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词
李白/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王建/白居易
刘禹锡/温庭筠/皇甫松/段成式
忆秦娥
箫声咽/李白
箫声咽①。秦娥梦断秦楼月②。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③伤别。 乐游原④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⑤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⑥。
校注 ①咽:音叶,呜咽也。②秦娥句:秦娥,指秦弄玉。《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止其屋,公为作凤凰台。一旦,夫妻随凤飞去。”弄玉吹箫引凤之楼,后人称为秦楼。③灞桥:即灞陵桥,简称灞桥,在长安之东,横跨灞水。古时长安城人,送行至此,折柳赠别。④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四望空阔,可俯视城内。古时三月三日与九月九日,长安城内男女,皆爱到此登赏游玩,诗人多有题咏。⑤音尘:犹言音影。音为音信,尘为形迹。⑥陵阙:陵为古代帝王之坟墓,西汉诸帝陵多在长安附近。阙为宫殿外面一种城楼似之观门。
析评 此词旧题“秋思”,实为一首抒写伤离意绪之作。旨在感伤长安经过一次动乱后冷落萧条的景象。唐圭璋说:“词中所谓秦娥、秦楼、灞桥、乐游原、咸阳古道、汉家陵阙,皆秦中故事,此盖太白秦中怀古之作。”
上半阕借事起兴。起首“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二句,写箫声呜咽,秦娥梦醒。这是作者借用弄玉深夜吹箫的故事为引子,移写自己“凄然”的情怀。接下“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三句,承上申述秦娥在静夜清幽的月色下,坠入沉思,想起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此处作者又借灞桥送别、折柳相赠的故实,移写自己“伤离”的意绪。
换头以下,即在追想长安的情景,寓有今昔之感。“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二句,是写从前热闹非凡的游乐胜地,如今事过境迁,虽是同样的清秋佳节,却显得异常冷落萧条,人迹荡然。末尾“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句,表现了在人迹荡然的长安,映入眼帘的,只有在萧瑟的西风中与将残的落日余晖里,映照着古代帝王的荒冢及残缺的宫城废墟而已。结尾三句颇似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景象,这时作者的感受,不难想象,必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
此词所抒写的,不仅是个人伤离的意绪,而且饱含着家国兴亡的感慨。上半阕所说的“弄玉吹箫”“灞桥赠别”诸事,是兴、也是衬,真正的重心乃在下半阕,其写作手法,在于以“古道”“西风”“残照”“陵阙”等名词,组成一种苍茫悲凉的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下,隐含着人生悲欢离合的缩影与历代兴亡的慨叹。诗人忧念故国之情,既沉挚又蕴藉,所谓“长吟远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良非溢美!刘熙载《艺概》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此言亦得之。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平林漠漠①烟如织,寒山一带②伤心碧。暝色③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④空伫立,宿鸟⑤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⑥。
校注 ①漠漠:广大苍茫貌。②一带:犹言一片、一抹。③暝色:暮色。④玉阶:一作“玉梯”。⑤宿鸟:归巢之鸟。⑥长亭句:古者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更,一作“连”。
析评 此词旧题“闺情”或“别意”。按二说皆可通:若视为“闺情”,则写闺中少妇伫盼其良人归返的一种幽怨愁思;若视为“别意”,则写一位漂泊者久客思归的愁情。兹就前说为解:
起首“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二句,先描绘出一幅深秋苍郁溟蒙的暮景,虽未写出什么离情别绪,但是由平林的广漠、烟雾的迷蒙,已反映出伊人心境的苍茫;由寒山的苍绿,已衬托出伊人心境的幽郁了。下接“暝色入高楼”句,把广漠的境域收缩到单一的实体——高楼上,使主体渐趋突出明显;由此再引出底下“有人楼上愁”的人事来。
换头承前结,“玉阶空伫立”写伊人的痴心伫盼,“空伫立”三字已泛滥出无限的伤心与怅惘。“宿鸟归飞急”则补足上句,说明其伫立之目的在于期待那浪迹天涯的游子之归返。继之以“何处是归程”,便很自然地点出了“望归”的主题。末句更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加深伊人一片空虚怅惘的愁思与幽怨。
此词若从全篇的设境遣意看,上半阕的写法是由远而近,下半阕是由近而远,正合乎一个望归者的心情,而这种心情又全从景物引起联想与对比的,作者在浅淡的描景与深邃的抒情中,取得了相互调和的发展,所以能把愁思与幽怨写得极为蕴藉,极为淡远。尤其结尾二句,更具有苍茫无尽的余韵。
余论 《菩萨蛮》《忆秦娥》二词,是否出自李白之手,虽见仁见智,迄无定论,但其气象,颇似太白;论其本身之艺术,仍有极高的价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菩萨蛮》《忆秦娥》两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为词中鼻祖。”刘熙载《艺概》云:“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足抵少陵《秋兴》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吴梅《词学通论》以为:“词至太白而繁情促节,长吟远慕,遂使前此诸家悉归笼化,故论词不得不首太白也。”诸说俱称有识之论。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青箬笠③,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校注 ①西塞山:《西吴记》:“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即志和所谓‘西塞山前’也。”湖州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又:湖北省大冶市东亦有西塞山。②鳜鱼:巨口细鳞,体中淡黄带褐,有黑斑,味甚美。③箬笠:竹笠。
析评 此为一首咏本意之词。所谓“本意”,即以调名为题目,词的内容与词调的含意一致。本词内容在叙写渔家潇洒闲逸的生活。
起笔二句先描绘当前的景物,作者运用其生花妙笔轻轻勾勒一下,立即使字句之间充满了江南春天的画面美。“西塞山”“白鹭飞”,是远景;“桃花”“流水”,是近物;而“鳜鱼肥”却是诗人的想象。首句静中有动,次句动中有静。这样美的环境,已够激发人们的向往,唤起人们的美感了,然而作者还觉得它太单调了些,又在这画面上设饰些人物的装点与风雨的陪衬——青箬笠,绿蓑衣与斜风细雨——使其美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生命。“青箬笠,绿蓑衣”写渔人的装束,色泽鲜明;“风”是“斜”的,“雨”是“细”的,更有一种艺术感与朦胧美。处在这种美的境界中,当然不欲匆遽离去,故云“不须归”,三字充分表现出渔人对大自然的爱恋与浓厚的兴趣。
本来,渔人的生涯并不如诗人所刻画的那般美丽,但作者利用高度的写作技巧,抓住春光的特征,使自然景物的色彩与人生高洁的情感取得了一致的融和,使一切富有了生命的气息,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桃源仙境,所谓“笔底生花”,真是当之无愧。我们试闭目凝神,一幅海阔天空、逍遥自适的“烟波垂钓图”便不期然地涌现于我们的脑海中了,所谓“诗中有画”,真是一点也不错啊。
附其他四首: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其二)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其三)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其四)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其五)
余论 张氏这五首词,把渔人自得其乐、不忧愁、不叹穷、不觉寒、不羡仙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形,具体地表露无遗,同时也写出了人生高洁的思想,写出了作者恬淡潇洒的人格,令人读来有一种轻快飘逸的感觉。沈辰垣谓其“甚有逸思”,黄蓼园称其“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诚不为过。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张志和虽也做过小官,后来厌恶那种烦琐,便放浪江湖,自号‘烟波钓徒’,日与山水渔樵为友,他这种爱自由、爱自然的人生观,反映到文学上,正与王维、孟浩然等人所代表的自然诗派相合,因此在渔父词里充分地表现出他的潇洒出尘的人格,和那种恬淡闲雅的作风。”
调笑令
边草/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①。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②一声愁绝。
校注 ①兵老:一作“共老”。②胡笳:乐器名。胡人卷芦叶吹之。今所传者,木管三孔,两端施角,末翘而哆,长二尺四寸。
析评 此为写边愁之词。这里借“边草”“晴雪”“明月”,构成一幅边地荒旷空阔的画面;再用“胡笳”这种悲凉的边声装点其间。一个戍人置身在这种环境里,会引起他什么样的感情呢?那只有肝肠“愁绝”了。作者在词中以“草尽”反透“兵老”,以“明月”增强“愁绝”的气氛,且由于“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这一重叠顿挫的节奏,使得感情一层深似一层,在音节上也显得急切而哀转,我们读至此,亦不禁要为当时的戍人“愁绝”了。
调笑令
胡马/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①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校注 ①燕支山:又名胭脂山,在今甘肃省张掖市,是古代边防要塞,故古诗有“失我胭脂山,令我妇女无颜色”之词。
析评 此词在吟咏边情。起笔三句先叙边景:“胡马”一词为全篇之主,“燕支”说明地点,但文学作品中的时空经常是借代之词,不必过于拘泥,只因加上了“远放”二字,所以竟显得非常真切。“跑沙”句以下折入边情:燕支山下,沙雪无垠,边草连天,在这当中,胡马迷路而东西张望,独嘶于大漠落照之下。作者以“沙”“雪”“边草”“日暮”组成一种情境,这情境是何等的寂寞与苍莽啊!“边草无穷”是“东望西望路迷”的具体化,用以加强情境空旷的感觉;而“迷路,迷路”又是“跑沙跑雪独嘶”的注脚,由这一顿迭使全词形象化起来。词中既没有征夫远戍的个人伤感的情调,也不带着万里行役的凄苦色彩,却处处饱含着一股豪迈苍莽的感情,完全合乎唐人边塞派的风格。
调笑令
河汉/韦应物
河汉①,河汉,晓挂秋城漫漫②。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校注 ①河汉:即银河,又名天河或天汉。②漫漫:状空间或时间无涯际貌,此处状空间。
析评 此写闺妇(或边塞戍人)的愁思。词中由天空的银河引起了闺妇(或戍人)的“相思”,更由银河隔绝牛郎织女联想到人世的“别离”。起笔由晓景写起,“秋城”点出时令与处所。“愁人起望”是即景生情。“塞北”句申述所思之事;“江南”“塞北”对举,显出隔离之远。末以“河汉虽同路绝”作结,言一南一北所见河汉虽同,而两地辽远,隔山阻水,形同路绝。无限凄怨,溢于言表。
调笑令
团扇/王建
团扇①,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②路断。
校注 ①团扇:圆形扇子。古时宫内多用之,故又称宫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②昭阳:汉宫名。王昌龄《长信怨》诗:“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析评 此为摹写失宠美人哀怨的一首宫词。词中隐括了班婕妤《怨歌行》与王昌龄《长信怨》的诗意,因为这两篇诗的内容都在写失宠宫女的哀怨,所以作者取它为张本,但却无斧凿痕迹。所谓“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即寓有班诗中“爱弛情绝,秋扇见弃”的意味。“玉颜”句承上文美人爱弛而来,下续“憔悴三年”四字,不仅写出失宠时间之久,而且刻画出美人失宠后的凄惨。“谁复”句一问,自慨身世之寥落,充满了无限的凄怆与哀怨。结句“昭阳路断”四字扣入正题,点出宫怨;上着“春草”一词,表现出她独自幽居深宫而无人过问的情景,虽未说怨而怨情自见。此句融情会景,语悲而意婉,深得风人之旨。
调笑令
胡蝶/王建
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析评 这是一首用比兴之法写成的宫词,内容在叙述宫女得宠的情状,但也隐含着泰极否来的悲哀。本来王建的作品,无论是诗或词,所表现的内容与风格大都是一种宫体式的艳体,但此首却写得格外蕴藉,音调也非常明朗。作者在这首词里以蝴蝶为喻,“胡蝶”的“飞上金枝玉叶”不正象征着“美人”的“备受荣宠”吗?故下文才有“君前对舞”之语。“君前对舞”下着“春风”二字,充分显出了她那得意的形象。继之以“百叶桃花树红”作陪衬,状其专宠一时的盛况。结句“燕语莺啼日暮”才稍稍隐示出花无常红,盛极必衰的微意来。
忆江南
江南好/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校注 ①谙:音安,熟悉之意。
析评 此下所选白氏《忆江南》词三首,皆歌咏本意,旨在叙写江南风光之美。本首以“风景”为描绘的对象。
起首二句是总提,由总提中拈出“风景”来。但“风景”这个概念名词所包含的范围太广泛了,于是作者更进一层,再由整个“风景”这一概括的内容中抽出“江花”与“江水”来浓缩范围。接着又从“江花”“江水”中选取了日出时的江花与春来时的江水这两项最具代表性最足动人的美丽时刻加以描绘,更以“红胜火”“绿如蓝”加以饰色,使得江南涂上了鲜明的色彩之美,既点染春的特征,复给人以生趣盎然的气息。这样,江南就自然地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所以结尾说:“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析评 此首以“杭州”为其叙写的对象,写法与上首相同。首二句先从空间上把广阔的江南,集中到忆“杭州”这一个点上。“山寺”二句承上补实。在忆杭州的时候,作者选择了“山寺寻桂”“郡亭看潮”两件文人雅事来写:前者能给人一种悠然出尘的逸韵,后者则能激发人雄伟壮阔的胸襟。这种雅趣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当然足以使人想再重温一次了,故末句云“何日更重游”,表露出对它无限的留恋之意。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①。吴酒一杯春竹叶②,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校注 ①其次句:忆字一作“是”。吴宫,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十五公里有吴王宫。江浙一带古为吴地,因称该地宫殿为吴宫。下文“吴酒”“吴娃”同此。②竹叶:酒名,世称竹叶青,今浙江省绍兴一带酒中尚有此名。
析评 此首以“吴宫”为叙写的对象。起首二句开门见山,明点吴宫(指苏州),这是江南繁盛的文物之都。然而作者在这里抛开一切不写,却选了两件雅俗共赏的游乐事情来着笔——喝一杯当地名产的竹叶青酒,看一场当地美女醉芙蓉般的起舞,这也是人生不亦快哉的乐事之一!凭此就使人生有无限的陶醉了,无怪作者要以坚毅的口吻说:“早晚复相逢”——迟早定要再来一游了!
余论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自古称为佳丽之地,说到它,就令人有一种好花媚春的联想,一种风物宜人的温馨。此三首词,作者皆以无限的热情,歌颂江南的美丽,写出他对江南的思慕,辞简而意赅,充满着新鲜活泼的生命气息。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说:“这种作品,一面是有音乐的效能,一面是又有诗的艺术的生命的。”真是一段赏识深切的话。又本调三阕,写法相同,由此亦可悟出为文的浓缩精炼法。
长相思
汴水流/白居易
汴水①流,泗水②流,流到瓜州③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④,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校注 ①汴水:河名,由河南省之郑州、开封、归德北境,经江苏省徐州市,合泗水入淮河。②泗水:源出山东省泗水县,入江苏省境,经沛县至淮阴县入淮河。③瓜州:亦作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长江北岸,当运河之口,乃长江之沙碛,以其状如瓜字,故云。自唐开元以来,为南北襟喉之处。④悠悠:绵绵不绝貌。
析评 此篇亦咏本意。旧题“别情”,盖写游子之别情或闺妇相思之情。兹就前者为解:
全词用的是象征性的写法。起首二句的“汴水”“泗水”,一条象征着“思”,一条象征着“恨”,且以流水之长象征相思之长。“瓜州古渡头”是汴泗汇合入淮之处,但这儿也只不过用来隐喻“思”与“恨”的集结,及两者的不可分解而已。“吴山”本不解情,只因游子心中有着无限的思与恨,通过移情作用,也“点点”都成“愁”了。
下半阕“思悠悠,恨悠悠”二句,直承上阕“汴水”“泗水”而来,流水不断地东去,“思”“恨”亦绵绵而无绝期,故以“悠悠”来形容它。“恨到归时方始休”,是说唯有到了能回去的那一天,此恨才可消释。然而归期未卜,故唯有在明月下凭栏怅望故乡——“月明人倚楼”,而愁思无限了。
此词皆在一个“思”字上做工夫,上半阕全是写景,但景中蕴涵着情;下半阕全是写情,而写情之中也融入了景。尤其每阕的尾句,悠扬而有情致,甚得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忆江南
春去也/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①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②,丛兰浥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④。
校注 ①洛城: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之省称。城,一作“阳”。②袂:衣袖。③浥:音邑,湿润也。④含颦:犹言含愁。颦为蹙眉之状。
析评 这是一首写怀思的词。刘勰《新论》有云:“春,女思;秋,士悲。”春天,本是个怀思的季节,何况又值“春去”的时候,更能平添怀思者的一份愁绪。因此,看见了弱柳的随风摇曳,就联想到它像人在悲伤时举袖掩脸的情态;见到了丛兰泫露的样子,就联想起它有似人儿泪下沾巾的情状。此处“弱柳从风疑举袂”与“丛兰浥露似沾巾”都是拟人化的写法,这种写法发生在情感饱满、物我交融的时候;透过这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情感的深厚,亦可体会到诗人在春天里睹物生情的敏感。并且因为睹“弱柳从风”“丛兰浥露”而生“疑举袂”“似沾巾”的情感,因此才有下文“独坐亦含颦”那种深沉的愁思表现出来。况周颐《餐樱庑词话》云:“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二)
析评 这两首《竹枝词》,都是模拟民歌而写的,作者在序中曾说:“含思婉转,有淇澳之艳音。”可知它的性质与意境全都是因袭民间的情歌了。第一首起笔二句先写花、写水,次二句再由花与水的联想而生情;以山花之易衰喻郎心之易变,以江水之无限喻侬愁之盛多。前二句就地取材,语句生动;后二句借物喻情,取譬佳妙。第二首亦先由当前的景物“杨柳”与“江水”叙起,次句再接入人事,末二句复就当前的事物作一微妙的譬喻——“晴”字是双关语,除指“日出”外,还双关到“感情”上,亦即一面关顾“东边日出西边雨”说晴雨的“晴”,一面却又关顾上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说感情的“情”。我们读了这二首《竹枝词》,尚能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的“含思婉转”之艳。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②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③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
校注 ①小山:小山屏之简称,亦称屏山,此处指帷屏而言。古人帷屏与床榻相连,屏上多画金碧山水,亦有迳作山字形者。日光照耀,山形忽明忽暗,故曰金明灭。②腮:脸颊。③新帖:帖,熨妥帖之意。④罗襦:罗衣。短衣曰襦。⑤鹧鸪:鸟名,似鹑而大,背苍灰色,有紫斑点,腹前有白圆点,其鸣声如曰“行不得也哥哥”。
析评 此词写一美人晨起化妆的生活情态。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先从写景起笔,描绘晨曦初现与画屏相映生辉之状,明丽之色现于笔端。盖古者帷屏与床榻相连,欲写屏内之人,先描屏上之景。“鬓云欲度香腮雪”句,写美人初醒娇卧未起、乱发掩盖在其脸上的情形。此处写乱发,用以呼起下文“弄妆”之意。“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二句,承上写美人初起娇慵的情态,为一篇之枢纽;欲起则“懒”,弄妆则“迟”,美人之娇慵可以想见。
换头以下,全从“弄妆”衍生而出:“照花前后镜”见其装扮之仔细,“花面交相映”则妆成之象,且寓寄着孤芳自赏之意。末后“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二句,则自起床、化妆、照花,直写到穿衣。但须知此二句是借物写意,美人换了衣服后,见罗衣上成双的鹧鸪,乃陷于缠绵悱恻的沉思,而其怨情不待明言即可知矣!
此词由景写到人,由帷屏上日光的明灭闪烁,写到屏内之人的懒起、梳洗、弄妆、穿衣,层次井然,内容虽只写一美人的晨妆,却能从寻常的事物、寻常的动作中,写出伊人无限的怨情绮思,表面看来似不经意,而其实针线绵密;其观察之细微、描写之精美,实大有不可及之处。俞平伯《读词偶得》云:“此篇旨在写艳,而只说‘妆’,手段高绝。”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
水精①帘里颇黎②枕,暖香惹梦鸳鸯锦③。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④秋色浅,人胜⑤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校注 ①水精:即水晶。②颇黎:同“玻璃”。一作“珊瑚”。③鸳鸯锦:锦衾之绣有鸳鸯图案者。④藕丝:状其衣裳。温氏《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证。⑤人胜:人形之首饰,剪彩缎为之,着于钗上。李商隐《人日》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析评 此首写美人的娇困及其婀娜多姿的情态。首二句“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以想象中最明净的境界起笔,本是写“枕”与“衾”,但因用“水精”“颇黎”“鸳鸯锦”等词,遂唤起一种极华丽的意象。中间着上“暖香惹梦”一语,蓦地幻化出一幅美人娇困的素描,“暖香”乃入梦之因,着一“惹”字而神情全出。这是写帘里的情景。下接“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忽然宕开,从帘里转写到帘外,且由华丽转为凄清,意谓:“帘内之情秾如斯,江上之芊眠如彼”(俞平伯语),此处以外界景物寄托深闺遥怨,意象凄美。
换头以下,写其妆成之象:“藕丝秋色浅”状其衣裳,“人胜参差剪”状其首饰。末二句“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又推进一层,由妆饰见其情态:“双鬓”一语下接“香红”,香红指所簪之花,是以形容词代替名词,中间着一“隔”字,则两鬓簪花如画,气味馥郁如闻如见;“玉钗头上风”着一“风”字,则步履之际钗头上参差之人胜袅袅翩翩,颤摇于和风骀荡之中不言可知,而其人之婀娜多姿亦可仿佛其一二了。
此词全以诸名物的色泽及其所组成的意象取胜。上半阕所标举的名物,如“水精帘”“颇黎枕”“暖香”“鸳鸯锦”“烟柳”“残月”,其色泽或为明或为暗,或为浓或为淡,皆于矛盾中见和谐,似相反而实相成;下半阕以“藕丝”“人胜”“双鬓”“玉钗”诸名物,与“秋色”“香红”诸颜色,“参差剪”“头上风”诸情态词,唤起人的意象,激发人的幻想,可谓精微高妙!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温庭筠
蕊黄①无限当山额②,宿妆③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④,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校注 ①蕊黄:黄色花粉,用以妆饰面颊。②山额:指眉额。③宿妆:夜妆。④翠钗金作股:用金子作股的翡翠头钗。
析评 此词写一美人追念过去与意中人短暂相聚、随即别离的相思情怀。前两首皆以物为开端,以妆为结束,此则以妆为起笔。
上半阕起句“蕊黄无限当山额”,先说她眉间涂饰着无限的黄色花粉,足见其华贵和摩登。“宿妆隐笑纱窗隔”是说隔着纱窗隐约闻其笑声,由此可揣度其间必有男士在内。故下文道出“相见”二字,叙明彼此的相聚;下接“牡丹时”三字,显出他俩相见是在一个牡丹盛开的春天。不明说“春天”,而说“牡丹时”,使人另有一种富丽温馨的感觉。“暂来还别离”是写他俩相见不久又要分离的情形,其中着一“还”字,一片惜别的深情跃然纸上。以上所写,皆是追忆昔夕的情境。
下半阕乃正写其怀人的情思:“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二句,仍由妆饰写起,说她发上的首饰是以金作股的翡翠钗子,钗饰并非金雀,而是一双翩翩飞舞的蝴蝶。结尾“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二句则融情会景,点出伊人的心事。读者不难想象到,伊人在梳妆的时候,见了钗上的双蝶,一种形只影单的孤独感早已涌现于心中,而其怀人的深情亦必蕴藏于心灵深处了。以“月明花满枝”反透伊人怀念之情,妙在含蓄浑厚,而不流于浅露。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温庭筠
翠翘①金缕双㶉②,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③,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④,烟草粘飞蝶。青琐⑤对芳菲,玉关音信稀⑥。
校注 ①翠翘:《山堂肆考》云:“翡翠鸟尾上长尾毛曰翘,美人首饰如之,因名翠翘。”②㶉:水鸟名,似鸳鸯而稍大,其色多紫,故又称紫鸳鸯。此指金钗之作㶉形者。③海棠梨:即海棠。昔人于外来之品物每加“海”字,犹今人对于舶来品多加一“洋”字。④靥:音页,脸上酒窝。⑤青琐:指宫门。琐,连环也。⑥玉关:玉门关之简称。诗词中所谓玉门关多泛指塞外而言。
析评 此首写美人的春恨。起笔亦由妆饰写起,“翠翘”“㶉”皆为妇女头上水鸟形的钗饰。“水纹”以下三句,突转入写景,由首饰上假的水鸟联想它飞渡到春天的池塘上,又说起池塘上春花的烂漫来。这是静物感情化的运用。既云“翠翘”,又云“春池”,非仅止于联想,同时亦隐示美人游春之景,故下半阕“绣衫遮笑靥”上承“翠翘”句而出,“烟草粘飞蝶”上承“水纹”句而出。“青琐”以下点明春恨缘由。“青琐”是宫门的代称,“玉关”是情人行役所在的代词;“青琐对芳菲”有良辰美景虚设之意,“芳菲”一词乃从上阕“海棠梨”生出。最后以“音信稀”三字作结,点清题旨,申明作意。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①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②轻。
校注 ①褰:音千,提举之意。②蝉鬓:《古今注》:“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然。”
析评 此首写美人的春思。起笔二句由远处泛写,取残更清晓之景;其关合本题,均在有意无意之间。“杏花团香雪”“绿杨陌上”是春意甦醒之象,此与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取意相同。“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二句,写其在下半夜恍惚醒来之光景;此时室内残灯尚在,窗外月色朦胧,莺声烦乱,美人心中想必有如金昌绪《春怨》诗所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情涌起矣!
换头“玉钩褰翠幕”写晨起之象;“妆浅旧眉薄”写宿妆之象,即另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之意;“镜中蝉鬓轻”写晨妆之象;“春梦正关情”点明题旨,对镜妆梳而关情断梦,怨情之深不难想象得知。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①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②睡脸,枕上屏山③掩。时节欲黄昏,无憀④独倚门。
校注 ①一霎:犹言一阵。霎为极短暂之时间。②匀:使之均也。③屏山:指帷屏而言。古人帏屏上多绘金碧山水,亦有迳作山字形者,故云。④无憀:即无聊。憀,通“聊”字。
析评 此首刻画出一位美人在春日黄昏时愁情无赖的形象。起笔提出“满地堆轻絮”与“一霎清明雨”组成一种惨淡的景象,已足反映出伊人心境的怅惘,这是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相交融的表现。“清明雨”之所以令人“愁闻”,是因为它容易使一个孤独之人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下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二句,陆续写景,这里作者取了一个与上文相反却可相调和的雨后明丽的景致,组织配合,形成一种意境,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情意。由“斜阳”的残晖、“杏花”的“零落香”,可以形成一种怎样的意境呢?那就是引发人产生“美人迟暮”的感触了。此时的光之残晖,“香”之“零落”,不正是美人自身的写照吗?以上皆是由景透情的写法。
下半阕才直叙人事。“无言”一词由前文“愁”字引出,是愁情的形象化;心中有愁,故匀脸而无言。“枕上屏山掩”亦是“愁”的烘托,欲写屏内之人,兼写周遭之景以作陪衬。结尾“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二句,明示篇旨,并点时令;“黄昏”二字呼应“斜阳”,“无憀独倚门”则活绘出伊人空虚怅惘的一幅小像。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温庭筠
竹风轻动庭除①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②隐浓妆,绿檀金凤凰③。两蛾④愁黛浅,故国吴宫⑤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校注 ①庭除:庭阶。②山枕:枕头之绣有山形图案或作山字形者。③金凤凰:指金凤钗。④蛾:形容美人之眉毛。⑤吴宫:指吴馆娃宫而言。吴地习俗以美女为娃,吴王夫差纳西施,建吴馆娃宫以居之,后世因以吴宫借称为美人所居之所。
析评 此词为温氏十四首《菩萨蛮》中的最末一首,内容在述宫怨,盖为十四首之总结束。
起首“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二句,先从外景着笔,以清淡雅洁的句子,写出晚凉清幽的景致。“山枕隐浓妆”叙其入晚无聊,凭枕闲卧。下文“绿檀金凤凰”加上句词意,“绿檀”二字承“山枕”而来,明言其为檀枕;“金凤凰”三字承“浓妆”而来,明言其为金凤钗。“故国吴宫远”写幽思之远;用“吴宫”二字,明点是宫词。末尾二句,写出怨情:所谓“画楼残点声”,则天将明矣,其幽怨之深可知。
按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因假温飞卿手,撰二十阕以进。”《乐府纪闻》亦载此事。今《花间集》所收十四首,或即当日呈进者之残存,若然,则其述宫怨更属当然。温氏《菩萨蛮》词,其写作手法是: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景致、物体等放在一处,使其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情意。不过,他涂上去的颜色过于浓艳,摆进去的珠宝过于繁多,所以读他的词,初读几首觉得艳丽可喜,多读下去则便有一种与一位满身珠宝、满脸脂粉的娼妓并坐的感觉了。
更漏子
柳丝长/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①。惊塞雁②,起城乌③,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④,惆怅谢家⑤池阁。红烛背⑥,绣帘⑦垂,梦长⑧君不知。
校注 ①漏声迢递:漏声,更漏之声。迢递,绵邈悠长貌。②塞雁:塞上雁鸟。③城乌:城上乌鸦。④帘幕:一作“重幕”。⑤谢家:唐李德裕镇浙日,悼亡妓谢秋娘,用隋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其后词人遂以“谢娘”“谢家”为妓女妓馆之别称。一说谢家为“王谢之家”的谢家,用以称豪华大族的人家。⑥背:谓转移烛台方向,使光不直射。⑦绣帘:一作“绣帏”。⑧梦长:一作“梦君”。
析评 此下所选温氏《更漏子》三首,皆以鲜明的丽句写相思的柔情。本首是写春思——透过春天的景物,写一位孤寂女人怀念行役在外的意中人。
起笔“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三句,先铺写春日凄寂的景象。其细微处是把柳丝的形貌与春雨的声音,都以委婉的笔致描绘出来了。这是一种空寂的景况,而这种景况之所以被渲染出来,主要是那迢递漏声的刺激作用。“花外”二字显示出伊人住处的佳丽,“漏声迢递”一语则使人感到一种孤寂生活的情调。底下“惊塞雁,起城乌”,即惊起塞雁城乌之意,此二句是虚写,也是由漏声所引起的想象,隐示伊人所思念之人为行役在远方。下接“画屏金鹧鸪”一句是实写,点出伊人所萦思之事乃属于艳情,而这种艳情是由眼前画屏上的金色鹧鸪鸟所唤起的。
下半阕“香雾薄,透帘幕”二句承前结,直写伊人所居室内之景——香雾浮动迷蒙,透过层层帘幕。接以“谢家池阁”一语,写其居室的豪华;上用“惆怅”二字,则伊人长夜寂寞难耐之苦,不言可喻。惆怅之余,愈复无可聊赖,于是“红烛背,绣帘垂”,欲于睡梦中忘此难耐之苦,然而睡梦中仍亦不得解脱,故有“梦长”的感觉。梦而着一“长”字,则怀人之深长、梦境之委曲,可以想见。续以“君不知”三字,流露出怨情,但怨而不怒,令人无限低回。
此词上半阕首三句从感觉上着笔,次三句从想象上着笔,角度虽有不同,但都能适切地表现出相思的意象。下半阕写情,不用直笔,而以景透情,使怨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诚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所说的“酝酿最深”了。
更漏子
星斗稀/温庭筠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①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②。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校注 ①虚阁:空虚的楼阁。②惆怅:一作“怊怅”。
析评 此首写的是暮春季节里那种百无聊赖的相思柔情。起首二句提出“星稀钟歇”,表示漏尽更残,而伊人的孤寂未眠已溢于言外。“帘外晓莺残月”承上而来,是补述语;“晓莺”原是一种春的象征,然而下接“残月”二字,却又使人联想到人生的缺陷,这已经足以暗示生活的失常了。底下“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三句,复写出暮春衰残的景象,加深其愁云惨雾的气氛。由“残月”设想到“露重”,由“风斜”设想到“花落满庭”,凡此,皆为下文抒情先铺设一个适当气氛的景况。
下半阕直叙人事,使主题渐趋明朗。“虚阁上”着一“虚”字,则其孤寂可知;登阁凝望,而惆怅之情仍似去年,则其相思之绵长可以想见。“春欲暮,思无穷”二句,收结上文。“旧欢如梦中”一句,则抚今追昔,对美好时光的消逝发出无限的感叹和追恋。
一般说来,温词铸语造境的技巧,其特征在于客观的现实与主观的心情能够取得一致的交融,而又各有脉络可寻,本首即如此。
更漏子
玉炉香/温庭筠
玉炉香①,红蜡泪②,偏照画堂秋思③。眉翠④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⑤。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校注 ①玉炉香:玉炉,精美的香炉。古人置香炉于室中,以为薰衣炙手之用。香,一作“烟”。②红蜡泪:蜡烛熔化,下流如泪。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红蜡,一作“红烛”。③画堂秋思:画堂,此处指装饰华丽的内室。秋思,谓秋思之人。④眉翠:古人以黛绿画眉,故云眉翠。⑤不道句:不道,犹言不解。离情,一作“离愁”。正苦,一作“最苦”。
析评 此首写秋思——透过秋天景物写孤寂女人凄清的苦情。起首三句先由室内景物着笔:“玉炉香”是衬,“红蜡泪”是主,“偏照画堂秋思”是主语的引申补述。从炉香的缭绕、残烛的垂滴,充分表现出凄凉的情调。因为“玉炉”“红烛”“画堂”诸词,虽然显示伊人住处的华丽、物质生活的美好,然而“泪”与“秋思”却是感情上与精神上不足的一面。“眉翠薄,鬓云残”二句,承上“照”字引出,写出伊人的容饰,而由容饰的淡残不整,反映出伊人心境的孤寂凄苦。“夜长衾枕寒”则刻画出伊人形单影只、孤枕难眠的情形;“夜长”二字直与开端两句相呼应,然后乃知玉炉香袅、红蜡泪垂,正是此人夜长之所见,而情景之凄寂、秋夜之漫长,从而可知。
下半阕“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三句,与前结有岭断云连之妙,是作者借外景映衬伊人凄苦的心境。“梧桐”一语,一面点“秋”,一面教人想到西风梧叶的凋零,想到秋天最易惹人悲愁的情味。“三更”是“夜长”的具体感觉,更何况是下雨的夜晚,于是“梧桐树”“三更雨”组合起来,就造成了一种“秋雨梧桐落叶”或“疏雨滴梧桐”的冷清情境了。作者在此能将所要抒发的情意,找到一个相称的客观景物作映衬,构成一个耐人回嚼的想象,以加深伊人凄苦的心境,这是本首词的特点。结尾“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三句,复由“夜长”引起,配合梧桐夜雨,使情思更加深远。至此,教人想象到那不眠的人儿,在痴迷的苦思中,听着数着窗外的雨声和叶声,由三更到天明。这无情的声音,不仅在空阶上滴着,同时也在伊人的心坎上滴着!而伊人默默地隐忍着、承受着离情之苦,不难想象得知。
温氏这三首《更漏子》,词中所写的离情相思,可以说都是娼妓思妇的代言代诉。
梦江南
梳洗罢/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洲③。
校注 ①望江楼:泛指江边高楼。②脉脉:含情不露貌。③白洲:地理上虽确有其地(在霅溪之东南),但此处只是泛说,指生长有白草之水中沙洲。
析评 此词写一位痴于爱情之女子,伫盼其意中人归返的一段深情。由“梳洗罢”三字可知她从早晨一起来就在盼望,由“斜晖”一词可知她一直盼望到夕阳西沉。在这一段漫长的时光中,她独自凭倚在“望江楼”上,痴痴地凝望着,眼里心中除了江帆而外,再无旁注。“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千”字,不仅形容江帆之多,更主要的是暗示其精神之专注、等待之情深,因为每艘经过的船只她都没有轻易放过;“皆”字不仅形其等待之情苦,更显示其失望之情甚,因为她好不容易才见到一艘艘的江帆驶近,却都见不到船只上有她所伫盼的意中人。千帆过尽,而人儿杳然,唯见暮色苍茫之中,悠悠江水之外,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孤寂荒凉的“白洲”而已,怎不令她伤心而为之“肠断”呢?“斜晖”句足见其望之失,“肠断”句足见其情之苦。此词写伊人由情痴而生失望,由失望而生悲苦的心理变化,极尽曲折细腻之能事,真可说得上“一往情深”了。
余论 温庭筠,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敏悟,工辞章,才思清丽。他是晚唐第一位以全力从事于词之创作的专家。唐人词皆附诗以传,词之有专集,自庭筠开始。其词有《握兰》《金荃》二集,惜皆不传。所幸孙光宪《北梦琐言》云:“温词有《金荃集》,盖取其香而软也。”尚可想见其风格。今存词六十余首,散见于《花间》《尊前》诸集。他的词,除了描写女人的姿态与恋情外,找不到其他表现人生社会的思想与意识,这一点未免是他作品中的一项缺失。但他的那些描写女人姿态与恋情的闺帷作品,却写得极其婉雅,在写作上亦多持冷静的观点,作客观的描摹,而其观察之细微,描写之精美,实有他人所不可及之处。且其笔法,大半祖述风骚,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女思妇之怀,往往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错落有致,犹有怨悱不乱的遗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刘熙载《艺概》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其如“严妆美妇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谓其词品似“画屏金鹧鸪”,皆为精确的评论。盖温词中,无论写容色、写服饰、写器用、写景物,大都喜用藻丽的句子,依仗一些“金”“玉”“锦”“绣”等富丽的字面拼凑而成,故温词风格,大抵可以“浓艳”“富丽”概之。虽有淡雅者,但毕竟太少了。
梦江南
兰烬落/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③边桥。
校注 ①兰烬:谓烛烬也。火余曰烬,此指枯了的灯芯。②蕉:芭蕉之简称。③驿:指驿站或驿亭。旧时以骑传达文书,其中途更代处曰驿站,歇脚处曰驿亭。
析评 此下所选皇甫氏《梦江南》词二首,都是作者抒写他对江南往事的萦梦和怀思。起笔二句先铺设一个适合于梦境氛氲的室内景物——灯残屏暗。更由屏上的“红蕉”触起了往事的萦思。“闲梦”句扣入题旨,且点明怀思的时节。“夜船”二句则承写所怀思的事情。夜雨潇潇、船中吹笛、桥边私语,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面啊!作者在这里用简略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动人的境界,内容虽属侧艳,然而情味深长,殊具朗爽之致。
梦江南
楼上寝/皇甫松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①。梦见秣陵②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③坐吹笙。
校注 ①帘旌:帘幕。②秣陵:即今南京市。③双髻:头上结着双髻的少女。
析评 此首一开始即指出“寝”字,以伏下文之“梦”。次句“月下帘旌”一语,足见其长夜不眠、萦思之深;上用“残”字形容,以残景反衬心境的凄婉。接着以“秣陵惆怅事”点出心境凄婉的缘由。复以“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补实上句所谓的“惆怅事”,这也就是作者日夜所萦思、寝时所梦见的秣陵往事了。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说他“善用最清丽的字句,来写红情绿意的场面,而其中又寄寓着哀怨的感慨,虽侧艳而不淫靡,确是成功之作。《梦江南》意境更高,设境遣词尤胜,诚可与温飞卿比肩。”的确,皇甫氏词在《花间集》中,用笔清疏,时出凄婉,不似其他作者,专以艳丽见长也。
闲中好
闲中好/段成式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析评 此词吟咏本意,题目就代表它的内容。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即以无限欣慰的语气说出了“闲”中之“好”。但这不过是一句笼统的赞词而已,故随即又在次句补实“闲中”之所以“好”的缘故,乃在于心灵上没有尘杂事务的萦绕干扰。由于没有“尘务萦心”,因此才有底下那种坐对窗前,细细观赏大自然景象的闲情逸致。“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二句充分表现出闲时悠然的心情。本来,太阳运转而使树荫移动位置,是件极平常的事,但作者在这儿却能用浑朴的文字,写出这样清隽的内容,实在是难得的一首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