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女谣[1]

鬻女谣[1]

此诗约作于天历二年(1329)。据《元史·五行志·文宗本纪》等记载:天历元年(1328)八月,杭州、嘉兴、平江、湖州、建德、镇江、池州、太平、广德等九郡发生水灾,淹没农田一万四千多顷。而真定、河间、大明、广平、峡州等五州四十三县则大旱。仅山东就有灾民六十七万六千多户,陕西有一百二十三万四千余。就在此时,文宗诏令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修建龙翔集庆寺,在蒋山修建崇禧万寿寺等。由于大兴佛寺,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逼得老百姓卖儿卖女。诗人把被卖的少女和皇后的富贵作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扬州袅袅红楼女[2],玉笋银筝响风雨[3]。绣衣貂帽白面郎[4],七宝雕笼呼翠羽[5]。冷官傲兀苏与黄[6],提笔鼓吻趋文场[7]。平生睥睨纨裤习[8],不入歌舞春风乡[9]。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宇[10]。荒村白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虎。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11],今日饥饿啼长途。悲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何尔颜!金带紫衣郡太守[12],醉饱不问民食艰。传闻关陕尤可忧[13],旱荒不独东南州[14]。枯鱼吐沫泽雁叫[15],嗷嗷待食何时休?汉宫有女出天然,青鸟飞下神书传[16]。芙蓉帐暖春云晓,玉楼梳洗银鱼悬[17]。承恩又上紫云车[18],那知鬻女长欷歔。愿逢昭代民富腴[19],儿童拍手歌《康衢》[20]

【翻译】

扬州婀娜多姿的红楼女,

纤纤玉手拨弄银筝声如风雨。

还有那绣衣貂帽的白面郎,

提着七宝雕笼呼叫翠羽。

傲世的冷官苏轼、黄庭坚,

鼓着嘴巴提笔走进文场。

平生蔑视纨绔子弟的恶习,

从不进入歌楼舞妓春风乡。

路上遇着卖女的像弃尘土,

悲惨的风云从天空生起。

荒村里白天也碰上野狐狸,

破屋内黄昏时听见长啸的虎。

闭门不出爱惜冰雪似的肌肤,

春风已绣出了鲜花五六株。

人们都夸美丽容颜如金、璧,

今日忍饥挨饿啼哭在长途。

悲哀啼哭流尽眼泪黄河干,

县官啊县官,你还有什么脸面?

还有金带紫衣的郡太守,

酒醉饭饱不过问人民的衣食艰难。

传说关陕地区更令人担忧,

大旱灾荒不只东南几个州。

仿佛枯鱼吐沫和泽畔雁哀叫,

嗷嗷等待食物的叫声何时是尽头?

汉家宫内的美女出自天然,

青鸟飞下人间来把神书传。

芙蓉帐内温暖春天雾散云消,

楼上梳妆打扮把银鱼悬。

承蒙皇恩又登上紫云车,

怎么知道被卖女儿长声嘘叹。

但愿遇上清明时代人民富裕,

儿童们鼓掌唱《康衢》。

[1]鬻(yù育):卖。

[2]红楼女:华丽楼房中的歌女。

[3]玉笋:女人洁白纤细的手指。筝:古代一种弦乐器。

[4]貂:动物名。皮毛很贵重。白面郎: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5]七宝雕笼:镶嵌着七种珠宝的雕花鸟笼。翠羽:翠色鸟羽,这里指代鹦鹉一类的鸟。

[6]冷官:职位低而被冷落的官。苏轼诗:“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苏与黄:即苏轼和黄庭坚。诗人自比苏、黄。

[7]文场:即文坛,文人聚会之地。

[8]纨裤:原指贵族子弟穿的细绢裤。诗中指富家子弟。

[9]歌舞春风乡:指歌楼妓馆。

[10]天宇:天空。

[11]金璧:黄金和白璧。全句意为女子的容颜比黄金、白璧都贵重。

[12]金带紫衣:泛指官服。太守:官名。秦为郡守,汉为太守,汉以后也称知府为太守。

[13]关陕:指关中陕西一带。

[14]东南州:指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受灾的州郡。

[15]枯鱼:干鱼。典出《庄子·外物》:庄周在途中,见一鲋鱼向他求斗升之水活命。庄周说,让他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再来救它。鲋鱼生气地说:“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全句喻陷于饥饿困境的老百姓需要救济。

[16]“青鸟”句:相传,七月七日,有一青鸟飞到承华殿前。东方朔告诉汉武帝西王母即将到来,不一会儿果如其言。后以青鸟指代传信使者。

[17]银鱼:银饰之鱼。

[18]紫云车:帝王或皇后乘坐的宫车。

[19]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

[20]《康衢》:《康衢谣》,古童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