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况 钟
刚正廉洁
况 钟
Kuang Zhong(1383~1442)
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况 钟
况钟,明代著名清官。字伯律,号龙冈,又号如愚。江西靖安人。永乐四年(1406)出任靖安县礼曹。后荐为礼部主事。永乐二十一年升本司郎中。宣德五年(1430)被推荐特授为苏州府知府。况钟为人刚正廉洁,知苏期间,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执法如山,断狱严明,为民申冤昭雪。他还与江西巡抚周忱悉心计划,奏减苏州府税粮七十余万石,并建义仓,均徭役,疏免军户,招复流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吏民誉之为“况青天”。况钟三次任职苏州十三年之久,正统七年(1442)卒于苏州任上。归葬时,十里长堤站满哭祭人群。古代传奇小说中载有不少况钟办案故事。1956年,昆曲《十五贯》上演,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推荐观看,况钟清官之名享誉全国。严惩污吏
明代宣德五年(1430),苏州等九个府缺知府,这九个府都是重要的地区,延臣会议,谈及“天下九大郡,繁难治,苏州尤甚,税粮甲于他省,民困吏奸。每差京官督催,累岁不能如额数,而流亡倍多。”于是,明宣宗命大臣推举“廉能有为,才堪牧民”的属员去任职。不久任命况钟任苏州知府,赐给敕书,敕书中告诫并授权况钟到苏州后,要“兴利除弊,毋为权势所胁,毋为奸吏所欺,凡公差之人,有违法害民者,即据实奏闻,所属官吏人等,作奸害民,即捉解赴京。”
苏州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地方,是江南巡抚的治所。这里主办织造的太监,往来于沿江沿海的卫所军官,地方的乡宦豪富,都是权势显赫、违法害民的豪强。况钟到任苏州后,刚正不阿,不向宦官、豪强低头,对欺压人民、横行不法的宦官、豪强,均予以坚决的打击。他忠实地执行了明宣宗的旨意,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当众处死了6个贪污不法的胥吏。又对苏州府管辖下的官吏进行考核,“出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余人。郡中不寒而栗”。
关注民生
苏州因元末为张士诚之地,为张氏据守,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为泄其愤,而将苏州租赋加重,致使百姓难以承受。至仁、宣时逋赋数额巨大,赋税旧制难行。宣德五年春,明宣宗曾下宽恤诏,减免租税。尽管如此,至况钟到任,苏州一府拖欠赋税已达4年。况钟上奏请减官租,被户部驳回不准,他一再上疏,指出如果不减,“仍照旧额征粮,有违恩命,抑且失信于民”。经过多次上奏力争,宣德七年得到宣宗批准,减去官田租七十二万石,荒田租十五万石,使被重租压得透不过气来的苏州人民松了一口气。接着,他率领苏州民众疏浚河道,兴修水利,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他还建立济农仓粟每年多达数十万石,除赈济灾荒外,还代民间支付杂办徭役及拖欠的租粮。《明史》记载说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明朝军人立有军籍,是世袭的。在卫所当兵的死了或逃亡了,要在原籍勾取他子弟或孙子补充。宣德三年,御史李立、同知张徽奉命到苏州清理军籍,人民惨遭残害。县民被冤被杀者不可胜计。况钟上任后,问明原由,上奏皇帝,指责“今用事之人舞文法外,不择当否,悉驱罗网而骈驽之。其意以能为国家益数千百辈军,殊不知事体非宜,为国生怨,其失尤大也。”在况钟的奏请下,160人免除了军役,1240人只本身服役,免除世役。
两袖清风
况钟为官清廉。他在《示诸子诗》中说他自己“虽无经济才,沿守清白节。”告诫他的儿子“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况钟在苏州任内,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宣德六年,况钟的继母去世,按照礼制,他必须回靖安原籍守丧“丁忧”,这一去,要三年孝满才能出来做官。百姓挽留,不得遂愿。时过不久,因“秋粮应减者,倍加收敛,奸吏舞法,故弊丛生”。百姓更加思念况钟,作歌唱道:“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于是,御史、府同知等,据县民37580名告词,奏请夺情起复。明政府接受了人民要求,皇帝下旨况钟缩短“守孝”期,重回苏州做官。
宣德十年(1440),况钟进京述职,苏州人民怕他因政绩优异,升官离去。士绅百姓来到路旁,舍不得他走。第二年(正统元年),况钟在苏州人民的一致要求下,终于再次回到苏州。正统五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9年。同年十月循例备由赴部候升,朝见皇帝。在明朝,地方官进京朝见,一般都要带搜刮来的金银珍宝,名产土仪,遍送京城里的势宦权贵,明代流行的一首歌谣说:“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布袋口,都将去京里抖。”而况钟进京朝见,却两袖清风,不带一锱一铢。他赴京临行时,作诗和前来饯行的苏州人民告别,其中二首说: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况钟赴京后,因任期满要升官。苏州人民八万人又上书挽留,要求况钟再次回苏州,明英宗接受人民的请求,升了况钟的官,赐正三品,但仍回苏州做知府。这是自明朝建国以来七十余年所没有的规格和礼遇。由此可见况钟政绩的卓著和品德的高尚。正统七年年末,况钟病死苏州任所,终年60岁。
况钟灵柩运回江西时,“民多垂泣送其柩归”。运载况钟灵柩的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苏州府所属七县都为他立了祠堂,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