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棋
想想小的时候,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天不怕,地不怕,野性十足,敢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敢从高高的山坡上不用刹闸向下骑自行车(最后只好高速倒进长满野草的沟里)。不过,我们并不是总玩这些现在老师坚决不敢让学生玩的野蛮游戏,我们也有许多文雅的游戏可玩,比如下棋。
我们最常玩的是“两碗吃一碗”(称作“两丸吃一丸”可能更合适)。因为这种游戏不用花钱,而且取材简易,随便捡个石块、瓶盖、小木棍什么的都可以作为棋子。至于棋盘,在地上(土地用棍,水泥地用砖、粉笔)画一个四行四列的表格就行了。横竖都是五条线,双方的棋子也比较容易分辨,分列在相对的两条边上的五个交点上,如果在横线或竖线上出现甲方的两个棋子(连着)对乙方的一个棋子且保证这条线上只有这三个棋子,且三个子连着,那么乙的那个子儿就算被吃掉了,就要拿下去。一直到其中一方只剩一个棋子,才分胜负。这种棋有几个秘技,一个是“十字架”,即用四颗子摆成空心“十”字型,留一颗子迂回,而要对付这招,最好的办法就是摆“方块”,即用四颗子摆成“口”字型,也留一颗策应,这是一种守势,双方会形成僵持。若有一着不慎,丢了子,这两种阵势就不能再摆,但还可以用三颗子摆“三角架”,形成一个三角形,当然阵势再好还要看你如何调度。那时我们还给五颗子起上名字,代表古代那些能征善战的大元帅、大将军,真跟行军打仗一样,还要考虑配置,既有指挥调度的都督元帅,又有武艺超群的勇将,还要有足智多谋的军师,等等,不一而足,像关羽、赵云、岳飞、六郎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最爱。双方一列开阵势,便隐约有战鼓雷雷之声、旌旗飘飘之势,接下来要么是抓对厮杀,要么用兵团作战,颇有些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豪气。
还有种“老虎吃小人”的,也可用石块、木棍作棋子,但具体玩法却不记得了,很是遗憾。
那时我们还常玩“茅房坑”的,一人两个子,画个正方形,画出对角线,在一条边上画个圈(表示茅坑),虽然这个名字不太雅致,但还是很适合低龄儿童的,它会让你试着总结出一些规律。不论谁先走,都不能走茅坑所在边上的子,然后双方会各走一步,看谁能将对方逼得只能走茅坑那条路,就算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