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點説明


校點説明

《今古學考》是廖平的成名之作,也是經學「初變」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作。此書核心思想萌發於光緒九年癸未(一八八三),「是年説經始分古、今。春赴北京會試不第,舟車南北,冥心潛索,得素王、二伯諸大義」(廖幼平編《廖季平年譜》),此後常以禮制説《春秋》。廖平有感於乾嘉以前經説混淆古、今學,使人失所依據,乾嘉之後學者雖知分古、今,然仍無歸屬,遂根據許慎《五經異義》而作此書,以禮制平分今、古。廖平自述著書宗旨曰:「故定爲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周公。……今、古兩家所根據,又多同於孔子,於是倡爲法古改制、初年晚年之説。……此《今古學考》張明兩漢師法,以集各代經學之大成也。」(《初變記》)此書主張「平分今古」,用東漢許、鄭法,上卷爲表,下卷爲説。上卷列表二十,回溯今、古文學源流,梳理今、古文學之界限和綫索。下篇於《經話》中取其論今、古學者一百零六則,申論今學歸本孔子、《王制》,古學歸本周公、《周禮》之旨。此書是廖平經學初變的標誌,影響巨大。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俞樾與廖平會於蘇州,稱《今古學考》爲不刊之書。康有爲見此書,「乃盡棄其舊説」(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章太炎稱之曰:「善分别古、今文,蓋惠、戴、凌、劉所不能上。」(章太炎《程師》)此書作於光緒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至光緒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間,光緒十二年由成都尊經書局刊行,爲《四益館經學叢書》之一。此本又收入《六譯館叢書》,保持初刻原貌,民國十年辛酉(一九二一)印行,本次校點即以此本爲底本。此外還有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上海國學扶輪社《張氏適園叢書初集》本、《蟄雲雷齋叢書》本、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資研社本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