大小姐就是本书主人公定珍的亲奶奶和她的大家庭。

罗家大院旁边的邻居另一大观圆,也是大官吏家庭,是陈家。

据说陈家老爷是皇上的判官。因为陈家是皇上任命的“阎王爷”,事关人命关天而变得势力大,地方老百姓都害怕陈家。

虽然陈家有些“鹤立鸡群”的孤独,却因为有罗家邻居的友谊而变得幸福。有人说任何人只要世界上有一个知心人,就等于占有整个世界。孤独与不孤独,只差一步。两个家庭礼尚往来好不热闹。每到过年过节掌灯结彩,相互拜访,知心的话讲不完。

而陈家,最终成为本书主人公定珍的姥姥家的祖上。

罗家与陈家可谓同场做官,过年知交。无论在官场上,在邻居上,还是在好友情分上,都称得出是“世交”。

罗家夫人与陈家夫人更是如同姐妹,无论哪一家有什么好事情,定是请另一家前来做客或共同出游。

这年春天,罗陈两家决定一起坐船去杭州苏州等水路春游,顺便考察民情。一路上,两家有机会在一起住,如同一家人。

罗家大小姐和陈家女儿也一起同往,丫鬟荷花则专门照顾左右。水路上的风景虽然美丽,看得久了,也时时显得单调。罗家大小姐于是又动起脑筋,与陈家小姐一起下棋,设计一些新花样,为什么棋路一定是按照别人规矩?罗家大小姐从来都喜欢创新。

旁边的罗夫人和陈家夫人看着这对孩子,不由得谈起夫人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女儿早晚是人家的,我看还是早安排.。”陈家夫人首先提起。

“谁说不是?可我家的小姐实在是男孩子天性,不知将来该怎样与夫君相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夫家能接受我们的男孩小姐?”罗家夫人叹口气。

“儿孙自有儿孙福,自有儿孙的命,不必过多操心,我们相互看着,有哪家可心的公子,都注意着咱们的女儿”陈家夫人的提议总算安慰了罗家夫人。

的确,女儿婚姻大事,两家相互关照确实是个好办法,不然罗家夫人很担心自己的女儿嫁不去一个好人家。

那个时代的优秀小姐都是三丛四德的淑女,是最佳典范。哪个夫君喜欢一个驾驭自己的男夫人?

这一年,到了罗家为大小姐招募女婿的时候。罗家夫人集尽全力,搜集天下优秀公子,无论罗家多少亲戚,达观贵人,罗家大小姐一一回绝,搞得老太爷头痛不已,对这么个任性的宝贝女儿又气又爱。

终于有一天,罗家大小姐突然宣布,她看上一位穷家书生—鲍兴赖鲍先生。鲍先生论人品有人品,论学问有学问,就是太穷了——中国历史故事中屡屡出现这种才子。

老太爷觉得很没面子,“门当户对”是传统,怎么能一个穷人的子弟进入罗家几进的庭院?

罗家大小姐想出各种办法,迫使老太爷同意这门婚事。一次又一次,闭门不出,绝食不进,卧床不起,经过罗家大小姐“契而不舍”的努力,荷花丫鬟的配合默契,最终总要有一方妥协,如同今天世界中千篇一律的子女与家长的矛盾中的故事,最后还是老太爷屈服了宝贝女儿。

但条件是“倒插门女婿”,老爷也不是省油的灯!不能让宝贝女儿去穷人家过穷人日子,这是没商量的!

这门婚事成为当地一大新闻。特别是穷人们欢欣鼓舞!百姓们兴高采烈!人们喜欢看“灰小子变王子”“灰姑娘变公主”的故事,中外都一样。

江浙一带的大婚是有名的。大婚的仪式不仅要讲究,还要有个性和寓意。大户人家的婚姻无疑是当地百姓的一次文化盛宴。绍兴的水城被两岸的花花绿绿装点的如同新城。一路上的红绸装点的船队,颇有皇家气派。当然地方上对皇上身边的官来说自然不可怠慢。

红船上的人,披金戴银,红绿相间,犹如舞台上的演员。而船上的装饰和临时搭建的船上庭楼,更是显示了大婚主家的气派。罗家就这一个宝贝女儿,远近闻名,不能给罗家老爷子丢脸。

水路的红船两边是乐队的船,一路上吹吹打打,古筝飘扬,乐声四起,古装的戏女犹如天女下凡,飘流在河面,穿梭在婚庆的红船之间,演绎一场盛大的歌舞盛会。

水路两边的小桥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形成一道道新的风景线。

丫鬟荷花今天起床特别早,之前为小姐的装扮已经演绎不下十次,不仅梳什么头,穿什么衣服,怎样穿,怎样走路,怎样行礼,都是老太太精心设计,荷花精心执行的程序。

荷花俨然象个丫鬟总管。“春花,去把小姐首饰取来。”“夏莲,把水端来,要温度适当。”“李英,将那双镶着鸳鸯鞋用红绸打个结。”“对了,小姐的花冠是最重要的,千万小心端过来!”

丫鬟和老妈子们忙的团团转。荷花的角色似乎不亚于小姐。

罗大小姐终于如愿以偿,自然今天是最幸福的日子。一改往常的男孩子行为,今天已经成人必须象个淑女。爱情的力量能改变任何事情。巨大的爱能量都快把新娘子融化了。

新房布置得象皇后宫殿,红木雕刻双人床的红帐帘上,绣着鸳鸯戏水。一对枕头和上等丝绸的被子上,绣上百子图,床内挂上起夜的小宫灯。一屋子的紫檀木雕刻的桌椅,一对大花宋代瓷瓶,多宝搁上每一个空格里都摆放着文房四宝和珍宝古玩。房顶的宫灯用一千颗水晶和珍珠装扮。

由于是倒插门娶女婿,接新娘的程序不得不从自家走出去一圈再回来,绍兴水路上为了增加气氛,雇佣许多花船在河上来回游览。

大婚中的陈家的表现可谓不一般。这个邻居比亲戚还来得热情。

伴娘和伴郎都是陈家找来的俊男俏女,陈家还张罗着为罗大小姐的婚服,完全出于陈家老太太之手。似乎罗老太太的角色被陈家老太太承担了一半。

新娘新郎接回来了,夫妻双双给老丈人和亲家母对拜,眼瞅着老太爷的面上没有多少笑脸。这让新婚的姑爷多少有些不愉快。好不容易挨到婚礼仪式结束。新姑爷舒了一口气。

大婚的场面越排场,老太爷就越觉得窝囊,罗大小姐就越珍惜鲍家公子,而鲍家公子就越觉得受到罗家的不待见而郁郁寡欢。丫鬟荷花继续跟随着罗家大小姐,如今成了鲍夫人的丫鬟。

大婚成了绍兴城的一次文化庆典。

世上真是一物降一物。有钱人的大小姐在穷书生面前低声下气;在财富冲天的老太爷面前趾高气扬;而鲍家公子为了孝敬自己老父老母,一生穷日子最后落得个宽心晚年不愁吃穿,穷书生又不得不在老太爷面前低声下气,在大小姐面前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其实,这幕戏核心整个就是一个“单相思”。罗家形成一个奇怪的家庭氛围。

封建必定是封建。罗家大小姐再得老太爷的宠,也改变不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鲍公子处处都感觉自己的地位低下,似乎每日度日如年。

这位鲍公子,就是罗定珍的爷爷。

这个状况,孕育了鲍公子日后在罗家又暴出了一个惊人的新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