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 二十一岁(民国七年戊午)

一九一八年 二十一岁(民国七年戊午)

一月五日

被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录取为高等科乙班(英文班)新生。该校为今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创始于1909年5月,名铁路管理传习所,翌年改名为交通传习所,至1916年12月12日分为铁路管理学校与邮电学校两校。这时,铁路管理学校校长为俞人凤(技正),“始添招英文高等科一班,拔取学生六十名,增聘教员十余名,专授铁路管理课程。……此为吾校自招新生之第一班也。”(见《北京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乙班毕业纪念册》中的《庚申级小史》)该班各项功课多用英文教授,课程中尚有“日文”和“国文”。国文老师是黄晦闻,教了一年,郑振铎后来回忆:“他教的是古文,没有给我什么影响。”(《〈中国文学研究〉序》)

一月十四日

正式开学上课,开始大学生活第一天。郑振铎后来回忆:“每日日方出,便自东城根步行到西城上学。节省车资,购诸新刊物。”(《〈中国文学论集〉序》)

一月

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四月中旬

学校“全班全体赴清华学校参观三角运动会”。(《庚申级小史》)

五月十四日

“本校与邮电学校开联合运动会。是日八时起首预赛,至下午一时复逐项决赛,结果本校占取优胜。”(《庚申级小史》)

五月十五日

《新青年》月刊第4卷第5期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第一篇振聋发聩的白话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七月十五日

学校开始放暑假。“同日校令全体学生分往京汉、京奉及津浦、沪宁各路旅行参观。”(见《北京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乙班毕业纪念册》中的《本校大事记》)

九月六日

学校暑假期满,继行开学。

十一月十一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重新瓜分世界,美英法等战胜国宣布将于明年1月在巴黎举行所谓和平会议。

十一月十五至十六日

李大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大会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发表演说,后又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认为大战的结束是人民的胜利、社会主义的胜利,坚信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反映了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拥护和向往。两文后同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5期。

十二月二十四日

学校开始放年假。

本年

在铁路管理学校读书之余,爱好文学与史学,开始接触国外社会学和俄国文学(英译本),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相识。开始接受十月革命后新思潮的洗礼。

郑振铎后来回忆:“年十八九,从浙东到北平就学。时文学解放运动方开始,我乃立弃旧所习,发奋写作白话文。每日日方出,便自东城根步行到西城上学。节省车资,购诸新刊物。后青年会刊行《新社会周刊》,我以友人孔先生之介,加入为编辑。始和耿济之、瞿世英、许地山、瞿秋白诸先生相识。小小的一个青年会图书馆,(记得只有三个矮的立橱的书)却介绍我认识了不少的伟大的作家们。安特列夫、柴霍甫的小说、戏曲便是第一次由那些矮的立橱里为我所知的。(至今感之!)”(《〈中国文学论集〉序》)“在北京念书的时候,常托家叔莲蕃先生向外交部图书馆借些古书来看。刘知几的《史通》便曾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的工夫把它全部抄录下来。”(《〈中国文学研究〉序》初稿)“至平就学,得见郑夹漈《通志二十略》,复手录其《校雠略》、《艺文略》,……又假得章实斋《文史通义》,亦心服其论。时牵于治他学,于斯仅间一涉猎而已。”(未刊残稿)“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我常常到北京青年会看书。那个小小的图书馆里,有七八个玻璃橱的书,其中以关于社会学的书,及俄国文学名著的英译本为最多。我最初很喜欢读社会问题的书。青年会干事步济时是一位很和蔼而肯帮助人的好人。他介绍给我看些俄国文学的书。在那里面,有契诃夫的戏曲集和短篇小说集,有安特列夫的戏曲集,托尔斯太的许多小说等。我对之发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小小的图书馆成了我常去盘桓的地方。”(《想起和济之同在一处的日子》)步济时,原名John Stewart,Burgess,1909年来华,当时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1919年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且一度为系主任。瞿秋白、耿济之均在俄文专修馆读书,因均住在东城,也常去青年会图书馆,故与郑振铎相识了。郑振铎后来回忆:“秋白在我们几个人当中,够得上是‘老大哥’。他说的话,出的主意,都成熟、深入、有打算、有远见。他的中国书念得多,并大量的刻苦的读着哲学书。对于‘老’‘庄’特殊有研究。我那时只读些刘知几《史通》,章实斋《文史通义》之类的书,见解很幼稚,对于他的博学和思想的深刻是十二分的佩服的。有许多事,都要去请教他。”(《记瞿秋白同志早年的二三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