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尘世的理由——走进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

流连尘世的理由——走进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

设计者:王巧飞(宁海知恩中学)

QQ:15002419

一、导语

越是忙碌的生活,越不能漫不经心。读《生活的艺术》,享一场清心之旅,在生活的忙碌中,享受悠闲的生活艺术。林语堂用一种横亘于中西文化之间的中间人姿态,用睿智的幽默解读“生活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生活的艺术”指南。

☆问题来了:

1.解构主义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创造艺术品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活动——由画家作画,由雕塑家雕塑,由音乐家作曲,由文学家写小说……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变得与艺术无缘。每一个人的生活难道不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吗? ”尼采也曾说过:“赋予人的生活一种风格——这实在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艺术!”生活是一种艺术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你希望本书在哪些方面给你指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关于作者

林语堂(1895—1976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中文打字机发明者,是第一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集《吾国与吾民》等。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艺术》是他旅美期间用英文写就的作品,后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40余次,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他也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问题来了:

1.林语堂被西方社会誉为除孔子外的最广为西方人认识的中国文人。请找找关于林语堂的资料,思考他能够在西方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内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语堂在本书的“自序”中说,自己的理论依据大多来源于以下人物:老妈子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的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的管事;一个在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解析

为了明确本书每一章的阅读重点,现结合目录与章节内容提炼各章关键词如下:

第一章:中国人闲适的哲学

第二章:人类天性的本质

第三章:生物学观念上的人

第四章:人类的文明与尊严

第五章:最会享受人生的中国人

第六章:生命的享受

第七章:悠闲的重要性

第八章:家庭之乐

第九章:生活的享受

第十章:享受大自然

第十一章:旅行的享受

第十二章:文化的享受

第十三章:与上帝的关系

第十四章:思想的艺术

☆问题来了:

1.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请你把全书14章的内容整合归纳成150字左右的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书中一些颇具林语堂个人特色的概念,请结合相关章节的内容做出解释。

(1)动物性遗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尊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默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人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放浪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生追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精到见解。他的一位朋友曾说过:“林语堂最大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在本书中,我们会感受到林语堂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请概括书中他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谈到了许多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他们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富豪权贵。你最欣赏哪一个人物?请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生活艺术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我们罗列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生活艺术,让我们心向往之。最能打动你的是哪几种生活艺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艺术鉴赏

林语堂阐述各种理论、观点,绝不严肃刻板,反而如密友攀谈,娓娓道来,轻松随意,幽默俏皮。自然亲切的闲谈语气、平和舒缓的说理节奏、幽默自然的语言、精致灵活的修辞构成的特有风格,与他所倡导的闲适的内容是极其协调的。

☆问题来了:

1.闲谈的语气。林语堂构建了一种独具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并称之为“闲谈体”。请结合本书内容谈谈你对“闲谈体”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厚的幽默。林语堂被称为“热心冷眼看人间”的幽默大师,他的幽默却不同于鲁迅的幽默。请结合本书以及鲁迅的文章谈谈两人不同的“幽默”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巧的修辞。表面上看,林语堂似漫不经心,娓娓道来,仔细回味,其文却独具匠心,暗藏很多修辞技巧。请结合本书内容分析三个修辞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容地说理。林语堂在“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是一本“哲学书”。美国《纽约时报》赞扬他“向西方人解释他的同胞和国家的风俗、想望、恐惧和思想的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本书充满哲思,流光溢彩、妙语连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是如何将个人的思想与生活的哲理写得如此通俗有趣的呢?请结合最令你惊艳的三处,谈谈本书的说理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争鸣商榷

林语堂说:“我是个不合时宜的人物,但我的书主要是写给数十年后的人看的。”这真是一个清醒的认知!在20世纪,主流文化力量对林语堂是拒斥的。他曾是鲁迅批判的对象,他曾与赛珍珠对簿公堂,他还被人指责晚节不保。与林语堂关系不错的郁达夫批评林语堂“只见苍蝇之微,不见宇宙”。他在中国受到冷落的同时,却在海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学术界对他的冷漠、指责与国外学术界对他的高度评价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而近几十年,又掀起了一股“林语堂热”。林语堂研究专家王兆胜在《闲话林语堂》中指出:林语堂的价值是指向当下,甚至是指向未来的。如今,《生活的艺术》豆瓣评分8.3,已经是比较高的分数了。对于林语堂的著作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孰是孰非,可以不忙下结论。建议你在阅读该书,基本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再来看看这些评价,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或者另辟蹊径?

观点一(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他原有点小聪明,但他理解古书的能力很差,所以读袁中郎的文章,也会断句错误,所以对儒家经典及汉史诸书,摇头生叹,用骗美国人的法宝到国内来骗人,那是不够的。”还特别奉劝广大读者,对林语堂吃够了面包、抽够了雪茄以后所发的痴语姑妄听之,不可信以为真,除非你在美国银行里存够了美金,也跟他到美国去!

观点二(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甘竞存):林语堂的观点完全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也完全否认人的阶级属性,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动物性、生物性,从根本上否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所谓“悠闲”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且是其人生哲学的一部分,是一种根本的人生态度,这种哲学的真谛就在于“一个人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也就是说,要“看得开”,要超脱、旷怀、达观、高逸、退隐,实行老子的玩世主义。这种哲学对于过分紧张的美国人,对于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心为形役”的势利鬼,也许还不失为一副清凉剂,但对广大的中国民众却只能是一种麻醉品。

观点三(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宥人):《生活的艺术》总体上而言堪称一部绝佳的文学著作,至少它向西方人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误会与偏见,为提升中华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做出了重要贡献。

观点四(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副研究员郑新胜):在乱世多艰、国家多灾多难、民族危亡之际,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时代里,在一个没有闲适,不该闲适,没有幽默,也无心幽默的时代里,鲁迅为首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林语堂的批评确是正中其弊,其中虽然也掺杂了一些“左”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但林语堂自身的原因是其主要方面。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可以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在匆忙、严谨的生活重负之外找到一种自由的方式,获得超越劳动之外的新的创造意义。当代人面临着太多的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生存困境,如何提高闲暇质量,享用闲暇,享受人生,追求生命本身的安然与和谐,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对此,林语堂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观点五 [著名书评家彼得·普瑞科特(Peter Precott)与著名评论家伯民]:彼得·普瑞科特说过:“读完这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伯民说:“林语堂在欧洲、美国等地生活的丰富经历使他能够以慧眼全方位评论西方的文化习俗。他对西方文化有着丰富的认识和了解。他的笔锋温和幽默。该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力作。”

观点六(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炎生):他确实是从人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力挖掘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等哲学的内涵,而且融入了他个人的见解。表面看来,这种“闲适哲学”是跟搏击生活的进取精神截然不同的,但它毕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而且是可以作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补充而存在的。因此,不宜简单地否定它,重要的是怎样正确地运用它。

观点七(肇庆学院教师陈艳玲):必须正视与警惕的是,林语堂强调人性的自然性维度的享受,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社会性维度,而社会性是为了群体利益对人类天性的某种必要的理性抑制。当年林语堂及《论语》同仁们(《论语》为林语堂创办的刊物)所遭受到的非议应该与此相关。因此,正如恩格斯说的:(人类)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如何在两者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也应该是当代人思考的方向。

观点八(豆瓣网友蜂):他对女性的态度非常局限,男权角度。不仅如此,他受儒家思想影响也非常深,人活着从生物学角度讲是为了繁殖,从人类物种角度来讲就是为了孝敬父母,我认为个人主义是不可思议的,人不能以个体为单位存在,至少要以家庭为单位。这些都接受不了,选择忽略,我与他有很深的代沟!

观点九(豆瓣网友aaron):很多观点已经落后了,虽然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对中国人集体意识的观察有很多亮点,但还是无法躲过时代落差所带来的偏颇。

☆问题来了:

学术争鸣的真正意义不是找到一份标准答案,而是调动起我们积极思考的激情。学术争鸣是我们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必经之路。现在该你上场了,亮出你的观点吧。

我对《生活的艺术》的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以致用

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不懂得应用,读再多的书也没用,甚至会变成书呆子;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阅读中提炼对自己有用且有益的东西。如果你懂得应用,捧起书前与放下书后,你已判若两人!要把生活过得快乐自在,真的需要智慧。我们一辈子都在拼命地想要获得些什么,却将自己紧紧地束缚在这些东西之中。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切勿被痛苦、挣扎、忙碌拘役。《生活的艺术》仿佛一束光,指引着我们从庸俗走向优雅。

☆问题来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感觉到在哪些方面自己有所开悟或者提升呢?现在给你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建议

1.阅读准备:本书多修辞、多议论,具有跳跃式的风格,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因此,阅读本书当有不急不躁的阅读品质,还当有执着坚韧的阅读意志力。

2.通读全书,学会钩玄提要,梳理书中的纲目并写出内容提要;利用本书的自序、内容介绍、目录等对作品进行初步研读;圈点勾画,能够把握书中的主要观点和价值取向。须看到篇与篇之间的关联,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与写作风格。

3.阅读检测:能结合现实与生活体验,解释或应用书中的观点。比如读第一章第二节“一个准科学公式”,可以为自己崇拜的伟人或者身边的某个人写一个公式,并谈谈理由。

4.难点突破:因为翻译的问题带来许多难解之处,可以从本书的英文版电子书中找到原句,结合原文有助于对某些观点的理解;书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可以选择时间集中性地阅读这些古文。

八、相关链接

1.如果你想了解林语堂,你可以阅读他的传记。

◆林太乙.林语堂传.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刘炎生.林语堂评传(国学大师丛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3.

◆王兆胜.闲话林语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如果你喜欢林语堂的写作风格,你可以阅读他的其他几部重要作品。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林语堂.京华烟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林语堂.苏东坡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