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春景
小院闲窗春色深(1),
重帘未卷影沈沈(2)。
倚楼无语理瑶琴(3)。
远岫出山催薄暮(4),
细风吹雨弄轻阴(5)。
梨花欲谢恐难禁(6)。
>注释
(1)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栏的窗子。闲:遮拦阻隔之物,阑也。
(2)沈沈:即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宋代柳永《雨铃霖》:“暮霭沈沈楚天阔。”
(3)理:调理定调,一般指代弹琴。瑶琴:以玉为饰的华美的琴,泛为琴的美称。
(4)远岫:远山。五代顾敻《更漏子》:“远岫参差迷眼。”“远岫出云”,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乐府雅词》等作“山”。薄暮:临近傍晚,日将落。薄:临近。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5)细风:微风。轻阴:暗淡的轻云。唐代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6)梨花欲谢恐难禁:意为晚春时节梨花必会凋落,惹人格外伤感,让人几乎难以禁受。
>题解
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在《全宋词》中,这种词牌使用频率最高。
这首《浣溪沙》曾被《词学筌蹄》等词书误作他人词作,《乐府雅词》等词书收为易安词。这首《浣溪沙》应当是作于李清照少女时期,全词写闺阁内外的情状,表达少女怀春的情怀。
赏析
这首《浣溪沙》,在情景交融中抒写少女伤春的心绪。
“小院闲窗春色深。”
少女闺窗斜倚,隔帘观春,而窗外小院里,春意已然深浓。阁内观春的少女因何言“春色深”呢?词人似乎并未直言。然而,一“小”一“闲”,二字便将少女心事泄露无遗。在少女眼中,这春色纵然深浓,却生生被这方“小”院所囿;这春心纵然懵懂,却被这方“闲”窗所束,纵是深闺也难掩少女摇曳难定的春心。“小、闲、深”,貌似写景,实则绘心,空闺少女,望春、惜春,怜己、伤己,内心深处的情思种种,尽在此中不得言。此句中尤为传神一笔当属“深”字,绘满院春景却仅着一“深”字,字面只当是写实——深闺春望,春色已深,细究之下方知此景语实则是不得明言之情语——春情缱绻,纵使处于深闺之中也难掩抑。
“重帘未卷影沈沈。”
首句写少女望春而叹“春色深”,次句却写“重帘未卷”,原来少女连帘栊也未曾卷起,足见少女非为望春,而为思春。“重帘”低垂当是有意为之:春色徒深,少女一颗春心,于空寂闺中不得轻启,故重帘不卷——任帘影重重。帘幕四垂的闺中,读者似乎眼见得帘幕后的少女将满腹心事硬生生遮掩藏起。此情此景,仅以一方低垂的帘幕演绎出之,景语耶,情语耶?
“倚楼无语理瑶琴。”
重重帘幕后,少女倚窗自伤,满腹心事在心中翻江倒海,却只能无言示之,真正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言之余,精通琴艺的少女转而将万千情思托之瑶琴!瑶琴,即用玉装饰的琴,多用作琴的美称。瑶琴诉心,历来多为传达伤感之情。唐代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曰:“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清代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曰:“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少女将满腹莫可名状的闺中伤情,尽意诉诸如怨如慕的琴声之中,表达情思却含蓄深婉。“无语”一词,于平淡处见深意:无心春意的少女被满院的春色引逗得一颗春心几欲无处安放,然而闺阁女子却只能以无语良久对之,最终转而抚琴自听,让满怀春意随如泣如诉的琴声飞出庭院。这一“无语”之中,隐含了少女几多不能轻言的隐痛与心曲啊!
“远岫出山催薄暮。”
凄伤多情的琴声飘向何处?瑶琴之音带着少女的心儿飘向遥远的天边,一道远山横在天际,深谷中云出云归,琴声渐渐消失在山谷四起的暮色之中。其实,在少女心中,渐远渐淡的不惟琴声,更有着白白虚度的闺中时光。暮色渐重,夜色降临,又一日将过也。少女情怀,敏感多思,伤感莫名,薄暮时分,山间浮云承载的恰是少女飘浮不定的心事。琴声淡去,心曲却在心中回响不息。明代杨慎《草堂诗馀》卷一评这一句云:景语,丽语。其实,不妨再添一词:情语。
“细风吹雨弄轻阴。”
暮色已然来临,夜色渐重,微风送来细雨,淋湿了满院春色,天上黯云薄散,黯淡了春光。这一番风雨中,“风”而言细,“雨”而被细风所吹,可见风柔雨轻;然而,一个“弄”字却因此颠覆了“细风”“轻雨”所营造的柔和之境,风儿虽细却戏弄得漫天薄云渐起,天色渐暗,春光渐淡,春心渐暗。少女本就惜春伤春的心绪为之黯然,神伤之余,满腹郁结,被一片“轻阴”覆盖,重重心事,搅扰得少女心境也是灰暗。这一“弄”字,看似笔力轻淡,却是一字千金。
“梨花欲谢恐难禁。”
暮春的微雨,淋湿了少女的心,此际她正在为院中盛放枝头的梨花忧虑:春深时节,枝头开得正盛的梨花,怕是禁受不了这样的风吹雨打啊,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梨花欲谢,惜花的少女心虽忧之,却又能如何呢?一树梨花的凋落,于少女而言,无异于少年韶光将逝的隐喻。沈际飞本《草堂诗馀》正集卷一评此结句曰:“欲谢难禁,淡语中致语。”可谓捕得梨花之韵。一院春花中,较之牡丹桃花樱花,梨花之洁,最能引发春谢之伤。五代冯延巳《采桑子》词云:“樱桃谢了梨花发。”唐代杜牧《初冬夜饮》诗曰:“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历来诸多词人以梨花之谢隐喻自己的伤情,而易安笔下的梨花,以淡色雅姿动了人心,却终究难禁萎谢于地的结句,令人不由叹惋再三。
这首《浣溪沙》写少女的闺中春思,以不语语之,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这些意象淡化整首词的着色,雅化整首词的情趣,含蓄出之。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颇富审美情趣。明代董其昌《便读草堂诗馀》卷一: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