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励志

家世与幼年

1895年8月12日,湖北武昌老育婴堂街藩司衙门附近一幢挂着“毗陵恽寓”木牌的大宅里,充满了喜庆和期待的气氛,随着几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孩诞生了。

像所有父亲一样,男孩的父亲期望他长大成人后做事能够持之以恒,有毅力,奋发向上,荣耀门庭,于是为他取名代英,字子毅,小名育育。

恽代英祖籍在江苏武进小河石桥湾恽家村,靠长江边。进入21世纪后,恽代英的祖居地划归常州市新北区。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江苏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大江贯其北,太湖处其东”,平原广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饶,经济富庶,素称“鱼米之乡”,是历朝历代的财赋重地,所谓“江南财赋甲于天下,苏松常镇课额尤冠于江南”。常州全境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古桥、码头甚多。在西门运河边建有一亭,竖一石碑,上书“毗陵驿”。《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从金陵回家途中,在毗陵驿遇见出走的贾宝玉,便是在此地。

常州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等名。“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八县,被誉为“八邑名都”“中吴要辅”。

从季札分封延陵后的2500多年历史中,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特有的文化底蕴浸润、涵容、交流,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教育繁荣,文风鼎盛,出现了一批名扬海内、蜚声文坛艺坛的名人学士。龚自珍赞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明代有“吴士争为弟子,德望重于江南”的教育家谢应芳,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清代出现了以庄存与为代表的常州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等五大学派。

恽姓在常州是一个以书香传世的望族世家。恽氏的产生与史学家司马迁有一段渊源。汉宣帝时,平通侯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铁骨铮铮,一身正气,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谏,后因过失贬为庶人。之后,杨恽带领家人农耕治产,逍遥生活。杨恽的老朋友孙会宗,写信给杨恽,劝他应当闭门思过,不应宾客满堂,饮酒作乐,杨恽给孙会宗回信,流露出对皇帝的不满,被汉宣帝责为大逆不道,降旨腰斩。杨恽的子孙避难隐居到了毗陵千秋乡,以杨恽之名为姓。恽氏子孙世世代代居于毗陵常州,耕读传家,至明清两朝,恽氏名人辈出,成为常州望族。

恽代英的祖父恽元复是常州恽氏第68世。恽元复,字伯初,诗文满腹,多才多艺,擅长书画,深受张之洞赏识。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特邀恽元复为高级幕僚。于是,恽家从江苏武进迁居湖北武昌,定居在藩司衙门附近一所原为楚王府的深宅大院。恽元复请工匠重新修葺了住宅,他不忘乡情,专门让人制作了“毗陵恽寓”堂皇木牌挂在大门外,木牌足有五尺长、半尺宽,白色油漆,衬托着四个黑色大字,过往行人为之注目。

恽元复与陈寿椿情谊颇深。交往中,恽元复得知陈寿椿的三女儿陈葆云知书达理、能文能诗,于是两位父亲促成了儿女们的婚姻。陈葆云与恽爵三在武昌结为夫妻。

恽代英父亲恽爵三,名宗培,擅长古文,以“候补府经历”,断断续续地在湖北一些州县府做幕僚。对恽代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母亲陈葆云,陈葆云是湖南长沙人,自幼饱读诗书,很有旧学功底,是恽代英兄弟最早的启蒙教师。

恽代英(右二)和母亲及兄弟合影

恽代英有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名代钧,三弟名代兴,小弟名代贤。年幼的恽代英兄弟们经常围着母亲,摇头晃脑地跟着母亲一起朗诵唐诗宋词,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幼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恽代英6岁时进了家塾,和大哥、堂兄弟们一块儿学习。塾师是从江苏武进请的一位饱学的本家老先生,教材主要为《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等旧学书本。老先生按内容难易,由浅入深地为他们一一讲解,再让恽代英兄弟们逐本熟读、背诵。老先生沿袭故乡的教学方法,不仅教他们识字学习,还十分注重对他们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教养。

恽代英非常尊重老师,异常好学,上课时总是认真听取老先生的讲解。小小的恽代英对教师的讲解总能心领神会,一点即通,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几乎学会了别人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老先生常说:“我在人杰地灵的武进教了那么多年书,这样聪慧的学生还是头一次遇见呢。”老先生特别喜欢谦恭好学的恽代英,专门为他开小灶,给他多增加一些学习内容。

孩子们在家塾里通常要上一整天的课,直到天黑才放学。回到家,陈葆云规定晚上必须温习功课。晚饭后,恽代钧和恽代英就分坐在桌子两边,在火光摇曳的青油灯下,高声背诵起老先生白天教过的经书文章。慈爱的陈葆云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认真听着兄弟俩背诵,有时也会出些题目考问他们几句,兄弟俩总是抢着回答。当提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故事,恽代英和恽代钧还会辩论起来,常常是恽代英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把恽代钧给难住了。

兄弟俩辩论时,陈葆云只在一边静静地听着,等他俩辩论完毕,陈葆云轻轻地说:“道理越辩越明,你们能够辩论,说明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好的。孩子们,你们只有把书念好了,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爷爷奶奶才会喜欢。”兄弟俩没有出声,却把母亲陈葆云的话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夏天来了,有火炉之称的武汉酷热难耐。在这种天气里,陈葆云每天晚饭前让恽代英兄弟几个轮流坐在大红漆木盆里泡个澡,消消暑气,然后换上夏布衣裤。晚饭后,孩子们来到后院的大小竹床或竹椅旁,坐的坐、躺的躺,听着梧桐树叶哗哗作响,微风开始在身上轻轻吹拂,吹散了逼人的炎热。

这时,就是谈天说地的故事会时间了。通常由还没有出嫁的四姑吆喝,由她指定人来讲故事。当别人讲一些重复了几次的故事时,四姑就会说:“还是让育育来讲吧,他看的书多,知道的故事多,讲得也有条理。”四姑很了解孩子们,知道恽代英这个小“书痴”特别痴迷读书,只要看到一本好书,总是废寝忘食地一口气读完。

一听是由恽代英讲,大家都说:“太好了,又有新故事听了。”

恽代英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最多,今天我讲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吧。”

恽代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中我喜欢的人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刘备联合抵抗曹操的时候发生的。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10天内造好10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准备了20条船,每条船上30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排列1000多个草把子,在一个大雾天靠近曹军的水寨……”

恽代英讲起故事来,就像滔滔江水那样连绵不绝,又妙趣横生。小伙伴们有的听得兴趣盎然,心驰神往,有的眼皮不停地打架还硬撑着。每当此时四姑便宣布:“今天就讲到这里吧,育育讲得嘴巴都干了,天也够晚了,都回去睡觉吧,明天晚上接着讲。”

有时教师放个半天假,年长的哥哥们会和弟弟们一起玩乐。恽代英见到弟弟们时常会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游戏,带着兄弟们一起玩。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踢毽子,恽代英跑来说:“你们天天就是踢毽子、捉迷藏,总是老一套,有什么意思呢?我来教你们一个新鲜有趣的玩法。”

“什么有趣的玩法?二哥,快教教我们!”大伙听了,都围到了恽代英的身边。

恽代英说:“你们不是听我讲过鸡鸣狗盗的故事吗?我们现在就玩玩这个,你们听我来安排!”

恽代英就为大家安排角色,谁扮演孟尝君,谁扮演守城人,谁钻狗洞夜偷狐裘,谁学鸡叫骗守城人开城门等。他们在大花台小树林间排演起来,把假山当城门,鸡鸣狗叫地掩护“孟尝君”逃回了齐国……

游戏大家玩得有滋有味,在大花台上玩游戏时,恽代英指点着那些树和花告诉小兄弟们:“这是蜡梅,这是天竹,这是冬青,这是桂花……”

恽代贤追着问他:“二哥,你怎么都认识呢?”

恽代英回答:“赏花就要认识花,古人说过‘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不知道的就多向花匠师傅请教啊。”

放年假了,恽代英和小兄弟们相处的时间就多了。一年除夕,陈葆云的房里点着一双大红烛,房里只有恽代英、恽代贤和陈葆云的使女阿巧,恽代英从橱里取出一盒麻将牌对恽代贤说:“我们来玩,我来砌起一座城墙,做两国打仗的游戏好吗?”恽代贤说:“好呀,拿鞭炮攻城好吗?”说着,就扬起手里玩着的鞭炮给恽代英看。恽代英说:“你让我砌起城墙再讲给你听。我讲的是战国的故事,那时还只用弓箭,没有用炮。”说完,恽代英就拿起麻将牌在方桌中间砌起城墙来了。恽代贤和阿巧围着桌子看着,城墙愈砌愈高,摇摇欲坠。恽代英叫恽代贤不要动。话还没有说完,城墙哗然倾倒,麻将牌散落满桌满地……

幼时的恽代英在“毗陵恽寓”这个大家庭里度过了一个与书为伴的快乐童年。

奇男儿

1905年9月,清政府废除了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设立学部,兴办学校。这年,天赋出众的恽代英被送入龙正初等小学堂学习。1907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的新学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

学堂校长一般是科举中的举人进士,教师中教授国文四书五经的大多是秀才。由于有家塾学习的良好基础,在高等小学堂里,聪明好学的恽代英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恽代英机敏灵活,反应快,对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当有的学生还在抓耳挠腮时,他却总能迅速准确地回答,深受教师们的喜爱。

一天,教师李沅衡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突然放下手中的茶杯,拿起恽代英的作文激动地读了起来,新颖的文思,直抒胸臆的坦率与洒脱,让李沅衡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名小学生之手。李沅衡拿起笔,开始大段大段地圈画起来,看到得意处,手里的朱笔不停地圈点,几乎满纸都变成了红色,嘴里还不停地说:“奇才、奇才,奇男儿、奇男儿。”这还不够,李沅衡又找来纸,动手把恽代英的文章一字不漏地誊抄下来,第二天带到课堂上作为范文念给学生们听。这样的手抄稿不断增多,后来集成了厚厚的一本。李沅衡把它放在手头,随手翻看,击掌称快,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从此,对恽代英“奇男儿”的赞誉不断地从李沅衡口中、从学校里传了出去。

恽代英在《爱澜阁自叙》中写道:作文课上,教师的题目刚写上黑板,略一思考,就摊开卷子,动手写起来。笔随心动,任意挥洒,新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恽代英感觉思绪自由飘荡,无拘无束,如脱缰野马,纵横恣肆;如满园花草遇到春雨,万苞竞放;又如江河奔流,不可抑止。写作中见题即直抒己意,不矫揉造作,偶然恰到好处地用个典故以突出见解,然“每有隽语冲口而出,自讶其奇,确非所料也”。恽代英在日记中也写道,自己的作文,13岁时就受到教师的赞扬。“每次写作文,下笔成章,就好像有神仙帮助一样。脑子里有无数的新奇思想,作文可数年不愁没有材料。”

恽代英写作的速度也非常快,新颖思想跃然纸上,文章由心至手、至笔、至纸,顷刻即完成,常常“动笔辄数千言,尽日之力万言可致”。这为恽代英日后办报办刊,奠定了扎实的功底。

在学校考试中,恽代英以每次考试第一个交卷而出名。即使监考教师站在恽代英旁边,他答卷亦神速如故,正如他所说的“吾卷立就”。恽代英在《爱澜阁自叙》中写道:“我缮写极快而不需草稿。知道答案的,不假思索直接书写;不清楚的,令可思考作答,也绝对不舞弊。”

每天晚上,恽代英和兄弟们像上家塾时一样,围坐在那张油漆锃亮的八仙桌旁,在清油灯下温习功课或完成作业。陈葆云每晚认真检查兄弟4人的作业,督促4人的学业。上了高小的恽代钧和恽代英还要辅导上初小的恽代兴和恽代贤,一般由恽代钧辅导恽代兴,恽代英辅导恽代贤,他们让弟弟们背诵课文,向弟弟们提问题,抽查弟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随着知识的增多,恽代英渐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父亲恽爵三偶尔会从外地回家探亲,每当恽爵三与家人聊起时事的变迁与世道的各种不济,恽代英总会听得非常认真,提出心中的种种疑问,谈出自己的想法,与父亲恽爵三进行一番探讨。在父母亲的眼里,恽代英比其他孩子早熟了很多。

1908年,恽代英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绩从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毕业。按照清朝关于出国留学的规定,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有资格派员留学,学堂建议派恽代英去美国留学,要恽代英回家向父母亲征求意见。陈葆云得知后,断然回绝,着急地对恽代英说:“我不让你去,我不放心。你还小,才13岁啊,自己还管不了自己呢。去外国留学,漂洋过海,晓得到个什么地方,将来再讨个洋婆子回来,叽哩呱啦的连话都听不懂,那日子怎么过?要想去,等你将来长大以后再去!现在母亲不放心你去!”于是,陈葆云以“孩子年龄小,不适合出远门”为由,拒绝了学校让恽代英出国留学的安排。

正当全家人商讨恽代英、恽代钧兄弟俩考中学的事情时,突然收到恽爵三从襄阳老河口发来的电报,中断了兄弟俩的求学之路。

恽爵三让陈葆云带着4个儿子速去老河口。原来,恽爵三被任命为鄂西北重镇老河口盐税局局长。这封电报使陈葆云又喜又忧,喜的是丈夫总算谋到比较稳定的职业,可以养活一家人了;忧的是老河口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两个学业优秀的儿子今后如何读书。这位坚强的母亲告诉儿子们,一家人要到老河口团聚,武昌的中学不能考了。听说老河口还没有中学,为了不荒废学业,陈葆云要孩子们带上需要温习的书本。

1909年春天一个晴朗的早晨,恽代英兄弟4人跟随着母亲陈葆云,雇了一只小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昌。

初次坐船,恽代英兄弟几个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很新鲜,看看这里,摸摸那里,被母亲陈葆云轻轻唤着坐进船舱里。小船像一叶浮萍在滚滚长江的浪尖上划过。船头溅起浪花,向后流去……

不一会儿,恽代英弯着腰钻出船舱,坐在船头看着两岸的风光,他觉得自然风光确是美极了,层层叠叠的青山倒映在绿水中,有时又看到一片片的田园,田垄上三三两两的牛羊在低着头吃草,经过傍晚的村庄时,炊烟袅袅……恽代英真切感受着祖国河山的美好如画。可是这么美好的大好河山却被外国人霸占、强租,汉口沿江一带租界林立,长江上外国军舰耀武扬威,横冲直撞,军阀、官僚作威作福,而老百姓却过着苦难艰辛的生活。想着这些不平之事,恽代英突然感到好像有一股热流充溢着心胸,他想要努力去改变这些,一些朦胧的思想在少年恽代英的心中暗暗萌发着。

老河口日子

1909年至1913年,恽代英在湖北老河口旧居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航行,陈葆云母子5人到达老河口,长年分居两地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在老河口,恽代英全家居住在仁义街一座临街的普通四合院内。安定下来后,一家人最急迫的问题是4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在老河口不要说中学,连正规的高等小学也没有。怎么办呢?恽爵三虽然以前做过家庭教师,但如今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与恽爵三商量后,贤惠的陈葆云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担,决心由自己来担任孩子们的家庭教师。

陈葆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把“自省、自学、自律”作为恽氏家塾的家教原则。陈葆云先解释“自省”,说:“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战国时荀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陈葆云说:“这些都是自省,你们也都在书上读过、背过,可是你们能真正做到吗?谁真正能做到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彻底改正,谁将来才能有出息。”陈葆云要求恽代英他们每天记日记,把自己每天做人做事,所思所想,都如实记在日记中,对的就坚持,错的就赶紧改正。

陈葆云一说完,恽代英就跟着说:“我们一定照母亲的话去做。”

陈葆云点点头,接着说:“自省过后,便须自律。要能分清是非黑白,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自己管束自己,便是自律。你们要学会自律、自己管好自己,有自律不到的,也可以互相监督。你们要做到自律正人,发扬好我们恽家的家风。”兄弟4个认真听着母亲的话,谨记在心里。

陈葆云对4个孩子的学习进行了安排,要求他们主要靠自学:在武昌时进过初小的恽代兴和恽代贤,继续温习国文课本,外加四书五经和《幼学琼林》;已经读完高小的恽代钧和恽代英,除温习以前的课文外,自学《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典籍,练习作文。家中打算请恽代英父亲的好朋友、邮政局局长罗衡甫来教授英语。

恽代英望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颊,不断咀嚼着她的话,认真遵照母亲的要求,开始记日记。他买来当地盛产的竹纸,裁开装订成小本子,画好格子,标明月日,每页摘记一条先贤哲人的格言警句于格外,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鞭策和激励自己做一番事业。每日记事格中划分上下格,分记每日行事、与人讨论事项内容、往来信札、摘要、读书纪要等。打开恽代英的日记本,蝇头小字密密麻麻,内容十分丰富。

在陈葆云的督导下,恽代英的日记记得非常认真、细致,给兄弟们传阅后,又送给父母亲批阅。当恽爵三读着恽代英的日记和作文时,不禁暗暗称奇。多年后,恽代英的朋友们都可以阅读他的日记。有时老朋友到他家里,找不到恽代英,就翻阅他的日记,很多人都是通过日记了解恽代英的。

于是,记日记成为恽代英“吾日三省吾身”的镜子和“以是观吾品行”的重要手段。一天睡觉前,恽代英正在记日记,忽然停笔对恽代贤说:“我和朋友谈话时说的太多了,这样,怎么能听到人家的意见呢?今后应该注意少说些。”后来,他在接待朋友时便注意多听别人的讲话。恽代英把日记作为良好的修养方法、求学方法和练习写作的方法。他在日记中开始探索人生、思考人生,认识个人责任和人生价值,常用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进行自勉并与朋友互勉。

恽代英一有时间就翻阅家里的藏书。《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丰富的文化典籍提供给他广博的历史知识养料,更加坚定了他“修身、立志”的思想。恽代英在阅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时,刚看了几页,便被那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文章吸引住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看到这些句子,恽代英不禁大声读了起来。梁启超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这些话令恽代英精神一振,他如获至宝,好些天手不释卷。

恽代英特别崇敬矢志变法的爱国志士谭嗣同,经常吟诵谭嗣同题在狱中墙壁上的就义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慷慨激扬、荡气回肠的诗句拨动着恽代英的心弦,谭嗣同为变法勇赴刑场,以死唤醒国人的浩然正气,深为恽代英敬佩,他觉得只有像谭嗣同那样为救国不惜抛洒热血的人生才有价值,有志向的男儿就应该在时代的激流中弄潮击浪。恽代英在《敬告从歧路自拔归来的青年》一文中回忆道:“我常回想到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所想象的只是‘中流击楫’‘揽辔澄清’的人格。”

一天,恽爵三带着4个儿子,到老河口邮政局拜局长罗衡甫为师。罗衡甫是老河口惟一能和外国人用英语打交道的人,恽爵三向儿子们介绍他这位好友说,罗局长是下江人,我们的老家也在那里,罗局长的英语,不论口译、笔译都很娴熟,你们要好好跟他学习。

罗衡甫年纪很轻,看上去不到30岁,穿着西式服装,有点洋派,但为人随和,不要恽代英兄弟向他行旧式拜师之礼,也不让尊称他为先生,说叫他声叔叔、伯伯就可以了,非常平易近人。

恽代英认真地听着父亲恽爵三与罗衡甫谈起邮政局的往来业务,当恽代英听说老河口这个邮政局也有来自各大城市的报刊图书时,一丝惊喜涌上心头,在父亲恽爵三和罗衡甫谈话的间隙,他向罗衡甫提出请求:“罗伯伯,我想看看各大城市寄到这里的刊物,有没有目录介绍?”

罗衡甫高兴地说:“有!有!各大城市的报刊都有,北京、上海的书刊介绍目录也有,我现在就带你去看!”

恽代英看着一叠一叠的图书报刊,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开心地翻阅起来,感到像突然长出了翅膀,可以飞出这个小天地,翱翔蓝天了。恽代英挑选了一叠图书报刊介绍资料,像抱着一堆宝贝一样愉快地回家了。

恽代英在家翻阅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新书目录,觉着简直眼花缭乱,他喜欢所有的书刊,恨不得把每本书都买来看。恽代英每次一拿到零花钱,转身就到邮政局找罗衡甫,设法从外地买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一些问题的疑惑,恽代英选了欧洲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的书及文学作品,如卢梭、孟德斯鸠、莎士比亚、达尔文等人的著作,以及林琴南翻译的小说,一本本地买回来读。书成了恽代英生活中的盐,不可或缺。他对各种知识如饥似渴,不管是东方的、西方的,还是现代的、古代的各种学术思想、社会思潮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年轻的心向往着无限广阔的世界,他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春夏秋冬,朝朝暮暮,废寝忘食地阅读、探索。就这样,恽代英的眼睛渐渐地高度近视了。

一次,晚饭摆上餐桌很久了,恽代英还伏在桌上边读边记,不肯停笔。母亲陈葆云来到他背后,疼爱地说:“代英,你瘦了。你真的不饿吗?”恽代英看了母亲一眼,心里不由得一阵难过,说:“母亲,这些时日你也瘦多了。”“母亲有病,大夫说,可能是痨症。可是你,小小年纪,把身子折磨坏了,将来可怎么办呢?”

恽代英扶着母亲,一边走,一边歉疚地说:“母亲,我现在有两种饥渴,不知该先吃什么?饮食能饱我的肠胃,可是知识才能使我耳聪目明。”

恽代英很快吃完饭,又在饭桌上给弟弟们讲了起来。陈葆云在旁边感慨地说:“在武昌念书时,有次说是学校准备送你到美国去留学。那时我所以不放心你漂洋过海,就怕你到外国去讨个洋婆子回来。看来外国女人受的罪,比中国妇女也不少!我看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只要儿孙争气,做娘的累死也心甘啊!”

鄂西北的夏天天气变幻无常,常常会出现特大暴风雨。有一天下午恽代英要到邮政局去学英语,午饭后突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大雨像瓢泼似的浇下来,四边屋檐上的水柱齐向院里冲来,庭院里顿时变成一片白色,不一会儿就水深过膝了。

陈葆云说:“这么大的雨,今天不去学英语了。”

恽代英首先表示反对:“罗伯伯在等着我们,要给我们讲法国女英雄贞德呢,不去怎么行?大哥三弟有病,可以给他俩请假。您给我们两把伞,我带四弟去吧!”

陈葆云同意了,恽代英和恽代贤冒雨出门了。大街的石板路上,浑浊的雨水,汹涌奔流。狂风裹挟着大雨撕扯着兄弟俩的油布雨伞,使雨伞失去了遮雨的作用。恽代英兄弟俩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地赶到邮政局时,浑身衣服都湿透了。罗衡甫也正焦灼地站在邮政局大门口,雨水顺着他的脖子直往下流。罗衡甫连忙把兄弟俩带进门,说:“孩子,这么大的雨,你们可以不用来的。”

恽代英说:“我们要遵守约定啊!”

“很好。”罗衡甫说,“我知道你会来的。快到房间里去。不过,下次再有暴风雨时,我们就放假,隔天再来补课,记住了吗?”

恽代英望着堆在邮政局门口的邮包、物品,还有整装待发的邮递员,就对罗衡甫说:“罗伯伯,瞧他们不正准备冒雨出发吗?贞德率军抗英时,不是也才17岁吗?为了抵抗英军,她能因为暴风雨而退缩不前吗?人家小小年纪就做了大事,率领6000法国人打败英国侵略军。这个奥尔良姑娘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怎么?你已经知道了贞德的故事?”罗衡甫惊奇地问,“那你还冒雨赶来干什么?”

恽代英虔诚地说:“英雄业绩听一千遍也值得。我是从中文书中知道这个故事的。这只是中国人的翻译介绍。我还想学习英文,听听英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位打败英国侵略军的法国女英雄的。”

罗衡甫动情地说:“好孩子,我给你们两个上这堂英文课!”

在老河口,虽然恽代英没有进入正式中学学习,但他自学了中学课程,坚持每天学习英文,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著作,这些书籍使他与世界建立了联系,追赶着世界潮流。他从这些书籍中吸取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和现代科学知识,视野和思想变得更广阔了。

1911年冬天,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老河口。武昌起义后的一个月,襄阳也举事了。从此,盐税局的大门就紧紧关上了,听着各种消息的恽爵三,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恽代英心中却在为这场革命欢呼,他写了关于辛亥革命的时事评论投到《群报》,他希望革命可以解救这个贫弱的国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恽代英也要面目一新,他把兄弟们叫来,一起去找母亲陈葆云。恽代英急切地对母亲说:“清王朝已经被推翻了,快给我们剪掉辫子吧,也给我们换一副新面貌。”陈葆云端详了一下几个儿子,毫不犹豫地为他们一一剪下了蓄了多年的长辫,又为孩子们精心修理一番,剪掉长辫子的4个儿子显得越发精神抖擞。

武昌新政府成立后,老河口派来了新的盐税局长。丢了差事的恽爵三准备带一家人回武昌。一听说回武昌,孩子们都很兴奋。尤其是恽代英,他读了许多关于起义的报道,知道武昌经历了一场革命,必然会有一番新气象,他非常向往那里的革命气氛,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革命的激流中去。

但很快,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