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德语文学也好看

第一编 德语文学也好看

导游者言

一提起德语文学,一提起作为其主体的德国文学和德国文化,人们多半会联想到德国人称作Vater Rhein(父亲)的滚滚莱茵河,联想到一座座兀立于河岸高崖上的森严古堡,联想到阿尔卑斯山中的巍巍雪峰和山谷间的静静牧场,联想到无边无际的莽莽黑森林,联想到林中伟岸挺拔、枝繁叶茂、树冠如盖的橡树、菩提……

思绪从自然界转入人类社会,我们更会想到肃穆庄严、尖塔入云的哥特式大教堂,想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想到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严整、宏大的哲学体系,想到亚历山大·洪堡和爱因斯坦石破天惊的宇宙科学理论,想到德国人首创而造福全人类、堪作系统思维和系统工程原型和样板的高速公路体系,想到德国足球硬朗坚实的战术风格和风驰电掣的奔驰汽车。

殊不知这广阔的德语文学园地里还有一个个童话王国,还有一座座小巧玲珑、气派非凡的宫堡,还有无数朴实无华却赏心悦目的桁架式民居,还有绿草如茵的原野和撒满绿野的五色花朵,还有在梦中追寻蓝色小花的浪漫派,还有经过海涅润饰而千古吟唱的民间传说《罗蕾莱》,还有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还有众多迷人的小夜曲。

在万紫千红、广袤无垠、气象万千的世界文学大花园,这德语文学堪称是一个风格独具、个性突出、美不胜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让人心驰神往,肃然起敬。

让我们收起想象的翅膀,不再联想和比附,实实在在地概括一下德语文学的特点和个性吧。让我们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中国人的视点和眼光,比较、衡量一下德语文学,把德语文学放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世界文学之林中进行观察,对德语文学做总体的、宏观的描述,那就不难发现,德语文学乃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是万国大花园中一座别具风情、个性鲜明的园中之园。

在德语文学的独特个性中,最突出的就是沉静、端庄、坚实、博大、深沉等这些父性的品格,尽管与此同时,德语文学也不缺乏平凡朴实的生活乐趣,童话般浓郁的浪漫情怀以及温情脉脉的诗情画意。总之,德语文学的主要特点也即是它的父性品格——阳刚气质,使它首先成为一种内涵深邃、厚重、博大的文学品种、文学样本;这种文学,笔者给了它一个名称,叫作“思想者的文学”。

把德语文学定性为“思想者的文学”,我以为可以更好地使其区别于主要特征相异的其他各国文学,例如区别于直面人生、浪漫言情的法兰西文学,扎根社会、写实批判的英国文学,内省忏悔、富于宗教精神的俄罗斯文学,豪放粗犷、奋发进取的美国文学,等等。这样归纳各国文学的主要特征,得慎重声明一下,难免以偏概全,纯属一家之言,肯定经不住推敲和追问。须知所有这些文学都历史悠久、多姿多彩,哪容一言以蔽之。笔者明知不可为而为,完全是为了凸显这些我国读者熟悉和喜爱的文学的主要特点,以与德语文学做对比,从而使它“思想者文学”的特点显得更鲜明罢了。

这“思想者文学”的特点,主要当然是优点,因为它使作品特别是一流的作品内涵深刻、丰富;但同时也常常有负面的影响,成为一个触目的缺点。事实上,由于不少德语杰作富于哲理和思辨性,富有思想深度,确实难读费解,再加上我们评介不全面和欠充分,忽视了德语文学原本也丰富多彩,也不乏富有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杰作这一事实,没有阐明内涵深邃的“思想者文学”尤其耐看这个道理,致使它在我国读书界落下了一个“不好看”的名声,出版界对德语文学的选题则形成了一个“不看好”的印象和成见。

那么什么叫“好看”呢?

好看,一是富有审美愉悦价值,二是符合或接近阅读者、接受者的审美传统和欣赏习惯。

综观德语文学的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体裁以及不同作家的创作,应该说真是不乏既思想深邃又富审美愉悦价值的作品,差异只是两者孰多孰少、孰重孰轻而已。

至于传统和习惯,并非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也可以改变、丰富和完善。作为“思想者文学”典型的德语文学,是有不适应我们传统欣赏习惯的一面。我们喜欢小说有明朗、浪漫、曲折、惊险的情节,诗歌有浓郁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长于思辨的德语杰作往往显得滞重、晦涩、费解,因此不易为我们接受和喜爱。这就像喝惯了清纯的龙井、杭菊的人喝不惯又黑又苦的浓咖啡,只是个习惯和适应的问题。但习惯和适应必须有愿望,有时间,同时还必须正确,循序渐进。鉴于此,为把心存疑虑乃至于抵触的“游客们”顺利领进德语文学的大花园,身负“导游”之责的笔者不妨来个避难就易,先易后难,也就选了“路线图”左边这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让大家先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走一走,玩儿一玩儿。走着玩儿着,也许便会发现其实有“思想者文学”之称的德语文学也好看!也很好看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