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率真 情味隽永——走进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自然率真 情味隽永——走进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设计者:孙瑾(宁波中学)

QQ:417736855

一、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迷惘于付出和收获的失衡,当你喟叹于童年的不复,当你静默地思考命运,有这样一个人,引领你走进散文世界,给你以童真之趣和人性关怀,让你摒弃浮躁,褪去矫饰,安放灵魂。他,就是丰子恺。而他开辟的这一派天光云影尽在一部图文交融的《缘缘堂随笔》,让我们搭乘这一列因“缘”而起、随“缘”而去的列车,去寻“缘”吧!

☆问题来了:

1.“随笔”是随手笔录,是一种集抒情、叙事或评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它虽篇幅短小,却可包罗万象。在你平时的随笔中,你会关注哪些内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阅读《缘缘堂随笔》这本书之前,你阅读过哪些作家的随笔?有何独特的心灵感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关于作者

著名文化人马未都注视着丰子恺先生晚年的照片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丰子恺先生的肖像每每让人心动。我常常凝视着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的心。先生的精神世界准确地反映在他那洞穿世界的眼睛里,他那安谧的神情告诉世人如何对待繁杂险恶的世界。”正是借助这一双眼睛,让我们走近散文大家丰子恺。

☆问题来了:

1.丰子恺的身份是多元的,他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位博闻强记的先生,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作品,不妨通过“网上冲浪”或者到图书馆找寻一下丰子恺先生在各领域的足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子恺先生曾经自语:“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以言析人,以行识人,由此,你觉得丰子恺先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解析

读毕《缘缘堂随笔》,我们会发现丰子恺的散文取材总是来源于身边点滴平凡的生活细节,而国家兴亡、旅途见闻、人世沧桑、童真童趣、旧事往昔、市井百态都被这叫“生活”的帷幕一一笼罩。我们不妨将散文集中的作品根据描摹的对象分门别类地构建三个专题,由此进入丰子恺笔下交融着人、事、理的“缘缘堂”世界!

☆问题来了:

专题一:“缘缘堂”世界中的“人”

1.目光聚焦的儿童世界。丰子恺非常喜欢孩子,在《缘缘堂随笔》中以儿童为对象的写作是先生最为倾心的,在关于儿童的名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给我的孩子们》《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散文中,他赞美孩子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别样的儿童时光,相信你的童年也毫不逊色。如果要用一段文字书写自己的童年,你会如何描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时关切的平凡大众。丰子恺是一个有着仁者之心的知识分子,所谓“仁者爱人”,必能“泛爱众而亲仁”。在《癞六伯》《歪鲈婆阿三》《阿庆》《菊林》等散文中,他总是凭借感同身受的深切关怀,以悲悯之心将目光投向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在这些小人物的塑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是谁?通过对该人物的赏析,你觉得他的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作者?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念不忘的师友、同窗。对师友、同窗的回忆,也是丰子恺散文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这些文章中,先生无不表达出对他们的思念与敬仰,比如《伯豪之死》《为青年说弘一法师》《悼夏丏尊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如果要为其中一人写一段与丰先生散文内容相熨帖的墓志铭,相信你会以庄重而准确的笔触展现以下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缘缘堂”世界中的“事”

日本作家古崎润一郎评价丰子恺说:“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在丰子恺的笔下即刻成为散文的题材,集子中收录的有关日常之事的叙写,一类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另一类则渗透着丰子恺对旧中国黑暗动荡的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在此间寄寓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请以“丰子恺的家国情怀”为主题,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展示你的阅读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缘缘堂”世界中的“理”

丰子恺在《缘缘堂随笔》中用最温润和睿智的文学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道启迪心智的门窗,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哲学之光的闪耀,感受到灵性的召唤。请你结合具体的散文篇目,以分条罗列的方式阐述你从丰子恺的随笔中收获的思想光芒、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艺术鉴赏

有人说丰子恺的散文“虽不及朱自清的深情绵邈,却多出几分轻松自如;不及叶圣陶的严谨细致,而风韵神采则过之;不及夏丏尊的淳厚朴实,反更显出其丰润灵动”,在这个急功近利而略显浮躁的时代,捧起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与最初的自己进行一次精神的对话,让不安的灵魂暂且从容自适。正源于此,在20世纪的中国散文史上,丰子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众多大家中不容忽视的一位。

☆问题来了:

picture

1.文画互释,包罗万象。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成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佳话,他将中国水墨画和诗歌创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悠远绵长的诗歌意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丰子恺先生却将西方的画技与散文的创作结合起来,将鲜活生动的画面嵌入他的散文里,让绘画与写作达成一种深层次的交融。他的绘画是散文内容的具象化,而散文又是绘画内涵的延伸,如名为《茅店》的这幅漫画就是随笔集中一篇散文的绘画再现,你知道是哪一篇散文吗?你能找到这一绘画对应的描写性文段吗?此外,你还能找到文画互参的例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率真,“白描”入文。丰子恺散文语言上最大的特质就是自然无雕饰。有人说,他的文章完全采用质朴无华的言说方式,就像“拉家常”一般随便平常。赏读其文有时像是与一位老友在自然、自由地聊天,而有时又像是一位长者在与你促膝长谈。对于丰子恺散文语言风格的评价,你认同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释相生,超然通达。丰子恺一方面秉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入世之心不断地进行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又以佛家的超然与通达高蹈出世,俯视着种种“世间相”,让自己的人生态度更加圆融而旷达。他的作品集的名字也带着些许禅味,因而赏读《缘缘堂随笔》时,常常会有人对作品集题目的由来进行追问。相信你也有同样的疑惑,那就同伴偕行去一探究竟吧!在中国文人的人文血脉中一直流淌着一种儒释道相生的特质性血液,在不同的人生境遇、生命变迁中,三者的浓度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开展一场名为“儒释道文化对中国文人的影响”的讨论,你是本场讨论的书记员和总结者,请把你的笔记整理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争鸣商榷

在进行了《缘缘堂随笔》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后,学习小组内部开展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同学们围绕着丰子恺在作品中常常流露的对现代都市文明、科技、教育制度的批判性态度进行了一次研讨,形成了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的两个不同阵营,邀请你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一同参与,并记录下他们发言的梗概。

研讨与争锋

picture
picture

☆问题来了:

看一看他们以上的争锋,你更信服哪一方?对此你又有何见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以致用

在一次阅读课上,老师印发了收录在《缘缘堂随笔》中的散文让同学们进行阅读,课后让大家结合自身实际或当代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反思,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含英咀华:

读《伯豪之死》有感

江涵

有些人从二十五岁渐渐死去,直到七十五岁才入土。在我眼里,伯豪自他离开校园的那刻起就被众多冷眼旁观的人抛到了黄泉路上,余生二十年,不过是一只“久已死去而还未完全冷却的鸟”罢了。从孩童的“昏蒙”渐渐到圆滑,生活像是施行了一场催眠,醒的人始终醒着,睡的人仍时刻不忘对周遭的“噪声”加以打击。伯豪的言行举止,无疑成了众人的“噪声”。他深刻冷静,以宗旨、诚意、志向为少年时的信条,却被全校师生所嫌;他心怀广宇,“以天地为室庐”,却最终病倒在无名之地潦倒离世。伯豪卓尔不群,个性鲜明,可这样的人非但没有被命运垂青,反而被生活玩弄于股掌之间,就连死去前,理想与自由都不曾接纳他,他死得一文不值。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