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读书找出路

第三章 读书找出路

苦读私塾一孤童

捧着书本如诵“经”

死背硬记本事大

年少难懂文内情

“三字经”中有哲理

“百家姓”氏非“百”姓

师父一朝扬长去

徒儿各自奔西东

1.读私塾死读书

说到“私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在旧中国,有一种私人办学方式,就是在一所规模较小的学堂里招收十几个学生,老师就是办学人,他精通古文,能够讲解我国几大家的著名论著,比如,《论语》《孟子》等,初级班的可以背读《千字文》《治家格言》《三字经》《百家姓》等。

我当时只有七八岁,就报名参加了初级班学习。我们的老师名叫赵海云,赵老师收学费的方法很特别,他不收钱,每个学生只要交一捆柴火(即秫秸秆)就行了。我在这个学堂里大约学了三个月时间,老师的要求就是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治家格言》,凭着年少时的记忆能力,当时我已经把这些文章背得滚瓜烂熟,受到老师的表扬。说老实话,就是死背硬记,很多字都不会写,更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现在,我`已经80岁了,《百家姓》照样还可以背下来,但是,有的“姓”还是写不出来。

私塾确实传授了一些有哲理的东西,但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根本不懂得书中的深奥道理。学知识、长才干的愿望落了空。死背硬记的东西,孩子们不感兴趣,老师无可奈何,学生越来越少,私塾再也办不下去了。老师另谋出路,学生各奔东西。

2.读“优级”,受罚长“记性”

不学“八股”乱投医

东奔西闯不停“蹄”

乡村求学成泡影

县城艰难读“优级”

私塾无收获,但我并没有放弃学习的努力,在哥哥的支持下,开始了游击式的学习生涯,在我的记忆中,本村的和外乡的一些学校我都去闯荡过,虽然收效甚微,但毕竟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在那个年代就算不错了,可是,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究竟念的是几年级。

我慢慢地长大了,大概在我十岁的时候,哥哥鼓励我到辽中县城的正规学校念几年书,学点像样的东西。对我这个喜欢念书的孩子来说,这真是一个大好消息。我们村离辽中县城有50华里,走读不可能,住宿又没有条件。后来经过家庭协商,就住在我哥哥的二弟宋广久(我叫他二哥)家里,他们家住在辽中县城,比较富裕,对他们来说,多一口人,也就是多一双筷子加一个碗的事,况且宋广久二哥对我也不错,很希望我这个孤儿堂弟能够多读点书,将来有出息,对得起故去的父母。

不负哥哥的希望,我考上了辽中县一个学校的“优级”班(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年级)。这个学校确实比较正规,绝对不允许学生违反校规,更不能迟到、早退,一旦迟到了或者犯了什么错儿,老师会毫不客气地打你“手板”。有一次,记不得是什么原因,我迟到了,老师不容分说,拿起那个专用的“木板”,狠狠地打了我三大板,真疼啊!好心的同学赶紧拿来石板(学生写字用的),让我把红肿的手放在上边,来缓解疼痛。我非常感谢我的好同学,但我也从来不恨那位“狠心”的老师,我觉得她做得没有错,立了规矩就得严格执行。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迟到了,老师夸我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一点也不歧视我。在这个“优级”班里,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年级里也名列前茅。在县城里念书确实感觉很好。碰到最大的问题是暑期放假回家,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公交车,50里的路要徒步走回去,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了,但回家心切,再难也得走回去。

暑期到了,清晨早早地起来,做好上路的准备,好心的二嫂给我烙了几张饼,准备路上吃。没有钟表,太阳就是最好的计时器,天一放亮就出发了。一路走来,心情急迫,恨不得马上到家。但毕竟是50里的路呀,还得一步一步地走,累了就坐下来歇歇脚。饿了,就吃几口已经晾凉的饼;渴了,就随便找个人家要点水喝。走啊,走啊,太阳快落山了,我总算走到了村口,马上就要到家了。

在那个通信十分落后的年月,哥哥哪里知道我会今天回来?我一跨进家门,全家人大吃一惊,他们根本没想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用了一天的时间,走了50多里路赶回家。哥哥心疼地说:“要知道你回来,我去接你呀!”不过,这样的事儿只发生过一次。没过多久,东北解放了,虽然我在“优级”班没有毕业,但毕竟念过“优级”,也算是“优级”生了。

3.恩人已去恩情在

背井离乡志向东

单枪匹马走钢城

六年苦读根基固

铭记一中荐从戎

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打的什么主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舅父把我接到他们家来,学着干农活,起早贪黑,风里雨里,种地、浇水、打柴、放牧,样样都学。凭着我的小聪明,小小的年记,大部分农活都学得差不多了,有点农民模样了。这样大概干了两年的时间,在鞍山市工作的舅父的儿子(刘金鹏、刘志野)看不惯了,他们极力主张让我到鞍山去读书,不要把孩子给耽误了,舅父被说服,我顺利地考进了鞍山实验小学六年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鞍山市办的一所重点学校。

考试通过了,住宿问题又成了难题,后来舅父想到,他在鞍山钢铁厂有一个要好的工人朋友,姓张(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两家关系不错,没费多大周折,我就住在他们家了。这家老两口对我特别好,我叫他们伯父、伯母,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我清楚地记得,我就睡在他们已经结婚的儿子住的火炕上。大哥、大嫂毫不在意,把我看作亲弟弟,真难为他们了。现在想起来,真不好意思,太不容易了,我真诚地感谢他们。如今,恩人已经故去,没有报答的机会了。可庆幸的是,二位老人的女儿张隽严嫁给了我的二表哥刘金鹏,我们之间关系较好,来往比较密切,也算是一种间接的报答吧。

舅父与晚辈们(居中者为舅父)

而我的弟弟宋科仍然留在农村,苦苦地干着农活,直到1956年,他才离开农村来到鞍山,依靠嫂子陆玉洁,过着俭朴的生活。后来,考进了“红旗”拖拉机厂。1964年,响应国家号召,随拖拉机厂搬迁到青海省西宁市,在那里一干就是20多年,由于过度劳累,又不适应高原环境,结果患了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返回鞍山,边工作,边治疗。1996年,终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享年58岁。我急切地赶回鞍山时,他已不省人事,临终前都没有跟我说上一句话,我感到十分悲痛。没过多久,他的老伴也去世了。

4.孩子们这样“抗美援朝”

1949年,我从鞍山实验小学毕业,考入鞍山二中,在录取的500多名应考生中,我排名第23位,这个不错的成绩“23”后来就成了我初中时期的固定“学号”,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没有改变过。由于家境贫寒,又是孤儿,在学校我享受国家发放的助学金,有条件在学校住宿了,成了住宿生,吃、住都在学校,每日三餐,大多吃高粱米饭,白菜、萝卜,时而也吃一顿馒头和红烧肉,改善一下生活。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我很知足。

鸭绿江边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烧到鸭绿江边,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了。满腔热血的同学们,同仇敌忾,义愤填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声响彻校园,师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报名,坚决要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奋勇杀敌。我满腔义愤,即刻报名,决心赴朝参战,但经几番努力,终因年岁太小,未能如愿。看到年纪大的同学如愿以偿,整装待发,圆了他们自己的杀敌梦,心里总是痒痒啊,我暗暗地想,快点长大呀,也和大哥哥们一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帝野心狼”。

美帝国主义者为了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悍然发动灭绝人性的细菌战。我国的东北,特别是鞍山市受到了直接的威胁,不屈的东北人民掀起了反细菌战的英勇斗争。这时,我们这些年纪小的同学们,可派上了用场,打蚊虫、灭苍蝇、抓老鼠成了我们每天的战斗任务。一天下来,虽然很辛苦,但同学们都不觉得累,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参加了后方的“抗美援朝”,在反细菌战的斗争中贡献了力量。

“抗美援朝”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在学校住宿的同学们,环境更为简陋,上百名同学睡在一个打通铺的大礼堂里,一到深夜,当大家熟睡的时候,那真是一个同学们尽情表演的大舞台。听老师说,他们在夜里查铺时,看到百十号人千奇百态的睡姿,五花八门的响动,可爱又好笑,真像一座“百鸟争鸣”的大舞台。

5.学生“宿舍”突发意外

在大礼堂住宿的日子里,发生过一件意外而不幸的事,至今我记忆犹新:按照校规,同学们每天清晨都要出早操。有一天,老师按时吹响了哨声,大家赶紧起床,准备到操场集合,正在这时,有一位同学,突然惊叫着大喊道:“不好了!××同学不行了,八成死了!”听到这话,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谁也不会想到,××同学昨天还好好的,一夜之间,怎么就死了呢?同学们争抢着要看个究竟,老师阻止了大家,那天的早操也中断了。后来校医告诉同学们,出事的同学死于“急性肺炎”。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家长要讨说法,学校很无奈,经过长时间的疏解,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学生们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学校领导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是在大礼堂里,去世那个同学的睡位,没人敢住了,靠近他的几个同学也纷纷要求离开,无奈之下,老师只好把那个地方隔开。幸好我的睡位离他比较远,没受太大影响。从那以后,大礼堂里晚上安静极了。

6.两次险情,大难不死

意外的险情也曾经发生在我的身上。在一个冬天星期六的晚上,我来到表哥刘金宽家,吃过晚饭,休息的时候,热情的表嫂拿出东北特产“冻秋梨”给大家吃。地上的火炉烧得正旺,屋里暖烘烘的。可谁都没想到,正当大家吃得非常高兴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我准备到屋外去“解手”,刚一推开门,不知道怎么了,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表哥见此情景,赶紧跑过来,想把我扶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他也不行了,踉踉跄跄地跌倒在地上。幸好,这时表嫂还很清醒,她马上意识到,肯定是煤气中毒了,赶紧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大约过了10多分钟的时间,我和表哥才苏醒过来。大难不死,太危险了。

好表哥刘志野

还有一次险情,我印象很深,说起来都怪我“嘴馋”。有一年夏天,表哥刘志野约我到他家吃晚饭,可口的饭菜让我大饱口福,表哥家的饭菜是学校里的集体伙食不可比拟的。吃饱了,喝足了,临走的时候,热心的表嫂郑学勤还给我带了不少糖果,可谓满载而归,我兴致勃勃地往回走。

不巧,在回学校的路上,突然遇到了暴风雨,夹杂着闪电、雷鸣,我走在长长的胡同里,真的看到了闪亮的“火球”,可怕极了,吓得我浑身发抖,无处躲藏,惊慌中,我钻进一个水泥做的垃圾箱里,躲避雷电。过了许久,暴风雨停了。我惊魂未定,慢慢地爬出垃圾箱,挣扎着,准备回学校。正在这时,有一位叔叔从我身边走过,看到我狼狈的样子,连忙把我扶起来,领到他们家,帮我洗去身上的脏东西,给我换了干爽的衣服,又问起我的学校情况和家事。出于可怜与同情,他们全家人都劝我,天太晚了,不要回学校了,我答应了。说老实话,那个时候,我真的害怕再走啊!结果,我在他们家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吃了陌生人家的早饭,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离开了这个大好人家,上学去了。长大了,我一直在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寻找时机,去报答人家呀!小孩子太不懂事了。我祈福这个好人家,好运常在,好人一生平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