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词

五代词

王衍/李存勖/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李珣

顾敻/鹿虔扆/欧阳炯/和凝/孙光宪/冯延巳/李璟/李煜

醉妆词

者边走/蜀后主王衍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析评 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蜀主衍,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伎多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衍因作《醉妆词》。”由这段记载我们已可见出王衍的“君不君”了,而词中所表露的,这边走来、那边走去,都不外“寻花柳”“金杯酒”这种美人醇酒的荒淫生活,无怪乎朝纲不振,享国日浅了。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后唐庄宗李存勖

曾宴桃源①深洞,一曲舞鸾歌凤②。长记别伊③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校注 ①桃源:虽确有其地(今湖南省桃源县),但此处只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而已。②舞鸾歌凤:形容歌舞的美妙姿态,有如鸾凤一般。此四字一作“清歌舞凤”。③别伊:一作“欲别”。

析评 此为作者被俘后的一首回忆词。由词名“忆仙姿”来推测,词中盖在追忆那些姿态美妙的宫伎妃子们。

前四句是回想过去的事情:一二两句写其君臣上下,恬嬉娱乐的情况;“桃源深洞”状其宴乐场所是在一处像桃源仙境般的深宫曲房中,“舞鸾歌凤”形容那些宫伎妃子们歌舞姿态的美妙。三四两句追忆当日被俘离宫时与宫妃们依恋难舍的情形,与李后主的“挥泪对宫娥”颇为相似;用“长记”二字,显示出当时情景所留给他的印象之深刻难忘。末三句是写作者目前心中的感受:“如梦”一语表示往事已如梦一般的过去而成空了,重叠一次可加深其感慨;结尾以“残月”“落花”自比,以“烟重”托出惨云愁雾般的沉重悲痛的心绪,则作者此时孤独地在异国无限落寞的情境,可以想见。明陈霆云:“庄宗早年甚英果,晚乃溺于情欲,不胜其宴昵之私,见其《如梦令》(《忆仙姿》)云云,详味词旨,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哀以思”三字,评得极为中肯。

思帝乡

春日游/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析评 唐俗,新科进士多游宴杏园,此词盖为作者成进士时,游宴杏园,抒写当时的感遇而作,词中体现了作者当日春游酣畅之乐。起首二句,“春日”点明季节,“游”字具有骋目畅怀之乐,“杏花吹满头”是写在春风骀荡中露出一副酣痴的样子。接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用侧笔婉转地写出自己的年轻潇洒、风流倜傥。“年少”“风流”正是伊人所憧憬的人物,“足”字有令人艳羡之意,故下文说:“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由女人心中的暗自羡慕,愿托终身,即使被无情所弃,亦不反悔,反衬出自己游宴杏园时的春风得意,真是善于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妾拟”以下,把伊人心事和盘托出,似有不吐不快之感。小词作决绝语而妙者,此为其首选。贺裳《皱水轩词筌》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韦庄

红楼①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②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③,弦上黄莺语④。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校注 ①红楼:本为富贵人家眷属所居,后世转为妇女居处的通称。②流苏:《决疑要录》:“流苏者,缉鸟尾垂之,若旒然。凡旌旗帐幕之类,皆饰之以为美观。”今者多以丝线为之,南方仍称为流苏,北方则谓之穗子。③金翠羽:琵琶捍拨上之饰物。④黄莺语:形容琵琶声音之清晰悦耳。

析评 韦庄《菩萨蛮》词五首,俞平伯《读词偶得》以为“实一篇之五节耳”,郑骞先生《词选》亦谓:“此五章一气流转,语意连贯,选家每任意割裂,殊有未妥。”是五首有其连贯性,盖为韦庄晚年在蜀追忆平生旧游之作,即所谓“留蜀后寄意之作”(见张惠言《词选》)。首从当年离开洛阳叙起,次叙其漂泊江南时的生活,末后方点明对洛阳的追念。

作者在洛阳时,必有所欢之人,故此词首句便从“离情”入题,一起笔就写出离别伊始的满纸离情。“红楼”乃离别之所,“别夜”是离别之时,“堪惆怅”三字则充满了对离别之往事的回思。次句“香灯半卷流苏帐”写室内景物,以映衬离情之惆怅——帷帐半卷、香灯掩映。此句造境极妙,以景透情,饶有余味,这是一种使人益增缱绻之思的景象,于是所有的春宵缱绻之情便都化而为离别的惆怅之感了。继之由“夜”字生出“残月出门时”二句,而别夜苦短,去者难留,美人泪随声下矣!“美人和泪辞”这一句用侧笔,颇为高妙,不说自己心中的依恋,偏说美人泪眼相送的凄婉,假如说“我辞美人”,便流于直率突兀了。

换头以下述其初衷:“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二句,借物喻情,写美人在离别时内心的凄怨。“金翠羽”言琵琶之饰;“黄莺语”写琵琶之声,同时亦象喻美人凄怨的声音。接以“劝我早归家”一句,明言其叮咛之语,而使情意加深一层;“早归”二字是一章的主脑。于是由琵琶的催归、声音的清怨,引起“绿窗人似花”的怀念,说明远行的游子如何能不因眷念家中美人而早作归计?

本词情意真挚、造语自然,能于闲婉平淡中透露出无限情致,无怪乎况周颐《蕙风词话》说他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了。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人人尽说①江南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③听雨眠。垆④边人似月,皓腕⑤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⑥断肠。

校注 ①尽说:一作“尽道”。②合:作“宜”“应”解。③画船:彩饰雕画之游艇。④垆:亦作炉,即酒肆。累土而成,用以安放酒瓮以卖酒之处。⑤皓腕:洁白的纤手。⑥须:一作“空”。

析评 此首与以下两首,都是写远游江南以后的情况。起笔“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二句,即道出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眷恋,大有可以终老此乡之慨。但这些话,不由自己的口中直叙,却自别人口中轻描淡写地说出,用笔曲折,情意婉转。次四句都是承“江南好”三字衍出:“春水碧于天”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写人物之姝,“皓腕凝霜雪”是对上句再作细腻的描写,此数句构成了一幅秀丽的“江南风情画”。结尾“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二句,以感慨悲凉作结,盖“莫还乡”“须断肠”是极痛心之语,其中隐含着中原鼎革离乱,返乡后事事物物皆有足以使人伤心肠断的隐衷。作者思乡的殷切,透过一层写出,即所谓寓写其思乡情意之苦,犹冀老而返乡也,故谭献《词辨》云:“强颜作欢快语,怕肠断,肠亦断。”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①招。翠屏金屈曲②,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校注 ①红袖:“美人”之借代词。②屈曲:即屈戍,亦作屈膝,门窗或屏风上之环钮。

析评 此承上首而来,上首既说明不还乡的苦衷,此首又竟甘愿终老他乡,词意更觉凄然。上首写“江南好”是人家说的,此首言“江南乐”是自己说的。当年之乐,当年不自知,如今回忆,江南正自有乐处,故云“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是写回忆中的江南乐事,“春衫薄”三字,可以想见作者当年春衫飘举的翩翩美少年风度。接下四句皆就“当时年少”写其浪漫的生活:当日满楼红袖相招,而必说“骑马倚斜桥”者,盖“骑马”始益增其年少之英姿,“斜”字始益显出一份旖旎之情致;“翠屏金屈曲”写其宿处的华丽及屏障的曲折回护;“醉入花丛宿”的“花丛”二字,一语双关,不仅指庭园的清丽幽深,亦暗示美人的群聚之多。末尾“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二句,为一篇的枢纽,说出一种决心,有勉强挣扎之苦;“见花枝”三字承上文“花丛”而来,上用“此度”一语,则非前度之在江南可知。这两句乃在欲归不得、悲苦至极时,故作的决绝无情语,盖作者已自知终老难返故乡矣!因此下章乃有以沉醉忘怀一切之事。

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①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②,人生能几何。

校注 ①春漏:犹言春宵。漏为古时计时之器。②呵呵:笑貌。

析评 前面三首由早归而说到不得早归,更说到白头誓不归,此首忽然旷达起来,章法上似乎不能绾合,实则本首不过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聊以解嘲而已。开头二句即揭出及时行乐之意,“醉”字是由上章“醉入花丛宿”而来;“樽前莫话明朝事”是伤心人语。“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二句与李白《客中行》诗“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之意相似,是用风流蕴藉的笔调,抒写沉郁潦倒的心情。

换头以下仍承前结,从“酒”字落笔。“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二句,竟自我劝醉,而以珍惜短促的春宵、莫以金杯过满为辞,其强颜欢笑的心情宛然可见。结尾“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二句,更以强颜欢笑的口吻,为苦短的人生发出及时行乐的旷达辞,欢笑中有泪痕,旷达中寓深悲。盖中原离乱,欲归则势有所不能;西蜀遇我恩厚,欲去则情理有所不许,人处此境,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故转出结尾的悲慨来。所谓“人生能几何”,实有将“年少”“白头”种种字样一笔勾销的气象。

这首词写出了诗人多少思乡之苦衷,勉强想要求欢自醉的低回往复的情意,我们读了这词,心目中自然显现出一个满腔悲愤、故作旷达语的酒徒的影像来。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①他乡老。柳暗魏王堤②,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③。

校注 ①洛阳才子:韦庄自称。②魏王堤:即魏王池之堤,魏王池在洛阳城南,为东都游赏胜地,唐贞观中以赐魏王泰,故名。白居易有《魏王堤》诗云:“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③不知:一作“不归”。

析评 张惠言云:“此章致思唐之意。”起首“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二句,即对洛阳流露出一片呼唤的心声,充满了一片眷恋的情意。这两句表面上看来似是故乡之思,骨子里却是故国之思。“柳暗魏王堤”直承首句“春光好”作具体的描写,“暗”字正写柳之浓密。“此时心转迷”则承接第二句而来,盖当年的洛阳才子,此时在“他乡老”,回忆昔日洛阳的美好时光,岂有不满心迷惘者乎?我们读到此,心目中自然显现出一个睹物怀人、自伤落魄的游子的形象。

换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二句,是写眼前的春光,亦即蜀地的春光。拈出“鸳鸯”二字,似有以鸳鸯的偶居不离反衬自红楼别后竟乃终老他乡不复重聚的悲慨。结尾二句写其衷心苦忆的悲情;所谓“凝恨对残晖”,乃对唐朝国祚的日落西山表露出幽怨至极之情,“凝恨”正写其一往情深,专注不已;“忆君君不知”则是返乡无期所申诉的一点心声。

吴梅《词学通论》云:“端己《菩萨蛮》四章(当是五章),拳拳故国之思,最耐寻味。”的确,韦庄的这些词,都是甚有家国之思的。他虽避难于蜀,为王建的僚属,但他不忘“洛阳”和故乡的情绪是极为明显的。韦庄的词,可以说大多是在这种思乡与忆所恋的情调下写成的。以下我们就来欣赏他那“忆所恋”的词作吧!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韦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①时。水堂②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別。从此隔音尘③。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校注 ①谢娘:此处借以代称所恋之人。唐李德裕镇浙时,悼亡妓谢秋娘,撰《谢秋娘》曲,其后词人遂以谢娘为妓女或宠姬之别称。②水堂:庭院中筑有池塘的豪华房屋。③音尘:犹言音影。隔音尘即音信全无之意。

析评 此下所选韦庄《荷叶杯》二首,一说是感怀宠妾之词,一说是悼亡之词,但无论如何,总是一种爱情上的葛藤及绵绵无绝期的离恨。本首上半阕是回忆两人初相识的过程。其中写出了相遇的地点、相见的时间与相会的情境;时间是在“深夜”,地点是在“花下”,情境是“水堂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携手”句写出了两人亲昵的情态,加深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下半阕写分别后的悲况:以“晓莺残月”写别时之景,以“惆怅”写别时之情;“晓莺残月”四字正由前文“深夜”接出,足见相会时间的短促;在悲伤失意的情况下,不觉已到了彼此分别的时候了。接下写其别后音讯隔绝、相见无期,而原来“暗相期”的佳期从此也无法得以实现了!结尾“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二句,语悲意婉,无限哀凄。

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韦庄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①,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②,不忍更思惟。闲掩翠屏金凤③,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④。

校注 ①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此处“绝代佳人”句即用这个典故。②远山眉:《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③翠屏金凤:绘有金凤图案的翠屏。④栊:窗也。

析评 此首写分离后的感伤。起笔“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三句,以无限伤感的口吻,写出了作者对美人相思而无由相见的深挚情感。次二句“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追忆当时美人双眉不展的情景,令自己不忍再度回思。

换头“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三句,承接前意,写其午夜梦回,人去楼空,佳人不在,但见翠屏闲掩,无限怅惘。末尾“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二句,写其相思而无由相见,唯有愁对旧房,空怀悲伤失意而已。汤显祖《评花间集》云:“韦词《荷叶杯》,情景逼真,自与寻常艳语不同。”

女冠子

昨夜夜半/韦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①,频低柳叶眉②。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校注 ①桃花面:《妆台记》:“隋文帝宫中,梳九真髻红妆,谓之桃花面。”又《解酲录》:“御史中丞祝公,尝为妻合脂与粉调以涂之,号桃花面。”②柳叶眉:世以柳叶喻美人之眉,盖言其细长柔媚也。蜀后主《甘州曲》有“柳眉桃脸不胜春”之语。

析评 此写相思之深情于梦中。起首“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二句,点明是梦。次三句“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记梦境相见之情形,且言伊人娇美依旧。

换头二句承前结,续写梦中境况:“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充分刻画出伊人羞怯爱恋的情态。结尾“觉来知是梦,不胜悲”二句,言其醒后不胜悲伤。

杨湜《古今词话》云:“韦庄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留之。庄有宠人,姿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夺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小重山》诸词,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姬后闻之,遂不食而卒。”作者希冀失去的爱情之复活,在这首词中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韦庄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①。

校注 ①黦:音月,谓色著湿变斑也。

析评 此在感伤今日的落寞。起笔“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二句,离别只半岁而寸肠已万结,则其愁思之深可想而知。下接“难相见,易相别”,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此二句与李商隐《无题》诗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同一机杼。何况又值“玉楼花似雪”的时候,益增人对往日欢情的追念,同时更体现出今日心中的悒怏。

换头“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三句,写其无处可诉的苦情,唯有在夜里对着烟月,暗自惆怅而已。末二句“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承上之意,言情到深处,亦只有让泪水流满衣襟了。

郑骞先生《词选》注云:“飞卿托物寄情,端己直抒胸臆,此为温、韦最大异点。”在以上这些词里,我们可以直接感到蕴藏于作者胸臆中的深切情意。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①,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②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③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校注 ①更漏残:夜将尽之意。②锦衾:织锦的被子。③旧书:旧的书信。

析评 此首亦感伤今日的落寞。上半阕三句,直写望月伤心。“夜夜”二字见其相思已非一日,下接“更漏残”一语,益见相思之绵长。“想君”一词是相思的根源,也是“锦衾寒”的缘由。“锦衾寒”三字写其孤枕难眠,不由本身立说,而为对方设想。

下半阕“咫尺画堂深似海”写相见之不易,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也。“忆来唯把旧书看”写落寞的心绪,“旧书看”三字暗示新近书信的断绝,亦见其情思的深笃。结句“几时携手入长安”,以无限悲痛的心情吐露出何时共返故乡,重温旧日生活的愿望。

此词情真语挚,一往情深,故汤显祖评云:“‘想君、忆来’二句,皆意中意、言外言也,水中着盐,甘苦自知。”

以上这些词,或为忆往,或为伤今,都是表现爱人被夺以后那种缠绵曲折的失恋深情,作者所用的都是最浅近、最质朴的文字,没有一点浓艳的颜色,也没有一点珠宝的堆砌,完全出于白描,因而成就了他那高远的词格。

余论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诗人韦应物之后。少孤力学,疏狂不拘小节。其词今存五十余首,散见于《花间》《尊前》诸集。但在词风上却一抛温庭筠的浓艳与富丽的气息,带着疏淡秀雅的笔调,以情词闻名。他的词善用清新婉丽的语句,描写真挚缠绵的情思,深入浅出,于男女相思外兼写身世之感,充满新鲜的生命与真切的感情,是作者生命与身世的整个表现,不像温词那样专写宫女歌妓的男女相思,只像一帧华丽而没有明显个性与生命的美人图。韦庄的作品都是出于个人生活的切身体验,所以在情感方面表现得格外真切,在修辞造句上也无须凭借金玉锦绣那些富丽字眼的装饰,而出于清淡的白描,反而显得更具真情实感、更自然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况周颐《蕙风词话》称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亦有“淡妆”与“初日芙蓉春日柳”之喻。王国维《人间词话》言其词品似“弦上黄莺语”。皆属精确的评论。大抵言之,温、韦虽古来并称,但温词多客观,韦词多主观;温词浓艳富贵,韦词清丽秀雅,这是两人在词风上非常明显的界限。然而,温丽密而韦清疏,各擅胜场,难以轩轾。

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有余/薛昭蕴

倾国倾城①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②,倚风凝睇③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校注 ①倾国倾城:喻佳人。李延年《北方有佳人》:“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②姑苏:一名姑胥,地名,亦台名,今属江苏省苏州市。《越绝书·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③凝睇:凝神注视。

析评 这是一首写佳人遗恨的宫词,写得极为深婉。首句“倾国倾城恨有余”劈空突起,揭示主旨。次二句“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刻画出多少红颜薄命的佳人“倚风凝睇”、涕泪满脸的可怜形象。“姑苏”一词点明佳人遗恨之处。

下半阕由“姑苏”衍出,“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二句,写山河宫殿日落荒芜的景象,教人联想到历史盛衰的无常。末句“藕花菱蔓满重湖”,更由湖中藕花菱蔓的满布反映君去国亡后的寥落与冷寂,颇有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之慨。

此词上半阕直写其事,下半阕由景透情,更见佳人恨情的深邃。

望江怨

东风急/牛峤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①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②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校注 ①帏:帷帐。②春芜:春草。

析评 此为闺中怨别之词。词中首四句是回忆从前离别的情景:起笔“东风急”三字,明点时令,暗写景物,寓有风狂花落、时不我予之慨。“惜别花时手频执”写其离别时沉默无语,两手频握,语虽浅近,情至深厚。“罗帏愁独入”写当时的心境,“愁独入”三字令人想见其孤寂之凄。“马嘶残雨春芜湿”写独入罗帏后始终不能入眠,是由闻“马嘶”“残雨”见“春芜湿”来反映伊人的起望行人。这种由残雨、草湿、人去、马嘶所组成的意象,是一种多么哀伤悲凉、多么凄迷惝恍的情景!“倚门立”以下三句,转写离别后愁怨交织的心情,其中“粉香和泪泣”五字,更活画出一位泪水洗面的美人儿的形象。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云:“昔人情语艳语,大都靡曼为工。牛松卿《望江怨》云云,繁弦促柱间有劲气暗转,愈转愈深。”郑文焯《评花间集》称其“文情往复,杂写景中,致足讽味。”皆具独到之见,足供吾人参考。

醉花间

休相问/毛文锡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㶉①还相趁。昨夜雨霏霏②,临明③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④信。

校注 ①㶉:水鸟名,似鸯鸳而稍大,其色多紫,故又称紫鸳鸯。②霏霏:雨雪密貌。③临明:接近天亮。④边庭:有二义:一为泛指边地,一为边外之官署。

析评 此写闺妇春日的愁思。起笔“休相问,怕相问”二句,立即深婉地写出一个孤寂女人生怕别人触动其感情的心理。因为“相问”之后,唯有增添她心中之恨,故第三句云:“相问还添恨。”而这种心理之所以产生,乃由于她羞见池塘里成双的水鸟相逐相随所引起的,因而底下便用“春水满塘生,㶉还相趁”二句,说明“怕相问”的根源。

换头“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二句,虽是写景,实际上是由写景之中反衬出伊人的长夜不眠与心境的凄凉。结尾二句,“偏忆戍楼人”点出所思之人,“久绝边庭信”说明所恨之事。

此词深婉疏朗,虽情景不奇,写出正复不易,无怪乎况周颐《餐樱庑词话》要说它“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沉着”了。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①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校注 ①稀星:一作“星稀”。

析评 此为叙写男女惜别之词。起首二句先从写景着笔,铺设一个晨光朦胧的氛围。所谓“春烟欲收,天淡星稀小”,这形象所蕴蓄的朦胧的感觉,乃是由离人的泪眼表现出来的,同时这种朦胧的形象也与离人的泪眼最相配合了。下接“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二句,写月光与泪珠相映,是以景来反透离人的凄苦之情,刻画入微,情致动人。

换头“语已多”是虚拟,“情未了”是实写,两句表现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神情。由于心中郁结,欲说无从,千言万语,倾诉不尽,因此最后又回头叮咛了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一语双关,意即“触目芳草,长忆罗裙”之意,这是希望行者因“芳草”而唤起“绿罗裙”的联想,但却表现得很蕴蓄而有情致。这种写法,与王维《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同一机杼。

这首词不过短短四十一字,但这四十一个字之中的每一个字都显得清新而无雕琢气,同时又真切地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其写离别之状,离人之情,写两人情意缠绵,写他日相逢芳草等等心理,深刻曲折,精工细美,是一首难得的小词,称之为“清丽婉切”,实不为过。结尾二句以联想结情,尤具其独到之处。

南乡子

乘彩舫/李珣

乘彩舫①,过莲塘。棹歌②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③,竞折团荷遮晚照④。

校注 ①彩舫:画船。②棹歌:亦作櫂歌,边划船边唱歌之意。③窈窕:美好之貌。陈奂《毛诗传疏》:“窈言妇德幽静,窕言妇容闲雅。”④晚照:傍晚时分的阳光。

析评 这是一首描写地方风物的小调,充分表现出南国风光的绮丽和游女们活泼天真的姿态。

起笔“乘彩舫,过莲塘”二句,立即勾勒出南国夏景的特色:由“彩舫”与“莲塘”二语,令人想象到南国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上用“乘”“过”二字,更让人感到有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轻快生活。第三句“棹歌惊起睡鸳鸯”,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棹歌”之放荡与睡稳之“鸳鸯”,两相对照,一动一静,暗示出歌唱者的内心对幸福恬静生活的感触,其中着一“惊”字,尤活绘出一幅轻灵的动态美。“游女带香偎伴笑”这一句中,用“香”“笑”二字,更把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女们的举止情态,刻画得毕露无遗,且使一片宁静的莲塘忽地热闹而有生气起来。下接“争窈窕”一语,又使人看见了她们追追逐逐的动态。结尾“竞折团荷遮晚照”七字,把少女们那种纯朴无邪的娇憨和天真可爱的举动,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

周草窗云:“李珣、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亦竹枝体也。”则这个调子,原本以描写地方风物为主,它的佳处全在真切,并且饶有清气,使读者如看一幅亲切的地方风物图。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顾敻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①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校注 ①争忍:怎忍。争,通“怎”字。

析评 此词宛如看见一位痴情的少女,在尽情地倾诉她的情怀。起句“永夜抛人何处去”中,伊人在长夜漫漫里不能忍受凄寂生活的被“抛”的感觉,与“何处去”的迷惘,全由次句“来音”的断绝所致。继之以“香阁掩,眉敛”写她意绪的无聊和愁恨的深辽,使这一情态从容地过渡到残夜“月沉”的景物上去。本来,“月将沉”以下三句的枢纽全在“怨孤衾”三个字上,但作者先用这一转渡,由残夜月沉的点染,以照见伊人的孤衾独拥,再以“争忍不相寻”来责怪所欢的无情,于是不言怨而怨情自见。结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三句,全从“怨”字生出,出语虽平俗,情致却深厚。王士祯《花草蒙拾》称之为“自是透骨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亦云:“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需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顾敻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云:“顾敻艳词多质朴语,妙在分际恰合。”又云:“顾太尉,五代艳词上驷也,工致丽密,时复清疏。其体格如宋院画工笔折枝小帧,非元人设色所及。”可见顾词风格之一斑。

临江仙

金锁重门荒苑静/鹿虔扆

金锁①重门荒苑静,绮窗②愁对秋空。翠华③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④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校注 ①金锁:本为门上的装饰,此处借指宫门。②绮窗:已装饰的窗子。③翠华:天子的旌旗车服,以翠羽为饰。此处用以代称天子。④夜阑:夜将尽。

析评 此写故国衰亡的悲惨景象及国亡后内心的痛楚。起首二句先叙宫苑寥落的残景。“金锁”“绮窗”反映出昔日宫殿的豪华富丽,但下用“荒苑静”“愁对秋空”,忽然由万般繁华中坠入了萧索惨淡的境地。“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三句,转入人事,写君去国亡后凄凉的景象。所谓“歌吹”“声断”“随风”,充满着一种茫然的苦凄之情,使有心人不禁为之呜咽。

换头以下,写故国的悲恸、黯然神伤的情怀。拈出“烟月”“深宫”“藕花”“野塘”“清露”“香红”等词,构成一幅惨淡凄清的画面,唤起无限痛楚的回思。说“人事改”,则境遇之变迁可知;说“夜阑”,则心境之沉寂可知;说“藕花相向野塘中”,说“清露泣香红”,一切景物寥落得多么可怕啊!这些句子都教人从景物上照见诗人的深情。

此词全首看来无一处黏着感情,而感情都从景物中体现出来。上半阕句句形成今昔的对比,下半阕以盛衰相互衬映,往昔既有“金锁”“绮窗”“翠华”“歌吹”的繁华隆盛,今日又有“荒苑”“秋空”“寂无踪”“声断随风”那样的寥落衰飒;既有永远不变的“烟月”、年年开放的“藕花”,又有变异了的“深宫”之寂,难耐的“亡国”之痛,两者相反相成,因此才有这样凄婉的词。许昂霄《词综偶评》云:“曰不知、曰暗伤,无情有恨,各极其妙。”《栩庄漫记》云:“此阕之妙,妙在以暗伤亡国,托之藕花无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红与上句烟月还照深宫相衬,而愈觉其悲惋。”《古今词话》引倪云林云:“鹿公高节,偶尔寄情倚声,而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足以想见其人品与词格。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欧阳炯

晚日金陵①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②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③上月,如西子④镜照江城。

校注 ①金陵:又名建业、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六朝相继建都于此,曾繁盛一时。②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③姑苏台: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④西子:即西施。越国美人,勾践献之吴王夫差,吴亡后,归范蠡,二人同泛五湖而去。

析评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的词。傍晚临眺,触景生情,感慨今昔,遂使历史兴亡,齐涌心头。所谓“岸草平”“落霞明”,固然是晚登金陵城所见之景,但“岸草”一词已寓有新旧代谢的寄意,“落霞”一词亦寓有变幻无常的意思。更由于流水的无情,滔滔不返,使得六朝盛极一时的繁华,在日月的消长中,暗随“逝波”之声而烟消云散,怎不教人感到历史在动荡中的盛衰之浩叹!于是产生了结语“明月空照江城”的哀感。末三句与刘禹锡《石头城》诗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同样是对盛衰无常的叹息。

浣溪沙

相见休言有泪珠/欧阳炯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①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②。兰麝③细香闻喘息,绮罗④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校注 ①酒阑:犹言酒酣,阑乃将尽之意。②凤屏句:凤屏鸳枕,绘绣着凤凰的帷屏和鸳鸯的枕头,皆言其成双。金铺,门上的饰物,用以衔环,以金为铺首,极言其华丽。③兰麝:麝,即麝香,此云兰麝,是其幽静之气仿佛如兰也。④绮罗:精细丝绸的衣服。

析评 此为一首写男女别后重聚的艳词。起笔“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二句,立即表现出重见时悲尽喜极的深情,并且反映出及时行乐的意绪。第三句“凤屏鸳枕宿金铺”,提出“凤屏”“鸳枕”,暗示成双的艳情;下接“金铺”二字,见其居处的华丽;中间着一“宿”字,表现出两人鱼水云雨的昵情。

下半阕“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二句,承前结“宿金铺”而来:喘息闻细香,纤缕见肌肤,软香温玉的情境呼之欲出。结尾“此时还恨薄情无”轻轻一问,无限温存,溢于言外。

全词之中,写两心之相印,两情之交织,细腻香艳,近于淫靡,故况周颐《蕙风词话》云:“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胡云翼《词史》云:“刻画儿女的情态,极藻艳之能事。”

江城子

二首 竹里风生月上门/和凝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其一)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其二)

析评 这两首词,表面上虽是两阕,实际上词意是连贯的,它写的是闺人期待所欢的情态。

第一首起句“竹里风生月上门”,即指出期待的时间是从入夜月亮初升的时候就开始了。接着以“理秦筝,对云屏”写其在闺帷里弹筝静候的情形。以“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更进一步地写其精神之专注于谛听人儿的到来,此二语描写入微。由于久待未来,心生焦灼,因而才有下文“今夜约,太迟生”含恨又含娇的怨语。

第二首一开始,拈出“斗转星移玉漏频”,显示伊人已由前半夜等待到后半夜了。继之以“已三更,对栖莺”,点明时候,兼写心境之孤寂凄苦。正当伊人感觉孤寂凄苦之际,蓦然“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露出了一道曙光,所欢终于来到庭院外了。于是转忧为喜,转悲为乐,不由自主地整衣开门,冲出阶下,含笑相迎了!

此词由初时的怡心静待,写到久候不来的心含怨语;由深夜的孤寂难耐,写到所欢来时的笑颜相迎,把伊人期待时的整个曲折变化的心理过程,都真切而自然地写出来了,无怪况周颐《餐樱庑词话》要说:“写出柔情蜜意,真质而不涉尖纤。”《旧五代史》说和凝“长于短歌艳曲”,于此可见一斑。

浣溪沙

蓼岸风多橘柚香/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①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②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③波碧忆潇湘④。

校注 ①楚天:泛指荆楚一带的天空。②征鸿:远飞的鸿雁。③兰红:兰是木兰舟的简称,以其为彩舟,故云兰红。④潇湘:湖南省境内的潇水与湘水,世称潇湘。

析评 这是一首送行词,词中抒写怀人的情思。起笔先由景物写起。首句“蓼岸风多”与“橘柚香”,点出初秋的季节。次句“江边一望楚天长”写所见的远景,已含有辽阔苍茫之感。“片帆烟际闪孤光”则为望中所得的印象,带有一种怅然的意绪,情寓景中,而不流于单调。

下半阕“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二句,是写送行后的情思。“目送征鸿”“思随流水”,一片深情,悠然入化,下用“杳杳”“茫茫”两形容词,更觉有一缕淡淡的幽思萦回于心灵。末句“兰红波碧”写旅人乘舟远去,下接“潇湘”二字说出旅人所往之地,中着一“忆”字,点出怀人的情思。

汤显祖评孙光宪《浣溪沙》云:“乐府遗音,词坛丽藻,好书不厌百回读。如此数词,亦应尔尔。”细味此词,确有乐府的遗响音调。

余论 五代十国的词人,大抵可分为两群:一群以温庭筠为首,和他接近的有牛峤、欧阳炯、顾敻、和凝诸人;另一群以韦庄为始,而以李后主为压轴,和他接近的有牛希济、李珣、鹿虔庆、孙光宪诸人。这两群人的异点,约有三种:就地域上论,第一群以西蜀为主,第二群则重在南唐;就内容上论,第一群多限于男女相思,第二群则于男女相思外兼写身世之感;就辞句上论,第一群喜浓艳,第二群尚清疏。但这两群人也有他们相同之处:一为常用本意,二为不讳艳冶,三为不尚工巧,四为不避复句。(节录陆侃如《中国诗史》)

谒金门

风乍起/冯延巳

风乍起①,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②里,手挼③红杏蕊。斗鸭阑干④独倚⑤,碧玉搔头⑥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⑦。

校注 ①乍起:突起。②香径:花径。③挼:以手搓揉曰挼。④斗鸭阑干:此处指阑干之作斗鸭形状者。“斗鸭”盖言阑干之华饰耳。⑤独倚:一作“遍倚”。⑥搔头:簪之别名,妇女头饰。⑦鹊喜:《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之灵鹊报喜。”世俗因以鹊噪为喜兆。

析评 此词刻画一位痴于爱情的女子在春日里那种闲愁无聊、孤寂空虚的形象。

起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二句,由所见的景色写起,是写景,亦是写情,由景引入情——由一池春水泛起了涟漪,使得伊人的心田中也泛起了一阵涟漪,这阵涟漪便是底下四句所要形象化的闲愁孤寂之感。“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二句,是从举动上刻画伊人闲愁无聊的心境。其中以“鸳鸯”反映其空虚,以“红杏”暗示其艳情,既不流于肤浅,亦不失之艳冶。

换头“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二句,更进一层地从神态上刻画其孤寂空虚之感。用“独倚”二字,可想见其孤寂而有所盼望;用“斜坠”二字,绘出了伊人殷殷慵慵的相思。“终日望君君不至”承上点出全词之旨。至此,方使人想到,上文的“闲引鸳鸯”于“香径”是表面,而“望君”“君不至”的心情才是真意;“手挼红杏蕊”虽似出于无心,其实却是一心在“终日望君”啊!末句“举头闻鹊喜”是一个翻腾,在正自以思念为苦之际,勉强作一时的自我宽慰,这是一种无奈心情的“苦中带笑”的表现。

长命女

春日宴/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①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校注 ①绿酒:即酃(音灵)醁酒。酃湖水绿,酿酒甘美,故名。酃湖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析评 这是一首摹写女子许愿的词。在春日良辰的欢宴中,许下了三个愿望。其实第一愿与第二愿不过是宾、是个陪衬而已,真正内心所最希冀的愿望是在第三愿。燕子平常多双飞双栖,因此作者取它作譬喻,希望自己与郎君能够如同梁燕一般,日日相守,白头偕老。白居易《赠梦得》诗云:“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本词自此脱出,而较胜耳。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析评 此为一首春日感怀词,抒写失伴后的孤寂与悲凉。这种感触,是由林间戏蝶与帘间双燕所引起的。起笔提出“失却游春侣”五字,是全词的枢纽;上用“花前”一词,暗示其对冶游的惆怅。“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三句,正承“失侣”而来,申述其惆怅之情。本来,春天给人一种情趣盎然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个失侣的孤人,这种万物萌生的时候,也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因而引起了更多伤离的意绪,于是乃有“满目悲凉”之苦情。“纵有笙歌”句,又进一层反衬其凄苦,“笙歌”本是赏心悦目的,如今听了反觉肠断,则其黯然神伤之情不言而喻。

下半阕“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二句,以戏蝶与飞燕的翩翩飞舞,各自双双,反衬自己的孤单与空虚,是羡!是妒!实有此两种可能的心理,故有下文“忍更思量”的话。末以“绿树青苔”与“夕阳”组成一种迟暮荒凉的景象作结,无限怅惘,溢于言外。

采桑子

小堂深静无人到/冯延巳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析评 这是一首抒写寂寞春愁的词。可与前首并看:前首的春愁是由于“失却游侣”,此首的春愁则由于“静无人到”;前首是凄凉于“肠断笙歌”,此首则惆怅于“樱桃带雨”。而两首的后半阕,更同是夕阳时候,见双双归燕,衬托出他那独自寻芳的无奈心情。本词中的“愁”“醉”“病”“慵”,都是由此生起的。冯氏的这些词,不但韵逸调新,缠绵敦厚,而且直是情辞悱恻,可群可怨呢!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①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②,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③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校注 ①抛弃:一作“抛掷”。②病酒:犹言困酒。谓因饮酒过量而生病之意。③青芜:青草。

析评 此词写春日惆怅之情。亦即写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极其迷惘的情意。首句即以反诘的语气,写出这种愁情的无法排遣。所谓“闲情”,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情思,下着“抛弃”二字,是指对闲情有意寻求解脱所作的挣扎和努力,“久”字见其挣扎时间的悠长,上用“谁道”二字反诘,则“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和努力就全徒然而落空了。故下面接着说“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以见惆怅的永在长存,触处皆可撩起。“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以殉身无悔的口吻说出了始终不渝的心志。“花前常病酒”见其借酒浇愁反为酒困,上着“日日”二字见其被困之久;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其上用“镜里”一词,似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然而冠以“不辞”二字,却表现出依然一往情深、虽殉身而无悔的决心。

换头“河畔青芜堤上柳”,由前面“每到春来”接出,寓意高远,表面在写春景,实际上是以景物作感情的衬托。故下面引出“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两句,由年年的河畔草青,年年的堤边柳绿,借触发的作用,道出了年年有的“新愁”来。愁之新生,犹草之重绿,作者用反诘的语气表出,不但显得委婉,也使得首句那种遣愁不去的心情洋溢于纸上。结尾“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二句,写出惆怅的神情,并以“人归后”三字作结,暗示其无所归依之感,究竟为何而愁,在此稍稍吐露一点消息。在所有的人都归去后,他一个人却独自伫立在小桥上,让寒风吹拂着衣襟,这时候四周是一片平林,天空悬着一轮清月,其境其情,凄苦可知。此外,从前文所写“河畔青芜”的颜色鲜明来看,当是白日景象,而结句“新月人归”乃是月升人定的时候,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伫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

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①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②路,香车③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④,陌上相逢否?撩乱⑤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校注 ①忘却:一作“忘了”。②寒食:《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后。③香车:喻华贵之车。④来时:一作“飞来”。⑤撩乱:一作“掩乱”。

析评 此首写思妇的春愁。但也可能是作者借思妇的情思,写他自己内心中一片失落之感的一首比兴词。

起句以“行云”喻出游在外的意中人,意中人不在的时间不过“几日”,便有“何处去”的焦灼,足见伊人凝望心情的深切了。因此才有下文“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的埋怨之辞。“春将暮”三字是双关语,言外有青春将逝之意,语意含蓄,怨而不怒;“不道”二字,更活绘出无可奈何的心境。“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二句,点出倚楼人的内心活动。面对着繁花缛草的佳节良辰,而意中人的车儿却不知停驻在何方?此处“系在谁家树”五字乃出于想象,而词语深婉,有如实境,并且呼应篇首“何处去”三字。

换头“泪眼”写相思之深挚,“倚楼”写凝望之殷切,下接“频独语”则显现出伊人冷冷清清、喃喃自语的一片惨淡情境。“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二句,是追思往昔,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望,寄望当双燕飞来时,能再相逢于往昔相遇的“陌上”。作者不用直接口吻叙述,而以反诘语气出之,更见其委婉。然而这种寄望能否实现,则尚未卜,因而上述的“百草千花”“双燕来时”,无一不触景伤情,愁上加愁,故有下文“撩乱春愁如柳絮”叙其春愁的纷繁,“悠悠梦里无寻处”叙其内心的失落之感。结尾把一片真情倾泻无遗。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情悱恻,可群可怨;忠厚恻怛,蔼然动人。”谭献云:“行云、百草、千花、香车、双燕,必有所托,依依梦里无寻处呼应篇首。”

鹊踏枝

六曲阑干偎碧树/冯延巳

六曲阑干①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②移玉柱③?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④清明雨。浓睡⑤觉来莺乱语⑥,惊残好梦无寻处。

校注 ①六曲阑干:指有六道弯曲处的阑干。犹高雄市澄清湖上之桥有九道弯曲,而谓之九曲桥。②谁把钿筝:谁把,一作“谁抱”。钿为金花,以金花饰筝,故云钿筝。③玉柱:琴瑟上系弦小木柱之美称。④一霎:犹言一阵。言其时间之短促。⑤浓睡:一作“浓醉”。⑥莺乱语:一作“慵不语”。

析评 此首写春日午睡醒后“好梦惊残”所泛起的一种怅惘的情怀。这种情怀或许带有思远念旧的特殊意义在内。

全词是用逆叙法写成。首三句写醒后所瞥见的春日景色,这种景色便是:贴近曲阑处有一片碧树,轻风拂动着杨柳,柳絮在阳光照耀下展现出一缕缕金黄色的丝絮。接下“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二句,除写所见外,兼写所闻。“钿筝移玉柱”是蓦地传来了筝声,“海燕双飞去”是惊走了帘间的双燕,用“谁把”二字反诘,寓意深远,隐含着出乎意料的“惊”意。

换头三句又写所见景物。满眼的“游丝”“落絮”以及“红杏开时”惨遭一阵“清明雨”的无情侵袭,处处皆深寓着“残”意。末后“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二句,转写内情,点明“惊残”,以与上文的外景相糅衬。浓睡觉来,莺语烦乱,好梦惊残,无处寻觅,心之怅惘可想而知。

此词对怅惘情绪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无不精妙入微,婉曲以达,故谭献评云:“金碧山水,一片空蒙,此正周氏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冯煦《阳春集·序》亦云:“冯正中《蝶恋花》(即《鹊踏枝》)诸作,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抑郁怆怳之所为。”

余论 冯延巳,字正中,一名延嗣,五代广陵(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其词在宋初已多散佚,宋仁宗时陈世修辑录得一百十余首,名为《阳春集》,并称其“思深辞丽,韵逸调新”。其实冯词亦以白描见称,与韦庄相似,不过他在写情方面,较之韦庄要更曲折、更深入,同时又更含蓄罢了。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没有明显的怨恨与追悔,也没有明显的希望与期待,只是把一切的苦痛默默地隐忍着、承受着,因此冯词读来显得格外缠绵委婉、沉郁顿挫。他的风格我们可以用“思深辞丽,婉约清新”八个字来概括。在唐五代词人中,冯氏对于后代的影响最大,北宋初期的词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也。”刘熙载《艺概》云:“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又云:“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皆为最佳的评论。

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南唐中主李璟

菡萏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②间。还与韶光③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④,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⑤,倚栏干。

校注 ①菡萏:音汉旦,荷花之别名。②绿波:一作“碧波”。③韶光:一作“容光”。④鸡塞远:鸡塞即鸡鹿塞,《汉书·匈奴传下》云:“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此处泛指边塞远方。此三字一作“清漏永”。⑤多少泪珠句:此七字一作“簌簌泪珠多少恨”。

析评 这是一首写秋恨的词。据《十国春秋》说,此词是李中主在北苑(南昌)曲宴时所作,赐给乐部歌人王感化的,后来李后主在南京即位,王感化把它献给后主,后主看了非常感动。因为这首词中,带有怀念远人(指留守南京的李后主)的意味在内。

起笔二句从景物的凋残写起,中间已含有无限悲秋之感。盖“菡萏香销”与“翠叶残”,已烘托出一个景物萧索的秋天,而“西风愁起”,更有一份难以为怀的意绪,无怪乎王国维要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了。底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二句,触景伤情,由景物的凋残,联想到自己年华的虚度与容颜的憔悴。荷花既凋残,人面亦憔悴,无论是人或物,视之都足令人凄然而悲,故有“不堪看”这凄然欲绝的伤怀语。以上都是人物双写的笔法。

下半阕别开一境,转写怀人之愁。“鸡塞”一词借喻所怀之人的处所,梦中咫尺,醒后天涯,自己梦寐萦思的人既远在“鸡塞”,而“梦回”时又是“细雨”惨然的凄境,这该是怎样一种凄凉的生活情调!而独处小楼,唯有吹笙以寄恨,但风雨楼高,笙声吹彻,笙簧却依然寒凝,悲恨无从化解,亦无从寄出,自然除却泪珠而外,便只有无语空倚栏干了。结尾“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承吹笙寄恨以申述悲恨,婉切真挚,余韵不尽,无怪后主看了要非常感动了。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南唐中主李璟

手卷真珠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②不传云外信,丁香③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校注 ①真珠:真珠帘之简称。②青鸟:《汉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三青鸟夹侍王母旁。”后人因借称传递消息之使者曰青鸟。③丁香:一名鸡舌香,花蕾可制油。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析评 此首为抒写幽居春恨之词。首句由“手卷真珠”平平叙起。帘而必曰真珠,其用意在唤起一高华之景。其所以卷帘者,则图借楼外景物消释胸中愁恨也。故此句看似平淡,实已含着无限幽怨。次句“依然春恨锁重楼”承上,明示欲图销恨而春恨依然;“锁”字半虚半实,锤炼精当。下文“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二句,更从“依然春恨”宕开,推原心头之恨所以依然未销者,则以见帘外春风飘转残红,落花无主,而心共悠悠耳。

换头承前结“思悠悠”而来。所思者何?云外之人也。云外之人既杳无音信,而眼前又平添一层细雨蒙蒙的景色,则凝愁空结,春恨愈深矣。“丁香结”三字喻凝愁不展,是借景喻情的笔墨,中间着一“空”字,更觉其凄绝。末后“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二句,以暮景作结,由景物中托出幽恨来。亦即由江天茫茫、水流无穷,反映出悠悠此恨、不能自已之意。唐圭璋云:“此首直抒胸臆,清俊婉转,其中情景融成一片,已不能显分痕迹。”而结尾更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韵。中主词流传下来的,虽仅止三四首,但从这里所选的两首中,已很能看出他那种委婉哀怨的风格与伤时感事的心情了。

一斛珠

晚妆初过/李煜

晚妆①初过,沉檀②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③。一曲清歌,暂引樱桃④破。罗袖裛⑤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⑥。绣床斜凭娇无那⑦,烂嚼红茸⑧,笑向檀郎⑨唾。

校注 ①晚妆:一作“晓妆”。②沉檀:即沉香与檀香,并可作妇女口香之用。③丁香颗:丁香,一名鸡舌香,花蕾有芳香性,可制丁香油,叶椭圆而尖,诗家常用以形容美人之舌。“颗”字状其舌头之小。④樱桃:喻美人娇小红润之嘴。白居易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唇美,小蛮腰细,故白氏云然。⑤裛:音邑,通“浥”,沾湿之意。⑥香醪涴:香醪,芳香之醇酒。涴,音卧,污染之意。⑦娇无那:犹言娇煞。那,通“奈”字。⑧红茸:红绒线。嚼红绒线为一种天真幼稚之遗习,益以见其娇态。⑨檀郎:情郎之美称。晋诗人潘安仁,小字檀奴,多才思,美姿容,每出,妇女争掷果赂之。后世妇女因称其情人为檀郎。

析评 此词纯为咏大周后(昭惠)而作。大周后是一位风流摩登的少妇,能歌善舞,尤工制曲填词,是一位才艺兼备的女人。此词反映出她那娇憨的形象,几乎全着眼在一张嘴上。

起首“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二句,写佳人晚妆之后口注沉檀,带有一种诱发作用。“轻注些儿个”五字,无论写使用动作或使用数量,都给人一种细腻隽永、活泼生动的感觉。接下“向人”句中,用“微露丁香颗”五字,佳人的娇羞样子全完表露出来。“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二句,写佳人口引清歌。“樱桃”之为物,细圆红润,这里用来形容佳人的嘴唇,下用一个“破”字来形容她唱一曲清歌时小小朱唇张开的样子,殊为雅妙。

换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二句,写佳人饮酒时的情态,说她樱唇上涂的口红被酒化开了,酒杯的边缘沾上了红斑,修长的罗袖拂着酒杯时也染上了殷红的颜色。“绣床斜凭娇无那”,写其醉态,是那么娇憨、那么的美。结尾“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二句,写佳人口唾红绒,更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她撒娇的样子,多活泼、多天真、多柔媚、多有趣,不就是一幅自然生动的美人图吗?

唐圭璋云:“通首自佳人之颜色服饰以及声音笑貌,无不描画精细,如见如闻。”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①,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②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③。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④。

校注 ①笼轻雾:雾霭迷蒙之意。②刬袜:旁边开口的袜子。开口之袜而未曾系上,形容其匆忙的样子。③一向句:向,通“晌”字;一向为片时之意。颤,胆怯颤抖的样子。④恣意怜:尽情爱抚,略无抗拒也。

析评 此首在咏小周后。小周后为大周后的妹妹,《南唐书》说她“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是一位比大周后容貌尤为秀丽,情态尤为纯真的少女。后主偷偷地爱上了她,这首词是写他们暗中幽会的一段艳史。

起笔先点夜景。在月色朦胧,足以辨认道路而又不易为人窥见的夜晚,给予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幽会的好时光,那真是再“好”没有了,“好”字很能传出她那心花绽开的兴奋心理。“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二句,写她匆遽离开自己的卧房赶去幽会的形态,充分刻画出小周后小心翼翼、怕人发觉的神情。令人仿佛已看见她手提金鞋,以袜代步的神态了。“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二句,写她到了幽会的场所,投在后主的怀里那种情怯发抖的样子,这真把少女羞怯的情态,曲尽微妙地写出来了。结尾“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二句,写纯真的爱情真切地由她的心灵深处流露出来,这和六朝的情歌“感郎不羞赧,回身向郎抱”同样是大胆作风的表现,但由于蕴藏真情,故描写虽细腻,而不流于淫浅。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

晚妆①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②。凤箫③吹断水云间④,重按《霓裳》⑤歌遍彻。临风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⑦切。归时休放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校注 ①晚妆:一作“晚装”。②鱼贯列:如鱼贯而排列。③凤箫:一作“笙吹”。④水云间:“水云”二字,可视为“水”与“云”两个自然界景物的名词;亦可形容其地之远离尘俗,如苏轼诗:“高情犹爱水云乡。”⑤重按《霓裳》:《霓裳》为盛唐有名舞曲。据陆游《南唐书·昭惠传》载:盛唐时《霓裳羽衣曲》,乱离之后绝不复寻,昭惠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⑥临风:一作“临春”。⑦情味:一作“情未”。⑧休放:一作“休照”。

析评 此词写江南盛时宫中春日歌舞的盛况。起句叙嫔娥之美:“晚妆初了”可知,其肤乃日益鲜明,故曰“明肌雪”,着一“明”字显出了肤色晶莹鲜丽的光彩。次句叙嫔娥之众:所谓“嫔娥鱼贯列”,描绘将举行歌舞盛会之象。“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二句,叙春殿歌舞之盛。“水云间”三字固可视为形容其地之远离尘俗,亦可视为歌声所闻空间之辽远,上用“断”字形容它,则有一种歌声缥缈之感。《霓裳》是唐玄宗时有名的舞曲,安史之乱后,久已失传,大周后觅得残谱,加以整理,以琵琶奏之,复传于世,故曰“重按”;“歌遍彻”三字则有自首章歌至末章之意,着此一语,则其热闹非凡的盛况可以想见。

下半阕“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二句,更深一层地叙述歌舞盛会中香气之氤氲与人之狂欢陶醉。后主宫中设有主香宫女,负责“焚香”“飘香”的工作,在歌舞正浓时,临风撒下沉檀香的屑末,可见后主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不仅满足视觉与听觉,还要注意到嗅觉。“醉拍阑干”状其醉后的狂态,“情味切”显示他在声色宴饮上的满足。结尾“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二句,转出踏月之意,叙其宴罢而归时的余兴雅趣,更进一步地追求心灵上的享受,意境尤为超拔,令人想见他在清月之下骑马而归的风流潇洒的神态。其所以“休放烛花”者,盖点烛则人气重,不若在清辉月色下来得一片空灵。

本词前写起驾出宴之乐,后写凤辇归来之乐;前数句洋溢着欢乐热闹的气息,末两句表现出心灵意境的高远,后主真是一位懂得生活情调的人!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李煜

玉树①后庭前,瑶草②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③,天教④长少年。

校注 ①玉树:喻名贵之树。②瑶草:香草。③和月和花:一作“和花和月”。④天教:一作“大家”。

析评 此词在赋永葆青春的心愿。本来,后庭有玉树,镜边有瑶草,已经是富和贵了。可是,若花不常开,月不常圆,这未免又是人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现在既花开满枝,月明如镜,足以称得上花好月圆而人富贵,应当没有什么遗憾了。但却又恐日后的情形未必能如现今一样,于是乃仰天祈祷:但愿好景长在,莫教有所偏缺,像花不老、月又圆一般,人也永葆青春、一如今日一样年少。此等心愿,比起“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更为美满,因为长寿不如年少啊!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①连霄汉②,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③,沈腰潘鬓④消磨。最是仓皇辞庙⑤日,教坊⑥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校注 ①凤阁龙楼:指雕饰龙凤的华丽宫殿。②霄汉:云霄天河,形容其高耸。③臣虏:一作“臣仆”。④沈腰潘鬓:《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的信中说自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人因以“沈腰”为腰瘦之代称。潘岳年衰,感秋而作《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帽)兮。”后人因以“潘鬓”为衰老之代称。⑤辞庙:庙指宗庙,辞庙即离开故国告别宗庙。⑥教坊:指皇宫中的音乐机构。

析评 此首为后主北上后追赋当日辞庙情状之作。上半阕写当年江南的豪华生活,下半阕骤然转入被虏后的憔悴与哀愁。

起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二句,以时间空间相对并起,“四十年”与“三千里”对举,包含了悠长的时间和广大的空间,笔调苍劲,气魄雄浑,有着无限眷恋故国山河的深沉情意。“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二句,写当年壮丽豪华的故国宫殿。“凤阁龙楼”与“玉树琼枝”对举,下用“连霄汉”三字形容宫殿的高耸云霄,“作烟萝”三字形容珍贵物品的繁多,南唐宫廷的奢华生活环境可想而知。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怎会了解战争之为何事?故有下文“几曾识干戈”之语,“识”字用得好,充分表现出苟安纵乐的南唐君臣,从来不懂得战争,更没有经过战争,这中间蕴藏着多少辛酸和苦楚,后主在这里似乎有些追悔之意。由于他的苟安纵乐、不识干戈,所以才落得肉袒出降,归为臣虏的凄凉下场。

换头用“一旦”二字骤转,并遥接上阕的奢华生活而作今昔的对照。所谓“归为臣虏”,则从前的一切都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沈腰”喻瘦,“潘鬓”喻老,年华随着囚虏生活而消磨,此时的痛苦不言而喻。末后“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三句,忽忆当年临别时最惨恸的事:当年金陵陷落之际,后主哭庙,宫娥哭主,哀乐声和悲哭声合成一片凄惨的景象;今日的痛苦与当年亡国的悲惨,交织成一道苦网。其心境不难想见!

此词之外,《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商量。”几乎是同样悲凉的心情,同样凄厉的调子。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云:“南唐李后主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讥之者(按指《东坡志林》)曰:‘仓皇辞庙日’,不挥泪对宗社,而‘挥泪对宫娥’,其失业也宜矣。不知以为君之道责后主,则当责之于垂泪之日,不当责之于亡国之时。若以填词之法绳后主,则此泪对宫娥挥为有情,对宗庙为乏味也。此与宋蓉塘讥白香山诗谓忆妓多于忆民,同一腐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①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②应犹③在,只是朱颜④改。问君能有⑤几多⑥愁,恰似⑦一江春水向东流。

校注 ①春花秋月:喻良辰美景。②雕栏玉砌:雕饰花纹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庭阶。喻华美的宫殿。③应犹:一作“依然”。④朱颜:有三解:一说指容貌。一说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直言耳。一说是指宫女。⑤能有:一作“还有”,一作“都有”。⑥几多:一作“许多”。⑦恰似:一作“恰是”。

析评 此首为后主归宋后感怀故国之作。词中充满着沉痛的愁绪。一起笔即从过往春花秋月中的无限欢娱,想到今后身世的凄凉,而发出对整个人生感到破灭的沉痛哀叹,引出无限的愁绪。所谓“春花秋月”乃指昔日快乐美满的宫廷生活,下接“何时了”三字反诘,显示了这种生活已如梦一般地逝去而结束了(但也有人以为此句是日日以泪洗面,遂不觉而厌春秋美景太长之意)。以前美满的宫廷生活既已成为泡影,而今岁岁花开、年年月满,前视茫茫,能无回首?故有次句“往事知多少”的悲痛之语。所谓“往事”,即指下文“故国不堪回首”的往事。“小楼昨夜又东风”承接起句,同时也是触发起句悲感的根源。正当他在哀叹着“春花秋月”何时逝去的时候,小楼昨夜又吹起了一阵“东风”,他追忆前尘,再度忆起了江南的故国。这时的故国,必已面目全非,所以有下句“不堪回首”的哀愁,尤其在“月明”之下,这种哀愁益深。就章法说,三与一、四与二隔句相承,一二与三四情境互发。

换头以下写回忆故国的今昔之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承前“不堪回首”,但却又在回首。这两句写悬想故国的情形,揭示了“物是人非”之意。“应犹”二字是悬想之词,具有摇曳生姿之致,若直作“依然”,则反觉乏味。物是人非对一个亡国之君而言,当然是件无限愁恨的事情,因此末后二句乃以问答语吐露胸中万斛愁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明喻的手法来形容自己愁绪之多,直而无尽,情深于词,传诵千古。

后主词常用“东”字,这首便用了两个,大约暗指“江东”之东,很有些追怀故国以谋恢复之意,宋太祖即为了李后主词中“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疑心他暗中策划图谋异动,所以蓄意要杀他,因此到了这年的七夕,才有用牵机药将他毒死的事。后主虽死,却留下不少委婉曲折、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词。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①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②,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校注 ①销魂:指别恨。江淹《恨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②谁与上:“与谁上”之倒装句。

析评 此亦后主归宋后萦思故国之作。词中充满着失望与怅惘之情。起首“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二句,将古往今来的人生和自己的一生加以对照,以见其愁恨之深。这两句意思是说:人生虽不免有愁恨,但这愁恨唯我独深!作者用此语气表出,便觉婉转有致。继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二句,补实上文“销魂”之情,说出了“梦归故国,及醒悲伤”的事实来。

换头宕开,“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二句,写近况的孤苦。高楼独上,秋晴空望,而故国杳杳,欲归不得。着“谁与上”三字,其孤苦可知;着“长记”二字,足以想见其对故国萦思之深。末尾“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二句收合,写内心的怅惘,充分表现出其失望之情。

后主在这首词中,肯定了牵愁带恨的人生,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北国的全面心境。此外,这首词上半阕写梦归故国,梦是真而梦境是假;下半阕写往事如梦,往事是实而梦是虚。梦中入幻,醒时如梦,虚实颠倒,又更感触到人生的虚幻,无怪乎后主要说“销魂独我情何限”了!

清平乐

别来春半/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①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②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校注 ①砌:庭阶。②恰如:一作“却如”。

析评 此词在写离恨,亦即后主北上后感怀故旧之作。起句“别来春半”,点明时间;次句“触目愁肠断”,写出愁情。“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二句,即承“触目”二字写实。落花纷纷,人立其中,却无感觉,俨然是一幅花前痴立的小影。这两句写花里愁人,描摹生动,极尽其妙。

换头“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二句,遥承“别来”二字而来,举“雁来”二字衬出无信,举“路遥”二字衬出无梦;“无信”是一层,“无梦”又是一层,层层深入。结尾“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二句,又融会“情”与“景”,以春草为喻,说出悠长无尽的离恨。眼前景,心中恨,交织融合,意味深长。

唐圭璋云:“此首即景生情,妙在无一字一句之雕琢,纯是自然流露,丰神秀绝。”俞平伯云:“似梦之不成,乃路远为之,何其委婉欤!”又云:“于愁则喻春水,于恨则喻春草,颇似重复,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长句一气直下,‘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境,岂独妙肖,谓之入神也。”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校注 ①寂寞句:是说他被羁囚在一所幽深的庭院里,那里植满了枝叶繁密的梧桐树,在秋天中关住了秋色,阴森寂寞得可怕。

析评 此首写别愁,词情最凄婉。起笔由叙事直起,“无言独上西楼”立即刻画出后主的愁容,并且摄尽了凄婉之神。下接“月如钩”与“寂寞”句,画出了后主所处的愁境——天空新月如钩,庭院桐荫深锁。着一“锁”字,则清秋美景不入、人无良辰,可想而知。

下半阕即景生情,借物喻愁,以“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愁之繁多。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说这种滋味非身历其境的人不能领略得知,因为后主由南朝天子成为北地囚虏,其所受的痛苦、所尝的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是悲、是凄,欲说无从说起,并且也无人可以倾诉,所以说是“别是一般滋味”。这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取唐圭璋说)

黄昇《花庵词选》评云:“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实为一针见血之论。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①,太匆匆。无奈②朝来寒雨③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校注 ①春红:春天的红衣。指红色的花瓣。②无奈:一作“常恨”。③寒雨:一作“寒重”。

析评 此亦为后主北上后感念旧事而作的一首伤别词。首先从惜花写起,触景生情。所谓“林花谢了春红”,言外有“好景不长”之意。下接“太匆匆”三字,极传惊异之神,隐含着“没想到这么快速”之意。“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说出林花所以速谢之故,并传怨恨之神,言外有“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上半阕貌似写花、写惜花,实则写人写其身世。因为南唐的亡国,后主的“归为臣虏”,是他意料之外的,所以有“太匆匆”的感叹。他在北国朝夕以泪洗面,受尽了折磨,所以有“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悲愤。这些话都是人物双写、语义双关。

下半阕转写人事,而以林花之易落触及人生之易别,以花之不得重上枝头联想到人生之难于重逢,因此才有“胭脂泪,留人醉”的追忆与“几时重”的感伤。所谓“胭脂泪”,乃指美人之泪,盖由上阕“春红着雨”联想而出。后主对于昔日宫廷生活的眷恋,情思之深于此可见。结尾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又是一种“无奈”的心情,而冠以“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悲苦的意蕴。后主的词,肯定了牵愁带恨的人生,在此亦可得一佐证。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后主:“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盖指此而言。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①,春意阑珊②。罗衾不耐③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④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⑤。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⑥也,天上人间。

校注 ①潺潺:形容雨水之声。②阑珊:衰残貌。③罗衾不耐:罗衾,丝绸的被子。不耐,抵不住。耐,一作“暖”。④一晌:片刻。喻极短暂的时间。⑤江山:一作“江关”。⑥春去:一作“归去”。

析评 此首写梦回故国、醒后凄然的惨淡心境。词中充满着凄婉哀绝之情,殆为后主自知不久于人世之笔。

上半阕用逆叙法。起首三句写午夜冻醒时,帘外寒雨潺潺,春意衰残,已充分表现出心境的黯淡凄凉。接着“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二句,追忆梦中情景。作者梦中回到故国,那里有华丽的宫廷、娇艳的妃嫔,河山仍旧、风物依然,享受了片刻帝王生活的欢娱,而却不知自己是置身北国的一个囚客,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怅然凄楚的事!

换头三句宕开一笔,惆怅今昔,无限悲怆。何以说“独自莫凭栏”呢?因为凭栏则见无限江山横亘于前,又将引起无限的伤心啊!这与“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同样是悲愤已极的话。“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的情况:过去“别易”,今后“见难”。后主自知今后相见无期,而下世料将不久,故结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二句承接着申述“不久于人世”,亦即“长恨”之意。“春”字除回应前文“春意阑珊”外,另隐含着指“人生的美好时光”之意,这个时光,已经“去”了,去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在人间,而是在天上;言下之意,即只有魂归西天,才能重拾旧日的欢情了。所谓“天上人间”,即白居易“天上人间会相见”之意。作者以“流水”“落花”“春去”三者隐示出“人亦将亡矣”之意,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取唐圭璋之说)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宋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云,含思凄婉,未几下世。”可作本次注脚。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②,壮气蒿莱③。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④影,空照秦淮⑤。

校注 ①一桁:犹言“一排”。桁,音杭,一作“行”,一作“任”。②金锁已沉埋:喻雄心壮志丧失殆尽。③壮气蒿莱:豪气委于草莽之意。④玉楼瑶殿:喻华丽的楼阁宫殿。⑤秦淮:指秦淮河,为当时南唐歌舞游乐胜地。

析评 这是一首后主北上后在北国遥念金陵之词。词中充满着凄咽幽怨之情。起首“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二句,总括全篇,直抒作者对前尘往事所流露出来的沉痛哀感,“哀”字贯穿以下全部的往事和现实。“秋风庭院藓侵阶”,补实上句“难排”之“景”——秋风瑟瑟,苔藓满阶,令人不难想见的寂寞情境。“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二句,极致落寞孤独之哀——整日闭门垂帘,无人可与为欢,这与当年“春殿嫔娥鱼贯列”之盛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下半阕由个人的意绪,念及故国的沦亡。“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二句,自叹当年的英豪意气已尽,同时也隐含着图谋恢复的壮志至此全已落空之意。“晚凉天静月华开”,写月出夜景。末后二句因月生感,写出一种对过去一切无可挽回的怅惘和悲哀——遥想当日豪华的宫殿楼阁,如今唯有空自在月光下映照于冷清的秦淮河边了。“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充分写出失国后的凄惨景象。本首上半阕写白昼凄清的状况,下半阕写晚凉凄清的状况,语意惨然,哀思弥切。

余论 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为人心慈情厚,多才善感,酷好书画文词,尤妙于音律,善于填词。他的词,由于一生际遇的不同,在风格上也明显地刻画出前后两期的分野。他在位之时生活奢华,以帝王之尊寄情于深宫的清歌艳舞、宫妃的缠绵恩爱中,因而在前期也写了不少香艳的作品,不过这些作品仍然气格清隽,笔意馨逸,比起《花间集》中鸳鸯蝴蝶的艳词来,要显得空灵超拔得多。及至国亡身辱,因为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不免感怀身世,因此词格也由清隽婉约急转直下,变为悲壮凄厉,处处流露着沉痛与哀伤的感情,凄凉怨慕,令人不忍卒读。这时感慨加深了,题材亦加广了,白描的手法也更来得自然生动,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吴梅《词学通论》曾指出:“读李后主词,当分为两类。正当江南隆盛之际,虽寄情声色,而笔意自成馨逸,此为一类。至入宋后诸作,又别为一类。其悲欢之情固不同,而自写襟抱,不事寄托则一也。”诚然,后主的词,无论写艳情、写身世之感,常能糅合两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得水乳相融,使雄奇中有幽怨、豪放中有婉约。同时,他的词全用素描,不加雕饰,词句是那么清浅,描写是那么自然,音调是那么协调,意境是那么深远,故王国维称赞他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亦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渌水亭杂识》云:“《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兼饶烟水迷离之致。”余怀《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真是佳评如云,不胜枚举。后主词之所以备受推崇,只要我们细读他的作品,便可发现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