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总理送行

为周总理送行[1]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今生唯一一次为总理送行竟是与他的永别。

那是1976年1月11日,正值腊月寒冬,太阳也不忍目睹这人间悲情,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天空黯然失色,阴沉灰蒙,只为照顾十里长街上送行的百姓才强忍着没有下雨落泪,寒风呜咽似的无情吹打着大地和街上的人们。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今天就要远行了。只是这一次,他是以躺着的姿势,而不是往常那个巨人般的挺立姿势;以往都是他为别人送行,而这次他是人们送行的主角。他在北京医院躺了整整三天,今天下午就要启程去八宝山了。人们早已从报纸上、广播里、电视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不到中午就开始伫立在长安街两侧,等待着送总理最后一程。

感谢上天把那一天安排为星期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为总理送行。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南长街,距离长安街非常近。可家里取暖和做饭用的蜂窝煤没有了,我们一家三口便不得不先到人民大会堂西边的煤厂买煤。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在向长安街走去,等回来时,长安街两侧已经站了几排人。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长安街北侧,把煤放到不碍事的红墙根下,就找了队伍里一个靠前的位置静候灵车的到来。人们都悲痛得说不出话来,现场只有维持秩序的民警打着手势喊着“快过!快过!”

没过一会儿,长安街两侧就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当中有刚下夜班的工人,有从郊区赶来的农民,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怀抱幼儿的青年妇女,还有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等等。大家都穿上了最素净的衣服,臂上都戴着黑纱,有的还在胸前佩戴了白花。女人们系着黑色或白色头绳,把围巾放到最低,男人们手托帽子,都默然肃立着,任凭凛冽的寒风吹打悲凄的脸庞。没有人说话,连孩子们也安静下来,人们要给总理最后的致敬。

约近5点,总理的灵车和送行的车队缓缓驶来,远处隐约传来了哭声。我下意识地从丈夫手里接过女儿,紧紧抱着她。等周总理的灵车开到我们面前时,送行的群众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泪飞顿作倾盆雨”,长安街成了一条悲痛的河流。儿童依偎在母亲怀里哭泣,妇女们或互相依偎或依在丈夫的肩上哭泣,男人们岿然不动,任凭眼泪无声地流淌。我也抑制不住悲痛的心情,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地往下掉。泪水模糊了视线,我赶紧用女儿的衣角擦拭,同时努力克制自己,不让哭泣爆发出来。

思绪回到中学时代,我曾经手举花束,站在长安街两旁夹道欢迎的队列里,欢迎总理和他接来的外宾。那时,总理和外宾同乘一辆敞篷车接受群众的欢迎,他不停地向大家招手致意,是那样英姿勃勃,神采奕奕。

还有1960年那个难忘的“五一”劳动节,我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偶遇总理。那时的情景,我每每回忆起来就感觉幸福无比。

……

总理啊,您站起来再看看车外敬您爱您的百姓吧!只要您能重新站起来,继续主持国家政务,继续战斗在外交舞台,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总理啊,请您走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们多看您一眼吧!灵车缓缓向西开去,我们的视线追随着灵车延伸、延伸、再延伸,直到送行的车队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长安街两旁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我的心好像被彻底掏空了,对总理的无限哀思也永远融进了我的生命中。


[1]根据日记整理,2014年9月21日完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