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浮嚣

诚实与浮嚣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作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作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作浮嚣。这是个含蓄的说法,乍看起来不够贴切,实际上还是合乎道理的:人选择事实,总是出于浮嚣的心境。

——王小波

  小波在这篇文章里想谈的是诚实,做学问的诚实。他的结论是,中国人做学问,诚实者凤毛麟角,浮嚣的做派是主流。至于浮嚣的起因——小波认为可以追溯到科举、八股文,人若把学问当作进身之本来做,心就要往上浮。

  做学问的事情离我太远,我谈不了,我只能谈一谈我熟悉的领域,小日子。王小波说,我们这里有种传统,对十足的诚实甚为不利。小波说的确是事实,不仅是做学问,生活中,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做人原则就是活泛。十足的诚实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灵活性,通常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人不仅活得累,有时候甚至还被认为面目可憎,破坏气氛。

  人是环境动物,在某种环境下生活久了,自然会趋利避害。既然传统对十足的诚实不利,在诚实上打点折扣,利人利己,何乐不为呢?可是,果真如此吗?我的经历告诉我,不一定,当然,首先我从有自己的思维开始就已经放弃了“上进”,这里的“上进”指的是我们传统里不约而同的目标——做人上人。高人一等才有好日子过,越底层一定就越凄风苦雨,一地鸡毛,这是多少年来难得的共识,似乎有点不言自明的意思。套用小波的话来分析,人若要把做人上人作为目标,心就要往上浮,浮嚣于是就难免了。

  我的幸运在于,我很早就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一套说辞免疫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样“苦劳饿空”下来的结果不一定就真的能堪当大任,变态了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人有了独立空间才有可能有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自从我高中离开父母在外住读开始,我就自动一个月才回家一趟,父母不再好意思老是在我耳边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而我不仅偷偷地、逆反地对自己的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并且还能够怎么想就怎么干。我大学时的偶像海明威说过,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非常同意,但也懒得拿它去和环境争论,这也是为什么多年以后,当我看到小波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的时候欣喜若狂的原因—我的信条得以确认。

  诚实也是一种习惯,得从对自己诚实开始。这种诚实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有限,面对自己的弱点。反正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弱点示人能够带来多大的不利根本不在考虑之中。反之,一天到晚想要证明自己堪当大任,难免就想掩盖点什么,心往上浮,久而久之,自欺欺人也会变成一种习惯。我在微博上说过,诚实其实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样过日子简单,不必人前人后不停转换,疲于应付。比如,现在江湖上有人胡乱叫我“咖啡教父”,一到公众场合,总有人会问到我一些譬如咖啡机器型号之类的专业细分问题,我当然不承认什么“咖啡教父”的称号,自然也不需要硬端着,摆出一副关于咖啡我无所不知的架势,直截了当告诉人家,我不知道,多么轻松愉快!我可不想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硬把自己活成一个虚张声势的空壳。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