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术士

李姓术士

本则笔记记述一位富有巧思的李姓术士的事迹,他擅长技艺,精通天文历法,只是由于出身低微,不能发挥其才干,于是借用木偶人和禳灾的事来自我表现。沈括在文中赞扬他的聪明才智。

宋代的官吏制度已经腐朽至极。一方面,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正如沈括在《笔谈》的另一则中所描述的那样,“司天历官皆承世族,隶名食禄,本无知历者”;而另一方面,真正有才学的人却往往因为地位低贱而被拒于门外。相形之下,命运的安排就显得极为不公平了。

沈括记下了这位不知名的术士的事迹,正表现出他不同于世俗的见解。另外,他在文中还指出了《崇天历》、《明天历》在推算日蚀、月蚀方面的错误,肯定了《奉元历》的计算成就。

庆历中[1],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2],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以献荆王[3],王馆于门下。会太史言月当蚀于昏时[4],李自云“有术可禳[5]”。荆王试使为之,是夜月果不蚀。王大神之,即日表闻,诏付内侍省问状[6]。李云:“本善历术,知《崇天历》蚀限大弱[7],此月所蚀,当在浊中[8]。以微贱不能自通,始以机巧干荆邸[9],今又假禳以动朝廷耳[10]。”诏送司天监考验[11]。李与判监楚衍推步日月蚀[12],遂加蚀限二刻[13],李补司天学生。至熙宁元年七月[14],日辰蚀东方,不效,却是蚀限太强,历官皆坐谪[15]。令监官周琮重修,复减去庆历所加二刻。苟欲求熙宁日蚀,而庆历之蚀复失之,议久纷纷,卒无巧算,遂废《明天》[16],复行《崇天》。至熙宁五年,卫朴造《奉元历》[17],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18],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崇》、《明》二历加减,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翻译】

庆历年间,有一个术士,姓李,有很奇巧的构思。曾经用木头雕刻了一个跳舞的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拿着铁戒尺,把香的诱饵放在钟馗的左手内。当老鼠顺着手爬上来吃食时,木偶的左手就捉住老鼠,右手用铁尺把它打死。姓李的术士把它献给荆王,荆王就留养他于门下。恰巧太史说黄昏时刻会发生月蚀,李自称说:“有方法可以禳除这次月蚀。”荆王让他试一试,当夜果然没有发生月蚀,荆王大大感到神奇,当天就上表禀告皇上,有旨交内侍省问其情状。李生说:“我本来擅长历法,知道《崇天历》蚀限的角度定小了。这次月蚀的位置,应当发生在浊中。因为出身微贱而不能向朝廷自荐,起初以一件精巧的东西来干谒荆王,现在又借祭祀免除月蚀来引动朝廷的注意。”有旨送司天监考核查验。李生和司天监长官楚衍推算日蚀、月蚀,于是把蚀限增加了二刻,李生补上了司天学生。至熙宁元年(1068)七月一天早上,在东方出现日蚀,与原来的推算不合,却是蚀限的角度定大了,历官们都因此被贬官。命令监官周琮重新修订,他又减去庆历年间所增加的二刻,想要推求出熙宁元年的这次日蚀,但庆历间的那次月蚀又算不出来了,议论纷纷,久而不决,始终没有一种合适的算法,于是废掉了《明天历》,又采用《崇天历》。到熙宁五年,卫朴造《奉元历》,才知道过去的日蚀、月蚀推算法只是用了太阳运行的平均速度,因此在太阳运行较快时就超过了,在太阳运行较慢时又达不到。《崇天历》、《明天历》加减蚀限都不曾去寻求它们计算偏差的原因,至此才研究出它们的失误。

[1]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

[2] 钟馗(kuí葵):古代传说中的打鬼判官。相传其生前为读书人,应举不第,触阶而死。

[3] 荆王:宋神宗的三弟赵(jūn,军),被封为荆王。

[4] 太史:官名,古代史官和历官之长的统称。

[5] 禳(ráng瓤):古人用来去邪除恶的祭祀。

[6] 内侍省:官署名,是供奉内廷的宦官机构。

[7] 《崇天历》:古代历法名。宋代宋行古等于天圣二年(1024)修,在天圣、熙宁年间两度颁用。蚀限:发生日蚀(或月蚀)的时候,月球(或地球)中心距离白道与黄道交点的极限角距离。据现代天文学计算,日蚀限的下限为15°4′,上限为18°5′,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发生日蚀;月蚀限的下限为9°30′,上限为12°15′,在上下限之间才能发生月蚀。“蚀限太弱”是指把蚀限的角度定小了。

[8] 浊中:古代天文术语,指地平线以下。

[9] 干:求取,这里指求得荆王的赏识任用。荆邸:荆王府。

[10] (kuài快):消除灾祸的祭祀。

[11] 司天监: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的机构。

[12] 判监:司天监的长官。楚衍:开封人,精通天文历算,曾修订《崇天历》,后管司天监。

[13] 刻:古代的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14.4分钟。

[14] 熙宁: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68—1077)。

[15] 坐谪:因事被贬官。

[16] 《明天》:历法名,周琮于治平元年(1064)修订,治平三年即废除。

[17] 《奉元历》:历法名,卫朴于熙宁七年(1074)修订,熙宁八年至元祐八年(1075—1093)间颁用。

[18] 日平度: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