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阿曼散记

西游阿曼散记

阿曼(阿曼苏丹国,SultanateofOman)之行虽然一波三折,却是我首次到中东,短短6天的所见所闻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出发前的准备

收到阿曼签证之前,我一直在纠结如何到阿曼驻华使馆换取出国证明。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护照复印件和签证复印件即可,费用90元,两个工作日便能办好。为了这件事我专门跑一趟北京肯定不合算,求朋友帮忙意味着他需要跑两趟使馆,完了还需要帮我寄回来,很麻烦。

9月5日,我收到Yasser发来的电子签证,马上便给阿曼驻华使馆打电话,希望可以把材料和相关费用寄过去,然后使馆再把办好的出国证明快递回来。但工作人员回答没有这项业务,不过倒是给了中介周先生的电话。我立即联系周先生,要了他的电子邮箱,把两个复印件发过去,周先生马上回复“资料收到,马上去办”,我顿时松了口气。两日后办好,9日就收到了快件。费用总共500元,虽说贵点,但总比自己跑一趟北京划算得多,也比求朋友帮忙安心得多。第一次发现中介太可爱了!

我虽然为这次阿曼之行准备了很长时间,查了许多资料,自以为很充分,但因为这些工作大都是订过机票之后才做的,难免还有许多缺憾:一是对阿曼了解越多,越觉得返程机票订早了,应该在阿曼多待几天才好。二是出发当天上午才了解到,如果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转机时停留时间超过5小时,就可以申请多哈半日游,而我订机票时,只知中转不让出机场,只留了两小时。

我9月17日1530出发,坐机场大巴到郑州,先飞北京,再飞卡塔尔首都多哈,然后转飞阿曼首都马斯喀特(Muscat)。当地时间1030从马斯喀特机场出来,顺利坐上布赖米大学接机的小车,下午两点到达布赖米宾馆(Al BuraimiHotel),前后近27小时,实际飞行时间不到11小时,回程同样花二十七八个小时。满打满算,我在阿曼待的时间不到6天5夜,其中七八个小时在马斯喀特到布赖米的往返路上,途经漂亮的海滨城市苏哈(Sohar)。

千堡之国

尽管我只在布赖米和马斯喀特待了6天,但对阿曼千堡之国的美却深有感触。

皇宫附近的军事重地及背后的城堡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面积30·95万平方千米(2/3为沙漠),与阿联酋、沙特、也门等国接壤,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达1700千米。人口277万(2010),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货币为阿曼里亚尔(Ri-al),一里亚尔约合17元人民币。除东北部山区外,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阿曼是阿拉伯半岛唯一拥有海滩、山地和沙漠的国家,加上原汁原味的中东风情,是中东游的理想胜地。

布赖米宾馆前的城堡模型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陆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8—1650年被葡萄牙统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后来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长期掠夺和控制。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阿曼。

阿曼现存古堡要塞500多座,因此有千堡之国的美称。布赖米市中心就有一座古堡,可惜大门紧锁,只能从外面观赏。首都马斯喀特是一座中世纪的古老港口城市,老城周围光秃秃的山头上,古堡、要塞、瞭望塔更是随处可见,无言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沧桑。葡萄牙统治时期所建的米拉尼(MiraGni)和杰拉里(Jalali)两座军事堡垒是马斯喀特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迹,只可惜米拉尼正在修缮之中,我未见其完整风貌。绕着米拉尼古堡转了大半圈,我发现其背后是一个海湾,不远处的海湾尽头,又是一个古堡。于是我沿海边步道一直往西走,但在一个大门前被拦住了去路,原来那里是军事重地。

实际上,在我看来,阿曼千堡之国的美称之所以名副其实,不仅仅因为这些古堡要塞,更因为阿曼人对古堡深入骨髓的热爱。其一,古堡造型是阿曼人装饰点缀的元素之一,极具特色。在会议代表居住的布赖米宾馆楼前的圆形花池里,就赫然矗立着一座小型古堡,从大街上就看得清清楚楚,遮挡着大半个宾馆大楼。离宾馆不远,两条主干道之间的绿色隔离带中,同样有一座古堡模型。而在马斯喀特老城BaitAlZubair博物馆的袖珍花园里,有一个袖珍古堡王国,大概是阿曼各地古堡的集锦,非常令人震撼。其二,布赖米及马斯喀特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大都墙厚窗小,结实大气,加上部分房屋圆形瞭望塔式的造型,酷似古堡。可见,阿曼人对古堡确实情有独钟。

乳香之邦

乳香(frankincense)是阿曼的特产,堪称阿曼的国宝,阿曼因此有乳香之邦的美称。阿曼人对乳香及相关香水产品喜爱有加,乳香已渗透到阿曼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乳香是从奇特的野生天然乳香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公元前450年,历史学之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传世名作《历史》中,就曾提到过乳香:“举国上下到处飘荡、散发着绝妙的甜香。”在漫长的4000年历史中,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直到1939年,乳香贸易仍占阿曼出口额的75%。据说乳香还有许多实际的功用,可以用来治病和美容,因为它有解毒功能,当地人一直用乳香入药,帮助消化和祛痛。

在马斯喀特老市集——马特拉市场(MutrahSouq)里,不乏专门经营各色乳香及相关产品的小店。该市场由一条小街和两旁发散出去的无数条狭窄的小巷组成,无论是小街还是小巷两旁,满是经营各色商品的小店铺,有琳琅满目的阿曼传统银饰及阿拉伯工艺品,有色彩斑斓的克什米亚长裙和披肩,有穿着黑白两色长袍的熙熙攘攘的阿拉伯人群,空气中则总是弥漫着乳香的浓浓香味。

乳香小店

阿曼男人尤其酷爱乳香,“闻香识男人”是阿曼的特色。在布赖米宾馆大厅,身穿白色长袍的阿曼朋友Said当众把烟雾缭绕的乳香炉塞在长袍下,身体力行地为大家展示阿曼男人对乳香的钟爱。我上前凑热闹,没有长袍可熏,只好熏熏我的双肩背包了。

在马斯喀特的三天,我们在Said的带领下逛了两次马特拉市场,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收获。最后Said又特意把我安顿在市场旁边的Naseem宾馆,使我在最后一天半的阿曼行里,得以多次在市场里闲逛,更多地感受阿曼人的衣食住行。

为了让欧洲文化课的学生对阿曼乳香之邦的美称有一点感性认识,我特意买了一袋乳香、一个香炉和一袋焚香用的木炭,可惜好像没几个学生感兴趣,许多学生甚至都懒得看一眼,大大出乎我意料。

除了乳香,阿曼还盛产玫瑰、茉莉等香料作物,首都马斯喀特历来就是经销这些香料的地方。因此,在阿曼,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空气中就有浓郁的香料气息。乳香之邦的美称确实名不虚传。

搭便车

阿曼的旅游业很不发达,出行也不方便。首都马斯喀特和布赖米都没有公交车,出租车虽然不算贵,街上跑的却不多。对我这样的游客来说,要么步行,要么出租,还有一种途径,那就是搭便车。据说在阿曼搭便车非常普遍,从未尝试搭陌生人便车的我,这次有了三次搭便车的经历。

在布赖米有过一次被动搭便车的经历,想来有点后怕。

马斯喀特古城门博物馆

布赖米不大,报到的那天晚上,我先后搭Said和Yasser的车在布赖米转了两圈,主要看街景和周围与阿联酋的边境线。但在布赖米的两天时间里,我两次独自一人出来参观布赖米的店铺和街道。最喜欢的还是其富有特色的古堡般的建筑,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清真寺。为了近距离欣赏布赖米最大的清真寺,在布赖米的最后一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独自往不远处的清真寺走去。远远看见清真寺的塔楼,大概只剩四五百米远时,一辆小车在我身旁戛然而止,开车的老先生示意我上车。短短几分钟车程,和老先生有简单的交流,他的英语词汇不多,我当然对他的阿拉伯语一无所知。到教堂门口,我表示感谢,准备下车,这时让我吃惊的事情发生了,老先生捻捻手指,然后伸出三个指头,示意要我付费。我尴尬之极,告诉他我身上一分钱没带,手里只有一个相机,一副眼镜和一把房门钥匙。他指指我的相机盒子,原来他把它当钱包了。我打开盒子,给他看看相机。没办法,他只好让我走了。无论他要的是3还是0·3个里亚尔,都够贵的。

马斯喀特的清真寺和古堡

在马斯喀特两次搭便车的经历就愉快得多。马斯喀特由马斯喀特、马特拉(Mutrah)和鲁威(Ruwi)三个区组成。我在阿曼最后一天半住宿的Naseem宾馆位于马特拉区古老的马特拉市场旁边,窗外就是船只往来频繁的港口,港口里停泊着两只大型游艇,据说是以前的皇家游艇。22日晚饭后,我独自沿着海滨大道往东走,希望能够走到马斯喀特城门博物馆(Muscat Gate Muse-um),一路走,一路欣赏两边的夜景。走出去一个小时,还不见城门的影子,倒是发现一个漂亮的海滨公园Riyam Park,只好决定放弃。正好有辆车从公园停车场出来,我决定试试运气。车上两个小伙子很爽快地让我上了车,路上我们聊得很愉快。第二天早上我630从宾馆出发,继续去马斯喀特区寻找城门博物馆,再次顺利坐上顺风车。听说我对博物馆感兴趣,小伙子很热心地过了城门博物馆,把我放在另两个博物馆中间。那天上午,我在马斯喀特老城逛了5个半小时,四个博物馆、三座古堡、两座城门、四五座清真寺,当然还有庄严气派却又不失俏丽典雅,色彩斑斓、极具特色的阿拉伯式宫殿——阿曼皇宫,都使我流连忘返。除了在BaitalZubair博物馆里见到两对夫妇外,无论街上,还是在景点,我都是唯一的游客。中午12点,为了赶回去参观宾馆旁边的Baital Baranda博物馆,我拦了一辆出租车返回宾馆,花了200Baisa(1里亚尔=1000Baisa)。这是我在阿曼第二次坐出租车,与前一天一样,司机并不漫天要价,尽管阿曼的出租车没有计程器,尽管我一看就是个外国人。

阿曼皇宫

前一天下午,为了修那个糟糕透顶的松下相机,我16点从宾馆出来,先是在马特拉市场逛了1个小时,无意中见识了空荡荡的市场里一家家店铺哗啦啦开门营业的景象。好不容易等到几家电子维修部17点钟开门,但问了三四家,都修不了,每个老板都建议我去4千米外的鲁威区。我截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黑人小伙子,要价3里亚尔。我试图还价,但他说不能再少了,往返价,我没想到他说的是往返价,立马成交。从马特拉区到鲁威区,拐了无数弯,钻了无数小胡同。问了四五家电子修理部,最后终于找到修相机的地方,老板说最少需要两三个小时。我在马斯喀特只有一天时间了,实在等不起,于是临时决定买个新相机。小伙子又拉我去一个大超市。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主动提出多付他一个里亚尔。但回到宾馆,我发现前后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就给了他5里亚尔,问他够不够,小伙子表示满意。两次打车、两次租车给我的感觉,阿曼的小伙子很有绅士风度。但第三次租车,碰上个精明的印度小伙子,在阿曼做生意6年了,晚上开黑出租。因为是宾馆老板帮忙联系的,不好再说什么,一路上聊得也很愉快。但之前说好8里亚尔,到机场后他说没零钱,硬是少找我1里亚尔。

三次搭便车,三次坐出租,使我有幸与更多的阿曼本地人交流。听说我来自中国,他们都知道那是个遥远的国度,但都表示我并非他们所见的第一个中国人。可见在阿曼这么一个旅游不发达的小国,也有中国人的身影。

阿拉伯男子

“传统的阿曼穆斯林女性是养在深闺,即使嫁为人妇之后,也是身入深海侯门,不用外出工作。但是毕竟到了现代,女人不工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对网友博文《阿曼的穆斯林女人》中的这两句话,我体会更深的还是第一句。

在阿曼六天,除了布赖米大学教职工,我只在布赖米宾馆前台见过一个女性工作人员。许多在我们看来传统女性的工作,都由阿拉伯男性做着,这大大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宾馆房间服务员,清一色男性小伙子,娴熟地整理着乱七八糟的床铺,看我慌慌张张地回去拿空礼品盒,羞涩地告诉我跑错了房间;布赖米街边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成衣店里,都坐着两三个正在缝纫机边忙碌的男裁缝,看到我进门,无不好奇地停下手中的活计,悄悄打量我这个来自远方的游客;各类饮食店里,年龄各异的男服务员彬彬有礼,热情周到,麻利地跑进跑出;马特拉市场形形色色的店铺前,男店员热情地招揽顾客,不厌其烦。埃及的Marwa选了一条披肩,从35里亚尔还价到8里亚尔,最后还是没要,小店员不恼不火,照样礼貌地欢迎我们再来。回来路上,Marwa果然买了它。羞涩、友好、热情、礼貌、勤劳,是我对阿曼男人的初步印象。在布赖米街边绿化带,一个穿着绿色制服的工人正在骄阳下用水龙头为花草浇水,他显然听不懂英语,但我摇摇手里的相机,问他可否照相,他羞涩地点头同意,并很认真地看着我的镜头。在马斯喀特城门博物馆,两个工作人员看我等在城楼上,主动提前开了博物馆大门。等我出来,他们正在用水龙头冲洗外面的楼梯,想到沙漠中水贵如油,这么哗哗流着着实令人心疼,于是我再次举起照相,他们同样很配合。尽管觉得浪费,但却明白了沙漠之国为何那么干净整洁。

布赖米宾馆前的园艺工

其实只要看看我的几个埃及老朋友,就明白工作的确不是阿拉伯女人的第一要务。2006年我在洛杉矶访学时,结识了三个埃及朋友:Yasser,SaidF·和Mansour,他们的妻子都是硕士毕业,但结婚后相夫教子就是她们唯一的工作。三家如今有七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刚出生几天,Yasser的第二个孩子马上出生。不过他们一致认为,等孩子大了,妻子还是会出去工作。一个男人养活全家四五口,甚至更多,想起来都替他们捏把汗。难怪三个埃及朋友除了Said刚回埃及开罗工作,Yasser如今在阿曼,Mansour在离阿曼很近的阿联酋工作。不过这也是让我非常羡慕的一点,对他们来说,出国工作似乎是家常便饭。

阿曼之行已成历史,但阿曼却永远留在了心里。

2012年10月1日

读书导航