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狮与野牛

猛狮与野牛

在北京某公园内看到这样一尊雕塑:两只凶猛的狮子正在围攻在一头健硕的野牛。只见一只狮子扑在野牛背上疯狂撕咬,另一只狮子已被野牛顶翻在地仍奋力挣扎,力图咬住野牛的喉咙。野牛则瞪大眼睛拼死抵抗,那高高隆起的背脊和用力前蹬的腿,显示出它也并非等闲之辈。然而,最终的结局可以想见,野牛最终会成为狮子的腹中餐。也许这一次它可以侥幸逃脱,但被狮子猎杀则是它难以避免的宿命。

雕塑的作者也许是想歌颂狮子那种不畏强敌、勇于拼搏、争取胜利的精神,而我却从其中悟出了别的含义。

野牛固然强壮,但它是食草动物,它的本性是温和善良的,它没有攻击性,不会对狮子构成任何威胁,这就注定了它始终是处于防守状态、被动地位。狮子虽然不如野牛强壮,但它是食肉动物,它的本性是凶残的,它必须依靠其他动物的肉来维持生存,因此它总是处于进攻状态、主动地位。即使狮子的第一次攻击没有收获,它也会发动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野牛咬死并吃掉它的肉;而野牛即使第一阵把狮子顶伤踢伤,也不会置对方于死地,而是选择逃跑。于是,在这场动物世界的生存较量中,胜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类似的情形在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也时常出现。一般来说,两个人、两个团体之间的斗争,不在乎其外表是否强大,而在于其骨子里是否有那种狠劲,那种狼性。本性凶恶的狼性人总是处于挑衅的、进攻的状态;本性温和的羊性人一定是处于防御的、自卫的状态。我们常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其实已经输了第一阵。狼性人的信条是:“人不犯我,我要犯人;我若犯我,我倍犯人。”这就是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好人总是吃亏的深层原因。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总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的交道,其中也包括狼性人。如果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你同狼性人属同一阵营,你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那么,他的能力会给你和你的团体带来胜利成果;而一旦你们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你就要小心了。此时,最好是远离这些危险的人;如果不能远离,至少别靠得太近。东郭先生救了冻饿将死的狼,但狼缓过神来还是要吃掉他。古代的越国大臣范蠡对于狼性十足的越王有这样的描述:“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范蠡在越王复国之后选择了离他而去,结果躲避了灾祸;另一位功臣文种则对越王心存幻想,以为可以得到他的恩惠,结果难逃被杀的命运。

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大学生小张同小王夫妇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小张向父母要了十万块钱,加上从两位同学处筹得2万块,共投资12万,占40%股份;小王以店铺、技术、劳务入股,占60%股份。火锅店走低价路线,加上货真价实,经营有方,很受周围大学生和市民欢迎,每天顾客盈门。眼看着火锅店红红火火,小张却有了独享这块肥肉的念头,他同另外两个同学以商量业务为名,半夜来到小王家,用尖刀将夫妇二人刺死。三个年轻人,面对与自己没有任何仇恨、还是合作伙伴的熟人,没有胆怯、没有怜悯,挥刀就刺,当时那女人还怀有身孕,也惨遭毒手。这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只能说明小张他们为了私利杀人越货,手黑心狠,骨子里充满狼性。

在网络上还看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年轻人甚至年轻女子以虐待小动物为乐,她们用高跟鞋的尖后跟踩踏小动物的身体;还有的用玻璃板把小动物压在身下不断用力,直到把它们压成肉饼。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她们还把虐待小动物的视频挂在网上。当她们做出这些残忍的行为时,没有表现出恐惧,只有刺激和快感。我认为,尽管她们是年轻姑娘,但她们的本性里却有狼的基因。一般来说,只要可以不受惩罚,也许还有利益,那么狼性人就可以去伤人、杀人,而很少感到恐惧和内疚。

当今是法制社会,狼性人的进攻性因为担心受到法律制裁而大大收敛,但法外的天地还是很宽的,被狼性人伤害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与人相处贵在识人,对于有恶根的狼性人保持一份清醒,是职场生存的第一要义。

(2013年2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