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大家常璩

方志大家常璩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门类是地方志。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内容极其广泛,是今天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资料宝库。我国现存地方志共约八千五百余种,十一万余卷。其中,成书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地方志,首推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

常璩,字道将,生卒年代失载,大约生活在西晋惠帝初年至东晋穆帝末年,出生于蜀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州县)。在十六国时代的成汉政权的后期,曾在成汉政权中任散骑常侍,掌著作。由于他所任职务给予他的方便,使他能够阅读并收集大量的材料,熟悉巴蜀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民族等情况,所以当时就有人称他为“蜀史”。他不负众望,就在他任职于成汉王朝期间,本着“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的宗旨,撰写了著名的《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之“华阳”,来源于《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禹贡》中的梁州地区在华山以南、黑水之东,相当于今天的四川、陕南、滇黔北部等地区。常璩所记载的,也就是华山以南的这一片地区的情况,故名之为《华阳国志》。其时间则从上古直到东晋初年,即所谓“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永和三年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全书共十一万字,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十二卷。第一至四卷以各区地理为主,相当于纪传体史书中的地理志部分;五至九卷则按年代顺序叙述了四川地区的公孙述、刘焉父子、蜀汉、成汉四个割据政权以及西晋时期的历史,相当于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部分,但更详;十至十二卷则记载了历代的名人,相当于纪传体史书中的列传部分,但较略。总之,它是一部历史、地理、人物三种内容兼收并蓄;编年、地志、传记三种形式融会贯通的地方志。为我们提供了古代西南地区各方面的情况。在每卷之后,常璩还写了“曰”,是他自己作的评论,我们可以由此见到他的褒贬喜恶和他的史学理论、政治思想。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