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诗
登宝公塔(1)
倦童疲马放松门,(2)自把长筇倚石根。(3)
江月转空为白昼,(4)岭云分暝与黄昏。(5)
鼠摇岑寂声随起,(6)鸦矫荒寒影对翻。(7)
当此不知谁主客,(8)道人忘我我忘言。(9)
【注释】
(1)宝公:南朝高僧,名宝志。梁天监十三年(514)卒,葬于钟山定林寺。据僧志磐《佛祖统记》,初,志公尝与帝登钟山,指独龙岗曰:“此为阴宅。先行者得之。”是年(梁天监十三年),顺化于华林园佛堂。帝忆其言,诏有司具葬此地,建浮屠五级其上,名宝公塔。熙宁九年(1076)年中,王安石子王雾卒,归葬江宁,其祠堂就设在宝公塔院。安石于再度拜相后,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已,力请解机务。九月,安石遂罢相,拜太傅、镇南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1077)年中,安石再请以本官充集禧观使。十月,神宗怜安石之贫,命中使赐金五十两。安石即以金施之定林寺。宝公塔原址在今明孝陵附近,朱元璋建陵时将其拆走。
(2)童:指随行的童仆。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
(3)筇:筇竹,可作拐杖,因称杖为筇。石根:大石的底部。这里指石塔基部。
(4)转:运转。
(5)暝:日暮,傍晚。唐人吴融《废宅》:“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
(6)鼠:松鼠。或谓蝙蝠。唐人卢纶《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司空曙主簿……耿拾遗》:“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岑寂:寂静,寂寞。
(7)矫:举起,昂起。此处为振翅之意。
(8)主客:是主是客。
(9)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看守塔院的僧人。
【鉴赏】
此诗作于再度罢相之后,熙宁九年岁暮或十年。昔年在位,每思林下。今日果在山林,其情其景,果何如哉?
首联写行踪,童倦马疲,意指昼游已久,暗中交代了何以下文之景皆是自夕至夜所见者。长筇倚石,则表明所驻足者乃石塔之基。颔联即写傍晚之高远景致:江月临空,夜转如昼;岭云褪彩,昼始趋昏。转空、分暝,造语生新,极见当时特殊境界。故惠洪云:“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荆公曰:‘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又曰:‘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冷斋夜话》卷五《荆公东坡句中眼》)颈联收缩目光,选取近前景物,予以刻画。写鼠,取其声;写鸦,取其影。所以然者,皆因天色渐暗,仅得其声影故也。所写二物,虽非俊美,却富生机。末联以感触作结。所谓“谁主谁客”,是指诗人与所见诸景,和谐一体,各得其所乐;而“道人与我”,更是“相忘于江湖”了。这一切美妙的感受,似乎引起我们的一个联想: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不也是觉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归园田居》)么?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只不过渊明之景略显明丽,而安石之景稍见荒寒而已。若论境界之开阔清远,陶诗所写自不及此篇。
安石去位不久,失子之痛尚存,而诗中一片宁静,臻于物我两忘,令人称奇。
半山春晚即事(1)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2)
翳翳陂路静,(3)交交园屋深。(4)
床敷每小息,(5)杖屦亦幽寻。(6)
惟有北山鸟,(7)经过遗好音。(8)
【注释】
(1)半山:即半山园,安石所营。据考,此园营作于元丰二年(1079)之春。园在“白下门外,去城七里,去蒋山亦七里”(《续建康志》),故曰“半山”,因自称“半山居士”。故址在今南京市后宰门附近。元丰七年(1084),安石请以此园屋舍为僧寺,乞赐名额,曰半山“报宁禅院”。自己则离开半山,到金陵城中僦屋居住。
(2)酬:酬报。清阴:繁茂的树荫。
(3)翳翳:隐晦不明,形容树木茂密。陂路:山坡小路。陂:山坡。
(4)交交:纷繁错综。
(5)床:坐卧之具。敷:铺陈。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宝积经》:“亦不求天玉女及诸衣食、床敷事。”小息:短暂的休息。《诗·民劳》:“民亦劳止,迄可小息。”
(6)杖屦:扶杖着屦。屦:鞋子。幽寻:寻幽。
(7)北山:指钟山。
(8)遗:送。好音:美妙动听的鸟鸣声。《诗·泮水》:“翩彼飞鹗,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鉴赏】
这首诗当作于半山园造成之后不久。诗写周遭晚春景色。
首联一“取”一“酬”,极见春风对待半山老人的友好之意,其中暗寓节物之变。颔联描写园林景色特点,树荫浓密,气氛宁静。而这“静”正是园主所希望的。颈联叙园主不时之游,此则诗人自由之写照。尾联写飞鸟赠音,再证园林之静,并呼应发端春风酬阴。
诗人求静得静,复于静中小动。不过,这小动也是为了寻幽,幽亦静也。因此,所谓动静,只是主人公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而已。而且,这种互动显示出一种和谐与友好,从而表现了作者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戏城中故人(1)
城郭山林路半分,(2)君家尘土我家云。(3)
莫吹尘土来污我,(4)我自有云持赠君。(5)
【注释】
(1)城中:金陵城中。此篇当系营就半山园之初所作。
(2)路半分:地处从城郭到山林的道路的一半的位置。即指所营造的半山园,去城七里,去蒋山亦七里。
(3)尘土:市井的车马之尘。
(4)尘土污我:语本《世说新语·轻诋》:“庾公(庾亮)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5)有云持赠:语本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在齐,拜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492),辞官隐居勾曲山。梁武帝早年即与交往,登位后屡聘之,不出。但朝廷大事,每咨询之,世号“山中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