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生之初尚无为

第一章 我生之初尚无为

父母予我最宝贵的馈赠

自传始初,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

在大家看来,我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成就,莫过于塑造了央视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可我所经历的事,却远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人一生中的经历与磨砺又何尝不像这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呢?戏谚里有这样一句话,叫作:“树打根脚起,水从源处流。”童年时期,家庭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我坚韧乐观的性格。这种性格,也成了我日后面对“九九八十一难”时取之不尽的财富。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祖上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山东大肆猖獗,纵火烧屋,欺杀百姓,惨绝人寰,尽展残暴之相。在我看来,那年山东的大旱实在是上天震怒的惩罚。可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灾年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法维持生计了,我的父亲只能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逃!

那时我还没出生,对这一路上的艰险不得而知,父亲也很少愿意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从那以后,没什么值得害怕和抱怨的了。人生在世,大概就是这样吧,各自都有各自要过的坎儿。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我们举家来到了北平,住在了一个当时叫臭水河(如今的秀水街)的贫民区里。

农民天生有着吃苦耐劳的性格,在经历了生死灾荒的事情后,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了。来到北平之后,好歹找到了一个安家的房子,父母加上姐姐,一家人挤在一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破屋里,终于安定下来了。与生死灾荒相比,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了能够养活一家人,父亲白天出门做各种零工,没有什么脏活累活没干过的。晚上回到家后,再把母亲早就准备好的烤白薯和窝窝头拿出去卖。朴实的父亲始终坚信着一条真理—天不亏勤。

与中国大多的庄户人一样,父亲不太善于表达,但是却真诚质朴,热心助人,在邻里街坊的嘴里落下了一个好名声。我的母亲也与中国普遍的劳动妇女一样,里里外外操持家务,生生地把困难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模有样。时常还得给别人家做一些缝补浆洗的活计,贴补家用。直到后来,上了岁数的父母还常常跟我们一家人回忆那段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1945年5月10日,母亲生下了我,并给我取名叫德华,取厚德载物、才华横溢之意。生一个男孩对传统观念很重的庄户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认为我的降生,是在苦难的日子里上苍的馈赠,也是否极泰来的征兆。

说来也巧,我的降生似乎真的给家里带来了不少好运。母亲和街坊常对我说,自从你来到这个家以后,家里所有的事就开始顺了。我们先是靠着父母辛勤攒下来的积蓄,从臭水河搬到了东四牌楼朝阳门内大街,有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家。同时父亲也开了一个固定的店铺,相比一个巧言卖嘴的掌柜的,周围的主顾都更相信讲究货真价实、真诚待人的父亲。有道是“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父亲虽不懂得这些生意经,却只凭着一颗良心做买卖,所以大家都很照顾我们的生意,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可是我知道,家里这一切的好转与我的关系并不大,而是父亲始终坚信的那句“天不亏勤”应验的结果。

我生之初尚无为,这粒种子还不知自己将要孕育出什么样的能量。

我们家的全家福。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母亲怀中抱着的小男孩就是我。随着我的降生,我们家的日子慢慢好过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