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马云说:最讨厌天天说公司不好,还留在公司的人

作为排名世界第二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自然是众多求职者心中的理想工作单位,但是在阿里巴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马云却说:“你们虽然选择了阿里巴巴,但很遗憾,我并不能承诺保证你们能够成功,或者升官发财,相反,我可以保证你们会很倒霉,并且受很多委屈。”

马云曾经说阿里巴巴将会是一家能够持续发展一百零二年的企业,所以阿里巴巴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成为一家能够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并且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公司。然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必定会走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每一个人都要肯吃苦、能吃苦,并且所有人要团结一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来到阿里巴巴的人,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同时,阿里巴巴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的,它会对与自己理念相同,并且有能力、有激情的人敞开怀抱,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也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意见和决定,如果感到在这里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阿里巴巴也会衷心地祝愿每一个离职的员工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1.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

马云说:“对阿里巴巴来讲,期权、钱都无法和人才相比。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阿里巴巴的成功,与马云这种对待员工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二十一世纪,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人才的作用,马云也不例外。他认为,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只有得到员工认可的公司,才能长远地发展下去,为此,马云一点也不吝啬在员工身上的投资,并且放出豪言:“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

在人才高速流动的今天,“挖墙脚”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甚至还出现了为“挖墙脚”而生的猎头公司,马云曾经也深受其害。并购雅虎之后,“仿佛所有的猎头公司都到我这里来挖人”,这让马云更加坚定了“不挖人”的信念,坚定地维持着阿里巴巴“不挖人也不留人”的价值观。

对此马云曾经在《赢在中国》的舞台上解释说,从竞争对手那边把人才挖过来,虽然方便了自己,解决了自己一时的人才危机,但是却完全没有考虑被挖的人的处境。如果他在跳槽之后说出了原来公司的秘密,那就是对原公司“不忠”;如果他不说,那就是对新公司“不孝”;如果在工作时无意中用到了原公司的秘密,那就是“不义”。顶着这么多层的压力,即使人被挖过来了,但是他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却未必能够达到最佳状态,无论对被“挖墙脚”的公司还是“挖墙脚”的公司来说,这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虽然“挖墙脚”这种行为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马云仍然对此不屑一顾。

除了不主动去竞争对手那里“挖人”,马云还从来不强行挽留自己公司想要离职的员工。“最开始的时候我也试着挽留过他们,但事实证明,即使他们勉强留下来了,工作热情也会非常低,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离开。他们能找到我来辞职,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时候我应该考虑的是,我能为他们的离开做点什么,以及我到底哪里还做得不到位。”通过这种调查和反思,马云一点一点地修改了自己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且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具有“马云风格”的企业文化。

以淘宝网为例,每一个淘宝网的员工都会用一个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名作为自己的网名,比如马云就用了“风清扬”。他们会在公司内部用这个网名交流,也会用这个名字与淘宝的用户沟通。“在淘宝,你可以不知道同事的真名,但不能不知道同事的网名。在与用户沟通的时候,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带入到这个角色中,这样更容易感染用户。”一位网名为“丐帮九袋弟子”的淘宝员工这样说道。

除了这种有趣的网名外,马云还在公司内部建立了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如果一个员工可以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那这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就会组织一个小型的娱乐节目来庆祝。虽然这个节目不一定多么精致,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简陋,但是这种开放的工作氛围可以给员工舒缓工作的疲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也不设置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工作完成了,就可以下班。这样的话,员工对自己时间的支配权力增加,为了确保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轻松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同事关系让很多阿里巴巴的员工死心塌地地跟随着马云,即使阿里巴巴的薪酬会比其他同类型的公司低很多。“阿里巴巴每年至少要把五分之一的精力和财力用在改善办公环境和员工培养上。”阿里巴巴的人事部经理陈莉这样说道。

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中,阿里巴巴的员工流失率非常低,曾经有猎头以高于阿里巴巴四倍的工资诱惑阿里巴巴的员工跳槽都没有成功,可见这种企业文化有多么深入人心。而马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最开始就看到了挖墙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新来的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不熟悉新公司的内部环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且管理者对于被挖来的人才也未必百分之百地了解,无论高估还是低估,都会影响到公司内原有的平衡。况且,今天他被你挖来了,也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别的公司挖走,到时候依然会面临人才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所谓君子爱“才”,取之有道。预期贪图便利,从别人那里寻找合适的人才,不如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人才危机,然后从根本上解决。

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每年离开校园开始工作生涯的职场新人都以百万计,他们未必没有能力,只是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在校园招聘的季节里寻找合适的人才纳入公司,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只要有耐心,他们终归有一天会成为未来的人才。而这种人才因为始终供职于一个公司,所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格外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挖墙脚的概率。

其次,加强内部沟通。通过沟通,每个部门的成员之间都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无论是对平时的私人关系还是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公司的员工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朋友关系之后,在工作中也就更容易精诚团结,提高完成工作的效率。同事之间感情深厚,也不会让员工萌生跳槽的想法。

再次,完善合理化的建议制度。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是领导者或者几个高层管理人员独断专行,恐怕不等猎头公司来员工就已经走差不多了。所以,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为了能够照顾到尽可能多的人的感受,制度的制定者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既让员工感受到了尊重,又能促进员工的使命感,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最后,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公司如果总抱着一种“这个员工我用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就很难让员工产生稳定的感觉。因此,公司最好能针对每个员工的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把这个规划与员工的工作年限、业绩和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重视,明白自己能在这里得到什么,走什么样的道路,从而萌生一种“我与公司一同成长”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的员工,自然不会轻易跳槽。

马云之所以从来不担心阿里巴巴被挖墙脚,就是因为阿里巴巴在以上四个方面都下了足够的功夫。每年的毕业季,马云都会招聘毕业生来到阿里巴巴,并且对他们进行培训,筛选合适的人才。在员工内部,马云也建立了平等公开的交流体系,他本人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对于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也能够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改正。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也确实为员工设计好了职业规划,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安心工作。有了这种公司文化,阿里巴巴自然没有人才流失的问题了。

2.讨厌那些天天抱怨的人

每一个公司的领导者,都希望自己公司里的人,是能够提意见并且付诸行动的人,而那些天天抱怨这抱怨那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我们讨厌那些天天说公司这不好那不好,但是还留在公司里的人,”马云在一次公司例会上说,“就好像夫妻两个人,老婆说老公不好,老公说老婆不好,又不肯离婚,别别扭扭地在一起过日子。我们公司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很乐意听到建议或者是批评,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好事情。如果觉得不满意但是又不愿意提,大可以另谋高就,对个人和公司都没有坏处。”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企业上也同样适用,不过在花样繁多的失败原因中,用人失误是普遍存在的。在用人理念上,马云有一个酒与污水的比喻:如果把一杯酒倒进一桶污水里,那这就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里,这还是一桶污水。

在企业的管理中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公司里,只有几个人在用心工作,其他员工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或者天天都在抱怨,那这些勤勉的员工不久就会被其他员工所影响,最后成为带有大量负面情绪的人,这个公司注定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勤勤恳恳地工作的员工,但是有那么几个时常抱怨的员工,久而久之这种负面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其他人,导致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破坏团队的健全功能。破坏总是比建设要简单得多,管理者花了无数心思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公司文化,很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内就被摧毁掉,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一定要及时警惕那些搞破坏的“污水”。

为了减少用人失误造成的损失,马云自己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评价机制。在考核中,他通常会把员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马云称之为“野狗”,通常指的是那些业务水平特别强,业绩特别好,但是个人价值观与阿里巴巴有出入的员工,比如他们会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而欺骗客户、夸大服务、给客户回扣等等;第二类,马云称之为“小白兔”,通常是指业务水平不突出,但属于老好人,特别友好、善良,并且严格遵守公司规定的员工;第三类,马云称之为“猎犬”,通常指业务水平极为突出,而且严格遵守公司规定,价值观与阿里巴巴相符的员工。

对待这三类员工,马云分别有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野狗”型的员工,马云会坚决清除,他们就像是倒进酒桶的污水,在工作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会影响到阿里巴巴整体的声誉。与公司的名誉相比,他们为公司带来的业绩都只是过眼烟云,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志在百年的企业,不能因为贪图眼前这一点蝇头小利就放弃了长远的发展。而且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是很难被改变的,所以马云并没有计划对这类型的员工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是坚决地清除掉。

对于第二种“小白兔”型的员工,很多企业都会欢迎,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最高。但是马云却认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源自于他们在企业中获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一个业绩一般的员工,是很难获得这方面的满足的。所以,虽然“小白兔”型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和名誉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他们是无害的,算不上是“污水”。但是“阿里巴巴是公司,不是救济中心”,如果他们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那马云也会把这部分员工逐渐淘汰掉。不过,阿里巴巴会给这些员工提供相应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果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保证态度的基础上将工作业绩提高,阿里巴巴会给他们机会继续工作,最终成为“猎犬”型员工。否则,就只能清除掉。

第三种“猎犬”型的员工,是马云最欣赏的员工,也是阿里巴巴最需要的员工。一旦一个员工被阿里巴巴认定为“猎犬”型的员工,那他不仅仅会在收入上实现质的飞跃,还有机会受到阿里巴巴的重点培养,接受最好的培训,成为阿里巴巴的好苗子,进入阿里巴巴的人才储备库。

那什么样的员工才能算得上是“猎犬”型的员工呢?马云又是怎么在招聘的时候就通过自己的火眼金睛看出来谁是适合阿里巴巴的员工呢?在马云看来,虽然不能在员工入职之前就准确地判定他是不是一个“猎犬”型的员工,但是可以从招聘时的短暂接触中了解到他是否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阿里巴巴人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个新人满足了以下四个标准之后,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猎犬”型员工。

首先,要具有诚信和热情,这是一个员工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一个不诚信的员工,将来不仅仅会欺骗客户,影响公司声誉,还会欺骗上司,欺骗公司。他们往往贪得无厌,很难对团体产生归属感,对企业的忠诚度极低。如果将一个没有诚信的员工招进公司,那就是养虎遗患。而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则很难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诚信和热情两种品质,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来应聘的时候还有所欠缺,那是很难在短期内培养成功的。

其次,要具备学习能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能够一直学习的人,才能在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尤其是在阿里巴巴这种互联网企业中,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惯性,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那很快就会被同行甩在后面。

再次,要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个变化不仅仅是指行业风向的变化,还有客户需求的变化、公司的各方面调整等。为此,马云专门制定了阿里巴巴内部的轮岗制度,为的就是增强员工在短期内找到工作节奏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会与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挂钩,适应变化能力强的人,往往是善于沟通、易于团结的人。

最后,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一个不够乐观的人,很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惫,并且发出抱怨,时间长了,这种消极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态度。而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则会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和企业充满信心,并且由衷地渴望成功。

满足以上四个标准之后,想进入阿里巴巴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对于已经进入阿里巴巴的员工,马云从来不吝啬,他会花费大量的财力来对员工进行培训。马云认为,只要员工有成为一个“猎犬”型员工的潜力,那公司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在马云一系列简单但是有效的措施之下,整天抱怨的员工基本已经灭绝,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优秀的“猎犬”型的员工。这些人在阿里巴巴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阿里巴巴也因为他们而实现了增值,双方互惠互利,最终实现双赢。

3.利益一定是自己打下来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阿里巴巴因为没有班车而一直被员工和反对者诟病,但是马云却不认为这样安排哪里不对。他表示,阿里巴巴不安排班车,并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因为这个安排可以让管理者通过员工上班的积极性了解到每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即使每天挤地铁、公交,也能够保证自己不迟到;但是一个得过且过,在公司混日子的人,即使是有了班车,也免不了要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上班不迟到,是一个优秀员工的最起码的能力。

“利益一定是自己打下来的,这一点应该是每一个阿里巴巴员工必须牢记的事情。公司给你们的奖金、工资,是你的劳动所得;业绩、市场也都是你们自己闯出来的。你们努力地工作,并且取得了结果,公司会为你的结果支付报酬;如果你很努力,哪怕没有结果,公司也会为你鼓掌。”马云在阿里巴巴的一次公司会议上这样对员工说。

阿里巴巴有一则流传很广的寓言,说的是一个老乞丐和狗的故事。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老乞丐,无意中救了一只受伤的流浪狗,虽然老乞丐自己也很难找到吃的,但他每次都会把食物分给流浪狗一些。不久,流浪狗的伤势就痊愈了,老乞丐想让流浪狗离开,但是这只狗却一直着摇尾巴不肯离去,于是一人一狗相依为命。

有一天,他们接受了别人的一次慷慨施舍,饱餐一顿之后,他们继续面对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老乞丐已经习惯了,但是流浪狗却对那顿美餐难以忘怀,最终离开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老乞丐。

这则寓言之所以能在阿里巴巴广泛流传,正是因为它刚好表达了人才与公司的关系,其中“薪资”是无法回避的最现实的问题。许多公司为了留住自己的员工,会用“薪酬激励”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但是能用薪酬留下来的员工,也一定可以被薪酬挖走,所以很多管理者对“薪酬激励”这把双刃剑又爱又恨。

马云另辟蹊径,不过分依赖“薪酬奖励”,即使需要“薪酬奖励”,也会控制好量。每一个员工对企业来说都是一棵小树苗,在他生长的过程中,既要给他修剪枝条,也要合理地浇水施肥。如果图省事而一次性地把所有肥料都给他,反而会让小树苗死亡。只有分阶段施肥,才能让他逐渐生长成参天大树。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马云从北京铩羽而归,退守杭州。但是很多在中国黄页时期就跟随马云的骨干员工,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离开了马云,留下来的人多半也都心情复杂。想要东山再起,对马云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当时的互联网行业是新兴行业,各大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会提出高薪高福利,相比之下,马云建立阿里巴巴的时候提出的回报就显得太“情怀”了,比如马云的精神鼓励或者阿里巴巴的股份。一个前景尚不明朗的公司把这两点作为招揽人才的筹码,实在显得很无力。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和一个“拼凑”起来的“杂牌军队”背水一战,竟然把阿里巴巴发展得红红火火。成立之后第八年,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上市,当年咬牙坚持下来跟随马云的人,一夜之间都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公司前景尚不明朗的时候,马云能拿出来的只有公司的股份。2004年到2007年上市之间,阿里巴巴经过了两次拆股,当年跟随马云创业的核心成员,多少获得了阿里巴巴一部分的股权。上市前夕,马云更是启动了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持股计划,在这个计划实施之后,就连刚加入淘宝才一年的新员工,也获得了一个阿里巴巴上市的“红包”。

当然,这种“散财”的思维让马云留住了人才,并且成就了大批量的富豪,但是也导致了自己的持股量降低——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马云只有百分之七的股份,远远低于网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彦宏和腾讯的马化腾。不过马云并没有对此感到不满,他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通过自己的领导力来管理公司,而不是通过控股的方式控制公司。只有把股权分散出去,把每一个员工都变成公司的股东,他们“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而在上市之后,这种分散股权的模式就明显不适用了,所以马云开始寻找其他合适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作为一个管理者,他也同意奖励应该奖励的人,否则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如何奖励就是一门学问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能够对员工的欲望进行恰当引导,那这些欲望就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如果无节制地满足,员工的欲望则会变成一个无底洞。

所以马云采取了“分步激励法”,分时段、分金额奖励员工,从而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动力,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分步激励法造成了“1+1+1+1+1>5”的结果,比如,老板要拿出五千元奖励某个员工,分五次把钱奖励下去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一次性的把五千元钱全部发下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其中隐藏着“员工心理”的因素。

如果把这些奖励一次性发下去,在刚拿到奖励的时候,员工肯定会非常激动,从而产生极大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不久,这种兴奋的情绪就会逐渐消退,没有后续的奖励,看到别的员工会受到奖励,他就会不满足于现状,产生许多怨言,甚至离开公司另谋高就。但是如果把奖励分五次发下去,那就可以在员工的积极性刚刚有所消退的时候重新给予刺激,从而长时间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公司在奖金的总额设定上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发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战术。马云非常善于使用这种心理战,因此他创造出了不凡的成绩。

凡是有所作为的企业家,都明白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为了能让每一个人才在自己的公司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激励人才,还要采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形成“不奖不干活”的风气,所以马云一直对员工们说“利益是自己打下来的”,并以此来强调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4.阿里巴巴不只是一家中国公司

马云在湖畔花园组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世界的大市场”这样的口号,从那个时候起,马云就在谋划着公司的全球化。“我们这家公司虽然诞生在中国,但阿里巴巴并不只是一家中国公司,更不是一家美国公司或者日本公司。我们的股东来自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因为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中国本土早期的互联网企业都采用了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并且创始人基本都有留学经历,有国外相关领域的人脉关系网。但是马云与他们不同,与李彦宏、马化腾、张朝阳等人相比,马云没有留学的经历,甚至大学都上得十分艰难,是正儿八经的“草根”阶层出身。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马云从小就接受着正宗的东方思想的熏陶,身处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中地——长江三角洲,也让他对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着超出常人的了解和认识。这些条件看似是劣势,但实际上却成为了马云成功开拓市场的关键。

与阿里巴巴同一时期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能在国外找到母版,比如百度和谷歌、搜狐和雅虎,唯独马云的阿里巴巴是从头到脚的创新,这与马云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东方精神的运用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市场有着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完全不同的风貌,所以,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是无法成功的,而马云身处杭州这个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腹地,因此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准用户群体,抓住用户的痛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拓展,这就是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阿里巴巴成为自己一个人的企业,在创业的时候,马云向十八个创始人总共募集了五十万元的启动资金,然后以此为标准将阿里巴巴的股份分给了十八个人。有人觉得马云这是多此一举,因为这些股份在当时能够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与其分股份,不如定一个合适的制度,自己留住股份,方便日后的融资。但是马云却不这么认为:“西方的公司是用制度来保证,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还是应该用人来保证。”

除此之外,马云的很多管理哲学也是脱胎于东方文化,比如在团队的管理上,马云就很赞赏唐僧的团队,虽然唐僧有时候很迂腐,但是他能够管理好手下个性迥异的三个徒弟,并且统一他们的目标。唐僧不懂武力,不能靠暴力管理自己的徒弟,但即便这样,他们还是一步一步走到了终点。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而这种管理的方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独有的。

不过与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又有所不同的是,马云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能够流利使用英语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作为“杭州英语最好的人”,马云曾经代表政府前往美国,虽然当时的任务没有圆满地完成,但是却有幸比大多数人早接触了互联网。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在商业方面的建树在当时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榜样,虽然不能完全照搬地应用在中国,但是也能给予马云很多启发,比自己摸索要简单得多。所以在回国创业期间,马云特地学习了西方的管理制度,从而严格保证了公司能够以高效严谨的模式运行。

这样的经历让马云意识到,有了互联网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所以马云在创立伊始就开始注重国际化,争取与国际接轨。比如“阿里巴巴”的这个名字,就超出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很多中国企业的中文名字起得很好,但是在翻译成别国语言之后就变得莫名其妙,难以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起名的时候,马云相当谨慎,开始时想了很多名字都被一一否定,后来马云想到了《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他觉得阿里巴巴的乐观精神与自己所向往的企业精神不谋而合。为了测试这个名字的知名度,马云还亲自走上美国的街头做调查。而且巧合的是,在几乎所有的语言里,“Alibaba”的发音都是一样的,这对公司将来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除了在为公司起名字的时候费了一番心思,在公司的经营上,马云也运用了很多国际化的手段。在资产规模仅有五十万的时候,阿里巴巴就不惜花重金邀请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为阿里巴巴做财务审计。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只有在规模足够大,准备上市或者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才会下血本邀请国际上知名的事务所为自己服务,而当时的阿里巴巴只是一家刚成立不久、还没有什么声望的小企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马云对西方运作的推崇和高远的眼光。

在收购了雅虎中国之后,马云曾经在记者会上说:“我觉得阿里巴巴一定要走个性化的道路,虽然我们要向着国际化的目标前进,但还是要加入中国的元素。就好像我在国外吃西餐,心里总会想着中餐,过两天终归还是要在西餐中加入中餐的东西。所以阿里巴巴的未来跟美国一致也好,跟欧洲一致也好,只要能够融入中国的元素,那就是好的。”

可以说,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是因为马云“中西合璧”的经营理念。西式的管理让他在中国市场中出类拔萃,东方的思想让他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最终成为了中国人创办的最好的互联网跨国公司。无论是在业界还是在舆论中,阿里巴巴始终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公司。

5.不要当三等公民: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

马云说,“不要当三等公民: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

但是,现实生活之中,大多数人都过着三等公民的生活: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甚至有很多人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理。或许刚刚进入职场之时,他们也是有着雄心壮志,希望在职场的舞台上能有一番作为,成就自己的梦想。只是,工作了几年之后,这种朝气蓬勃、积极自信的状态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每天循规蹈矩,态度消极,只为了每个月固定的薪水而消磨时间。

而这种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状态,只会让人在其身上看不到任何希望,他们甚至与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区别。

三等公民注定是贫穷,这种贫穷不仅仅是口袋里的贫穷,更是思想上,脑袋里的贫穷。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要想成功,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有用。人要先有富有的想法,然后才会有富有的生活,千万不要做三等公民: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马云告诫当代的年轻人,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创业,都不要过这种三等公民的生活。那么,怎样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充满意义,而不是像三等公民一样,仿佛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云表示,要想改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不抱怨当下。马云说:“成功的人永远不抱怨,而是只看自己的问题。内地有一句流行语,‘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许多人每天都在找风,却不知道,风过去后,摔死的还是猪。要成功,必须改变自己,猪就要找到一条适合猪走的路。”

抱怨的习惯,不但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试想,如果员工总是抱怨公司、抱怨领导,那么他永远不可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公司的重用。所以,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在其位,谋其政,这是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而不是天天在不满和抱怨中度过。

我们应当意识到,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抱怨,是因为他对社会的热情不够,对人生的际遇认识不清,对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对自己的获得有所不满。所以才会怨天尤人、丧失斗志,以致于自己的人生一蹶不振,沦为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的三等公民。其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想要获得成功,必然要先有所付出,一味的抱怨并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一个人心中一旦有了抱怨的念头,就应该及时警觉,否则自身会深受其害,甚至会扼杀掉自己的斗志和梦想。

其次,善于学习,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马云认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核心素质就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对于每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人来说,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储备,在需要的时候能为自己所用,依靠的就是个人的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人如果不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必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要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生活。对于企业来说,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是学习能力好的员工;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习能力更是决定创业结局成功与否的砝码。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必然无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到时,即使是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的三等公民也无法成为了。

最后,态度决定一切。马云说:“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很难事事顺心,但我们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我们不一定能出人头地,但我们可以尽心做好自己。很多时候,一件事、一份工作能否做好,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保证。认真细致,尽心尽力地去做每一件事,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惊喜,成长自己。”

其实,三等公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态度的问题。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可能完美,面对同样的境遇,不同的态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混日子,等工资、等退休,这种生活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相反,尽管做着简单平凡的工作,但你每天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一点追求和理想,那么终会有一天这份平凡会让你收获一份惊喜。

所以,我们应当切记马云对当下工作者和创业人士的忠告:不要当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的三等公民。

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这样一味地“等”和“靠”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完全背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人活一世,草活一秋,生命都是那么短暂和不容易,因此,如何珍惜利用这短暂的人生才是真正需要人去明白的。不管是上班工作还是创业,都需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努力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等下班”这种消磨时间、没有责任心的心态无论在哪里都是不值得赞许的;不求上进地“等工资”也注定一个人无法进步和成功;而“等退休”更是一个可悲的过程。所以,这其中无论哪一种“等”,都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更是对梦想和追求的不尊重,有些事情能等,但有些事情却是不能等,“三等公民”更是做不得。

6.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定位尤其重要。生命的意义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机会,面对这些机会,我们能做的不是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放手,而是应当清楚自己的定位,寻求把握符合自己定位的时机,进而最大化地利用它,从而获取成功。

任何人都一样,无论工作还是创业,所要面临的问题都不是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而是你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认清自己的定位,在众多的机遇和想法当中找到那个适合自己并且所擅长的,然后以这一定位为基点,踏踏实实去做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和问题也不要去抱怨和指责,要更加清醒地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怎样做,只有这样,才能将一份工作或者事业做好。

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服务对象的定位就是很明智的,虽然当时他有很多机会和选择,但是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应该“以出口为目标,帮助中小企业出口”。让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服务这一企业定位,不仅是他所擅长的,更是他应该做的。

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服务对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定位,是因为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时在国外,类似的企业都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大型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通过为这类企业服务确实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同等条件下,中国的大型企业却并非是合适的服务对象。之所以这么说,其一是因为我国当时大型企业虽然规模强大,但是内在的制度是不健康的,而且不同企业之间贸易流程不同、信息闭塞也成为与之合作的障碍;其二,大型企业有成熟的运作模式,阿里巴巴为它们服务有两种结局:一是两种运行模式冲突而导致双方利益都受损而无法继续合作,二是对方弄清楚阿里巴巴的运行模式之后,把阿里巴巴甩掉。无论哪一种结果,马云都是无法接受的。

但是,马云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同,他觉得中小企业更有希望,也能够做得更好。为中小企业服务,就是阿里巴巴应该做的。

谈及阿里巴巴将服务定位于中小企业的原因,马云这样表述:

首先,中国的中小企业很多,一份2000年的数据报告显示,当时我国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已经有500万家左右,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这一数据在近几年来还在以每年十几个百分点的数量增长。阿里巴巴的运作就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成长模式。

其次,中小型企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且在经济变化的浪潮中愈来愈顽强。同时,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都有精明的头脑,并且相当务实。这是马云看好中小型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确实需要帮助。马云说:“如果把企业也分成穷人和富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的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表示,阿里巴巴不会追随大企业,更不会和它们无休无止地纠缠。阿里巴巴最开始的服务定位就是中小型企业,以前是,今后依然是。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小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更是因为马云认识到,帮助中小型企业、为它们服务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原本可以像国外的公司一样和大型企业合作,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或者不单单让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可以说,除了为中小型企业服务,马云能够选择的、可以做的领域有很多。但是,就如同他所说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应该做什么。在众多的机遇与选择当中,应当找准那个自己应该去为之努力的事情,并以此为定位,不动摇、不抱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这一切,马云都做到了,所以有了今天的成功,所以有了马云创业的传奇故事。

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于创业、做企业是这样,对于做人同样适用。当前社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人没有目标,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在这种矛盾之中无所事事,而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又让他们无所适从。所以,在生活中,他们对家人、朋友、社会满腹牢骚;在工作上,他们对同事、对领导、对公司各种不满。既不能专心做好工作,又无法让自己有所作为,最终使自己成为随波逐流的平庸之辈。

因此,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怨言,与其这样怨天尤人、好高骛远、自怨自艾地虚度光阴,不如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明白地确定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专心去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让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7.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

马云说:“能够当一个好老板的人未必是好员工,但要想当一个好老板他首先应是一个好员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

“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马云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的。想要获得成功、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切记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要做将军,首先要做一个好士兵;想要成为好的老板,一定要先做一个好员工。简单地说就是,成功之前,必然要先学会沉淀。

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是一生的事情,而不在于一时,想要成功,必须先沉淀。只是,现在很多人不懂沉淀自己,一心只想做老板、当将军,殊不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板、将军,必须要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员工、好士兵。如果不愿意这么做,那么就很难和成功结缘。想要有所作为,懂得沉淀很重要。

在一期《赢在中国》的晋级赛上,马云作为评委向参赛选手和全国观众讲述了创业者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懂得和学会沉淀的重要性。

当时,看着参赛者的创业策划,马云问台上的参赛选手:“民间投资是什么意思,借朋友亲人的资金吗?”选手回答:“是投资公司,对方持有20%的股份,我自己有55%,剩下的全部分给员工。”

“你能否解释一下,你和当地商场合作的电子商务模式,商场具体做什么,你们又做什么?”马云接着提出如何面对小城市消费群体对网络购物的影响力很小的问题。选手回答说:“我们本地有一定数量的网民,我们负责做信息流,商场提供商品,提供物流。至于小城市网民购买力低的问题,我想很多女性朋友会享受购物的过程,但是女性购物也会有累的时候,这时就可以通过网络的这种便捷方式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商品。”

马云又问:“你现在的网站在当地最大的访问量是多少?”“大概每天有5万的IP。”选手回答。

马云对这一选手做了细致的了解之后,表示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但是他的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口号和理念之上,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商业模式。

在对选手的评价中,马云是这样说的:“要我是你的话,5年内我不会创业,我会去找一个公司,好好工作5年。为什么说5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校门口碰到我的校长。校长对我说:‘马云,你到那个学校5年不许出来。’我拍一拍脑袋,回答说:‘好,我5年不出来。’没想到分配到那个学校,我一个月工资只有89块,而改革开放初的深圳可以给我1200元的待遇,很大的诱惑。我想既然承诺了,就不去。后来海南开放了,我可以去争取到3600元的待遇,但我还是遵守承诺,就是不去。事实上,在学校教书的5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能够当一个好老板的人未必是好员工,但要想当一个好老板他首先应是一个好员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

而对于所谓的成功,马云表示,“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挫折和失败。任何一个人成功,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光芒,却看不到他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所以,他告诉选手,不要着急想着成功,要先学会沉淀自己,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好员工,然后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老板,而在那时,成功才能真正地长久。

那么,面对纷繁的机遇和变化,怎样学会沉淀自己,如何做一名好员工,就成为每一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遭受风雨,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是转身离开还是坚持留下来,与公司并肩同行?聪明的人选择后者,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一员,他们也知道,任何一个阶段所遇到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携手并肩作战,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赢得美好的未来。

一个将军,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士兵,而想要创业做老板,也要先从一个好员工开始做起。很多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法静下心来虚心学习工作,不能沉淀自己。或者工作一两年之后就蠢蠢欲动,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大显身手了。可是,当前之所以有这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把成功想得过于简单,还没有给自己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资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纷纷跟风而去,以致于一旦出现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就措手不及。还有一类人,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似乎都不满意,对本职工作、对企业有诸多抱怨,这样是不可能将工作做好的,更不要说成为一个好员工了。这些都是无法静心沉淀自己的典型表现,必须要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先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修炼,做一个好士兵、好员工,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将军、老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