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之心,无我之境

有我之心,无我之境

《艋舺》有这样一段台词:

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风,

遍体鳞伤,才知道自己是草。

精神的基因

一九一五年,辜鸿铭用英文写作《中国人的精神》。他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特征,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之外,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

随后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正式打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旗,自此之后,中国的文化在激辩和挣扎中几经洗礼。其实,这样的运动理所当然,因为彼时的中国各方诸侯粉墨登场,改朝换代的大戏精彩纷呈,任何人权都不能漠视意识形态的改造。但是,我们不可以沉迷于欣欣向荣的文化运动自反而缩,也不能留恋于前朝的浪漫风雅、风花雪月,必须去认清楚文化系统中的精神基因,因为这样的特质就如辜鸿铭所言一样,是那样严谨与和谐,这样的基因是中国人在天地之间寻求的一种生存哲学,那种精准的平衡就如黄金分割点一样带着玄妙和神奇。我们不可以失去先人们敬天畏人的优雅天性,那真正是一种悲哀,是存活于当今的人们的悲哀,因为,那种精神的特质一定还会复兴,错过的只是当下的人们。

《艋舺》有这样一段台词: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风,遍体鳞伤,才知道自己是草。

这个国家其实从来都有一种悲悯的人文情怀,正是因为那种精神的基因在文化系统里生生不息,没有一个朝代一个民族不秉持着一种天命般的理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爱因斯坦写给五千年后的人类信中说:我们只在交通、讯息的传递上有胜于前人,而在人文道德上是愧对前人和后来者的。

如今的人,要做那种精神特质的人,想着试图把最好的自己带入历史的风云里,文化的交错中,张扬着中国人的特质,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我说不清楚故国前朝的故事,于是便追求那可以穿越时空的文化的魂灵,我意外地发现在历史与现实的冲突中,竟然有一缕缕炊烟飘扬一簇簇鲜花盛开一树树枝繁叶茂,这就是文化的缘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