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列传篇

大宛(yuān)是古代一个位于中亚地区的国家,地处帕米尔西麓(lù),今费尔干纳盆地。汉代时,大宛泛指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大宛附近的多个国家。

《史记·大宛列传》是关于西域诸国的传记,详细记载了大宛及周边的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zhī)、安息、条枝、大夏这八个西域国家的地理位置、风俗物产、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涉及楼兰、身毒、邛(qióng)、僰(bó)氏、滇、越等十几个国家,重点记述了汉朝大臣张骞(qiān)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及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外交往来和征战,展现了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历史。

不可胜言 张骞出使西域

学成语

“不可胜言”(bù kě shèng yá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大宛列传》:“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不可:不可以,不能。

胜:尽。

不可胜言:说不尽,难以用语言说清;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读故事

西汉时期,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东)有个名叫张骞的人。

张骞性格刚强坚毅,极具冒险精神,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并由此打通丝绸之路,使得葡萄、石榴、苜蓿(mù xu)、胡麻等植物得以传入中原。

张骞在这次西域之行中还发现了中亚古国大宛国。

汉武帝即位时,张骞只是一个郎官,在宫廷里做护卫随从。

那时,北方的部落民族匈奴屡次挑衅侵犯汉朝边境,汉武帝一直想打击匈奴,征服这个民族。

汉朝与西域距离遥远,对匈奴这个民族了解不多,要想战胜这个擅长骑马射箭的民族,是很不容易的。

汉武帝打算和其他西域国家联手来对付匈奴。他从投降于汉朝的匈奴人那里听说,在西域的国家中,有个叫月氏的十分强大,却被匈奴打败了,匈奴是月氏的仇敌。

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还告诉汉武帝,匈奴战胜月氏后,杀了月氏王,并砍下月氏王的头颅,用其头骨制成酒杯喝酒,以此来侮辱和恐吓月氏人。

在匈奴的打击下,月氏人被迫放弃领地西迁逃亡,但月氏人对匈奴的仇恨却刻骨铭心,他们一直在寻找和等待报复匈奴的机会。

张骞像

汉武帝听到这些情况,决定和月氏结成攻打匈奴的联盟。他想先派一个使者去月氏,与月氏人商议结盟联手的事情。

前往月氏,必然会经过匈奴,所以这是一次凶多吉少的出使任务。朝廷中的人听到后都感到为难。

汉武帝发出招募使臣的诏令后,身为郎官的张骞毫无惧色地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差使。

张骞从投降的匈奴奴隶中找了一个堂邑县人氏名叫甘父的做向导,带着一百多个随从从陇西边境出发,踏上了越过匈奴、前往月氏的漫漫长途。

张骞路过匈奴时,被匈奴人抓住了。

匈奴首领单于扣留了张骞一行人,并对张骞说:“你就留在我们这里吧。你们汉朝要想派人去月氏是不可能的。月氏在我们的北边,我不会让你们轻易穿过我的地盘。我要想派使者穿过你们汉朝的地盘去南越,你们汉朝恐怕也不会放我的使者通行吧。”

单于把张骞扣押起来。为了让张骞放弃回汉朝,单于还强迫张骞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并生了孩子,希望张骞在匈奴安家后,能一心一意地留在匈奴。

张骞没有忘记使命,他表面上服从了单于的安排,却在暗中藏好汉武帝给他的汉朝使者的符节,耐心地等待着前往月氏的机会。

汉武帝像

一晃十年过去了,张骞居住在匈奴,好像已经忘记了汉朝。匈奴对张骞的防范也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放松。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张骞一行人终于找到机会,逃离了匈奴。他们朝着西面奔逃,在几十天后,到达西域的一个国家——大宛。

大宛处于贯穿东西的重要位置,紧邻当时的几个西域国家。它的西北是西域的康居,西南就是月氏和大夏。

大宛国君对汉朝早有耳闻。汉朝强大富有,他一直想找机会与汉朝结交,但总是未能如愿。当汉朝使者张骞到达大宛后,大宛君主十分高兴地接待了张骞。

大宛君主问张骞道:“您经过我们大宛,是要往哪里去?”

张骞回答:“朝廷派我出使月氏,我却在途经匈奴的时候被他们扣押。现在我逃出匈奴,正是要前往月氏。若大王您能助我一臂之力,派人护送我们抵达月氏,我完成使命返回汉朝后,一定会向汉朝皇帝报告您的义举。那时,汉朝将会很感激您,回馈给您数不尽的珍宝和财物。我现在简直难以用语言说尽您将得到什么好处,但请您相信我的话,汉朝一定会以厚礼来报答您的。”

大宛君主认为能通过张骞与汉朝建交,且能得到厚礼回报,是件十分难得的好事。于是,他张罗了干粮马匹,并为张骞安排了向导和护卫,一路护送张骞一行去了康居,又从康居把张骞一行送到了月氏。

成语小提示

不可胜言

近义词  不可胜道 不可胜数

反义词  屈指可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