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马太福音》研究综述

2.2 《马太福音》研究综述

《马太福音》是《圣经·新约》的第一书,作为宗教著作或文学作品在国外已有很多研究,但关于它的研究在可检索到的国内文献中相对较少。作者在中国期刊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以“马太福音”为关键词检索发表在CSSCI收录期刊的文章,以“篇名”中包含此关键词为条件,在时间不限、领域集中在“哲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情况下,没有检索到任何论文。再扩大检索范围到以“主题”为条件,也只检索到内容相关的文章40篇,时间范围在1980—2013年间,而这其中的许多篇也只是提到了《马太福音》或新约的概念,并未有对《马太福音》的专门论述。这里选其中几篇相关性较大的论文作一分析。

福音书的结构一直是《圣经》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2000年,《金陵神学志》第1期刊登了一篇译文,名为《〈马太福音〉五层结构的文学证据》。这是我国新世纪开端译介的最新关于福音书的研究论文。该文认为,“《马太福音》全书是由五部分组成的,而每一部分又分叙事与教训两个小部分。”这是我国学者新世纪以来接触到的关于《马太福音》结构的全新论述,为学者们从福音书构成的角度探讨其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也同意“五层结构”的分法,认为它基本符合文学叙事的结构,而且五层法把福音书夹叙夹议的结构展示得较为准确。

福音书的文本层次探讨也是学者们热衷研究的一个方面。查常平对福音书之一的《马可福音》做了分析,“讨论了其中内含的历史事实、历史言说、历史事件三个层面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查常平认为“在面对福音书这样的历史文本的时候,区别这三个层面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基督教核心信仰的内涵。”基于查常平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理出什么是福音书所传达的,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言说,什么是事件,它们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从而使我们更易于掌握福音书所透出基督教信仰之核。

叙事学一直以来以其涉及领域广泛而成为主要研究领域。梁工从当代叙事学的角度切入,就福音书的情节安排对其“核心事件与附属事件、叙述顺序、叙事时间差、倒叙、预叙、混合时间差、时间跨度、叙事频率、因果联系等问题进行当代叙事学的关照”。这种对福音书的故事和情节所做的详尽分析较为符合福音书作者所擅长的使用多种多样的叙事策略,将福音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

《圣经·新约》的四部福音书也属历史书,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叙写了耶稣的生平。林中泽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对《圣经》中的神迹及历史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约“通过耶稣及其门徒的治病、驱魔及使死者复活等活动,构建了一个以慈爱为主题、程序简约和异族化倾向明显的神迹体系”

英国作家劳伦斯(D.H.Lawrence)的创作受到《圣经》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劳伦斯本人并非虔诚的基督徒,也不大相信上帝的存在。熊沐清从其代表作之一《儿子与情人》中分析了该小说“借用了圣经旧约的叙述框架和话语,描述了保罗从一个虔诚清教徒到‘变形耶稣’的宗教嬗变过程”

美国作家福克纳(Faulkner)的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圣经》意象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杨彩霞就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圣经》传统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这部作品中“《圣经》人物的时隐时现赋予作品以超越时空的悲剧意义,并通过《圣经》意象得以昭示。……小说借助于福音书的叙事结构,即多维视角,以其人性的堕落、复活与救赎这一悲剧性主题提示了南方社会的传统、罪恶、堕落以及微弱的救赎希望”。作者最后还探讨了该作品与《圣经》文本之间可能存在的“同构”关系,为何被看作小说与《圣经》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